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亲爱的女儿
内容
编辑推荐

人民日报、文艺报、创作与评论、中央国际广播电台等媒体期刊发表评论和书讯推荐。

《亲爱的女儿》这部书信集集文采情味和思想深度于一体,让读者在感受柔美语言的同时陷入深沉的思考,在平和明亮、不焦不躁的叙述中,讲述了一个并不年轻的母亲青涩年代坎坷艰辛的成长故事,作者阮梅把一串串流泪的故事,用诙谐而诗意的语言串连起来,使那些原本浸透苦难与忧伤的岁月,充满了暖暖的意味与坚韧的力量。

除了每一篇书信里所表达的内容本身,我们从这本书中可以充分领略到传统文体中的“尺牍之美”,重温现代书信散文的“诗与真”。

这本书中涉及了青少年成长中的不能绕开、不可回避的许多重大问题,不仅是写给未成年女孩与男孩心灵成长的书,同时也是写给指导未成年女孩与男孩成长的教师与家长的书。

内容推荐

《亲爱的女儿》是一部为民族塑造未来的书信体儿童文学原创作品。由十七篇书信体散文组成,作者将自我朴素情感与客观对象融合,在事实面前关注广大青少年的生存状态,从生命“哇哇”大哭的诞生到生命的默然离世,从校园求学的艰辛到社会立足的苦涩,从青葱岁月的情窦初开到爱情亲情的蜕变,从生理的病疾煎熬到心理抑郁的解脱,作者以人生画卷剪辑的方式给女儿,也给所有的青少年点亮了一盏生命之灯。她笔下的亲情、友情、爱情、自爱,都围绕着对社会的大爱。当全社会都更多地关注残障儿童、留守儿童的时候,阮梅对广大青少年日常生活中的大人们认为平淡之事、常人之情,但敏感的青少年特别在乎的困惑进行了温润地解读,以细腻的笔触,朴实的感情,温婉深情地传达着独特的生活感悟。阮梅宽厚悲悯地关注青少年群体,为他们的生存和人文情感呐喊。她用自己的切身经历予以引导,没有装腔作势的大道理和居高临下的教训,而是把每一个小读者都当作自己亲爱的女儿,用饱含温情的文字目光注视着她,进行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心灵交流,把一个母亲对女儿的一己之爱,化作对所有青少年的无私大爱。

目录

人生从哇哇大哭开始

空心的竹子会唱歌

少年的战争

随缘的友情美

嘘!不要说出来

别人的错

船没了,走着去

大的敌人

你的后花园

爱情是什么

抱恙而生

遇见理想,真好

富贵是这样炼成的

你不是只身前行

生命的姿势

每个人都有心理伤痕

做个棉质女孩

后记

读者评论

试读章节

亲爱的孩子:

我记得你生命起始的第一声啼哭。

多么不容易——你绕过一条狭窄的暗淡的路,冲破母体骨盆的束缚,像一轮太阳,喷薄欲出。你选择以啼哭向我宣布,你来了。

接下来的数月,你不断以啼哭向我表达所有想表达、却不能以言语表达的诉求。而我,在走过最初的茫然无措之后,开始懂得从你的哭声中分辨你想要的所有。

那些如雏鸟般呢喃的哼哼唧唧,诉说的是漫长十月里母女同体相依的唇齿情怀。昂扬的哭,是你由衷的歌唱,对于这些,忙碌的我会一笑而过;焦躁、急迫的哭,是你已经饥了渴了,或是尿坏被子了,这时,我会放下手头的事,把你喂了洗了哄了一一料理妥当,给你一个热热的脸贴,返身做我那些永远做不完的琐碎事。

只有当你怏怏的哭声持续地响起时,才会让我完全丢了手里的鸡毛蒜皮事,开始久久的担忧和不眠的长夜。当然,你醒来的时候,体内的高温已趋正常,我的手臂已经成为你停泊过一夜的港湾。

孩子,咿呀学语前,你以啼哭缩短与父母怀抱的距离,哪怕是将入睡眠,也以啼哭唤得催眠曲的陪伴。大了些,再大些,哭泣,才渐渐成为你与同伴、与学校,甚至与我不平等博弈时的伎俩。

就像当初的我。

大约五岁吧,我比同龄人上学得更早。

那个冬天真冷,有雪和冰。风一吹,我出门前还热乎乎的脸和脖子,就硬邦邦、冰凉凉起来,像一把铁刀片贴在上面不停地刮呀刮的。几步路后,腿脚不听使唤,摔倒了。

正想着爬起来呢,忽觉脸上痒痒的,像有一条小虫子在爬,我顺手一摸,呀,手指上黏黏的,一看,有血。是风刮的吧?我怀疑。同路的小胖子指着倒在地上的我开始怪叫:出血了、出血了,小梅子摔出血啦!

接下来,两个同学往我家疯跑,几个路人停下来,围在我身边问是怎么回事。

怎么回事?我也不知道。可血越抓越多,抓到我十个手指头都有,奇怪的是,头脸都不痛。那时候的我并不知道,血的奔涌,只是脸上的一个冻伤被擦破了皮而已。可在那时,看着满手惊心的血,我感到了害怕,怕了便扯开嗓门哭。在我声嘶力竭的哭喊里,头和脖子,不知什么时候被围上了一条暖暖的大围巾。

母亲赶到时,我依然躺在雪地上哇哇大哭。

我的哭,不只是为脸上的血,还因为这个冬天,太冷。

那么小的年岁,那个不想上学的小女孩,狡黠地利用脸上毫无痛感的伤口,骗得了路人的心痛,以肆虐的哭泣成功地逃避了一次上学的艰难。  那天夜里,我睡梦里笑醒。

是呀,一次不去上学,算得了什么?在这个雪地里做一回好哭的小公主,又有什么不可以?

这个雪天,我学会了以哭声示弱,以眼泪,与上学“博弈”。

细细想来,给予我这份哭泣的勇气的,是路人。那个雪天,那些朝我围拢过来的人,那慈爱、和暖的眼神如缕缕热流,随着他们的步子向我涌来,这份从未有过的来自于陌生人的温暖,覆盖了我身上所有的冷。

也就是从那一次起,我知道了,小女孩摔倒后不必马上爬起来。冷了,可以哭,以啼哭示弱,是小女孩的权利。

再大些,逼迫我哭泣的,是那些乡下贪玩好斗的狗。

小时候上学,最怕什么?怕狗。那时的乡村,狗特别多,多到只要有人家的地方,都得提心吊胆地走。

狗也像人,喜欢结伴逛。有时候它们会聚在一起追你,缠着你不放,跳起来比人还高,令你防不胜防。上学的路必须自己一步步走,可上学的路上狗最多。同学多时还好说,我可以走中间,可一个人走的时候,我就没辙了。

没辙了也要走呀,我对各类狗的执意追咬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拼了命地哭——

不是嘤嘤而哭,而是那种突然从胸腔里爆发出的惊悚恸哭。

哪怕再凶狠的狗,一般情况下,只要听到我的哭声,都会将它追赶的步伐打住,有的狗甚至像受到了很大惊吓似的,掉头就跑。

你看,连动物,也懂得相让于啼哭的孩童呢!

P2-4

序言

与孩子一起探索幸福人生的真谛

孙云晓

我与阮梅相识自合作《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孩子——当代未成年人心理危机调查》一书开始,那本书主要是她的功劳,我只是提供了一些教育思想和对青少年问题的分析。六七年来,在我的印象中,阮梅是一位勤奋而富有责任感的女作家。很少有作家像她那样,既关注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又关注犯罪问题,甚至长时间跑中小学,出入未成年犯管教所,与许多中学生和少年犯面对面地探究成长经历与教训。所以,她的《罪童泪》一书深受欢迎,这是很自然的结果。如果文学界评爱心楷模和劳动模范,阮梅应是当之无愧的人选。

近日,当有幸读完阮梅的散文新作《亲爱的女儿》,我被深深地感动了。不仅仅是因为她对儿女和广大青少年的挚爱,更是因为她勇敢地打开了自己的心灵世界。文学界有一个共识,自己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的经历是每个作家最为珍贵的财富,也是一个不敢轻易触碰并且难以把握的神秘历程。《亲爱的女儿》是一部富有真情实感的成功之作,也是充满生活智慧的人生指南,其秘诀在于两代人真实经历与执着探索的积极融合。

《亲爱的女儿》的主题是追求良好的代际关系或者说亲子关系。尽管此类书不少,但大多是成年人给孩子说故事讲道理提建议。如果按照这个思路来写,采访过超多典型个案的阮梅可以轻车熟路,下笔如流水。但是,她却怀着一颗赤诚的心,抛弃了简单的说教,独辟蹊径,通过分析自身的成长经历,尤其是如何经受那么多难言之隐痛,与孩子一起探索幸福人生的真谛。例如,向青春期的女儿讲述自己年少时的顽劣、自卑、自闭,详尽地诉说自己的友情、恋情、病情,如实呈现自己遭遇困境时所付出的艰辛与青春之痛,甚至直言自己爱哭、怯弱的特点。哪怕是成年之后曾陷入抑郁里的经历,也不忘与孩子一同分享艰难走过的心得,等等。试想,听到一个母亲如此诚挚而真切的自我剖析,哪个孩子不动容?哪个孩子不交心?我们常常说教育的秘诀是真爱,而真爱的前提是理解和尊重。《亲爱的女儿》的成功就在这里。

青少年大都渴望成功,而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实践性智力和创造性智力,这是著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教授的观点。在我看来,青少年最需要的也是最缺乏的是实践性智力,因为实践性智力最可能给予人发展的能力。阮梅从一个农家女孩,成长为一个知名作家,固然是在创造性智力方面取得突破而发生奇迹,却是以实践性智力为强大基础的。例如,她的审美意识来自民间艺术,来自于对大自然的观察与欣赏,来自于学习音乐与绘画的亲身体验。她的这些成长经历可以给青少年朋友有益的启示。

《亲爱的女儿》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优点,那就是诗化的文风。  在阮梅笔下,最美好的时间可以是静止的,夕阳下的河滩可以是碎银子做的,小螃蟹等任何小动物都是有一个令它们骄傲的家的。特别是当阮梅写到小时候因为家境的贫寒,不得不随病痛着的母亲到亲戚家帮工时,全文没有一个令人心酸的字眼。在一个个富有的亲戚家里,她快活得像是一位小公主,她和太阳赛跑,她在红木盆里捏乌龟、捏哞哞叫的牛,在那个没有大人陪伴的令人感到恐惧的雷雨天,她选择捏出一个小动物世界来陪伴自己。在阮梅的忧伤里,那守护着老屋台子二十余年的老杨树墩、那条已无法找回的故乡小路、那个被单位辞退后冒雨回家的漫漫长夜因有母亲柔柔的呼唤声而显得唯美、诗意。绵延的母爱,是本书不变的底色,甚至放下了这本书,我们似乎还看得到她笔下矮小的母亲割倒的那一大片芦苇地,有漫天的芦花还在风中轻舞飞扬。

毫无疑问,本书是阮梅最好的美文之作。就在刚发布不久的“2016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中,我看到了阮梅的名字,她收录于本书中的同题散文《空心的竹子会唱歌》获得了此次奖项中的大奖。显然,美文特别适合青少年读者,因为青少年时代正是形成审美情趣和语言风格的时代。

后记

在疼痛里成长

我习惯了给女儿写信。

也与不熟识的许多未成年女孩通过书信。最先是化名为“月亮姐姐”,在北京的《读友》杂志专栏里写,这些年,在《语文报》初中版《花季悄悄话》专栏里写。

我最想告诉女孩的一句话是:成长是痛的,每个女孩的成长都是疼痛的。

怯弱、委屈、忧伤、不开心、不自信,每个女孩都会遇到,但是,善良、快乐、诚信、坚韧、宽容、责任、理想等这些成长元素也必须适时进入到你心灵的内核,哪怕疼痛,每个女孩也不得不面临长大。

时代不同,但成长的疼痛、成长的期待是相同的。这本书里的每一篇,都有我少年成长历程里不可忘却的疼痛记忆。自2014年6月《罪童泪》的创作完成后,我用了整整半年的时间,在尘封的时光背后细细地寻找这些记忆,好在我真的找到了:我少不更事的童年、少年时光,它们一直还在,它们就躲在我重重叠叠的心思下面;那些或痛或涩或苦或甜的发生在我成长历程里的不可忽略的微小故事,仍然演绎着当初生动的色彩;我童年时的母亲、父亲、舅舅、婶婶、老师、同学们,依然还在原地等着我,缕缕眼神,依然灌注着可以触摸到的温暖光亮。

就是那种光亮,曾经抚摸过我的童年忧伤。

一个人,历经了少年的成长,都会拥有一座富矿。我决定停下步子,迅速将我少年的富矿开采出来。我希冀以文学的笔墨,以母亲的柔肠,像冰心先生的《小橘灯》那样,以温暖的文字照亮那些需要照亮的孩子心。可是,连续十多年不曾停歇的创作,已使我的身心严重透支,失眠与焦虑不时突袭,一颗心,难以宁静。2015年,整整有五个月,我的身体与心理不允许我有任何的创作冲动,动,则是剧烈的头痛。但是,在这样的抑郁里,我依然固执地守望,守望我心间这一个小小的理想。

自2003年开始,我着手未成年人成长问题系列调查,先后到五个省寻访过各种境遇下的城乡留守儿童,到四川地震灾后现场接触过数百名灾区儿童,到康复医院、精神病院探望过大量有心理疾患的中小学生,到未成年人管教所与八十多位少年服刑者深入地细致地交流,这十多年来,我相继出版了《世纪之痛: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孩子——当代未成年人心理危机调查》《汶川记忆:中国少年儿童生命成长启示录》《天使有泪》《罪童泪》等系列图书,这样的寻访与写作,让我的心很疼,很疼,身心,遭受到了无以言喻的重创。

感谢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将这个选题作为重点书目出版,感谢吴双英副社长给予了我极大的精神鼓励,感谢聂欣主任、周倩倩编辑多次与我交流,帮助我确定了喜爱的版本。

感谢我挂职的湖南理工学院中文学院杨厚均院长、蒋晓诚书记一行,在书出版之前为我的书召开“预”研讨会,提出修改建议,李灿朝等博士还为我一一指出错误。

感谢湖南福尔康集团董事长柳庆新先生友情支持,使我在身体亚健康严重、脑缺血十分严重的情况下,借我一个鸟语花香的住所,短短数月,我便顺利地完成了这本书的创作。

感谢岳阳市巴陵人才工程将这本书列入文艺岳家军扶持计划。

感谢我的小读者们,能够伴我走在静谧的童年里。

最后,我还要感谢读到这本书的你。如果有话想说,请加QQ736924624与我联系,我将以倾听花开的姿势,聆听所有花开的声音。

书评(媒体评论)

《亲爱的女儿》,是一部有思想深度和浓郁诗意的好作品。阮梅把一个人成长中的怯弱、委屈、迷茫、忧伤、焦虑、甚至死亡等必须直面的沉重话题,用一种清浅的语言给予了深刻阐述,引导少年儿童正确地面对生活中的苦难、不幸。这是一本有力量的书。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儿童丈学委员会委员 金波

这本书还原生活的真实和琐碎,但并没有落在心痛和绝望上,而是一种对生命的体验和认识,任何“文学感觉”比较好的人,读到某些感同身受处都会有心跳、心怦怦地跳的感觉。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闽读推广人 梅子涵

阮梅的书信体散文恐怕没有市场的驱动,完全是属于自觉的创造,是心血之作,她作品里的母性的特征,爱的力量,是一般作家难以企及的。

——儿童文学研究学者、评论家 谭旭东

既书写过往的人生经验,又指向少女未来的生活,因为是以过来人母亲的身份在与女儿倾心交谈,就形成了作品的复调性和内在的艺术张力。这本书读得我泪眼模糊,真是呕心沥血之作,非常感动。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任 侯颖

《亲爱的女儿》是一部非常有特色、非常有内蕴的儿童文学作品集,作者从自己的成长经历、切身体验和独特感悟出发,来谈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种种重要问题,且采用通信的方式,使得形式生动活泼,更加亲切感人。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评论家 余三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亲爱的女儿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阮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6215249
开本 32开
页数 26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17-04-01
首版时间 2017-04-01
印刷时间 2017-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少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04
CIP核字 2017052928
中图分类号 I267.5
丛书名
印张 9.2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12
149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4:3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