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冒险雷探长(秘境诅咒)
内容
试读章节

4 乔装波尔卡闯入巴米扬

我第一次听说巴米扬这个地方,是在2001年3月12日这一天,新闻里爆出了巴米扬大佛被组织残酷炸毁的消息,也让我永远记住了这个地方。因为这是世界上高的大佛,但是它不复存在了。可是我又多了一份期待,有生之年去巴米扬一探究竟。

我是幸运的,如今我就在阿富汗的土地上,尽管每周都有外国人被炸死的消息,但我依然决定前往巴米扬。我在喀布尔这几天局势动荡,广场爆炸炸死上班人,飞机被击落等等,我无法买到前往巴米扬的机票。就在我一筹莫展之际,一些当地的买卖人建议我乘坐汽车前往,这也太疯狂了,听说只要汽车开出了喀布尔,就是塔利班的控制范围,塔利班会对旅客进行残酷的抢劫绑架,或是对汽车进行严重轰炸,这不是让我送死吗?我当时果断放弃了。

过了几天,在一次会餐上,有人直接质问我:“巴米扬大佛都炸了,你不知道吗。”我告诉他:“虽然大佛不存在了,但是故事还在,虽然被炸了,但是这里依然是文物遗址,尽管这里很危险,但我还是来了。”那次会餐上我还见到一位老人身穿阿富汗的长袍坎肩,头戴“煎饼帽”,我以为这是个阿富汗老人,没想到他一开口居然是个美国人,由此可见美国人是多么担心暴露身份,他得知我有通过陆路前往巴米扬的想法,连连说:“O!O!”他说这样做太危险了,现在早就没有人敢乘车前往巴米扬了,从这个美国人的眼神中能看出对这件事的恐惧。

听了这么多人的意见,我也开始动摇。我认为,作为一个纪录片创作者,本身就是将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真实还原,呈现给大家。这条路固然危险,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这条路上的秘密呢,于是我终决定选择陆路前往巴米扬。

巴米扬位于喀布尔的西北部,所有资料对它的介绍都只停留于大佛和古迹,所以这一趟旅程注定充满未知。

为了一路上不引起塔利班的注意,我决定乔装打扮,披上阿富汗妇女的“波尔卡”,低调前往。这看起来貌似安全些,其实也充满危险。如果不乔装打扮,我的“外国人”身份会很容易被塔利班发现;如果我盖着“波尔卡”然后被发现,那情节会更严重。但时间紧迫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就这样我只能匆匆上路了。

我雇了一辆面包车,加上一名向导,凌晨3点起来,整理好背包和电池。上车前,在门卫的房子里,我看到司机正对着真主叩拜,提前在做祷告,祈求一路平安。看到这一幕,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心想我去巴米扬是为了向世人展现那里的真实,而司机和向导纯粹是为了养家糊口而铤而走险。我假装没看到这一切,转身上了车。

夜色中的喀布尔很少有人见过,因为没人敢出来,一片死寂,只有电视山上的天线发出的强光点缀的这座城市,透露出几分耀眼和希望,街道两边紧闭的商店防盗拉门更加烘托出他们对于外面世界的恐惧。就这样,恍恍惚惚之中我睡着了,当我醒来的时候天色已经稍许明亮,汽车行驶在一片坑坑洼洼的路上,大坑里面还充满了积水,汽车上下颠簸,让人根本无法入睡。

渐渐地,我们进入一片村子,这村子从外观看和我国北方的农村有几分相像,土坯平房,沿着山坡而立,由于村子里的人还没醒来,路上见不到人,我赶紧掏出手机想拍个照。可是向导一把拦住我。他告诉我,这可不是一般的村子,而是塔利班人的范围,一旦你拍到了女人或者塔利班人,他们会以此为借口把你抓住。听上去实在可怕,我只好收起照相机,乖乖坐定。只见庄稼地里甚至路边,都停放着一些被烧毁的汽车,从外观看,有的是被炸得稀巴烂,有的是烧得面目全非,看着会让人联想到塔利班对过往车辆实施的攻击,简直像汽车公墓一样恐怖。向导和司机看到这一幕也不由得发出嘘声,谴责车匪路霸的恶劣行径。但是我更关心这些车里的人是死是活。

汽车继续行驶,我透过盖头看到马路对面有个碉堡防御墙,这个墙全部由沙袋堆砌,周围还放了木桩铁丝网。我仔细看这些沙袋,上面全是抢眼儿,就连瞭望台的玻璃也已破碎,感觉一定是经历了交火。尽管布局如此专业,但是我没有看到一个大兵。就在这时,有个人从沙袋后面露出了头,虎视眈眈地看着我们的车。原来这是一名士兵,只见他的迷彩服都被太阳晒褪了色,看上去他们的生活极其艰苦。司机出于礼貌向士兵挥了挥手,士兵也点了点头。为了不招惹麻烦,我和士兵对视后就再也不去看他,因为在这样混乱的局面下你很难判断他们是好人还是坏人。

天终于亮了,我们的肚子也被颠饿了,车停到了一个小村子的路边,向导和司机下车去买馕,我一个人留在车上。这时突然从车前面走过来一群蒙着面的男人,这些男人陆陆续续把脸凑过来,看向我这边。虽然我在车里,可是我扮的是个女人,为什么他们对我如此好奇,我这时可是吓坏了,希望向导早点回来,一旦出现什么问题可咋办啊!我越是这么想,越是出现了状况,有个蒙面男人在窗外冲着我叽里呱啦说话,我一句也听不懂,更不敢作答。我也不知道司机他们人在哪里,所以只能装聋作哑,必须忍着。我呆坐着目视前方,忍受着透不过气来的盖头。这男人提高了嗓门用很气愤的语气问我,从语气判断这就不是什么好人,还蒙着面。听男人在外面嚷嚷,我手心攥了一把汗,捏得紧紧地。

这时我内心深处千呼万唤的向导和司机终于赶到,当看到这些蒙面男子,他们也吓坏了,赶紧上前应付。原来这群男人走累了,希望搭车载他们一程,向导介绍说车里的是他老婆,他们新婚不久所以不能坐太多人,几经周折总算把这群人给推辞了。可这些男人好像很不甘心,走了还一个劲地回头看,司机也提前上了车,一旦出现危险,他会立刻发动汽车。

向导上车把馕饼扔给了我,喘着气,擦着汗,我对他说:“你可真厉害啊,就跟你们认识一样。”他说:“才不认识呢,我怎么会认识乡下人。”我说:“这些人看起来也没什么好怕的。”他说:“你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吗?他们就是塔利班。”听完这话,我嘴都软了,吃了一半的馕挂在嘴上都没力气咽下去了。司机也说:“这次算是命大,这些人不顾法律,他们如果知道你是外国人,我们也会跟着遭殃。”

过了塔利班的地盘,我们进入了一片开阔地,远处是巍峨的雪山,山下是连绵起伏的绿色草原,草原上还有古城遗址,真的是一派丝路西域美景。我披着“波尔卡”下车方便,那一刻我有些凌乱,其他两位也被这一幕惊呆,此情此景他们也是次见到。汽车就这样通畅地开了一段,不知不觉地驶入了巴米扬县城。

来到巴米扬,这里完全就是一个传统的县城,道路两边是集市一样的商店,大街上见不到一个外国人。为了掩人耳目低调行事,我换上了阿富汗男装,白色长袍是向导送给我的衣服,是她老婆洗的,而且熨烫得非常整齐,可见阿富汗妇女的家庭生活是多么本分到位。

一下车,越来越多的人发现我是外国人,于是回头看我,我也意识到我拿的像机和这里贫穷落后的小村庄格格不入。我慢慢发现有些路人不怀好意地看着我。向导说还是小心谨慎点,坏人就潜伏在人群里,也许是卖西瓜的,也许是商店老板。向导所言极是,阿富汗人之间也会因为一点小事而引发矛盾和血案,他们也害怕本地人。

紧接着,我跟着司机去看望他在巴米扬卖衣服的朋友,他的朋友有一间20平方米的店面,墙上挂满二手衣服。开始我以为这些衣服都是回收的,但是我发现一件童装上居然写着一个日本孩子的班级和名字,我又在另一个帽子上看到了韩文。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些衣服都是来自东亚国家的捐赠,但是不知为何却沦为了售卖品。老板说:“这家店本来位于巴米扬大佛脚下,他曾经每天抬头都能看到大佛,自从那里不安全了,整个集市就搬到1公里之外的此地了。”他说了这些的故事令我更想早点前往巴米扬大佛处。

我们向集市后面大佛的方向走去,眼前出现了一座大山,远远望去,只见一座巨大的佛龛出现在眼前,我激动地说:“看!巴米扬大佛!”虽然我也是次看到这尊大佛的佛龛,但是我早已在各种图片里见过。虽然靠近大佛但我依然不能乱走,司机和向导四处看看有没有闲人,因为惹麻烦的往往是当地一些不快乐的闲人,就是因为无事可做,所以找茬穷开心,说不定还能捞一笔。

他们去大佛附近勘察,我留在大佛下,大佛前面是一个广场空地,孩子们在这里踢着足球,显然这里早已被踩成了足球场。但是这里的孩子倒是比印度的穷孩子礼貌,见了外国人不卑不亢,我和他们照相,他们也积极配合。

当地对于大佛的保护真是一塌糊涂,曾经的大佛根本无人问津,洞窟里住满了穷人,后来大佛被炸了,现在反而收起了门票,简直就是本末倒置。抬头望向巴米扬大佛的佛龛,巨大的穹顶撑起一片天,虽然大佛已经荡然无存,但是从被炸的墙壁来看,还能看到大佛的轮廓,大佛的脚部还是都保存了下来。

在大佛的脚下有很多的洞窟,曾经这里也是居民生活的家园,但是自从石窟一带成为危险区域后,居民们纷纷搬出了洞窟。现在这些洞窟里堆满了大佛被炸后留下来的石头,专家甚至在大佛的入口搭建了板房,里面堆积的石头更大些。其中大一块要数大佛脚旁的,这几块石头上还能依稀看到大佛身上曾经穿的袈裟,一道道条文清晰可见,这些袈裟也算是大佛留给后人的念想了。

我在大佛脚下徘徊,这里的一个工作人员在一旁监视着我,我开始猜测……后来,他趁没人的时候走过来,问我是不是佛教徒,我有点被问住了。在这种地方,这真的很难回答。紧接着,他拿着一块小石头给我使眼色,我开始不明白,后来反应过来,他好像是在暗示你可以带走这些小石头,我猜下文应该是要给他一些钱。我赶紧走出洞窟,我看他在背后笑着。我很同情这里的人民,我也知道这堆破石头也不能给他们带来什么财富。但是这些小石头是大佛的身体,只有留在巴米扬才有它的意义啊。

为了避免尴尬,我马上转移话题,我说:“这个大佛上面据说可以爬上去,我能上去看看吗?”他说:“由于被炸后里面的架构都不安全了,所以不能上去了。”虽然这是实话,但是此后这个工作人员似乎不欢迎我了,我拍照或者参观,他都显得不耐烦。世界上越是贫穷国家的文化遗产,越是这样被不专业地看管着,既是敛财的工具,又是出气的工具,游客也要经历各种商业考验。

尽管西大佛已经面临崩塌,无法爬上去,但是相比之下略小的东大佛却依然可以攀登。我和向导、司机决定一起上去看看。我们从东大佛脚下的侧门进入,顺着石梯往上走,小心翼翼地走着,这些石梯早已被走得缺损严重。我朝着阶梯的窗户往下看,简直不忍直视,窗户与地面完全90度的直角,而且楼梯的墙壁早已风化而变得单薄,感觉要是人们在楼梯里稍微运动过猛,整个山都会塌下来。费了好大的力气我终于爬上了大佛的顶部,这里本来是一处很棒的瞭望塔,但是也面临崩塌的危险,所以四周全是钢筋支架支撑着。站在这里眺望山下,整个巴米扬城尽收眼底。巴米扬河谷的风水真是绝好,背靠大山,下面是河流,巴米扬人在此地耕耘家园,大佛面朝整个村庄,仿佛看守着这片土地。可是如今变成这般光景,确实让人扼腕叹息。

虽然大佛没有了,但是还有很多石窟保存了精美的壁画,当我来到二层一间巨大的洞窟时,拱形结构,一些墙壁上还残留着菩萨和佛祖的形象,有些神像的风格类似希腊胜利女神,还长着翅膀,能看到这些壁画我暗自庆幸,因为包括中国莫高窟在内的石窟壁画随着时光的流逝都在逐渐变得模糊,甚至消失。而这里的洞窟壁画更是危在旦夕,很多洞窟墙壁都变成了黑色,因为这些石窟曾经住满了穷人,人们把这些洞窟当成厨房、卧室、羊圈,整个石窟群就是个大型的集体宿舍,有些壁画早已被当地人做饭而熏黑。我问了司机一个问题,你如何看待巴米扬大佛被炸?他说:“都是可恶的塔利班,让这些大佛不复存在,如果大佛在,可以增加很多旅游的机会,创造财富。”司机毕竟见多识广,但是随后我一路看到,司机和向导在洞窟里吐痰,这也让我也明白,大佛的损坏不完全怪那次爆炸。

离开巴米扬大佛后,我们又回到集市,我去买了很多馕,还有西瓜和蔬菜,准备晚上住在巴米扬河谷的一处老乡家里。汽车在落日的余晖中一路颠簸,街旁的坦克诉说着保卫巴米扬的战歌,但如今这些“勇士”早已成为孩子们的玩具。我也下去体验了一下这辆废弃的坦克,可是不幸被碰破额头,只好乖乖地赶路了。

老乡家住在巴米扬河谷的高处,爬山花了很长时间。虽然有电,但这里的人们并不看电视,所以人们对外面的世界都比较好奇。看见我,就都围了上来。由于我拿着相机,也就变成了某些人“嚼舌根”的话题。向导让我藏好相机低调些,可还是被一位村里的长辈发现了,于是他要求我给他拍照,我只好答应了他。

晚上这位老乡家的老妈妈给全家人做馕,经过商量她接受了我的采访,当然,我也给她了一些生活费。我问老妈妈的个问题是您觉得巴米扬大佛好看吗?老妈妈不假思索地说:“不好看。”这有点出人意料。她在和面,我又接着问:“您是什么时候去看的?”她说:“曾经路过但是从来不去看一眼。”“如果大佛修复了,你会去看吗?”她说:“不会了,我老了,都走不动路了,我有头痛病,坐在车里会晕。”

曾经有很多关于巴米扬大佛重建的消息,但是我实地考察后认为,这可能是一条任重道远并且充满阻碍的道路。  P111-120

目录

埃及

 金字塔的瘸腿看门人

 神秘地宫的高科技预言

 沙漠美女木乃伊的诅咒

 水下的宫殿的阿努比斯

土耳其

 美杜莎诡异的微笑

 特洛伊遗址的文物贩子

 热气球遇险记

 远古基督教的地下墓穴

巴基斯坦

 三闯巴基斯坦大使馆

 亲临炸弹袭击的卡拉奇

 公安局的四个小时

 妖娆的变性人与狐妖

 犍陀罗废墟的野导游

 白沙瓦的公车扒手

阿富汗

 戒备森严的喀布尔

 机枪和我对话的城市

 乱葬岗虚掩的墓门

 乔装波尔卡闯入巴米扬

 被追杀的哈扎拉人与孤儿

尼泊尔

 大地震中挖文物

 库玛丽女神克夫传闻

 献给神灵的十万颗头颅

 霍克什卖肾村惨剧

印度

 烧尸场的打劫

 与恒河浮尸共同沐浴

 黑公交轮奸案后纪实

 性爱寺庙的高难度体位

 拉贾斯坦沙漠的鬼火

朝鲜

 火车边检惊魂记

 世界深的地铁

 绝版的10万人阿里郎表演

 独自走上平壤街头

日本

 歌舞伎町的案内人

 稻草人村招魂的婆婆

 长角的女鬼干尸

 犬鸣隧道消失的影像

 青木原树海自杀者的遗骸

墨西哥

 鬼娃娃岛的咒怨

 橱窗里的僵尸新娘

 索诺拉女巫的迷魂散

 印第安金字塔的未解之谜

古巴

 哈瓦那的老人

 寻找切·格瓦拉的英灵

 雪茄黑市险象环生

序言

世界形成之初,大地一片暗淡,人类也不曾在夜里体会光和热,于是普罗米修斯潜入奥林匹斯山,冒着被宙斯发现的危险为人类盗取了创造文明的火种,虽然他受到宙斯的惩罚,要忍受高加索老鹰的啄食,但是那熊熊的火苗照亮漫漫长路,人类的冒险之旅就此展开。冒险,是向自我挑战的一种勇气。7000年来,充满冒险精神的勇士层出不穷,他们怀着改变世界的信念和接受批判的胆识,迈向孤独之旅。正是因为他们的冒险尝试,才让人类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我始终崇拜勇敢的冒险者,因为冒险不但能了解未知,还可以改变命运,所以最终我也踏上了艰辛的冒险之旅。其实我人生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一段故事,也是一段冒险。几年前我第一次来到意大利,那个时候去意大利的国人还不多,我们对意大利的全部想象都包含于“高大上”这三个字当中。就在意大利的米兰,我刚一下飞机,就遇到了抢劫,几个北非模样的男人把我逼到厕所墙角,用刀子对着我的脸,让我把钱交出来,但是当时我没有那么多钱,还都换成了欧元,因为我实在舍不得这些血汗钱啊,怎么办!怎么办!内心在挣扎。但是机场工作人员实在稀缺,也没有人来救我,我只能顺手拿出了仅有的一点欧元给他们,可他们嫌少,还要夺我的包,我和他们僵持了许久,又扭打了几次,最后推开了他们而我摔倒在地,他们才慌慌张张地跑掉。歹徒跑了,我整理好衣服走出机场,来到了这夜色中的城市,突然觉得我的人生有太多故事要讲,然而我又能讲给谁听呢,接着我又去过一些国家。

有一天,我突然发现我的旅行结束后,大部分记忆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没有留下半点有价值的东西,我觉得我所拍的照片也失去了最初的意义。后来,我发现只有将这份回忆创作成文艺作品,让所有人一起去探险才是一件伟大的事。所以现在我所做的全部工作不是自己去体验这个世界,而是带着读者或观众走进真实的环境中,让他们自己去感受,这就是我写作和创作冒险纪录片的初衷。正因如此,我的旅行从暗淡到继续发光甚至燃烧出了火焰,也正是因为这份激情,才能让我在没有投资也没有鲜花的时候依然埋头创作。

刚开始做《冒险雷探长》这档节目的时候,周围的人并不看好,也并不支持。电视编导专业的朋友认为我不可能做好,因为不会做得很专业。一些搞传媒的朋友觉得我拍这些毫无意义,因为我不可能理解市场所需。我曾经的同行觉得我这是完全改了行,会穷三年。更重要的是,我的家里人并不支持,认为这是一种冒险和流浪。

我的父母都是50后,那一代人习惯了体制带来的好处,但是也在低收入中挣扎并狂欢着。他们所谓的人生实际上是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所以并不能自己去规划和创造,因此他们也习惯了平凡人的生活,早已不敢想象去尝试改变。轮到我们这一代人时,如果提到改变人生,那在他们眼里肯定是一条漫长艰辛甚至看不到头的理想主义之路。

有人问我到底什么是理想?当大自然剥夺了人类用四肢爬行的能力时,又给了他一根拐杖,这就是理想。没有理想的人就像一艘无舵的孤舟,终将被大海吞没,不肯为理想奋斗的人,就像一颗黑夜的流星,不知会陨落何方?也许会有人嘲讽,理想会让人脱离现实,我却说上帝从不埋怨人们的愚昧,人们却总是埋怨上帝的不公平。

我的人生有几次改变命运的机会都是自己做决定的,现在想想人生就如同冒险,只有尝试才知道后面会怎样。2013年10月,我第一次完成了一个人穿越英伦三岛两个国家的户外冒险,并且拍成了《摇摆英伦行》这部一个多小时的纪录片,记录了英国和爱尔兰两国的风土人情,虽然第一次拍纪录片有些稚嫩,但是这成为我人生之中的开端之一。

我一直坚信做事要有匠人的精神,要奉献独具匠心的东西,才能挽留别人。我也许不能创作1000集,但是每创作一集,我都要力所能及地使它变得完美。就这样,我的冒险系列纪录片由我一个人组成团队上路了。

“一台摄像机,一个背包,没人理解也无人支持,既不是专业拍摄又不是外语达人,却独自踏上了世界探险的旅程,一路上遇坑蒙拐骗不断,各路妖魔鬼怪,险象环生,一路的古墓荒斋、孤村野舍,都要为自己生命埋单。这个世界并不亏欠我什么,不敢冒险才是最大的危险。”这的确是我自己说的,因为这是我的初心,未曾改变。其实我也可以选择轻松稳定的生活,拿着以自己特长所赚的钱,过上平稳的日子。但是我不愿意以后年纪大了,成为一个满身恶习坐井观天还唠唠叨叨的老头。人觉得累往往是因为在做自己不喜欢的事,但是喜欢的事做久了也会觉得累,那么此时就需要将喜欢的事变成一件伟大的事,需要有所发展,不然最后都会变成不喜欢。

出版社编辑已经和我联系一年多了,希望我出书,但是在我看来,书是神圣的,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不能轻轻松松地说写就写。可我从阿富汗回来,我深刻体会到了生命的短暂,领悟到了在有限的时间里应该有尽可能多的人生体验。就这样,我暂时中止了纪录片的剪辑,抽出几个月时间潜心写作。最后呈现出这样一本谈不上出色但饱含热情与艰辛的拙作。从我的冒险之旅中,精选十个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国家,也特别讲述了一些纪录片之外无法呈现的情节,是我冒险旅程最好的小结。书中有关历史文化的表述不一定完全到位,但也是一种见解和视角。

我始终相信,船停在码头是最安全的,但是那不是造船的目的,希望借此书祝愿每一位朋友不要放弃梦想,乘着理想的巨轮迎着海浪前进。

冒险雷探长

2016年8月27日

内容推荐

截至2017年2月,《冒险雷探长》全网播放量已破亿。同名图书《冒险雷探长:秘境诅咒》,以雷探长(陈雷)的旅行线路为主线,突出探索和冒险的主题,以国家和地区为界限,讲述旅行所经埃及、土耳其、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泊尔、印度、朝鲜、日本、墨西哥、古巴等国家所发生的冒险故事,挖掘纪录片背后未讲述的冒险经历,呈现纪录片无法记录的精彩故事。

编辑推荐

《冒险雷探长》同名图书,本书集中呈现纪录片无法记录的精彩内容,冒险雷探长的开山力作!

庞洪、杨伟东、陈罡、刘飞、王尼玛、张昕宇、梁红、马晓晖、洪宇宙、李伟淳等各界名人诚意推荐《冒险雷探长:秘境诅咒》!

知名制片人庞洪,大优酷CEO杨伟东,蚂蜂窝创始人陈罡,何仙姑夫刘飞,暴走大事件王尼玛,环球探险家张昕宇、梁红,二胡演奏家马晓晖,表演艺术家洪宇宙,台湾舞蹈王子李伟淳等人联合诚意推荐!

一台摄像机,一个背包,一个人,走过70多个国家,有过无数惊险刺激的经历。一人身兼制片人、摄像、出镜主持人和编导数职,拍出全网播放量破亿的纪录片《冒险雷探长》。《冒险雷探长:秘境诅咒》为雷探长(陈雷)的开山之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冒险雷探长(秘境诅咒)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地图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198120
开本 16开
页数 27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7-04-01
首版时间 2017-04-01
印刷时间 2017-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2
CIP核字 2017048086
中图分类号 I235.2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5:0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