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公凯著的《中国笔墨(精)》是对中国画的核心问题——笔墨结构——作一个尽量浅显、普及的介绍,以便让英语读者对陌生的中国传统绘画有一个学理上理解的切入点;对于学习中国艺术史的中国学生和中国画的初学者,也提供一个学习、体悟的路径。
图书 | 中国笔墨(精) |
内容 | 内容推荐 潘公凯著的《中国笔墨(精)》是对中国画的核心问题——笔墨结构——作一个尽量浅显、普及的介绍,以便让英语读者对陌生的中国传统绘画有一个学理上理解的切入点;对于学习中国艺术史的中国学生和中国画的初学者,也提供一个学习、体悟的路径。 目录 序 自序 第一章:中国笔墨的文化结构 笔墨作为形式语言 可识别性与可延塑性 笔墨结构的五级组合 笔墨鉴赏与比照序列 基于内模仿的形意联想 中国画笔墨的精神性 笔墨的独立 画理与程式 具细表象与概略表象 两种不同的写生方法 笔墨与程式 “自我”与“人格” 三角金字塔 笔墨与传统 近代笔墨趋势 第二章:中国笔墨的演进丰碑 笔墨的生成与演进 从顾恺之到王维 范宽与董源 黄公望与倪瓒 徐渭与董其昌 八大山人与石涛 二十世纪“四大家”:吴、齐、黄、潘 第三章:中国笔墨与心性修养 心性是什么? 笔墨典范是人格境界的表征系统 表征系统 表征系统的特征 群体性的人格理想 作为人格表征的笔墨典范 人格理想的意义 笔墨与修为 笔墨精神的传承 如何体悟中国笔墨? 在笔墨演进序列中理解笔墨 “练眼、练手”是必须的日常功课 体悟笔墨,专注心性修养 后记 画家名最 索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笔墨(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潘公凯 |
译者 | (美)沈慧伟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3585590 |
开本 | 12开 |
页数 | 426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7-02-01 |
首版时间 | 2017-02-01 |
印刷时间 | 2017-02-01 |
正文语种 | 中英对照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2.528 |
CIP核字 | 2017025159 |
中图分类号 | J212.05 |
丛书名 | |
印张 | 37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90 |
宽 | 290 |
高 | 4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