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文君著的《幸福的花种》的形式比较特别一点,是由许多个小故事组成,实际上这些故事可以分开看,相信对小读者而言不带杂质、不受干扰的美的东西应该更多一点。通过这些人和故事,作者也想让大人们思考,孩子们的成长到底需要什么,一个人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的人而不变成那样的人?作者想这几点是比较重要的,童年美好的情怀、信念都比较重要,还有阅读的习惯,被人包容和包容他人的能力。因为孩子们只有被别人包容了才会包容别人。还有就是温暖的记忆也比较重要。如果一个人没有温暖的记忆,可能也会有一些欠缺。很多大人在小时候能够感受到细腻的情感,却很难将其表达地透彻。儿童文学,把人类本质应该有的奥秘和微妙记录下来,把它重新再现,这是至善至美的。
秦文君著的《幸福的花种》介绍:香草很喜欢弄堂口的蛋卷先生,她常常带着好朋友对对一起去蛋卷先生那儿玩,她们发现蛋卷先生和别人有些不一样。一夜,对对从自家三楼阳台上摔下,受了重伤被送到医院,她的身世之谜也随之揭开,巨大的灾难接踵而来,给对对的精神和生活都带来了非常大的打击。
对对出院后,从家里拿出了一大袋葵花籽——那正是香草那株会跳舞的向日葵的种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新朋友
合欢在香草编出了戏之后,也说香草很有才能。她常常来找香草说话,说她长大之后要过安安静静的生活,回常熟去做一个教语文的先生。能回到家乡是很美的事情,再说她的父母都是教书的,酷爱古诗文。那样白天他们分头出去教书,晚上就能在灯下一起慢慢地品读那些风雅的诗词。
和合欢单独相处时,香草也是非常愉快的。香草约合欢将来和自己一起做文学家,合欢说:“我还是想做教书的女先生,你应该祝贺我就是我。”
世界上能有这样有主见的女孩,香草很高兴。她一直觉得合欢很可爱很真实。记得合欢是二年级从常熟过来的,她比香草长得高,静静地端坐在后排靠窗的地方,凝神望着教室外面的风景。香草很盼望能和合欢一样高,一样有大姑娘的风范。现在合欢会把她感受到的风景都说给香草听了。
对对不喜欢香草老是和合欢说话。在她们谈话的中途她要拉着香草走开,香草觉得很抱歉,可是合欢不介意,挥挥手笑意依旧,意思是说:我认了,不要紧的。
对对在香草耳朵边说了合欢的坏话,有的是别人传给她听的闲话,有的是她误解的,但是没什么可改变香草对新朋友的爱和看重。
生活中有不同的朋友,香草觉得意思大着呢。
再后来对对就不议论合欢了,也没有记仇。对对虽然很敏感,但是不喜欢让悲伤和不满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也不喜欢什么事情都朝生活深处挖掘,所以她是快乐着的。
春水坊的日子就这么一天天地过去。又到了星期六,阿麦接到了一个电报,说她那病愈的妹妹阿粉要到城里来打工。
阿麦把电报给了长脚贵子,让他去北站接阿粉。
黄包车夫贵子,现在是踏三轮车的,因为黄包车被淘汰了。贵子如鱼得水,他把车子踏得飞快,这一天早早出门去北站接阿麦的妹妹阿粉,他把阿麦给他的电报藏在腰包里。
阿麦欣喜着,准备了许多好吃的,吩咐香草和香晏等候着迎接客人。
可是那一天阿粉没有出现。
阿麦马上打长途电话去问,原来阿粉在出发前一夜听到水井里有莫名其妙的声音,好像有人在叫她的名字,她不敢出门了。
香晏听说了这事情,把眼睛睁得铜铃般大。
对对过来了,听说后就问阿麦:“你妹妹阿粉长得好看吗?”
阿麦点点头,她不愿说自己妹妹的半句坏话。
“有我好看吗?”对对说。
对对是很美的,大眼睛,小嘴巴,她的打扮很像洋娃娃,吸引了很多男孩的目光,也得到过很多的称赞。在长相方面她不在乎被人说骄傲,喜欢和别人比谁最美,而且一定要把对方比下去。
“哦,不一样,你是小女孩,还没有长好呢。”阿麦说。
对对很有意见,她把香草拉到一边,说自己有小胸脯了,它们像可爱的小水果,会慢慢地鼓起来的。虽然它们还是果核似的一点点,可是早晚会把上衣撑起来的,那时候她就会更美。
香草的身体还没有什么感觉,她看见对对那么自豪,心里才明白,胸口能长出东西来可不简单呢。
对对告诉香草:“我妈妈说如果衣服太紧身了,会对身材不好。她说不能让任何人碰胸脯那里。”
“为什么呢?”香草问。
“是因为很疼的。”
“还有呢?”香草问,“如果不疼就不要紧了吗?”
“不知道,妈妈没有说,也许是一个秘密吧。”P2-4
亲爱的小读者:
你们好!我是来自小花园国的秦文君。
童年的时光充满回昧,那时我常常陶醉在家后面的花园里,做美丽而甜蜜的梦。不过,在飞逝的时光中,我也一次次见识了酸楚的一幕幕。童年快乐温馨,有着淡淡愁绪的记忆积淀久了,我总想写些什么,为我最清醇的童年。
这套小香草系列源于我对童年的无尽眷恋:2006年7月我遭遇了悲伤,父亲被确诊为癌症晚期,我怎么能失去父亲呢?无论是老了,还是年少,失去父亲,心里都会有做孤儿的凄凉感觉。全家非常震动,心都碎了。我的父亲非常慈爱,很民主,教育孩子有独特的方式。父亲发现我的心情灰暗,暗自伤心,就说,不要哭,不要难过,一切都会好的。
病中的他最喜欢谈我和弟弟小时候的故事。作为一个身经战火、大起大落的人,他记忆深处最温情的最难割舍的是他和母亲共同抚育孩子的日子。那时的他还年轻,有可爱的儿女,有事业,有年轻的妻子。那是他生命中最恋恋不舍的岁月。后来全家都开始共同回忆,我们聚在一起想起了很多非常温暖的细节,很多遗失的童年记忆像黑白电影一样闪现在眼前:刚进小学时,我曾很抗拒学校教育,喜欢无拘无束的自在生活,所以常常从学校偷跑出来,在屋子后面的花园里鼓捣一些别的事。比如舀一勺蜂蜜洒在地上,聚集起几百上千只蚂蚁,然后圈养起来。父亲劝我回归学校,把那些蚂蚁都放了,说那样它们都高兴。他把这件事处理得轻描淡写。这一切,我小时候还没有完全理解,现在听父亲复述就不一样了,父亲用了办法让我回学校,但是这个办法背后有什么,现在才说透了。我听后沉浸很深,童年里遗忘的东西,不明确的东西,通过跟父亲的共同回忆找回来了。
每个小孩都会惹出无数麻烦,我一直想我在童年能够平平安安地成长真是不容易,因为从小是在开明的家庭里成长,曾经非常淘气。记得当时家里有门有窗,但是父母一走我们就有一个规定,都不准从门进出,把门锁死,进出都是从窗户,就是走窗户,也不是好好走的,用家里的各种席子卷起来,有地道也有陷阱。
书里的主人公香草也是这么一个淘气的小姑娘。她看到向日葵会跳舞,可所有的人都没有看到向日葵跳舞,同学都不相信她,她找不到认同感就不愿去学校。一天两天不去,以后就更不愿意去了。后来她的父亲就想了一个办法,给她准备了两种糖,有同学问她你为什么不来呀,就跟同学说,请吃糖吧,这叫堵嘴的糖。小香草用了这个办法融入班级。父亲给的“堵嘴的糖”没有别的意义,而是帮孩子克服了尴尬。成长会有很多很多尴尬,人们往往在乎一些大事情,却让一些能够让孩子快乐成长的瞬间偷偷溜走了,其实成长是很微妙的。
我同意读者们的说法,《会跳舞的向日葵》有父母之爱,有师生之爱,也有家人之间的爱,还有各种生活在周围的人的爱,因为它是由爱而生的作品,所有的灵感都来自爱。
也许书里还有超越爱的东西,那就是信念。因为有一种信念一直支撑书里的那个家庭,支撑这些孩子的成长。书里的父亲和颜色老师他们从不伤孩子的心。父亲是最看重孩子的人,从来就是,于是孩子从小就产生一个朴素的愿望,做什么都不能让父亲失望。亲情和爱、信任,往往是女孩们成长的动力之一,也是她们不误入歧途的力量来源。
这本书涉及各种各样的人,这些人都是我童年时候见过、听过、接触过的。我觉得隔了这么多年再来回想这些人和事,他们还是有一种活生生的人性力量。比如说像蛋卷先生,他实际上是一个受到不公平对待的人,可是他对所有的孩子都那么友善。他始终在为自己申诉,他钱不多,由人接济,但是他还是把省下的钱都去买邮票寄信,他要去证明这件事情是弄错了,人和世界都不应该被曲解。
这本书的形式比较特别一点,是由许多个小故事组成,实际上这些故事可以分开看,相信对小读者而言不带杂质、不受干扰的美的东西应该更多一点。通过这些人和故事,我也想让大人们思考,孩子们的成长到底需要什么,一个人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的人而不变成那样的人?我想这几点是比较重要的,童年美好的情怀、信念都比较重要,还有阅读的习惯,被人包容和包容他人的能力。因为孩子们只有被别人包容了才会包容别人。还有就是温暖的记忆也比较重要。如果一个人没有温暖的记忆,可能也会有一些欠缺。很多大人在小时候能够感受到细腻的情感,却很难将其表达地透彻。儿童文学,把人类本质应该有的奥秘和微妙记录下来,把它重新再现,这是至善至美的。
刚失去父亲的那些日子,我无法入睡,每天夜里写作,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完成了这部作品。我心里凝聚了对小香草这个纯美角色的深爱,她那美丽的小花园国,也是我记忆中的小花园国。我把我的爱藏在香草的小花园国里,愿我笔下的小香草能引领你们找到童年的珍宝。
秦文君的探索精神和对儿童天性的深刻体察与细致关爱,使她的作品成为不可置疑的当代儿童文学经典。
——著名儿童作家高洪波
作家所做的显然还不仅是对于童年的回溯,她也想用小香草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一棵童年的向日葵都有着属于自己的舞蹈,要让它们跳出自己的舞蹈!
——儿童文学理论家方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