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墙下的较量》是对1945-1961年柏林墙建成期间美国中央情报局与苏联克格勃在柏林的间谍战的最权威的内部描述。两位情报场老手,同时又是冷战时期敌对双方的主要人物,史无前例地联手合作讲述这段故事。作者以个人回忆、对中央情报局和克格勃其他官员的访谈以及以前从未公开过的文献为其依据,为读者提供了大量有关中央情报局对东德新的情报机构进行渗透的细节,以及柏林隧道的建成、运作和暴露;作者还披露了这个时期为了应付侵扰柏林并危及世界和平的一系列危机所采取的诸多其他举措及其对策。
图书 | 柏林墙下的较量(冷战中的中央情报局与克格勃) |
内容 | 内容推荐 《柏林墙下的较量》是对1945-1961年柏林墙建成期间美国中央情报局与苏联克格勃在柏林的间谍战的最权威的内部描述。两位情报场老手,同时又是冷战时期敌对双方的主要人物,史无前例地联手合作讲述这段故事。作者以个人回忆、对中央情报局和克格勃其他官员的访谈以及以前从未公开过的文献为其依据,为读者提供了大量有关中央情报局对东德新的情报机构进行渗透的细节,以及柏林隧道的建成、运作和暴露;作者还披露了这个时期为了应付侵扰柏林并危及世界和平的一系列危机所采取的诸多其他举措及其对策。 目录 前言 主要人物 序:在冷战阵线背后 一 阵线分明 中央情报局柏林基地:常识问题 克格勃卡尔斯霍斯特机关:这一切发何发端 …… 二 多事之秋 东德国家安全和情报部门的建立 斯大林倡导和平,但冷战继续进行 …… 三 变本加厉 柏林隧道:事实与虚构 红帽子行动 …… 四 势均力敌 克格勃与东德国家安全部:伙伴乎?对手乎? 赫鲁晓夫的最后通牒 …… 五 铁石外交 面对注定结局 建墙倒计时 …… 尾声 附录 中央情报局与克格勃档案提供的更多细节 试读章节 美国战略情报局同苏联国家安全人民委员会之间这种时续时断的联络一直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其时美国战略情报局进入德国,而艾伦·杜勒斯则在柏林稳坐钓鱼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柏林墙下的较量(冷战中的中央情报局与克格勃)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戴维·墨菲等著//李嘉曾等译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14025913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8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95 |
出版时间 | 2000-01-01 |
首版时间 | 2000-01-01 |
印刷时间 | 2000-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5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526 |
丛书名 | |
印张 | 15.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
宽 | |
高 | 1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125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