陈一琴纂辑的《诗词技法例释类编(上下)》是一册诗词技法资料的专题类编,分上中下三编共十八卷,选辑了诗话、词话、笔记、杂著及诗词评本乃至制艺、四六中零散的有关资料。
本书对写作和欣赏旧体诗词有一定助益,对于研究诗歌语言学、构建诗词修辞学也具有参考价值。
图书 | 诗词技法例释类编(上下)/宝琛文库 |
内容 | 编辑推荐 陈一琴纂辑的《诗词技法例释类编(上下)》是一册诗词技法资料的专题类编,分上中下三编共十八卷,选辑了诗话、词话、笔记、杂著及诗词评本乃至制艺、四六中零散的有关资料。 本书对写作和欣赏旧体诗词有一定助益,对于研究诗歌语言学、构建诗词修辞学也具有参考价值。 内容推荐 近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朱自清曾指出:“诗是特种的语言,它因音数四五七言是基本音数的限制,便有了特种的表现法。……初学者单靠自己捉摸,究竟不成。我常想,最好有‘诗例’这种书,略仿俞曲园(俞樾)《古书疑义举例》的体裁,将诗中各种句法或辞例,——举证说明。” 陈一琴纂辑的《诗词技法例释类编(上下)》以诗征法,因法录诗,是一册诗词技法资料的专题类编。所谓技法,即通常称之艺术技巧、写作方法,这里特指古典诗词形式规范的基本表现手段。全书摘引书目700馀种,蒐集古今评家沿用或自立技法名目一千馀种。我国评家论述技法,能够密切结合文本佳句、具有辩证思维和善于吸收其它门类艺术技法,是其突出的优点和特色。所以,其洞察得失、剖晰毫芒的经验方法。后人如能借鉴活用,古今同参,对写作和欣赏旧体诗词当有一定帮助。部分学术资源,对于研究诗歌语言、构建诗词修辞学亦有参考价值。 目录 上编 卷一 运思意兴 卷二 情景虚实 卷三 布局间架 中编 卷四 发端起调 卷五 承接融贯 卷六 转换深折 卷七 收合结尾 卷八 错综变化 卷九 驭题生发 下编 卷十 描写叙议 卷十一 烘染映衬 卷十二 比况寓托 卷十三 造语琢句 卷十四 择词炼字 卷十五 丽辞属对 卷十六 隶事用典 卷十七 声律通变 卷十八 法门要诀 附:主要征引书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诗词技法例释类编(上下)/宝琛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陈一琴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265765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91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830 |
出版时间 | 2017-01-01 |
首版时间 | 2017-01-01 |
印刷时间 | 2017-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1.214 |
CIP核字 | 2016290436 |
中图分类号 | I207.21 |
丛书名 | |
印张 | 58.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30 |
宽 | 153 |
高 | 4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