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鸵鸟囚徒/袁博动物传奇小说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与动物和自然相处的经历,是《鸵鸟囚徒》作者袁博进行文学创作的起点。这些经验不仅为作者提供了动物小说创作的素材,更教会了我如何去理解自然,影响了我的文学创作观念。

自从有了人类,大地上就有了歌声,就有了一种生灵可以用审美的眼光去描述这个世界。文学艺术丰富了人类的生命体验,让平凡的万物一跃而成为可供审美的对象。

内容推荐

《鸵鸟囚徒》是袁博的最新作品。作者以相对客观、冷静的处理方式,辅以洗练、刚劲的语言文字,向人们诠释了一个个平行于人类生活之外的动物社会,以波澜起伏的情节书写个体在种群变迁中的际遇,其目光所及,更像是对于生命本质的洞察。

目录

戴上环志的候鸟

斑马父子

鸵鸟囚徒

可笑的鸵鸟

蝴蝶鱼

遭遇战

作者后记:我与动物小说一起成长

试读章节

斑马以家族为单位行动,斑马家族一般由一匹雄斑马、几匹雌斑马以及它们的儿女共同组成。尽管斑马以家族为单位行动,也时常遭受鬣狗群的围攻,鬣狗比它们的数量要多得多。即便斑马家族围成圈状防御阵,也难以抵挡鬣狗群的进攻。鬣狗狩猎军团的每次出击,都会使斑马家族伤亡惨重。

斑马首领铁蹄的许多亲属,都丧命于鬣狗的利齿之下。

在白天的热浪中,生命的节奏似乎停顿了。斑马家族艰难地行进在干旱的草原上,寻找可以觅食的草丛。

铁蹄一家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在黄昏的时候,找到了一片草地。雌斑马和孩子们在吃草,铁蹄盯着远处,时刻防备着草丛中的鬣狗偷袭。斑马的条纹不仅是同类之间相互识别的主要标记之一,也是一种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演化出来的保护色。当斑马身处开阔的草原和沙漠地带时,这种黑褐色和白色相间的条纹会在阳光照射下反射出不同的光线,起到模糊或分散其体形轮廓的作用,使捕食者眼花缭乱,分不清哪里是头,哪里是尾。在群体中,这种不易暴露目标的保护条纹,便成了保障斑马生存的一个重要防卫手段。

雌斑马刚开始吃草的时候,两匹小斑马都乖乖地把头钻在各自母亲的尾巴底下,靠在妈妈侧边磨蹭。不一会儿,两匹小斑马就感到无聊,偷偷地离开妈妈,在草地上玩了起来。

两匹才刚刚出生一个月的雄性小斑马还没有学会生命中最重要的生存课程:跟斑马群体待在一起。

角马群活动在斑马群附近。一匹正在专心吃草的公角马,被两匹小斑马撞来撞去,因此大为恼火,发出了呜呜的警告声。两匹小斑马竟然对着公角马踢咬起来。公角马忍无可忍,猛地低下大脑袋,一对锋利坚硬的弯角,如同双剑一般,左右摆动着,冲两匹小斑马戳去。

铁蹄的大儿子,半大的少年斑马金矢,在这危险的时刻,挡在了两匹小斑马面前。在角马的弯角剌向金矢脖颈的同时,金矢的前蹄高高地抬起,踢歪了公角马的下颌。

顿时,庞大的角马群骚动起来,如同奔腾的洪水,乱冲乱撞。

金矢的脖颈被公角马的弯角划伤了。血腥味在空气中弥漫开来,使路过的鬣狗群停下了脚步。

鬣狗的嗅觉极为灵敏。在所有的气味中,它们对鲜血的气味格外敏感。鲜血,意味着新鲜的食物,能够使它们如同注射了兴奋剂一般激动。人们通常认为,鬣狗是非洲稀树草原上最为典型的食腐动物,将鬣狗称作“草原清道夫”。其实,只要有机会,新鲜的肉食才是鬣狗的首选。在草原上,只要嗅到了鲜血的味道,任何一只鬣狗都能够一呼百应,片刻间聚集起千百只同类来。鬣狗有着有力的双颌,有着能够切断骨头的利齿,可以集结成任何食肉动物都无法比拟的庞大群体,是非洲大陆最为可怕的杀手,就连狮子也要对它们忌惮三分,庞大的鬣狗群甚至常常从狮群口中抢夺食物。

鬣狗群是捕猎斑马的专家,总能找到袭击斑马的最佳时机。

鬣狗群扑向还未成年的金矢,扑向两匹出生不到一个月的小斑马,雌斑马们远远地奔跑过来。斑马见到鬣狗十有八丸是要逃跑的,但是当斑马妈妈带着尚未成年的小斑马时。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它们会选择主动迎战。角马群的奔腾声淹没了雌斑马和小斑马的哀鸣,鬣狗群的嘶吼声却刺耳地回荡在干燥的空气中。

P16-18

后记

我与动物小说一起成长

八岁时,我写出了我的第一篇小说,是一篇动物小说。

从那时起到现在,我已经连续创作动物小说十六年了。可以说,我与动物小说一起成长,对动物小说的兴趣贯穿了我的童年与少年时代。之所以对动物小说这种文学题材产生如此浓厚的兴趣,与我的一段童年经历有关。

上小学时,我在一座被群山环抱的野生动物养殖基地里生活了三年。野生动物养殖基地占地面积巨大,由数座连绵的山丘组成,四周是遮天蔽El的原始森林。养殖基地中的围栏依山而建,相当宽敞,给成群的梅花鹿、鸵鸟、孔雀等动物留下足够的活动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动物在野生环境下的生存状态。进入不同的野生动物养殖区域,就如同进入了不同的世界。

在野生动物养殖基地的三年生活,是我童年记忆里最快乐的一段时光。我喜欢静静地观察梅花鹿在围栏中散步,喜欢追逐在丛林中出没的野兔,喜欢寻觅在地下奔跑如飞的鼹鼠。傍晚时分,夕阳留下的残霞染红了西方明净的天空,远方黛青色的山峦吹来新鲜而潮湿的晚风。黯然的暮色蒸起浅蓝色的夕露,新生的露珠凝结在斑驳的草叶上。喜鹊从眼前扑翅而过,回到林间的巢穴;雁群穿过苍蓝色的天空,飞往未知的远方。我穿过林中草丛,聆听着断断续续的虫声,呼吸着大自然甜美的气息。

养殖基地的东北角位于地势平坦的山脚下,是黄沙连绵的鸵鸟养殖区,被围栏隔开的鸵鸟们常常踏起滚滚黄尘。负责饲养鸵鸟的,是一位老爷爷。他是一名很有经验的野生动物饲养员,曾经在南非、坦桑尼亚等非洲国家的野生动物农场和私人动物园工作过。他养过非洲野水牛,养过斑马,养过鸵鸟……甚至还养过一头非洲象!

那时,我最喜欢看科普书。从书上,我知道野生的麻雀可以驯养为宠物。于是我想,鸵鸟应该也是可以驯化的。在我的一再央求下,饲养员爷爷开始和我一起驯养一只两三个月大的小鸵鸟。没多久,我便在饲养员爷爷的带领下,骑着鸵鸟到附近的山村小学上学了,所到之处,赢来一片赞叹声。那时的我,别提心里有多高兴了!我想,我应该是中国第一个骑着鸵鸟上学的孩子吧。

在野生动物养殖基地,饲养员爷爷是我最好的朋友,他常常给我讲一些发生在非洲热带草原和牧场的动物故事。饲养员爷爷说,花豹和狒狒是非洲草原上的世仇,在非洲的旷野中时常能看到狒狒群与花豹争夺领地的场面;非洲野犬是非洲草原最聪明的动物,在一只受伤的非洲野犬最困难的时候,饲养员爷爷曾经把肉块喂给它吃;在非洲时,饲养员爷爷曾经参与过捕捉野生鸵鸟的行动,以便得到优良品种;繁殖季的雄性非洲野水牛脾气非常暴躁,饲养非洲野水牛需要十分小心……

在辽阔无边的星空下,我依偎在饲养员爷爷身旁,听着雄鸵鸟雄浑的吼声,想象着那片遥远而神秘的大陆……我以饲养员爷爷口中的故事为原型,写下了许多关于非洲动物的故事,这是我最早创作的一批动物小说。

在野生动物养殖基地的三年生活,不仅使我积累了大量写作素材,还使我深深地着迷于动物世界。为了更好地了解动物,我研读了大量动物学、动物行为学、社会生物学、动物生理学、生态学等领域的学术著作,为我的动物小说创作奠定了较为扎实的生物学基础。在我十六岁时,获得了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一等奖,被保送至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同年,也出版了我的第一本长篇动物小说《鸵鸟家族》,并与动漫公司签订改编协议,《鸵鸟家族》被改编为五十二集动画连续剧《鸵鸟太阳雷》。

出于对动物学的兴趣,我成了复且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学生,后来转入中文系。现在,我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由于所学专业的原因.六年来,我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到云南、贵州、西藏等地进行动物学、民间文学和人类学考察。草原和高山上的太阳、月亮、星辰、疾风,以及那里形形色色的生灵,都告诉了我许许多多书本上读不到的哲理。

与动物和自然相处的经历,是我进行文学创作的起点。这些经验不仅为我提供了动物小说创作的素材,更教会了我如何去理解自然,影响了我的文学创作观念。

自从有了人类,大地上就有了歌声,就有了一种生灵可以用审美的眼光去描述这个世界。文学艺术丰富了人类的生命体验,让平凡的万物一跃而成为可供审美的对象。

当一个孩子学会了用话语去歌颂闪烁的星空,他知道了什么是梦中的远方;当一个离家的游子歌唱起故乡的草原和群山,他明白了什么是思念;当一个老人在行将覆灭的记忆里回忆起他年少时读过的诗句,他会发现,他一生中见过的所有风景和这些诗篇再也分不开了。

文学不仅被用于书写人类社会,也被用来书写自然和生命最本质的哲理。而动物小说是用作者的体验,去审视人类之外的其他生命的一扇窗口。在我的动物小说中,我试图去书写一段生命的历史,写下一个种群在自然变迁的历史背景中的生命际遇。

远古时代,人丁稀疏,野兽繁盛,我们的祖先与万物杂居,在自然之中成长。我们的祖先相信自然万物的互通性,选择平等地去看待各类生灵。他们相信自然之中蕴含着一种比人生世事更深刻的道理,而比这些道理更为深邃的是自然本身。《诗经》《江格尔》《玛纳斯》《格萨尔王传》《布洛陀》……在这些古老的诗歌中,充满了祖先对于自然的尊重与理解。

民间文学的情调中常常含着一种悠远的气质,或是慷慨悲歌,或是空灵飘逸,我们的祖先都能用最简练的文字,传递生命的节律。我希望,能够将这份文学情调传递到我的动物小说中,使我的每一本小说都能成为拥有民族文学特质的艺术品。

每天,我都在和动物小说一起成长。

书评(媒体评论)

袁博让我们领略了动物小说的美感,或者说具有美感的动物小说。

——著名作家、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曹文轩

袁博的作品文字洗练,颇得中国古典文学气韵。他的动物小说阳刚有势,一气呵成;在作品细节上,又能体贴入微,充满诗情画意。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之路

袁博是一位值得期待的青年儿童文学作家。他的动物小说以对生命近乎本质的洞察,诠释了一个个平行于人类生活之外的动物社会,以波澜起伏的情节书写个体在种群变迁中的际遇。

——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李东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鸵鸟囚徒/袁博动物传奇小说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袁博
译者
编者
绘者 谢小振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948344
开本 32开
页数 17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2
出版时间 2017-05-01
首版时间 2017-05-01
印刷时间 2017-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小学生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38
CIP核字 2017056617
中图分类号 I287.45
丛书名
印张 5.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10
146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3: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