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艺境/宗白华著译精品选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了宗先生在报刊、报告会、研讨会上发表的学术作品。宗先生在这些作品中阐述了自己在该领域独特的见解。论文观点新颖,论据确凿,理论性强,独具见解,别具特色。本书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许多观点、论题值得广大读者、学者进一步探讨。

内容推荐

本书是宗白华著译精品选丛书之一。本书收录了宗先生在报刊、报告会、研讨会上发表的学术作品。宗先生在这些作品中阐述了自己在该领域独特的见解。论文观点新颖,论据确凿,理论性强,独具见解,别具特色。本书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许多观点、论题值得广大读者、学者进一步探讨。

目录

作者自传

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

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

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

哲学与艺术

 ——希腊大哲学家的艺术理论

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

清谈与析理

略谈敦煌艺术的意义与价值

看了罗丹雕刻以后

论素描

 ——《孙多慈素描集》序

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

略论文艺与象征

歌德之人生启示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歌德论

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往哪里去? 

悲剧的与幽默的人生态度

我和诗

团山堡读画记

题《张茜英画册》

歌德与席勒订交时两封信

附录一 学者的态度和精神

附录二 说人生观

试读章节

三人的话都是注意到艺术境界里的虚空要素。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里,表现着同样的意境结构,代表着中国人的宇宙意识。盛唐王、孟派的诗,固多空花水月的禅境;北宋人词空中荡漾,绵缈无际;就是南宋词人姜白石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周草窗的“看画船尽入西泠,闲却半湖春色”,也能以空虚衬托实景,墨气所射,四表无穷。但就它渲染的境象说,还是不及唐人绝句能“无字处皆其意”,更为高绝。中国人对“道”的体验,是“于空寂处见流行,于流行处见空寂”,唯道集虚,体用不二,这构成中国人的生命情调和艺术意境的实相。

王船山又说:“工部(杜甫)之工在即物深致,无细不章。右丞(王维)之妙,在广摄四旁,圜中自显。”又说:“右丞妙手能使在远者近,抟虚成实,则心自旁灵,形自当位。”这话极有意思。“心自旁灵”表现于“墨气所射,四表无穷”,“形自当位”是“咫尺有万里之势”。“广摄四旁,圜中自显”,“使在远者近,抟虚成实”,这正是大画家大诗人王维创造意境的手法,代表着中国人于空虚中创现生命的流行,氤氲的气韵。

王船山论到诗中意境的创造,还有一段精深微妙的话,使我们领悟“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的终极根据。他说:“唯此苜苜摇摇之中,有一切真情在内,可兴可观,可群可怨,是以有取于诗。然因此而诗则又往往缘景缘事,缘以往缘未来,经年苦吟,而不能自道。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是诗家正法眼藏。”“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这两句话表出中国艺术的最后的理想和最高的成就。唐、宋人诗词是这样,宋、元人的绘画也是这样。

尤其是在宋、元人的山水花鸟画里,我们具体地欣赏到这“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画家所写的自然生命,集中在一片无边的虚白上。空中荡漾着“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道”,老子名之为“夷”、“希”、“微”。在这一片虚白上幻现的一花一鸟、一树一石、一山一水,都负荷着无限的深意、无边的深情。(画家、诗人对万物一视同仁,往往很远的微小的一草一石,都用工笔画出,或在逸笔撇脱中表出微茫惨淡的意趣。)万物浸在光被四表的神的爱中,宁静而深沉。深,像在一和平的梦中,给予观者的感受是一澈透灵魂的安慰和惺惺的微妙的领悟。

中国画的用笔,从空中直落,墨花飞舞,和画上虚白,溶成一片,画境恍如“一片云,因日成彩,光不在内,亦不在外,既无轮廓,亦无丝理,可以生无穷之情,而情了无寄”(借王船山评王俭《春诗》绝句语)。中国画的光是动荡着全幅画面的一种形而上的、非写实的宇宙灵气的流行,贯彻中边,往复上下。古绢的黯然而光,尤能传达这种神秘的意味。西洋传统的油画填没画底,不留空白,画面上动荡的光和气氛仍是物理的目睹的实质,而中国画上画家用心所在,正在无笔墨处,无笔墨处却是缥缈天倪,化工的境界(即其笔墨所未到,亦有灵气空中行)。这种画面的构造是植根于中国心灵里葱茏氤氲,蓬勃生发的宇宙意识。王船山说得好:“两间之固有者,自然之华,因流动生变而成绮丽,心目之所及,文情赴之,貌其本荣,如所存而显之,即以华奕照耀,动人无际矣!”这不是唐诗宋画给予我们的征象吗?

然而近代文人的诗笔画境缺乏照人的光彩,动人的情致,丰富的意象,这是民族心灵一时枯萎的征象么?中国人爱在山水中设置空亭一所。戴醇士说:“群山郁苍,群木荟蔚,空亭翼然,吐纳云气。”一座空亭竟成为山川灵气动荡吐纳的交点和山川精神聚集的处所。倪云林每画山水,多置空亭,他有“亭下不逢人,夕阳澹秋影”的名句。张宣题倪画《溪亭山色图》诗云:“石滑岩前雨,泉香树杪风,江山无限影,都聚一亭中。”苏东坡《涵虚亭》诗云:“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唯道集虚,中国建筑也表现着中国人的宇宙情调。

序言

画史上对唐朝画家张璨有着下面的记载:

张垛,字文通,其画松特出古今,能以手握双管,一时齐下,一作生枝,一作枯干,气傲烟霞,势凌风雨,槎枒之形,鳞皴之状,随意纵横,应手间出。毕宏画名擅于时,一见惊叹,异其唯用秃笔,或以手摸绢素,因问所受,璪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璪尝自撰《绘境》一篇,言画之要诀云。

当我写这集子里一些论艺小文时,张璪的人格风度是常常悬拟在我的心眼前的。他的两句话指示了我理解中国先民艺术的道路。他的那篇《绘境》,可惜失传了,否则定有精微的议论,供我们咀嚼。今天我收集过去三十年来一些浅薄的论文,敝帚自珍,不足以张公一哂。但我也想冒昧地题名叫做《艺境》,表示我对他的追怀和仰慕。

1948年8月,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艺境/宗白华著译精品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宗白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626754
开本 32开
页数 20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00-10-01
首版时间 2000-10-01
印刷时间 2005-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2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01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3
出版地 安徽
227
155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7: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