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清王朝与西藏/西藏观点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西藏是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唐代,中原王朝即与土蕃政权建立了亲密的关系。元、明、清三代王朝都对西藏进行了有效的直接统治。

本书是“西藏视点丛书”之一册。本书从满学与藏学相结合的角度,分别论述了清王朝的西藏政策、驻藏大臣制度的建立,出兵西藏的始末,金奔巴瓶制度的设立,达赖班禅的北京之行等问题,材料新颖,自成一体,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内容推荐

本书是从满学与藏学相结合的角度进行研究的。其选题新颖、材料丰富,值得肯定,并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书作者通满文,并应用了大量的藏文、汉文史料,使此课题研究更有新意。  本书分另论述了清王朝的西藏政策、驻藏大臣制度的建立、出兵西藏的始末、金奔巴瓶制度的设立、达赖班禅的北京之行等问题。虽说不上全面与深入,但也是一新的探索,为今后深入研究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本书也是第一部从满学与藏学相结合的角度系统论述清王朝与西藏地方关系的著作。

目录

再版序言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元明王朝与西藏的关系/1

 第二节 清王朝与西藏的关系/3

第二章 支持喇嘛教利用喇嘛教:清王朝对西藏的基本国策/5

 第一节 后金政权与西藏的最初接触/5

 第二节 清王朝对达赖、班禅的册封/10

 第三节 金奔巴瓶制度的确立/23

 第四节 清王朝的喇嘛教宣言:《喇嘛说》/27

第三章 政教合一经济一体:清王朝对西藏的特殊政策/33

 第一节 清王朝治理西藏的基本法:《钦定章程》/33

 第二节 政教合一体制的确立/51

 第三节 西藏的地方经济与货币/57

第四章 有力的靠山 强烈的向心:达赖、班禅的内地之行/64

 第一节 五世达赖北京之行/64

 第二节 六世班禅承德之行/67

 第三节 十三世达赖北京之行/74

第五章 进驻西藏 管理西藏:清王朝驻藏大臣的设置/80

 第一节 驻藏大臣设置始末/80

 第二节 驻藏大臣衙门/84

 第三节 驻藏大臣事迹/87

第六章 维护统一维护统治:清王朝出兵西藏/96

 第一节 康熙朝驱除准噶尔之战/96

 第二节 雍正朝平定西藏内乱/99

 第三节 乾隆朝击退廓尔喀之入侵/100

 第四节 出兵西藏的历史意义/105

第七章 民族和睦 共建家园:内地与西藏的文化交流/108

 第一节 清代汉藏关系/108

 第二节 清代蒙藏关系/112

 第三节 清代满藏关系/117

第八章 国家一统 雪域繁荣:清王朝统治西藏的历史功绩/129

 第一节 中国版图的最后确定/129

 第二节 多民族国家的形成/132

 第三节 西藏地区的百年安定/137

参考书目/142

附表:

 一、清代皇帝一览表/144

 二、历世达赖、班禅一览表/145

 三、清代历任藏王、摄政一览表/146

 四、清代驻藏大臣一览表/147

后记/155

试读章节

喇嘛说

佛法始自天竺,(即厄纳特珂克部,其地日痕都斯坦)东流而至西番(即唐古特部,其地日三藏)。其番僧又相传称为喇嘛。喇嘛之字,汉书不载,元明史中,或讹书为刺马(陶宗仪《辍耕录》栽元时称帝师为剌——读作拉,下同——马。毛奇龄《明武宗外纪》又作刺麻,盖系随意对音,故其字不同)予细思其义,盖西番语谓上曰喇,谓无日嘛。喇嘛者,谓无上。即汉语称僧为上人之意耳。喇嘛又称黄教,盖自西番高僧帕克巴(旧作八思巴),始盛于元,沿及于明封帝师、国师者皆有之,(元世祖初封帕克巴为国师,后复封为大宝法王,并尊之日“帝师”。同时,又有国师者亦封帝师,其封国师者,不一而足。明洪武初,封国师、大国师者,不过四五人。至永乐中,封法王,西天佛子者各二。此外,灌顶大国师者九,灌顶国师者十有八,及景泰、成化问,盖不可胜记。)我朝惟康熙年间,祗封一章嘉国师,相袭至今。(我朝虽兴黄教,而并无加崇帝师封号者。惟康熙四十五年敕封章嘉呼土克图为灌顶国师,示寂后,雍正十二年乃照前袭号为国师。)其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之号,不过沿元明之旧,换其袭敕耳。(黄教之兴,始于明。番僧宗喀巴生于永乐十五年丁酉,至成化十四年戊戌示寂。其二大弟子日达赖喇嘛、日班禅喇嘛。达赖喇嘛位居首,其名日罗伦嘉穆错,世以化身掌黄教。一世日根敦珠巴,二世日根敦嘉穆错,三世日索诺木嘉穆错,即明时所称活佛锁南坚错也,四世日云丹嘉穆错,五世日阿旺罗卜藏嘉穆错。我朝崇德七年,达赖喇嘛、班禅喇嘛遣使贡方物。八年,赐书达赖喇嘛及班禅呼土克图,盖仍沿元明旧号。及定鼎后,始颁给敕印,命统领中外黄教焉。)盖中外黄教,总司以此二人。各部蒙古,一心归之。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所系非小,故不可不保护之,而非若元朝之曲庇谄敬番僧也。(元朝尊重喇嘛,有妨政事之弊,至不可问,如帝师之命与诏敕并行;正衙朝会,百官班列,而帝师亦专席于坐隅。其弟子之号司空、司徒、国公、佩金玉印章者,前后相望,怙势恣睢气焰薰灼,为害四方,不可胜言。甚至强市民物,摔捶留守与王妃争道,拉殴坠车,皆释不同。并有民殴西僧者,截手;詈之者断舌之律。若我朝之兴则大不然。盖以蒙古奉佛信喇嘛,不可不保护之,以为怀柔之道而已)其呼土克图之相袭,乃以僧家无子,授之徒,与子何异,故必觅一聪慧有福相者,俾为呼必勒罕。(即汉语转世化生人之意)幼而皆习之,长成乃称呼土克图。此亦无可如何中之权巧方便耳。其来已久,不可殚述。孰意近世其风日下,所生之呼必勒罕,率出一族,斯则与世袭爵禄何异,予意以为大不然。盖佛本无生,岂能转世,但使今无转世之呼土克图,则数万番僧无所皈依,不得不如此耳。(从前达赖喇嘛示寂后,转生为呼必勒罕。一世在后藏之沙卜多特地方,二世在后藏大那特多尔济丹地方,三世在前藏对咙地方,四世在蒙古阿勒坦汗家,五世在前藏崇寨地方,六世在里塘地方,现在之七世达赖喇嘛在后藏托卜扎勒里冈地方。其出世且非一地,何况一族乎?自前辈班禅额尔德尼示寂后,现在之达赖喇嘛与班禅额尔德尼之呼必勒罕及喀尔喀四部落供奉之哲布尊丹巴呼土克图皆以兄弟叔侄姻娅递相传袭,似此掌教之大喇嘛呼必勒罕,皆出一家亲族,几与封爵世职无异。即蒙古内外各扎萨克供奉之大呼必勒罕,近亦有各王公家子弟内转世化生者,即如锡呼图呼土克图即系喀尔喀亲王固伦额驸拉旺多尔济之叔,达克巴呼土克图即系阿拉善亲王罗卜藏多尔济之子,诺颜绰尔济呼土克图即系四子部落郡王拉什燕丕勒之子,堪卜诺们汗札木巴勒多尔济之呼必勒罕即系图舍图汗车登多尔济之子。似此者难以枚举。又从前哲布尊丹巴呼土克图圆寂后,因图舍图汗之福晋有妊,众即指以为哲布尊丹巴呼土克图之呼必勒罕,及弥月,竞生一女,更属可笑,蒙古资为谈柄,以致物议沸腾,不能诚心皈信。甚至红帽喇嘛沙玛尔巴垂涎札什伦布财产自谓与前辈班禅额尔德尼及仲巴呼土克图系兄弟,皆属有分,唆使廓尔喀滋扰边界,抢掠后藏,今虽大振兵威,廓尔喀畏惧降顺,匍匐请命,若不为之剔除积弊,将来私相授受,必致黄教不能振兴,蒙古番众猜疑轻视或致生事,是以降旨藏中,如有大喇嘛出呼必勒罕之事,仍随其俗,令拉穆吹忠四人降神诵经,将各举呼必勒罕之名,书签贮于由京发去之金奔巴瓶内,对佛念经,令达赖喇嘛或班禅额尔德尼同驻藏大臣公同签掣一人,定为呼必勒罕,虽不能尽除其弊,而较之从前各任私意指定者,大有间矣。又各蒙古之大呼必勒罕,亦令理藩院行文,如新定藏中之例,将所报呼必勒罕之名贮于雍和宫佛前安供之金奔巴瓶内,理藩院堂官会同掌印之札萨克达喇嘛等公同签掣,或得真传以息纷兢。)去岁廓尔喀之听沙玛尔巴之语,劫掠藏地,已其明验。虽兴兵进剿,彼即畏罪请降,藏地以安,然转生之呼必勒罕出于一族,是乃为私。佛岂有私,故不可不禁。兹予制一金瓶,送往西藏,于凡转世之呼必勒罕,众所举数人,各书其名置瓶中,掣签以定。虽不能尽去其弊,较之从前一人之授意者,或略公矣。夫定其事之是非者,必习其事,而又明其理,然后可。予若不习番经,不能为此言。始习之时,或有议为过兴黄教者,使予徒泥沙汰之虚誉,则今之新旧蒙古畏威怀德,太平数十年可得乎?且后藏煽乱之喇嘛,即正以法。(上年廓尔喀侵略后藏时,仲巴呼土克图既先期逃避,而大喇嘛济仲扎苍等遂托占词为不可守,以致众喇嘛纷纷逃散。于是,贼匪始敢肆行抢掠,因即令将为首之济仲拿至前藏,对众剥黄正法,其余札苍及仲巴呼土克图等俱拿解至京治罪安插。较元朝之于喇嘛方且崇奉不暇,致使妨害国政。况敢执之以法乎?若我虽护卫黄教,正合于王制所谓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移其宜,而惑众乱法者,仍以王法治之,与内地齐民无异。询问自帕克巴创教以来,历元明至今五百年,几见有将大喇嘛剥黄正法及治罪者?天下后世岂能以予过兴黄教为讥议乎?)元朝曾有是乎?盖举大事者,必有其时与其会,而更在乎公与明。时会至而无公与明以断之,不能也,有公明之断,而非其时与会,亦望洋而不能成。兹之降廓尔喀,定呼必勒罕,适逢时会,不动声色以成之。去转生一族之私,合内外蒙古之愿,当耄近归政之年,复成此事,安藏辑藩,定国家清平之基于永久,予幸在兹,予敬益在兹矣。

乾隆五十有七年岁次壬子孟冬月之上浣御笔。

P28-30

序言

西藏之隶属于祖国版舆尚矣。早在唐代,中原王朝即与吐蕃政权建立了亲密关系。元、明、清三代王朝都对西藏进行了有效的直接统治。

清王朝与西藏地方的关系以及对西藏地方的治理,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清王朝是由满族建立起来的一代封建王朝,其在处理民族关系、民族矛盾过程中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通过对喇嘛教的支持,对达赖、班禅等上层宗教人士的封号,以及“金奔巴瓶”制度的确立,将西藏的宗教事务处理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通过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衙门,使得西藏政务由中央王朝派人直接管理。清代初年,为了西藏的安定,清王朝曾多次出兵西藏,清除不安定因素,反对外来侵略,从而更有力地控制了西藏。历史证明,清王朝的一系列治藏政策和举措是符合西藏实际的,是行之有效的。也可以说,清王朝实现了有史以来对西藏最有效、最彻底、最完全的统治,并且长达二百年之久。

清王朝与西藏地方这一研究课题历来为学者们所关注。它既属于清史、满族史的研究范围,又属于藏学的研究范围,只不过是各自研究的角度不同罢了。搞历史的人似乎更注重于清王朝对西藏的政治统治,侧重于研究驻藏大臣的设立、西藏地方经济、内地与西藏的文化交流等;搞藏学的人似乎对清王朝的宗教政策,达赖、班禅的册封以及他们的内地之行更感兴趣。清王朝与西藏这一课题,目前研究得还很不够。特别是从一代王朝对西藏地方的全面统治角度,还没有人做过系统的论述;将清史、满族史研究与藏学研究相结合,更是少见。

现在,赵志忠君所著《清王朝与西藏》一书即将出版,实在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赵君是中央民族大学文学系副教授,也是满学研究所的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及满学研究。曾经出版过《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概论》、《满族民间文学概论》、《(满谜>研究》、《北京的王府与文化》等著作,并有《满族与佛教》、《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与宗教》等几十篇论文。《清王朝与西藏》一书是从满学与藏学相结合的角度进行研究的。其选题新颖、材料丰富,值得肯定,并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赵君通满文,并应用了大量的藏文、汉文史料,使此课题研究更有新意。

《清王朝与西藏》一书分别论述了清王朝的西藏政策、驻藏大臣制度的建立、出兵西藏的始末、“金奔巴瓶”制度的设立、达赖、班禅的北京之行等问题。虽说不上全面与深入,但也是一新的探索,为今后深人研究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本书行将出版,问序于我,爰为之略抒所见如上。是为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清王朝与西藏/西藏观点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志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509151
开本 32开
页数 21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9
出版时间 2000-01-01
首版时间 2000-01-01
印刷时间 200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2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97
丛书名
印张 7.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8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6:2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