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她们说
内容
编辑推荐

姚皓韵著的《她们说》介绍:女人用男人证明自己,如同男人用女人证明自己,性是实现自己征服世界欲念的途径,只是女人的证明包裹着被征服的假象,而已。如果她不愿意,谁能征服她呢?

当人身处一种性别,就只能用一种性别感知世界,这是件些许令人遗憾的事。所有对他者的体会都是无限接近真实的真实,所以,感受注定是不完整的。

既然终极快乐并非完全来自情感与肉体,也不完全来自金钱和物质,所以,得寻找真正有趣的事情,永恒的,不会乏味的,为之辛劳无怨无悔的,以抵御人世间的无聊。

内容推荐

姚皓韵著的《她们说》是一本当代都市女性小说,以两位女主人公从青年到中年在北京的生活经历、心理嬗变为线索,表现大学生、白领在当代中国大城市的生存状态,通过对北京生活的描绘表达自己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现实的认识。

目录

十—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后记

试读章节

十年前的夏天炽热无比,中国最大城市里地铁只有三条,她们是无数高的矮的美的丑的洋的土的姑娘中面目不清的两个。

许宝贷款买了房,刷妈妈储蓄卡。那是高楼里的大套间,简装,有开放式厨房。好朋友林果来参观,喂,居然在北京有房了,一平米好几千!

那个夏天炽热无比,热力蒸腾起波纹一样的东西,弥漫开,事物在波纹里荡漾,略微扭曲,似幻似真,书上说,一切都是“相”,佛家讲的,本来无一物。然而世俗之人,欢快地行走在这样波纹里的两个丫头不会这么想,对吧?

拨开纱帘,从崭新的高楼往外看,北京,大城市,中国最大城市,灰蒙蒙的,透着北方的苍莽,地面上还有很多地方没有拆,所以,也就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建,陈旧的烟囱、厂房、居民楼,新鲜的纱网、钢架、地基,红红绿绿,方方圆圆,纵横交错,毫无章法,却又让人喜悦,显露出这个既老又新的国家一片繁忙的特质。莫名喜悦,不知道喜悦从何而来地喜悦,生活的图景即将展开,又还没有,这时候最是迷人,人站在边缘、入口,张望、想象,跃跃欲试,却还无法知其究竟,唯一可以确信的是它将美好——必然、肯定。人生还在放广告的时候,未来就和这个城市一样,在时空的波纹里闪动,充满了可能性。

她们赤脚走在釉面砖上,被许宝擦得光亮无比的瓷砖。

“太热了。”林果把T恤卷在前胸。

“脱了吧,裸奔。”许宝脱下背心扔在地上。高楼的窗外是另外的高楼,远远的多半没有望远镜。

脱掉脱掉。她们一位拉拉同学说,每次一回到家就愤怒地扯掉胸罩:垃圾!

只有女同志会这样吗?不。

钢托紧压第五根肋骨,憋闷、烦躁,烦爆了,越感觉,它就越存在。没人天生爱那个东西。

许宝毫无顾忌地来回忙碌,毫无顾忌,阳光穿过透明纱帘油油地洒在她娇小的身上,光影起伏,起伏小,但精致。林果又想起一位大胸女同学的话:胸大一点都不好,跑步很疼哒!

“来呀”,许宝在卫生间里擦镜子,擦干净以便欣赏自己,“王翰说,我的脖子像天鹅。”

林果走过去,脚底板感到自己也很轻盈。

“王翰说,我的脖子像天鹅,尤其是他把我悬空在床外时。”爱的初体验让许宝爱上了自己的脖子。

喔,她第一个认真的男朋友,青梅竹马。林果看见这东北军校里的帅哥有娃娃脸大长腿,许宝说,不止,还有性感的小伙子的肩和臀。

她们共同站在卫生间的新镜子前,裸露着,从起初的羞涩躲让到后来的转盼自如,眼睛好明媚啊,分明、透彻,跟一切想象中的美好一致。大白天卫生间很亮,那是她们第一次站在那里,两个年轻姑娘,一切都平滑紧致,又似乎还未完全成熟,像幼兽,皮肤在夏天里发着光。

纱帘拉着,光线还是很强。王翰的胳膊正好能勾在许宝胸口,他从后面环绕着她,温热的暖流从背后袭来。他用大手轻捂她脸,摩挲她的皮肤与睫毛,她轻轻转动,以小脸的曲线回应他的抚摸,透过他的手看到整个房间充斥着朴实而温情脉脉的金线……没有一句诗能够说明缝隙里一刹而逝而又存于记忆的光。

“我爱你。”

又是十年前的记忆。

别说话,不要说话,语言是苍白的东西。几年后黑暗中许宝捂住王翰的嘴。成熟女人的区别是不再喜欢那些虚无的当时当刻自以为是的话,傻话。

王翰很纯,高一暗恋到大二才表白。

恋爱在一个大冬天。白晃晃的大灯照耀着晚间的什刹海溜冰场,冰面上两个叠在一起的影子很长。

“你爱我吗?”关于爱与不爱的问题,年轻时要尽量让它变成话问出口说出口。

他却松开手许宝的手,摆臂滑向灯火阑珊处。她追不上,双脚用力戳在诺大的紧绷的坚固的海面上。

“爱!”轻声应答以后,大长腿溜出好远,来一个漂亮转身,满脸喜悦,眼波荡漾。

“你爱我吗?有多多多多多爱?”她大声地对他喊,看见自己喷出的白雾。

“爱!爱到想死!”他攥紧拳头大声回答。

尽量用有仪式感的方式树立记忆中的永恒。

然后就是适度分开与极度想念——王翰留在家乡,即将成为军医。P2-5

后记

一位图书产品经理对我说:“这本书主观性比较强。”一位老教授对我说:“男性角色的感受和思想缺失。”

我承认,他们说的对。同时我又为自己解释:“我就是这么写的。”

为什么这样写呢?我找了找原因。

几年前,我买了本挺红的男作家的书,看完以后,突然进发一个感受——原来男孩是这样的,原来男人是这样的,前面我都白活了。

那是一部极具自传色彩的小说,讲述一个十八岁小伙子的青春骚动。而我心里说那句话的时候已经三十出头了。

这个故事除了证明我不大聪慧之外,也似乎证明我前面的许多文学作品白读了。我读过不少作家对青春的描绘,也读过不少男作家对青春的描绘,或者说我浏览过不少,现在想想,我并没有完全看明白,我囫囵吞枣般地,过眼就忘了。

其实太多人那样写了。那么,为什么那部小说让我有了那样的慨叹呢?我想,是因为作家站在自己的立场,写得大胆、细致、完整、毫无保留吧,同时,也是因为我变成熟了吧。

我想我是不懂男人的,起码在产生这个想法之前,我甚至没好好琢磨过这事儿。以己推人,同样地,我觉得,大多数男人也是不懂女人的,就像网上一篇热门帖子说的——男人不懂女人为什么要买那么多口红。这件事他们不懂,我想,别的大概也懂不了多少。于是我想写写女人,写写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女性的成长过程。

怎么写呢?

当然站在女性的立场写。

不知道从哪一天起,我有一个非常顽固的认识:男与女的体验和认知之间有着天然的屏障,这个屏障就是他们的身体。你没有他(她)的身体,如何真切地拥有他(她)的体验呢?所以人的感受注定是不完整的。于是,我在小说里写了一句话——“所有对他者的体会都是无限接近真实的真实。”对异性的体验认知,永远也无法真的达到那个真实,真的。

基于上面的理由,我愣头愣脑地决定了,我要这样写。在我的小说里,我回避了对男性感官和心理的直接描绘。首先,我不能确切地感知,所以我无法保证那是真切的。自己都觉得不真切的东西我不写。其次,我认为他们不那么重要,他们是配角、客体、陪体,他们是我的女主角们所面对的这个世界的一部分,而已。这个立场有点儿女性主义。

后来我发现,我故意夸大了“他”与“她”的认知差别,我有点儿过分在意这件事了。

去年初夏,我回扬州听了一场文学讲座,讲座过后,同几位老师在东关街上走。那天下着小雨,我跟在毕飞宇老师后面,问了几个问题。

首当其冲就是关于体验和认知的——你没有他(她)的身体,如何真切地拥有他(她)的体验呢?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安能知之甚深?

毕老师回答得挺简单:差别并不仅仅存在于男人与女人之间,差别存在于每个独立的个体之间,而大多数时候,有一种东西叫做“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既然作家可以尝试体验与这个女人不同的那个女人,为什么不能尝试体验与这个女人不同的那个男人呢?

他说的没错。但我心里也有我的反驳。

我又问了第二三个问题,他的回答有出乎我意料的地方。对话我已经很难复述,但我记得在那一刻,在我走在石板路上的某个瞬间,发觉自己其实非常迂腐,用更贴切的家乡话来说,叫做“迂”,同时也想起看电影时遇见的一个道理——一个演员被称作好,是因为他有能力,让观众觉得他演得好,而不是因为有一把精确的尺能衡量他。作家亦是如此。

再回到体验和认知的问题。就在上个月,在北京,我听毕老师又回答了一次。我想他已经回答了很多次,而在这次的回答中,我听到了一个迫使我重新思考的道理——揣摩、描摹不同人物的情状,是一个作家的本分。

“本分”抓住了我。都说到本分了,还有什么理由畏难呢?我终于认清我回避某些东西的另一部分原因——我的懒惰与讨巧。

其实,这算事儿吗?它可能根本也不是什么事儿。但是,就像木匠、漆匠、泥瓦匠做活一样,活计落实到具体操作,任何不起眼的事儿都成了事儿。而思考这些问题,也是一个作家的本分。

当然,我也没法把我的小说推倒重写,尽管在翻身覆去重看时,有那么几回想将它毁掉。我还是让它进入了出版环节。我很懒惰,我也没有勇气,我觉得一旦将它推倒,那些我引以自豪的部分,哪怕只有一点点,也将随之灰飞烟灭。

这种心情,我以前在很多地方看到过,很多前人经历过,而当我实实在在体会到的时候,内心非常感动。了然,了然,我终于亲身体会了,我懂了。

虽然性格里有“迂”的成分,但大部分时候我还是一个非常随性大而化之的人,所以我甚至好久都不看我的小说,放手让它成书了。而且我觉得,经历了这一次以后,遇到下一个具体情况时,还是得选择那个自己觉得最合适的方式来写。

说了半天像是又回到了原点,但是,它是跋涉一圈以后回到原点。跋涉过后,我还是那个我,我又不是原来那个我了。2017.3.1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她们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姚皓韵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542659194
开本 32开
页数 22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7-06-01
首版时间 2017-06-01
印刷时间 2017-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66
CIP核字 2017110794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7.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00
13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