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钱澄之传/枞阳文化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作为著名的文人,钱澄之在文化上的奉献是多方面的,然以成就和声誉而论,其最突出的,是作为一个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对诗歌创作的贡献与影响(现代的钱澄之研究,它亦被关注最多)。钱王刚著的《钱澄之传》结合其生平,尽可能地反映了钱澄之的诗歌创作活动及不同时期的诗作风格,以便读者更多地认识了解作为诗人的钱澄之,于诗歌领域的努力与意义、价值和地位。

内容推荐

钱澄之是我国明清之际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和学者,也是胸怀经世之志的豪杰和爱国抗清的民族志士。钱王刚著的《钱澄之传》第一次全面完整地传述了钱澄之的生平及其在激烈的社会板荡中的心路历程,展示了一个才华豪杰之士在动乱年代和国破家亡遭际中不屈不挠的人生奋斗和志节坚守,及其诗歌文学学术上的努力与成就,塑造了一个可歌可颂的历史名人的光辉形象。依据深入的研究,本书还首次揭示了钱澄之中晚年仍秘密从事抗清复明斗争的事实,还原了其作为民族志士而非仅是一般遗民的历史真相;此外,在系统综论钱澄之的文学和学术贡献与影响的同时,也首次专章论述了他与后来的“桐城文派”的关系,指出其是桐城文章变化之滥觞,桐城文派之开山鼻祖。

目录

序一 做好枞阳文化创新的时代课题

序二 气节光日月,诗文满京华

第一章 气节少年

第二章 救时策论

第三章 东南交游

第四章 党祸逃亡

第五章 震泽罹难

第六章 南明效力

第七章 天子门生

第八章 北归之后

第九章 流浪志士

第十章 著述明志

第十一章 故国难忘

跋 贴近大地的呼吸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气节少年

大明崇祯二年四月。

一列威风凛凛的仪仗队伍到了棂星门前进入安庆府学。早有一班官员,领着府属六县参加道试科试的生员,恭候在旁,迎接前来观风的巡按御史。车辇停下,御史在千百道目光注视中,正顺着蹋梯下辇之际,忽从诸生群中奔出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疾至辇旁拦住,手指着那御史喝道:“学宫圣地,岂是你这种卖身阉党,不知仁义礼耻之人可至之处?”

御史不防有此,又为那少年言语击中要害,不由得恼羞气结,一时紫胀着脸说不出话来。

少年毫不理会,立在那里,滔言厉语数揭御史以往的丑行——原来此人前几年为了往上爬,曾依附魏忠贤阉党,品行低劣。这少年不知从哪里听闻了,十分不齿,这时便奋勇犯难揭斥。

少年犯难时,众官惊愕意外之际,或敬佩少年气概胆识,或快意少年代道了心声,均未及时制止。只待那少年数说一通,御史也气了个半死,这才有人上前喝止:“兀那学子如何张狂疯颠,不知礼节?还不赶紧退下!”

差役从将少年拉了开去。御史才从极度难堪中解脱,由诸官陪着往大成殿而去。草草行礼拜了先师圣贤,也不召人问话,即黑着脸登辇而去,留下一群官员生员在那里议论不已。

府学中的这个插曲新闻,很快就传遍全城。巡按御史代天子巡视,地方所有官员都敬畏三分,小小秀才冒犯了这种角色,岂有好果子吃?人们都为那少年担心。

然而数日过去,想象中的情形并未出现,听说那少年还照常参加了考试。于是,人们一边替那少年庆幸,一边以为巡按大人宽宏大量,放了一马——合城中,只有极少数人晓得并非那样。实际情形是:回到察院后的御史,恼羞不已,恨不得立时将那可恶少年拿来,打一顿棒子出气!只因眼前合府士子聚集,心有顾忌,才改为移文提督学校官,要求将那少年生员除籍。

接到巡按咨文,提学有些犯难。南北直的提督学官也是由御史充任的,诸生无礼冒犯,从同官应有的立场来说,他是应该帮巡按出这口气。可此时要他将那少年诸生开革,他既不愿也怕招致众议,因那少年的行为,不但在众学子眼中是了不起的气节之举,连府县官员也多持赞赏态度,原因在于阉党的不得人心和时下朝廷的动态。

天启间,冲龄即位的熹宗皇帝,一心只喜好木工制作及与宫女嬉戏,国事概不放在心上。久而久之,朝政大权便落人了太监魏忠贤手中。魏忠贤勾结皇帝乳娘客氏,倚着皇帝信任,在朝中倒行逆施,残害忠良,施行特务暴政,以致海内怨愤,国事乱危。故崇祯帝去岁御极,拨乱反正的头件大事,便是逮治魏忠贤及其阉党,并于今春明定“逆案”,自魏党死将崔呈秀以下,以往助纣为虐及与阉党勾结者凡六等罪处。消息一出,朝野为之欢欣。

这不过是月前之事,现在提督学官接巡按咨文,不说他自己也鄙视对方人品,即有心相助,也怕于此敏感时期招致议论攻击——因这巡按虽不在逆案中,却有过牵扯。

斟酌之下,他回复巡按:“若必欲究办,请详告原委,以明处置所以而不致物议。”

巡按听了这话,愤恨却没奈何。刚侥幸脱了“逆案”的他,这时最怕人将他与阉党联系起来。若他按督学要求具文催办,届时人们必谓某某生员因揭斥御史与阉党有染而被开革,这样他往日的丑行不单将被广为传说,风教蔚盛的安庆,从儒生到官员,极可能做出对他不利的反应。想到这些,他哪敢再纠缠不放?

提督学官见御史没了动静,便做了点表面文章权为交代——考棚中,待那惹事的少年桐城县学十八岁的生员钱秉镫交卷时,督学将之唤上台来,当着诸提调官(由知府、首县、教官等充任)的面,先问问考试情况,随即沉颜板脸,对其日前在府学中对官长的不敬行为,厉言斥戒一番,算是给了巡按一个下台之阶。

一件明显无礼于官长,按礼法常情而必被究治之事,因着此时的朝局背景,就这样被轻轻揭了过去。那勇敢的犯事者,则以少年气节受到人们普遍的赞扬。

P1-3

序言

气节光日月,诗文满京华

钱王刚

我研究钱澄之,并决定为其作传,缘于创作《方以智传》。钱、方二家是同时代海内闻人,又是关系亲密的乡友,研究方以智,不能不了解钱澄之。就是在这种了解过程中,我逐渐熟悉了钱澄之,认识到他同方以智一样,是位才华突出、品节高尚、影响巨大,却又被历史有意无意湮没了的杰出人物。作为明清之际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学者和爱国抗清的民族志士,他的文化学术成就和价值,在当时和后世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研究和评价。而他的生平志节,世人也知之甚少,且有令人遗憾的曲解——即使在1998年《钱澄之全集》出版、2007年入选安徽文化百位名人后,对钱澄之的研究宣扬仍十分有限。这种情形,与今日的文化宣传不够协调,对我个人来说,作为志于人物传记创作的学人,我也不忍见乡梓先贤被长期湮没。我觉得,我有责任在历史和文化的传播中,勉力复原三百多年前的钱澄之形象,将其事迹志行及影响贡献真实完整地展示于世人,使更多的人能了解钱澄之,从他那里获得有益的人生启迪和文化熏陶。

人物传记,首要能清楚地叙述传主的生平,反映他是怎样的人,一生可叙的重要事迹有哪些。钱澄之生平坎坷,仅在南明朝廷做过小官,当时声誉主要缘于其气节和诗文学问。恰恰这两方面,在清朝政治高压和文化专制的背景下,被刻意地忽视了,而其著作或不敢刊行或遭禁毁。这使他的事迹影响日渐沉寂,致后世对其生平知之甚少,仅有的一点印象全依据方苞在钱澄之去世几十年后所作《田间先生墓表》中一段话,谓钱澄之年青时思冒危难以立功名,北归后杜足田间课耕自给,将中年以后的他概括成一个隐居乡间闭门不出的遗逸。后来所有关于钱澄之生平的议论几乎全是这个论调的翻版,一切的评价,包括对其诗文学术的研究,也俱建在这个基调上。这是个极大的误读。检索其北归后诗作,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的足迹遍及南北,数十年风尘仆仆在外,所谓杜足田问只是方苞善意的杜撰。而透过那些隐晦的诗句,探微索迹,一个志行坚定、至晚年都不忘抗清复明的民族志士形象便鲜活在人们的眼前。许多时候,当我咀嚼着那些既隐晦又明确的诗句,体味诗人的活动和情感时,我的心也随之感慨不已。我相信,只要不熟视无睹,将钱澄之的言行置于当时情势中进行整体审视和客观分析,读者会和我得出一样的结论,会为三百多年来被曲为遗逸的钱澄之正名,会向一个气节高尚的民族志士致敬!故本传的研究创作,将此方面内容作为考证发现,作了重点的描述。

作为著名的文人,钱澄之在文化上的奉献是多方面的,然以成就和声誉而论,其最突出的,是作为一个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对诗歌创作的贡献与影响(现代的钱澄之研究,它亦被关注最多)。本传结合其生平,尽可能地反映了钱澄之的诗歌创作活动及不同时期的诗作风格,以便读者更多地认识了解作为诗人的钱澄之,于诗歌领域的努力与意义、价值和地位。除诗歌之外,今天仍值得我们重点说的还有钱澄之在文章上的地位影响。钱澄之在世便负文名,在朋友同事中被视为文章高手。他主张穷理御气以轨于法,倡导不沿袭依附前人大家,去陈言而说自话,文从字顺,直抒己见而为人解,雅俗共赏。时人谓其文“明理而止尔,辞达而止尔,意雅不欲附一家,绝去涂饰,单行孤诣”。后人则评论说“有物有则,雅言畅洁,一扫枝叶”,“非特一扫明季之陋,即清初诸大家,亦鲜有能与抗衡者”。水流有源,后来以文显名海内的桐城文派诸大家,必受到了钱澄之等乡贤在文学主张及创作实践上的影响。事实上桐城文派的第一位主要人物方苞少时便从钱澄之问学求教,且桐城文派的主张及气清辞洁的文风也与钱澄之相类似。故钱澄之实为桐城文章变化之滥觞。今日学者多有人指出这点,本传则于书中首为专题略作论述,读者有心自可参考研究,可知今日论桐城派,不可不谓钱澄之也。

2016年3月18日

后记

贴近大地的呼吸

钱叶全

8年前,我在主编《枞阳历史文化名人》时,在书的附页策划了60个文化项目。当时有人以为空穴来风或异想天开。这些项目有什么意义?能够实现吗?实际上,作为文联主编这本书确实不具备文化项目的策划职能,但我还是坚持把这“异想天开”的60个文化项目附录了上去。我知道,一本书要走很远的路,枞阳文化精神的表达绝不能停留在一本书上,而更重要的是在政府肩上,在枞阳民众的唤醒上,在枞阳山水大地的空间表达上。

空间表达是一个陌生的词汇。相对于文学的表达,空间表达是一种城市语言。进绍兴城,有一句口号——沿着课本游绍兴,鲁迅先生在课本中的文章是文学的表达,而我们能够走进去的鲁迅故居就是绍兴城市的空间表达。从文学表达到空间表达,有本质的跨越,文学表达是历史传承,空间表达则是创新传承。我们从读进去的历史与走进去的历史得到的信息是不一样的。随着枞阳的对外开放,枞阳对外的精神表达不能仅仅停留在一套丛书上,而要关注人的脚步。人们来枞阳感受什么样的文化?是“静态”的历史文化,还是“动态”的历史文化?是面向过去的文化,还是面向未来的文化?其实很简单,人们在枞阳作短暂的停留,不是进入枞阳厚重的历史隧道,而是自身生命的体验。在枞阳优美的山水中,生命有一次感动,文化有一次碰撞,信息有一次交流,足够。所以编一套丛书,不要期望人家在枞阳轻快的脚步中背上厚重历史文化的包袱,枞阳呈现给客人的应该永远是大美山水、和谐乡村、淳美乡风和在山水之间的微笑。这才是枞阳,才是枞阳的原生态。但枞阳又是一个历史文化厚重的城市,有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精神,在枞阳的历史、现实和未来中,文化精神有着持续的生命力,隐寓于枞阳生生不息的文脉中,城市的空间表达就必须完成这种职能的转换,让枞阳山水充满着历史脉动,从而实现枞阳文化精神的对外传播。正如荣格认为,历史的积淀是一种集体潜意识,通过表达可以上升为集体精神,这种精神凝聚着地域文化的心理能量,不仅承接历史,更重要的是唤醒现实和照耀未来。

本套丛书梳理了枞阳文化的十个系统(当然不止这些),历史文化居多,如《枞阳历史名人传略》《方以智传》《钱澄之传》《枞阳文选》《枞阳诗选》等。选编这些历史文化入丛书,主要考虑枞阳历史走向的一个纵向坐标,在这个坐标轴上,“人杰地灵”,以枞阳历史名人为特色,枞阳大地自古以来创造了极具地域文化个性的灿烂文化。如:方以智,代表了明清中国科学文化的高峰;钱澄之,代表了以诗记史中国明清诗歌的高峰;方苞、刘大櫆、姚鼐,代表了“桐城派”文化的高峰;吴汝纶,代表了中国近代教育转型改革实践的高峰;朱光潜,代表了中国美学开创者的高峰等。诞生在枞阳大地上的这些历史人物,他们的文化成就远远超越了地域文化局限,而成为中国和世界的文化巨人。因此,我们选编这些历史人物,不是狭隘的地域文化观,而是丰富和发展中华文明、中国文化,在时代的坐标点上,诠释“诗人之窟、文章之府、气节之乡”与长江文明的关系,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在空间表达上,长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枞阳文明与长江文明一脉相承,枞阳浩如烟海的人杰与长江之滨的这块土地存在文化上的源流关系。枞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创新地。“勉成国器”,吴汝纶伟大的教育思想揭示了枞阳人的文化胸怀。

空间表达的另一层含义就是“地灵”。姚鼐曾语:“独浮屠之俊雄,自梁陈以来,不出二三百里,肩背交而声相应和也,其徒遍天下,奉之为宗。”浮屠,即枞阳浮山,即以浮山为文化圈的枞阳长江流域。现在的地域概念是,县域面积1808.1平方千米,吴头楚尾,长江流经县域84千米,境内四大湖泊水系,均与长江相通。汉武帝在枞阳射蛟置枞阳县,2100年文明史,江水东流,枞阳文化生生不息。而浮山就是一座典型的文化山,位白荡湖之滨,与江水相通,历代名人高僧纷至沓来,留下大量摩崖石刻,出现“浮屠之俊雄”,使枞阳文化自唐以来交流日盛推动“人杰”汹涌。而“地灵”的另一个方面就是枞阳特有的地域环境和地域习俗,经过多年历史积淀,形成枞阳特有的文化基因,进入枞阳人血脉,如《枞阳非遗》《枞阳民俗》等,在“耕读传家”的文化背景下,枞阳人为什么重气节,枞阳人为什么重血性,枞阳人为什么重读书,在枞阳的地理环境包括饮食习惯、语言结构、风土人情中都会找到答案。尽管整理不全面,但揭示了“人杰地灵”的人文地理关系。这是枞阳人真正的家园,也是枞阳人深刻的乡愁。我们眷念这片大地,是因为我们与母亲的呼吸贴得太近。

“枞阳文化丛书”得到顺利编纂,作为主编,我诚挚感谢钱王刚、王乐群、陈靖等十位分册主编的赤子情怀和心血奉献,感谢县委、县政府在枞阳发展的重要节点上高瞻远瞩的文化视野和丛书组委会的决策落实。应该说,这是枞阳的盛事,是枞阳人乡愁的表达,是枞阳文化人的骄傲和自豪。

但我们深知,创新是文化的生命。“丛书”提供的资源能不能上升为枞阳文化精神,转化为枞阳城市的空间语言,任重而道远。旗山公园汉武阁竣工时,《枞阳杂志》发了一篇评论《望长江》,写下这样一段话:“枞阳发展的历史和未来都告诉我们,枞阳发展的成就来源于放眼世界的包容和开放;枞阳发展的未来也一定是世界的枞阳和枞阳的世界。”汉武阁正是这样一双为枞阳人打开全球化视野的眼睛。文化不仅是继承,更重要的在于创新。

2016年春,江风浩荡。我的身后是枞阳乡村的阡陌和炊烟。大地温暖,母亲仍在劳作。

(作者系县文联主席、“枞阳文化丛书”主编)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钱澄之传/枞阳文化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钱王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5032615
开本 16开
页数 25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7
出版时间 2017-02-01
首版时间 2017-02-01
印刷时间 2017-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16
CIP核字 2017025062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17.2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40
166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4 7:5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