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走出萧条的经济学圣经--凯恩斯及其通论解读
内容
编辑推荐

保罗·克鲁格曼:萧条经济学的回归。

萧条过去了吗?公共投资何以挽回颓势?降薪能拯救失业吗?

还不关注宏观经济吗?就业、投资息息相关。本书是凯恩斯宏观理论指南,全面透视失业,投资和社会有效需求。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回顾那段历史的通俗易懂的佳作。它清晰地描绘了大萧条的可怕境况,用当代人熟谙的语句详尽转述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部针对大萧条做出解释、提出对策的经典著作)的基本论点,其间穿插凯恩斯生平的生动介绍。

目录

第一章 黑云压域:《通论》写作的年代

 第一节 战后的岁月

 第二节 危机暗藏

 第三节 黑色星期四

 第四节 经济大萧条

 第五节 罗斯福新政

 第六节 根源大争论

第二章 优筹生:凯恩斯的成长

 第一节 幸福家庭

 第二节 求学时光

 第三节 剑桥文化

 第四节 执着信仰

 第五节 初入师门

 第六节 职场生涯

第三章 《通论》思想的前世今生

 第一节 和约的经济后果

 第二节 前半生的力作

 第三节 “神圣”的定律

 第四节 先知的轨迹

 第五节 巨作的诞生

 第六节 最后的肖像

第四章 传统与革命: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第一节 质疑传统

 第二节 第三类失业

 第三节 反对削减工资!

 第四节 击破鲁滨逊世界的乐观

 第五节 有效需求原理

 第六节 革命何在?

第五章 定义与观念:科学即是概念的展开

 第一节 单位上的统一

 第二节 现代经济的迂回性与预期的重要

 第三节 收人首先是一种心理感觉

 第四节 凯恩斯的“国民收入”概念

 第五节 投资与储蓄何以相等?

 第六节 投资与储蓄又何以不等?

第六章 物质主义:消费是生产的唯一目的

 第一节 解放象征“物欲"的消费

 第二节 作为人类心理规律的消费倾向

 第三节 影响消费的主观因素

 第四节 边际消费倾向与乘数:国民收入的神奇创造

 第五节 “捉迷藏”带来财富?!

第七章 作为“动物精神”的投资冲动

 第一节 资本边际效率:引诱企业家投资的第一因素

 第二节 影响资本边际效率的其他因素

 第三节 长期预期:经济变化的引擎

 第四节 作为“动物精神”的投资冲动

 第五节 传统的利息理论

 第六节 凯恩斯的“利息理论”(上):货币供给

 第七节 凯恩斯的“利息理论”(中):货币需求

 第八节 凯恩斯的“利息理论”(下):供求平衡与流动性陷阱

 第九节 古典学派与凯恩斯:谁笑在最后?

第八章 工资与物价:揭开皇帘新农

 第一节 古典学派眼中的“货币与物价”

 第二节 凯恩斯眼中的“货币与物价”

 第三节 降低工资为什么不可行

 第四节 凯恩斯主义的工资理论

 第五节 《通论》之“通”及其思想的传播

第九章 截断众流:关于经;齐周期、节俭和重商主义的评论

 第一节 徘徊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幽灵——经济危机

 第二节 经济危机是心理因素在作祟

 第三节 自由放任的历史渊源

 第四节 自由放任的终结?

 第五节 节俭是美德?

 第六节 蜜蜂的寓言:关于节俭的另一种解读

第十章 危机,契机?——新社会哲学

 第一节 罗斯福新政与《通论》思想

 第二节 纳粹德国:另一种国家干预主义

 第三节 铁幕

 第四节 缔造全球新秩序,

第十一章 凯恩斯“天国谈话”录

一 我就是要推翻他们!

二 我当时的难言之隐

三 我并不反对用数学,我只是想说:数学不是这样用的!

四 无法化解的就业危机:古典就业理论

五 作为解药的有效需求

六 我的模型

七 预期

八 经济政策

九 货币

十 开放经济

十一 70多年过去了,我的意见仍然中肯!

附录 凯恩斯年谱

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恐惧和混乱之后,西欧的许多知识分子对于当时主导世界的西方文明产生了怀疑,纷纷悲叹文明的衰落和即将灭亡。这种迷惘、失望和焦虑的情绪笼罩在西欧国家,人们迫切地渴望回到过去的繁荣和理性之中。到了20世纪的20年代,世界经济似乎重新走上了正轨,美国成了这一波世界经济复兴的发动机。

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繁荣的景象遍及各地。这一时期接连主持美国联邦政府的是3位共和党总统,因而他们的政策带有明显的保守主义色彩。他们自信如果政府尽力地促进私营工商业主的利益,那么繁荣将会缓缓地渗入社会的各个阶层。

当时的美国政府努力为国内的工商业创造最有利的环境。1922年通过的关税法案使得高额的关税壁垒足以确保美国的制造业垄断国内市场。与此同时,政府还着手执行一项大规模的减税计划,避免征收高额的所得税来妨碍对新兴工业的投资。总统柯立芝曾经无比认真地说:“建起一座工厂的人就是建了一座神殿。政府通过对公共支出实行厉行节约的制度可以比任何其他措施更能消除经济弊病。”美国国会也通过了一系列的法律,同意把过高的利润税和公司税大幅度削减。在整个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私营工商业主受到了很多政府的鼓励和支持,包括建设贷款、允许承办邮政事业以及其他间接补助。政府不仅将战争期间严格控制的全国铁路交给私人经营,同时也把战争期间归政府所有并由其经营的商船队出售给私人。

另外工作效率的提高也极大地促成了这种繁荣的景象。美国生育率的下降、移人人口的诸多限制以及科学方法在商业上的持续应用,极大地促成了工作效率的提高。在这短短的10年里,虽然美国的人口只增加了12%,但是工业生产量几乎增加了1倍。其中科学方法的大量应用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经济学家密契尔这样写道:“自从1921年以来,美国人民比以前更能有效地把智慧应用于逐日的工作上面……把科学使用于工业的整个过程比以前更为深入了。人们还作了不断的试验,把科学应用到管理、工会政策和政府的行政事务方面去,使效率更为增加。”

私营工商业主从新机器和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中尝到了甜头,急速地开始扩张,其中以汽车制造、电气设备和房地产业为龙头。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汽车业巨头蓬勃发展,它们几乎垄断了全美国90%的小汽车和货车市场。汽车业的兴旺发展带动了其他许多的行业,加速了整个经济的运转速度。尾随汽车产业之后便是电气设备制造业。当时电气设备产品的使用范围很广。许多工厂都开始转向电气化,家庭主妇也十分乐意购买电熨斗、吸尘器等用具。在这10年里,美国电力的生产增加了1倍以上,而同时电气产业的产值几乎增长近3倍。经济繁荣表现最为显著的一个方面便是房地产业的异常活跃。伴随着现代建造技术的运用、房屋租金的高涨、个人财富增加所刺激的需求,纽约的大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建设速度惊人,有86层高耸如云际的摩天大楼也在1931年建成完工。许多民众都以未来的收入为抵押,进行分期付款的购买。房屋贷款的户数到1924年为止10年里从3103935户增加到8554352户。这同时又导致了金融业的异常繁荣。

在那位沉默寡言、惜字如金、嗜睡出名的柯立芝总统当政期间,美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史称“柯立芝盛世”。自满成为当时的一种社会风气。1928年总统柯立芝向国会议员进行工作汇报时说:“我们国家可以满意看待现在,乐观展望未来。”然而在这种繁荣的局面下暗藏着巨大的危机,整个美国正处于摇摇欲坠之中。

P3-5

序言

警示金融危机的狼烟冉冉升起,刺杀危机妖魔的利剑又在哪里?

自2008年下半年爆发20世纪大萧条以来全球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对危机原因的分析和克服危机的对策就成为热门议题。

左翼经济学家痛打自由主义,认为都是金融自由化过度导致的后果;马克思主义者则干脆宣布危机再次证明资本主义的腐朽垂死,再次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拯救人类;自由主义者针锋相对,强调是美国货币当局按凯恩斯主义制定的错误货币政策惹的祸。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至于对策,有人反对凯恩斯主义性质的大规模政府开支。有人主张既不消费也不投资,紧紧捂住流动资产渡过难关。有人沮丧地提出(虽然并不主张)只有战争才能摆脱危机。

西方谚语说,太阳下面没有新物。国学强调,温故而知新。在此战胜金融危机的紧要关头,重温当年大萧条的历史格外必要。

学弟井奎的近作《走出萧条的经济学圣经》,是一部回顾那段历史的通俗易懂的佳作。它清晰地描绘了大萧条的可怕境况,用当代人熟谙的语句详尽转述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部针对大萧条做出解释、提出对策的经典著作)的基本论点,其间穿插凯恩斯生平的生动介绍。

井奎早年热爱史学,熟读国学典籍,中文功底深厚,国语表达舒畅;后钻研当代经济学,苦读经典,治学严谨.对经济思想史颇有心得,故此书写得雅俗共赏,读来引人人胜,有学理但并不枯燥,有趣味但并不媚俗。井奎此书确是那些亟想知道金融危机原委,但又无时间精力深究经济学学理的人的首选。

《走出萧条的经济学圣经》主要介绍凯恩斯一家之言,为使读者能够读一书而知百家,了解更多关于经济危机的各种观点,本序下面作一简介,重点介绍基本与凯恩斯同时代的其他三位经济学家的危机理论。

苏俄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1892—?)通过研究长期经济史,发现了波幅大致为半个世纪的长周期,后人称之为康氏长波。自1825年西方世界爆发第一次跨国界的经济危机以来,19世纪70年代,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及当下这次金融危机,表明此说基本准确。如此先知,可惜20世纪苏联大清洗时被送入西伯利亚集中营,不知所终。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1883—1950)提出经济波动的根源在于市场经济中企业家的创新活动。创新带动的模仿引发投资热潮,推动经济繁荣,一旦大规模模仿性投资落潮,经济就转向衰退,等待下一次创新再启动新的繁荣——衰退周期。期间货币金融会引发辅助性的次生波动。重大创新导致重大波动。他的这种解说为康氏长波做出了注解:1825年的危机对应蒸汽机革命,19世纪70年代的危机对应铁路革命,大萧条对应汽车革命,石油危机对应能源革命,当前金融危机对应互联网革命。他的创新波动说使他看到经济波动的正面功能,即通过经济危机淘汰那些既不创新也不模仿的守旧企业,以此推进整个经济的技术进步。有趣的是,对经济波动有如此明见的大牌经济学家,在奥地利经营银行却横遭破产,不得已赴美教书还债。看来大经济学家未必一定是大管理家、大企业家。

英籍奥地利经济学家哈耶克(1899—1992)继承和发挥了瑞典经济学家维克赛尔的观点,认为经济危机的爆发是因为整个经济中资本品和消费品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失衡。他用一个想像的孤岛来说明这一观点。孤岛上的居民设计出一台巨大的机器,一旦建造完毕将可以高效率地生产岛民所需要的一切消费品。于是岛民倾全力建造之,但却放松了日常消费品生产。未曾料大机器尚未完工,消费品已告罄。于是不得不中止大机器的建造,把资源紧急转向日常消费品的生产。大机器这个半拉子工程就成为经济危机的表征。市场经济中若家庭部门的消费需求和储蓄之间的比例与整个社会消费品和资本品之间的比例不一致,经济就将通过经济危机来强制使它们一致。而这种不一致往往起源于银行系统放松银根刺激企业过度投资。哈耶克所描绘的这种危机,经历过大跃进以后三年困难时期的诸位深有体会。

综合四位经济学大牌学者的观点,也许就可以对当前金融危机的成因做出尝试性说明。本次危机的深刻根源,按照熊彼特的观点,可能是互联网繁荣结束之后没有新的重大创新续出。21世纪初美国面临萧条危险,美联储格林斯潘力图降息刺激经济,结果拉动了房地产次贷繁荣,强劲的住房投资,加上美国人的高消费,还要考虑小布什政府发动的两场战争引致的政府巨额开支,使得美国经济的总需求逐渐大于总供给,同时出现哈耶克所说的需求结构与供给结构的失衡,出现了通货膨胀压力(若无中国在21世纪对美大量廉价出口,这个压力还会更大)。为了消解这种压力,美联储格林斯潘开始升息。于是房地产行业首先发生次贷危机。而使房地产一个行业的危机扩散为整个金融系统的危机的原因却是金融自由化过程中大量创造出来的各种金融衍生品。它们的初衷是为了分散个别企业的风险,但却使风险在整个社会中积累起来。金融危机所引起的流动效应,即经济中所有主体增加资产流动性的行为,导致证券市场、大宗商品市场、房地产市场以及一切具有投机性的市场价格大幅下滑。而这种价格下滑产生的财富效应,即众多家庭和企业的财富缩水,使得消费和投资萎缩,出现凯恩斯所说的有效需求不足,最终引发经济危机。而美元的世界货币霸主地位,进一步把美国的金融危机传播到全世界。如果下一步美国出现更加严重的经济危机,将通过进出口贸易和资金流出入两个渠道,引起整个世界的经济危机,恐怕只有一直孤立的国家或者迅速把外需转为内需的国家可以幸免。

个人时常偶有小恙,自会痊愈,无需求医;但是大病一定需要医生。市场经济有些类似,小波动不必政府出手,自会恢复,自由主义适合这种常态;但是一旦出现大波动,单纯依靠市场自身恐怕难以复苏,起码在一段并不太短的时期内难以康复,此时若政府作壁上观,社会福利将大受伤害。即便所有市场最终会自动恢复瓦尔拉斯均衡,但如果速度不够快,那也比较麻烦。如果告诉一个下岗工人或求职大学生,没有政府干预,10年后劳动市场自会实现充分就业,等待吧!他(她)将如何反应?

凯恩斯,回来吧!今天的世界仍然需要你!对付严重经济危机这个妖魔,我们仍然需要你锻造的利剑!

何以如此?井奎之书也许会给读者一个可能令其满意的答复。

张旭昆

2009年5月8日于杭州嘉绿西苑

后记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是经济学历史上的一部划时代巨著。每当我们的世界面临经济上的危机或者出现经济波动之时,我们就会想起这位伟大的英国经济学家,回到他的思想,回到他的这本书。尤其是在当下,由于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这场全球经济衰退,我们更需要凯恩斯的智慧。

了解凯恩斯的理论,自然要认识凯恩斯这个人,认识他所处的时代。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万章下》)尤其是像凯恩斯这样伟大的思想家,他一生都生活在剑桥大学的学术圈子里,是西方文明和那个时代英国文化的巨子,我们必须要认识他的时代,他的早期生活,以及他在《通论》出版前后的思想变化。英人斯基德尔斯基,穷30年功力,写就三卷本的《凯恩斯传》。几年前得浙江大学罗卫东师的推荐,得读此书,读完不禁感慨作者治学之严谨、踏实、绵密,实在佩服不已。使我对于思想史之认识,有了新的体会。研究凯恩斯思想的专家戴维森,新出了凯恩斯的传记,并有思想评述,也是很好的参考。

然而,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向来号称难读,凯恩斯本人行文又以晦涩著称。而且,对于一些如今看来已经是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于凯恩斯的时代却还闻所未闻,虽然凯恩斯草创宏观经济学的筚路蓝缕之功实不可没,但是对于解读他的思想的确有着不少困难。

对于这一方面,我要深谢笔者当年的导师张旭昆教授,他是经济思想史大家,对于凯恩斯的思想的理解更是其专精之处,写作之中曾登门讨教,收益良多。我综采百家,网罗了众多中外关于凯恩斯思想,以及《通论》研究专家的学术著作,广泛比较,以期能够得到真确的理解。我们对于这本名著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40年代,但是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罕有良好的研究。单以翻译而论,《通论》在1946年即有先由三联书店后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北京大学徐毓(木丹)先生译本,但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才新有商务印书馆高鸿业先生重译本,以及陕西人民出版社的南开魏埙先生译本,倒是台湾在上个世纪60年代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出版了李兰甫先生的译本,这个译本值得称道。新世纪到来后,还有华夏出版社宋韵声先生的译本。

综合来看,徐先生的本子文笔古雅,读来令人心仪,不过有些名词稍显老旧,高先生的本子避免了这个不足,其他几位先生所据不同,就不多评了。但是系统研究,国内学者尚难称有,几本专著,多半仍是炒西人冷饭。我采用较多的是台湾的这个译本和高鸿业先生的重译本。台湾李兰甫先生的译本,文采很好,译笔精到,而且语言也更为贴切于当代宏观经济学(台湾称总体经济学);大陆高鸿业先生的重译本很符合国内的表达习惯,亦甚准确。另外,12年前,英国出了一套所谓的凯恩斯《通论》的第二版,其实是综合了国外众多凯恩斯思想研究的一流高手,对凯氏此书进行的评论,此书中文版尚未见出版,英文版各大学当有。中文我只见到由张进铭先生翻译的瑟尔沃教授对上书的凯恩斯思想评论的评论,我读后深为佩服瑟尔沃教授的洞识,他的确是凯氏研究的高手。因此在本书末章,我改编了他的文章,做成所谓凯恩斯教授天国谈话录,以展示西方对凯恩斯《通论》的最新解读。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得到了我的导师、浙江大学著名经济学家史晋川教授的大力支持。史老师在经济思想史上多所用力,此书某种意义上是我与史老师合作的另外一本关于经济思想史专著的一个准备。没有史老师对我的鼓励与鞭策,此书的写作出版几乎是不可能的。此外,也感谢我的学生余彦在文献上的帮助,他群涉博览,网络搜索能力极强,虽然不是学习经济学专业,但是对于经济思想史有着很好的理解力。他与我多次进行讨论,在我的引导之下,他对凯恩斯的信仰渊源有了兴趣,他是社会学出身,因此对于凯恩斯革命前后西方社会的变化,以及对我们现时代文明的影响,当有着良好的把握。尤其是第十章,由我来定下基础框架、基本的思路和思想主题,他来撰写,并最终由我审定,是很好的合作,当然所有错误均应由我负责。他即将攻读伦理学学位,更希望他能够在摩尔的伦理学对凯恩斯经济思想的影响方面,能够像我一直期待的那样,深入下去,共同把宏观经济学的这一西方信仰背景了解通透。由于时间所限,以及笔者功力所至,文中错处必不为少,希望自己能在凯恩斯思想的研究上继续努力,以期将来之订正,并请读者诸君多提意见。

这本书若能对大家理解凯恩斯的思想,进而了解并智慧地认识到当前这场危机的根源以及对策的效力,薄有裨益,则对我来说,真是乐莫大焉!

最后,也把这本书献给我新婚妻子叶星,以此来纪念我们新生活的开始吧!

李井奎

2009年4月20日

于浙江财经学院·钱塘之滨

书评(媒体评论)

《通论》对经济思维和经济实践的影响是深远的。“凯恩斯革命”远不止是一个形象的比喻。自从这本书1936年出版以来,至少到1960年代,大多数职业经济学家们,尤其是其中最为杰出的那部分,都标榜自己是一个“凯恩斯主义者”。

——米尔顿·弗里德曼(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我多亏凯恩斯的帮助,才能把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精华吸收过来。我赞赏凯恩斯与正统的经典经济学家在理论领域中展开的决斗。觊恩斯挺身而出,起来反对传统的谬误。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经济学革新运动,真理将使我们自由,也会被我们充分享用。

——詹姆斯·托宾(1981年诺贝尔经济学将得主)

也许我们要稍早一点宣称,《通论》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以及马克思的《资本论》一起构成过去一百多年中出现的最重要的著作。

——阿尔文·汉森(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他是一位天才,而作为一位政治经济学者,他对专业人士和一般群众的思想都有着世界范围的影响……要想找出一位能与之相比拟的经济学家、我们必须上溯到亚当·斯密。

——英国《泰晤士报》1946年为凯恩斯撰写的讣文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走出萧条的经济学圣经--凯恩斯及其通论解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井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8068222
开本 16开
页数 29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9-06-01
首版时间 2009-06-01
印刷时间 200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图书小类
重量 0.4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091.348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28
16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6:5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