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随着岁月的流逝,愈益显示出它的灿烂光辉,魅力永不消逝。70年来,许多中外军事专家一直在研究红军长征的历史经验、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在全国人民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笔者特撰写此书,胡兆才编著的《红军如何走过万水千山(红军长征纪实)》记述红军长征所进行的波澜壮阔、心动魄的伟大斗争,告诉读者,以便人们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图书 | 红军如何走过万水千山(红军长征纪实) |
内容 | 编辑推荐 长征,随着岁月的流逝,愈益显示出它的灿烂光辉,魅力永不消逝。70年来,许多中外军事专家一直在研究红军长征的历史经验、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在全国人民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笔者特撰写此书,胡兆才编著的《红军如何走过万水千山(红军长征纪实)》记述红军长征所进行的波澜壮阔、心动魄的伟大斗争,告诉读者,以便人们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内容推荐 胡兆才编著的《红军如何走过万水千山(红军长征纪实)》介绍了,81年前,工农红军历经两万五千里长征,在陕甘宁地区胜利会师,把濒临绝境的中国革命引向坦途。今天,长征胜利81周年,缅怀所有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贡献的先烈先辈,立志在实现民族复兴的新长征路上奋勇前进。 目录 第一章 中央红军被迫战略转移 1.洋顾问掌大权 2.李德“正规战”的破产 3.秘密另谋出路 4.李德、博古的心病 5.泪别老家 第二章 惊心动魄的大突围 6.红军秘密“借道” 7.毛泽东初次建议杀回苏区 8.毛泽东再次建议杀回苏区 9.湘江大厮杀 10.虎将师长陈树湘 第三章 通道大转兵 11.徐特立提示毛泽东,机会来了 12.毛泽东发言气走了李德 13.刘伯承官复原职 14.对诗顺利通过南寨门 15.千军万马过乌江 第四章 生死攸关的遵义会议 16.一枪没放进遵义 17.遵义县革命委员会隆重成立 1 8.会议三个报告李德被轰下台 第五章 四渡赤水出奇兵 19.张闻天以会议形式指挥战斗 20.二渡赤水神速回遵义 21.毛泽东又成为红军最高首长 22.四渡赤水兵临贵阳 第六章 绝境逢生 23.声东击西过金沙 24.会理批林彭蒙冤 25.利用故旧过虎穴 26.彝海结盟,安全通过彝民区 27.红军不是石达开 28.舍命抢占泸定桥 29.向杨森借路 30.罗炳辉奇袭天全 31.牛排长千里归队 32.征服大雪山 第七章 红四方面军艰苦曲折长征 33.放弃川陕苏区,强渡嘉陵江 34.鏖战剑门关 35.奇袭千佛山 第八章 中央红军冲破阻挠北上 36.张国焘的挑战 37.北上、南下之争 38.他盯着军委主席的位置 39.张国焘摊牌,张闻天反击 40.包座大捷 41.“密电”阻挠,党中央毅然北上 42.腊子口降神兵 43.毛泽东手持《大公报》说,到陕北去 44.砍尾巴,不把敌人带进根据地 第九章 红二十五军转战陕北与中央红军会师 45.中央派人来了 46.激战独树镇,杀出一条血路 47.蒋介石说,徐海东是一条龙 48.到陕北去与刘志丹会师 49.刘志丹赋诗《赞海东》 50.毛泽东说,徐海东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 第十章 张国焘南下碰壁 51.朱德怒斥张国焘 52.卓木碉冒出第二个“中央” 53.血花飞舞,百丈转折 54.共产国际代表的“判决” 第十一章 红二、红四方面军北上 55.避其锋芒,西人贵州 56.乌蒙山千里回旋战 57.张国焘的秘密玄机 58.走出极端险恶的大草地 59.连克四县城,痛打马家军 60.姗姗来迟的三军大会师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中央红军被迫战略转移 1.洋顾问掌大权 中国工农红军为何要进行长征?长征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 首先让我们回顾红军一至四次反“围剿”的简况。 惊险又辉煌的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人,领导了著名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在南昌起义的影响下,全国各地发生了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百色起义等大小武装起义一百多次,在革命斗争烈火中,建立了一大批工农红军和游击队,建立了井冈山、中央、鄂豫皖、湘鄂西、左右江、陕北等十几块革命根据地。至1930年.全国红军已发展到十万之众,革命形势十分喜人。 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大发展,令蒋介石如坐爆发的火山口上。尤其江西的中央红军在毛泽东、朱德领导下,打了一连串的大胜仗,使毛泽东名震中国,蒋介石视他为心腹大患。从1930年5月起,蒋介石正忙于“蒋、冯、阎”中原大战无暇顾及。这年10月,中原大战以蒋介石取胜而告终,他得以腾出手来,“围剿”中央红军。 12月7日,蒋介石带着一大批幕僚来到南昌市中心的洗马池,成立了国民党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任命江西省主席兼第九路军总指挥鲁涤平为南昌行营主任,表明这次“围剿”声势浩大。 蒋介石还对鲁涤平如何“围剿”面授机宜,制定了“围剿”的十六字方针:长驱直人,外线作战,分进合击,猛打猛进。他调集了十一个师两个旅约十万兵马。另外,还派出三个航空队,以造成空中优势,因为红军没有一架飞机.连高射炮都没有。 那时,蒋介石根本没将毛泽东和他领导的红军放在眼里.他以为小小红军,数量有限,根本就成不了气候,消灭他们只是轻而易举的小事一桩。所以,他满以为,他的十万兵马此次“围剿”一定是旗开得胜。 毛泽东从12月9日的《民国日报》上,看到蒋介石抵达南昌,召开“剿匪军事会议”的消息,立即意识到,蒋介石已经拉开了“围剿”江西红军的序幕,迅速在宁都的小布村召开万人军民誓师大会。在木板搭起的主席台两侧,一副大字对联显得鲜艳醒目,一边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另一边是: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这对联,是反“围剿”战略思想的高度概括。 毛泽东作大会动员,他说:“同志们,乡亲们。蒋介石指挥十万大军,进攻我们苏区,兵力之众,前所未有,我们的兵力虽然比敌人弱小,但我们有六个战胜敌人的条件。这就是,”他举起双手,掰着指头说,“第一,我们军民一致,民众积极支援红军,这是最重要的法宝。第二,我们可以选择有利地形,设下陷井,把敌人关在里面打。第三,我们可以集中优势兵力,歼敌一部,尔后再集中兵力歼敌一部,这样一口一个,就能吃掉全部敌人。第四,我们在运动中把敌人之间距离拉大,专打弱敌。第五,我们发挥两条腿的作用,牵着敌人鼻子跑,把敌人拖累,拖得精疲力竭,猛扑过去吃掉他。第六。我们可以造成敌人过失,乘敌人犯错误之际,加以打击!” 毛泽东的讲话,鼓舞了军民反“围剿”斗争的胜利信念,赢来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勇敢冲锋,拼命杀敌!” “多缴枪炮,活捉鲁涤平!” 全场响起了震耳欲聋的口号声,将会议的热情推向高潮。最后,红四军宣传队演出,他们以生动的表演,演出军民齐心反“围剿”,活捉敌师长的小话剧。 誓师大会后,毛泽东接到侦察员的报告,说张辉瓒的十八师和公秉藩的新编五师,齐头并进,一左一右,不分先后,向东固猛进,谭道源的五十师稍后,在乐安、源头一带游荡。 根据这个情报。毛泽东召开了作战会议,决定林彪的红四军在小布设伏,盯住谭道源师,红十二军军长罗炳辉率三十五师,到藤田把张辉瓒引至龙冈。 毛泽东对罗炳辉再三叮嘱说:“在引敌途中,只许打败仗,不许打胜仗。”毛泽东神秘地说,“打了败仗我就表扬你,打了胜仗我就要批评你哦!” 罗炳辉心领神会,点点头说:“毛委员,你就放心吧!” 张辉瓒何人?他比蒋介石年长两岁,比毛泽东长七岁,早年毕业于清朝讲武堂,与蒋同年去日本士官学校深造.还在德国军校留过学。论学历,论战功,他也应该是排得上号的。蒋介石是总司令,他当个陆军司令应该是绰绰有余。可是,令他十分不满的是,他在师长这个位置上已有五个春秋了,至今还要听从比他晚三年当师长,现已荣升省主席的鲁涤平指挥。一提起此事,他总是火冒三丈。还有更让他无法忍受的事:蒋介石为安抚他。给了他一个前敌总指挥的头衔,可是,临时归他指挥的北方杂牌军。公秉藩的新编第五师,为了抢头功,根本不把他这个前敌总指挥放在眼里,在12月20日.绕道跑步赶到张辉瓒的前面,占领了离红军最近的东固镇。为此还得到了蒋介石的嘉奖,授予他宝鼎勋章一枚。张辉瓒从报纸上看到这个消息,大发雷霆,他一气之下,撕碎了报纸,嘴里大骂道:“公秉藩,你这个北方侉子,你有本事,竟然跑到我的前头去。你小子搅乱了行军秩序,老蒋竟然还给你戴勋章!”P1-3 序言 带着红色“DNA”建小康 20世纪30年代,中国大地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大事,这就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弱小的红军在长征途中,天上每日有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有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到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几乎天天有战斗:他们吃不饱,睡不好,凭着双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14个省。这支队伍不仅奇迹般地生存下来,而且越战越强,最后胜利到达陕北,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斗争中,最惊心动魄、最威武雄壮、最精彩纷呈的一幕。 在世界军事史上,也有许多精彩的战例,但像中国工农红军这样的长征,是没有过的,至今80年了,也没有出现过第二例。 长征,随着岁月的流逝,愈加显示出它的灿烂光辉,魅力永不消逝。80年中,许多中外军事专家一直在研究红军长征的历史经验、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 我认为红军长征胜利的经验和精神,起码有这三点:一是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仰,革命理想大于天;二是勇敢无畏的牺牲精神,死都不怕还怕什么;三是积极坚定的乐观精神,乐观开朗战胜一切。它引领我们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长征精神”是党和军队成长壮大的红色基因和宝贵财富。2016年是国家“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到2020年要建成小康社会,要实现“两个一百年”中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现在党和国家正处在一个新起点,道路并不平坦,困难很多,我们靠什么制胜?其中之一就是要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军长征的革命精神。你看了这本书,也许能从红军指战员身上吸收一点红色“DNA”精神养料,增强前进动力。 后记 军人总是习惯于从历史中寻求借鉴,更习惯于从历史的形象中获得经验教训,多年来我一直有茶余饭后读历史故事书的嗜好和习惯。每每遥想春秋战国和后汉三国时期,那些诸侯割据、军阀争雄、天下大乱的年代,军事谋略如繁星般纷纷涌现,孙武、吴起、管仲和曹操、诸葛亮、孙权、周瑜等名臣良将的奇谋方略,至仍被奉为经典。 红军长征,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被迫战略转移的。按照西方军事评论家的说法,红军长征是“败逃的战争”。然而,就是这“败逃的战争”,却创造了世界上最精彩的战例。红军长征的胜利,成了中国革命取得更大胜利的新起点。 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以足智多谋、英勇善战而著称。他与洪秀全分裂后,带走了太平军的优秀骨干和精锐部队进行远征。经过江苏、安徽、江西、四川等地,打过不少胜仗,结果却在大渡河畔全军覆没。蒋介石幻想让历史重演,梦想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而红军却胜利了,蒋介石的幻想也破灭了。 法国资产阶级军事家拿破仑,也是位身经百战、屡战屡胜的名将。1812年,他率60万大军远征莫斯科,尽管他兵强马壮,却失败了。 红军长征史,是古今中外少有的一部英雄史诗。这支部队之所以能在“败逃”中生存、强大,创造了震惊中外的辉煌业绩,离不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徐向前、贺龙、徐海东等一批运筹帷幄的军事家的正确领导。他们在长征途中作战的谋略不比孙武、吴起、诸葛亮等逊色,值得大书特书。 我之所以萌发撰写此书的念头.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有许多红军老战士,都有这样的一个愿望。肖永银原是红四方面军的,他在病重期间曾对我说,关于红军长征的书籍虽已出版不少,但都不全面,表现在反映中央红军内容多,而反映红二、红四方面军以及红二十五军的内容比较少。他希望我设法写一本反映红军三大主力和红二十五军长征的书。 为写此书,我曾走访了数十位红军老战士和刘伯承传记组、叶剑英传记组、陈毅传记组等成员。但遗憾的是这些老战士已是年高体弱,处于人生的晚年。他们中有的人昨天还在病榻上向我讲述战争年代的历历往事,第二天就已告别了人世。一个个匆匆而去的老红军的音容笑貌,至今还在我眼前浮现。每当想起他们,想起他们的嘱托,我便更有决心尽快完成他们的心愿,将此书早日奉献给广大读者。 在此,我特别要感谢采访过的许许多多的红军老战士,尤其要感谢原沈阳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吕黎平同志。当年,当他得知我要写这样一本书,他寄来了他的杰作《红军时期参谋工作纪实》,并且三次打电话约我,叙述1935年9月9日发生的“密电事件”的前前后后。 在写作过程中,参考、引用了已公开出版的若干资料,特向原作者和出版单位表示感谢! 作者 2016年3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红军如何走过万水千山(红军长征纪实)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胡兆才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台海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681316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9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00 |
出版时间 | 2017-05-01 |
首版时间 | 2017-05-01 |
印刷时间 | 2017-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7 |
CIP核字 | 2017053719 |
中图分类号 | I25 |
丛书名 | |
印张 | 25.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9 |
宽 | 169 |
高 | 2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