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左传MBA(40则人性决策历史课)
内容
编辑推荐

《左传》是一部“有情节”的战史书,是值得一生阅读的国学经典。内含两千年前写的决策案例,横跨两百余年的领导者经营行动场景。吴易琏著的这本《左传MBA(40则人性决策历史课)》从中精选40则白话改写的领导&人性故事,让我们看见“君王CEO”&“谋臣经理人”的竞争策略与成败。

内容推荐

《左传》这本书,起始于两千年多前的“周朝总公司”开始重新组织设计,并改划出了好多家的“分公司”,然而这些分公司的经营者谁也不服谁,于是一场大混战的风暴揭开序幕,而经典史书《左传》纪录下了这段纷乱史实前后始末。《左传》就像一部呈现关键决策的MBA课,它一再告诉我们:人性总是在危急时刻才会显现,但所有事件在爆发前都是有迹可循的。

吴易琏著的这本《左传MBA(40则人性决策历史课)》就由这部“诸国争斗史”出发,以白话重现历史故事精要,并选辑最为代表性的人物议题,探讨这部经典中各项策略竞争里的重要人性议题,内容以一则则故事配合简单重点与评述的方式呈现,主题则从大小战役中的战术竞争到国家领导者治理的心态与旅行,快速摘出这部重要经典的关键教诲与精华。

在书中,我们可看见当时有国与国间因为“一点小事就擦枪走火”(如一位使臣出使时被围观民众嘲笑,回国后矢志复仇,或是国际间联姻后失和,由爱生恨等),也有昏庸的君王“爱鹤成痴”以致军队无心出战,反倒要请“鹤将军”出征的败亡笑料,或者如管理学中“探讨无用会议”的论政场景;重新回到这一幕幕两千多年前的竞争史实。

目录

一堂重新开课的千年MBA决策学前言

第Ⅰ部 一句话速读左传

 01|及时警醒

 02|太多无意义的会

 03|恐惧有多昂贵?

 04|让人不存侥幸的领导

 05|立信的重要

 06|居安思危

 07|在上位者的榜样

 08|犹豫不决、大事不成

 09|人性中的谦让与私欲

 10|掌握时机

第Ⅱ部 领导者的故事

 11|短视近利

 12|耽溺嗜好

 13|迂腐的祸害!

 14|人性的弱点

 15|环境造就明君

 16|信任这件事

 17|企图心的拿捏

第Ⅲ部 用人与人才特质

 18|口才沟通

 19|选对接班人

 20|观察力

 21|说服的技巧A

 22|冷静睿智的决策

 23|宽容幽默

 24|说服的技巧B

 25|混乱中的智谋

 26|对在上位者的沟通

第Ⅳ部 战争策略

 27|人才运用时机

 28|忽视承诺的代价

 29|东方木马屠城记?

 30|了解属下特质

 31|战场上的策略及大局观

 32|战争中的正确判断

 33|“失”策的结果

第Ⅴ部 内部管理

 34|宫内斗法争权

 35|整饬内政

 36|举荐人才

 37|英雄与非英雄

 38|内部管理的关键A

 39|内部管理的关键B

 40|不可轻易动摇的事

试读章节

俗话说:“夜路走多了总会碰到鬼。”可以说就是这一句话的白话文。这句话的背景,是希望自己可以什么都不要管,老天爷自会收拾恶人?或是咬牙切齿希望对方得到报应?还是诸事皆备,只欠东风?有一天当我们用出这句话的时候(当然我们希望生活一切都很美好),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这个事件是《左传》中的第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郑国,郑武公辅佐周平王东迁,随之也在封地渐渐强盛起来。他娶了申国姜姓女子,这名女子依习惯被称为“武姜”(郑武公+申姜)。武姜生了两个儿子:后来的“郑庄公”及“共叔段”——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郑伯克段于鄢”——那对自相残杀的兄弟;其实他们会走上这一步,也是因为武姜太过于偏心。

原来武姜生庄公的时候难产,吓坏了武姜,她因此不喜欢这个孩子,将他取名为寤生——永远记住这个孩子是“脚先生出来的”。3年后又因顺利生下了共叔段,因此武姜明显差别对待:她多次向郑武公要求立共叔段为储君,不过武公没答应。庄公继位之后,武姜要求他封一块地给共叔段,几番讨价还价之后,庄公同意将京邑赐给他。共叔段开始发展自己的势力、修筑旧城,人称他为“京城大叔”。武公的旧臣“祭仲”继续辅佐庄公,他是个圆滑沉稳之人,深得庄公信任。他向庄公谏言共叔段的势力已经渐渐坐大,长此以往恐怕会危及国君地位。

庄公听劝,也只是不急不缓地说:“这块地是我母亲姜氏要我赐给他的,他倚仗母亲的宠爱扩大势力,我又有什么办法呢?”

祭仲再劝:“武姜的贪念哪里有满足的一天?不如趁早收拾了共叔段,以免祸事像野草一样蔓延开来,到那时可就麻烦了呀!”

庄公就说了这句有名的话:“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意思是说,“一个人要是常做些不正当的事,总有一天会自取灭亡的,你等着看吧!”想当时他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也是抱着幸灾乐祸的心态发言吧!

不久之后,共叔段的行为越来越离谱,领地也越来越大。臣子担心政变,纷纷劝谏庄公早日拿下共叔段,庄公只是说“会让他自食恶果”,还是按兵不动。大臣们在心里干着急,也没能干涉庄公的决定。直到共叔段完成了谋取君位的准备,庄公才一举歼灭共叔段的势力;共叔段也因此逃离郑国。

这三个人同样都没有在“自己该在的位置上”。武姜为人母,因偏爱而导致兄弟相残;庄公为人兄,没有及时纠正弟弟错误的行为;共叔段为人弟,不敬兄长更图谋不轨,没有及时警醒——憾事因此来不及阻止;三人都各怀鬼胎,等着算计对方。本该是温馨的家庭,却情感薄凉走到这一步,岂不可悲?

P12-14

序言

一堂重新开课的千年MBA决策学

《左传》,是一部怎样的书籍呢?

自古至今,引经据典就被视为一种智慧的象征。尤其在西方社会,从个人生活起居,职场的你来我往,运动场上的赛局博弈,商场的瞬息万变,甚至军事行动中的运筹帷幄,以及外交辞令上的机锋交错,引经据典早已司空见惯。时而通过对话,时而借助工具,引经据典甚至成为一种思考模式。因此,不论是虚构的好莱坞电影,还是每天真实发生的CNN新闻连线,“引经据典”的场景无所不在。

然而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雄辩终将止于空谈。“将说话的技术升格为行为的艺术”,方为引经据典的真谛。换言之,它是一把钥匙,一把开启前人智慧积累的宝库之钥。经典,其实应该是一群人思想行动之智囊,而非文字语言的化妆师。

因此在西方,开启智慧宝库之钥,有可能是一则圣经,或者希腊罗马的神话;一句苏格拉底或是尼采的话;一段《孙子兵法》或是克劳塞维茨,以及最常见的莎士比亚作品等。

重温中国第一部“竞争史”

回到东方,我们的莎士比亚在哪里呢?

《论语》中的孔子字字珠玑,让我们承袭了生命的智慧与生活的理念。禅门的公案、戏曲的传唱、乡野奇谈与稗官野史,甚或四大奇书或六才子书,大家也耳熟能详,各有所好。然而,说到与民间生活最息息相关,甚或我们每日的言谈中,都不经意会提及的经典,到底是哪一部呢?

如果有一部罗列了“1个母集团与14个控股公司250年来经营管理的casestudy(个案研究)”的古书,您觉得这本书会是部值得回味一下的经典吗?

没错。它就是本书的原材料:《左传》。

让我试着这样比喻:这是一部记录一个在先秦古代中国的“家族事业”的书籍。

“周朝总公司”原本在中国西边,不过有记录的时候,总公司已经从西边迁到东边,大约在今天中国的洛阳市。为了方便管理,总公司周朝在管理范围中设立了许多“分公司”,有些是自己的亲戚,他们都姓姬;有些是收购前一家公司时留下来的老员工;也有一些是公司创立时候的功臣元老。当时的中国大概有20家分公司。

至所谓“先秦”,就是指秦朝以前;《左传》这部书,记录的距今大概有2200年了。(其实这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两千多年的文字,我们现今竟还读得懂!)而这一部书,就是按照“时间排列”的顺序,好好地说故事(就是“编年体”),以这种说故事的方式,对照时间很清楚,不过在事件叙述中就可能跨过好几个年份才能找到一个故事的开头、过程、结果。

有可能是因为这样,所以《左传》似乎变成一部被遗忘的“华人管理学文件”。就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个故事:

“吴国”分公司首席执行官名叫“阖闾”;与他邻近的竞争对手就是越国。这两家分公司地缘相近,都在另一个大型分公司“楚国”的压制下苟延残喘。不过吴国运气比较好,他们接受了另一家大型分公司晋国的帮忙,学会了自我保护,他们自己发展了射箭、战车,国防实力变强;到了阖闾时代,吴国的经济发展得已经很完善了。所以,阖闾想要扩大经营──他想并吞越国。

这样打个比方吧:晋、楚这两家分公司做的事业,是重视品牌的发展,因此时间拉长之后,他们的产品会越来越不可取代;吴、越两家分公司是代工、制造业,品牌不但很难转型,更可能随时被取代。最糟糕的是两家公司因为性质相近,还想互相并购!

接着吴国公司开始挑战越国公司,进行低价倾销,虽然是打了胜仗,不过越国哪里甘心?加上吴国自以为是,赢了越国之后,又想开始挑战楚国。吴国想用对越国的招式对楚国,强大的楚国当然是连看都不看一眼;屋漏偏逢连夜雨,趁着这时候,越国反过来抢走吴国的生意;这下子阖闾两头空,亲自去槜李这个地方照会越国首席执行官“勾践”,要找他理论。结果阖闾在谈判过程中被越国首席执行官挑衅,气得心脏病发,死了。

首席执行官突然死了,吴国只好召开临时董事会,让总经理(也就是阖闾的儿子)夫差赶紧接任首席执行官的位置。不过夫差毕竟是“富二代”,他的行事风格和白手起家的老爸不同,不免也有些奢侈享受的心态。尤其在他用计策把越国勾践逼得走投无路之后,更得意了。公司的副总“伍子胥”告诉他说,“越国和我们性质太相近了,直接让他们倒闭吧!”但他不听。他不打算让越国这家公司消失,他只是想好好折磨勾践,让他过生不如死的奴隶生活;整个越国公司好像一瞬间变成吴国公司的外包商。

3年之后,夫差以为勾践老狗变不出新把戏了,就不再理会越国。他一意孤行,决定要跟“鲁国”这个小公司合作,再去向“齐国”这家大公司挑衅。虽然伍子胥一直劝他先把越国打趴,但夫差觉得越国已经站不起来了,索性不理越国。

后来越国开发了新产品,还特地送来吴国,所以吴国夫差觉得勾践没有威胁性。伍子胥是感念阖闾对他好,才留在这小公司;想不到夫差不听劝,最后还解了他的职,逼得他自杀了。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勾践不但没有倒,反而更加励精图治、振兴越国。没多久就突破难关,直接打败吴国。而且他很聪明,他不要犯夫差犯过的错,一口气直接逼死夫差,吴国公司只好宣布倒闭了。

吴王夫差与越王勾践的故事,大家也许听过了各种版本;而现在这个版本,正是《左传》里记载,原汁原味、没经过修改的版本(只除了我将国家领袖代换成公司首席执行官之外)。选这个故事,只是想让大家明白,《左传》没有那么难,很多我们身边常听到的故事,它的源头都来自《左传》。

我们也可以把《左传》想象成是华人的第一部管理个案集。如同上面你耳熟能详的故事一样,《左传》就是各个“国君首席执行官”的故事:叙述了他们怎样运用计策、怎样管理内政、怎样扩大领地、怎样做一个霸主;也有反面如夫差的故事,记载着他刚愎自用的下场。

如果用更大范围的比喻说明,那当时的“周天子”已像是一个没有实权的总公司,他虽然还被尊为天子,但实权早已经落入“地方流氓霸主国”了。

还好这些霸主国在春秋时代并不是同时称霸的,是交错的。这些霸主: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他们除了在各自的分公司管理自家产品之外,有时也把歪脑筋动到邻近小公司。可怜这些小公司,面对这样的经营权争夺战,他们连“意向书”都不用签了,直接被并吞,成为失势小股东,股票可能变成了废纸。(请参见下图)

那么写《左传》这本书的作者左丘明,他又是什么样的身份呢?他就像是“集团股东会议记录官”,翔实清楚地记录着各家公司动向;不过因为他是鲁国人,所以书中就以鲁国国君的年号作为《左传》年代的记录。(参见下表)

深植人心的“经典成语”书

在本书最初,容我向读者推荐:如果你这辈子一定要读一部史书,那请一定要考虑《左传》:它不只是研究先秦历史的重要文献,也是通过许多故事训练你在生活中、工作上做决策的参考书。

晋文公、秦穆公、子产、狐偃、管仲、晏婴等霸主、政治家、外交家、将军们的才能、品行、交涉手腕、政治手段、举手投足,在书中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另外,《左传》对于战争的描写,也是一绝。它将战争的始末、战争中的运筹帷幄、战前的占卜、战略的运用、胜败的原因……一一透过人物之口来说明;像是吴国失败的原因、越国胜利的原因,关键点在于伍子胥的劝告,还有伍子胥的下场,就已经预告了吴国的失败。

晋朝的著名学者贺循对这本书评价时说:“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左传》是研究先秦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文学也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它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就好像《红楼梦》对章回小说、《史记》对史学的发展一样重要。

像是司马迁的《史记》描述手法、叙事的方式,就受到《左传》的影响;比方说,《左传》曾经记录到晋献公的小妾骊姬,为了要扶自己的儿子为王储,于是在晚上睡觉时在献公身旁撒娇耳语──咦?《左传》的作者左丘明怎么知道他们夫妻睡前说了什么呢?像这样的手法,也使它被喻为小说始祖了。  后来,这种笔法,在《史记》里也常常看见,像是“荆轲刺秦王”的桥段,现场英雄赴死的气氛渲染、将匕首包藏在地图里献给秦王的过程,好像司马迁本人就在现场一样。

接着,让我们再回到“引经据典”这件事。

先问自己一个问题:你,会说“成语”吗?

汉语中的成语,或许是世上最特殊的一种语法。一句成语,它兼具历史故事以及内在哲学的两种含义。因此,当成语出现在文字与对话之中时,交流的除了语义,更蕴含着积累数千年的约定俗成与价值判断。简而言之,成语,就是华人世界中,被最普遍使用的“引经据典”。

像是:“一鼓作气”、“退避三舍”、“尔虞我诈”、“上下其手”、“言不由衷”、“有恃无恐”“鞭长莫及”、“各自为政”、“叹为观止”、“众叛亲离”、“多行不义必自毙”、“内举不避亲”……这些大家朗朗上口的成语,如果您知道这些皆出自同一部古老的经典,会不会很惊讶?换句话说,我们是否经常握着这部智囊,却从未想过“探囊取物”?

作为华人的“成语量产中心”,《左传》这部被誉为“散文之祖”的古老史书,其中的丰富故事与鲜明人物,早已深根在华人世界数千年的民族基因之中。《左传》之所以成为经典,更重要的是,这部充满丰富故事与鲜明人物的经典,尽管经过数千年,只要人性不变,其中各个主人翁面临的抉择与取舍,就还是世代人物必将面临的问题。那一句成语的背后,实则潜伏了人类数千年前世世代代的重要决策思索。

关于本书的诞生

我自己在读中文系时,因为修课的关系,才开始完整接触到《左传》这部书。

当时老师为了增加我们的阅读量,规定我们每周都要读一篇《左传纪事本末》并写心得。更有趣的是,那位老师还要兼顾训练我们的思考能力;他要求我们写的每一篇心得,都要跟生活、时事甚至是大环境结合。一开始觉得麻烦,但开始读了之后,却发现《左传》是这么有趣!

尤其当看到某些篇章如齐桓公为了打蔡国,不惜以“小妾另嫁”这种理由来发兵时,就总会想起老师在课堂上不断提到的“春秋无义战”。在那个时代(即使是现代也是一样),每一次的出战都必须要有理由,否则就会受到国际间的挞伐;然而这个出战的“理由”,真的能够构成理由吗?

大二那年的寒假作业,老师规定我们要写一篇对《左传》的小论文,对它做什么研究都可以。当时我对于《左传》的人物性格实在太感兴趣了,于是就以国家为基准,写了一篇关于各国人物的报告。毕业前,我更延续了大二时的研究,做了《论〈左传〉中人物性格的描摹特色——以春秋霸主为例》的小论文题目,最后并以这篇论文代表班级公开发表。

当然,以上只不过是分享我个人和《左传》结缘的过程,我并不是什么国学大家,在此冒昧地以这本个人改写过、较易阅读的作品呈献给各位。

由于《左传》原典是文言文,碍于这点可能让它像隔了一层纱一样让人不容易了解它,但其实它具有丰富的思想、风采,这也是我学生时代以来,之所以选择这个题材创作、研究的主要原因。

我在书中,特别拣选了日常生活中得见《左传》的名言源头,帮助人们迅速认识《左传》。另外也有其他完整有意思的故事,并加以分析;选择故事的标准,则大部分是关于领导者决策、人才与才能运用、各国战争战略、内政安排等主题的代表性篇章。希望读者们开卷后,也会和我一样发现:经过两千多年,这些《左传》故事的核心竟仍然这么贴近我们的时代,诉说着同样的重要问题!

郑国是个小国,长期以来一直夹在要“依附晋国”或是“服侍楚国”两个大国的为难之中。尤其当晋楚关系恶化的时候,至少会有一国来为难郑国,这时郑国的国君、臣子简直就“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时时刻刻战战兢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左传MBA(40则人性决策历史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易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630297
开本 32开
页数 25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7-06-01
首版时间 2017-06-01
印刷时间 2017-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7
CIP核字 2016300556
中图分类号 K225.04
丛书名
印张 8.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2
146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大雁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大写出版事业部授权出版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3: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