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以翔实的史料、精巧的构思、生协的笔触,再现了人民工兵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史画卷;令河水让路的大无畏英雄气概;讴歌了人民工兵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可以说,书中的每一个事件都是一幅立体的画,每一个人物都是一首抒情的诗,每一个细节都是一支动听的歌。
图书 | 中国工程兵传奇 |
内容 | 内容推荐 作品以翔实的史料、精巧的构思、生协的笔触,再现了人民工兵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史画卷;令河水让路的大无畏英雄气概;讴歌了人民工兵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可以说,书中的每一个事件都是一幅立体的画,每一个人物都是一首抒情的诗,每一个细节都是一支动听的歌。 目录 第一章 南昌城头,腾跃着工兵的身影,人民工兵与我军同岁;148名安源工人走出低矮潮湿的煤巷,编成红军第一个工兵连;毛委员讲“白龙马”的故事,勉励工兵做革命骏马,驮着革命走向胜利。 第二章 于都河上7个渡场、5座浮桥,成为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起点;四道封锁线,道道江河纵横,工兵搭人桥,扛着红军跨过湘江;四座浮桥连着遵义会议 第三章 摆脱被动一渡赤水,反戈一击二渡赤水,西克茅台三渡赤水,寻求机动四渡赤水,毛泽东说:“幸亏我们工兵过得硬!” 第四章 六只船,六天六夜,在金沙江上穿梭;红军不是第二个石达开;50个工兵战士轮番砍了4个多小时才把一棵树砍倒,红军踏上独木桥走出草地;拾人梯、攀悬崖,腊了口上降神兵。 第五章 工兵凭着锹、镐 、炸药,为百团大战上演了一幕幕激动人心的活剧:正太路一座三孔大石桥被炸塌;太谷县,一辆军列被掀翻;井陉煤矿,变成了一片火海;陈锡联竖起大拇指:“工兵立了大功” 第六章 用“土坦克”开路,用“手拉雷”点火,刘厥兰创造“偷炸”、“连炸”、“悬炸”、“飞炸”好方法;高叉子、矮叉子,霍兰田抗爆破真有两下子 第七章 派工兵组成武工队,指导民兵制造和使用地雷,沁源军民以1.5万个地雷围困日军,太行军民巧布地雷阵;《地雷战》主人公赵虎原型赵守福大摆地雷阵,炸得鬼了闻风丧胆。 第八章 地道战、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地雷战》、《地道战》、《破袭战》,三部电影均出自工兵创作人员之手 第九章 山东掖县国战庄,我军第一个工兵团的诞生地;陈毅巧用工兵,躲过一场灭顶之灾;仅两个夜晚,刘邓大军即渡过了蒋介石吹嘘“足抵40万大军”的黄河天堑 第十章 朱德称赞石家庄战役“是夺取城市之创例”;刘亚楼要工兵将25吨重的坦克和重炮迅速渡过松花江;一个工兵连俘虏国民党军人130余人;济南人民称工兵战士为“救命恩人”;临汾战役,徐向前用地道下之地道获胜 试读章节 为了搞清这个问题,我们可是费尽了周折,最后终于找到了当时任国民革命军第25师75团参谋长的廖运周同志,他对当时的情况作了认真的回顾。他说,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前夕,第24师工兵营随师部进驻南昌,第25师工兵营随师部驻在九江。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工程兵传奇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谭克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黄河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1521101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1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64 |
出版时间 | 1999-05-01 |
首版时间 | 1999-05-01 |
印刷时间 | 1999-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25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
丛书名 | |
印张 | 13.37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山东 |
长 | |
宽 |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0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