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新世纪华语电影研究(美学产业与文化)
内容
内容推荐

《新世纪华语电影研究(美学产业与文化)》主要从美学、产业文化这几个维度对新世纪以来蓬勃发展但又争议不断、褒贬不一的中国电影或曰华语电影进行的较为全面深入的学理性研究。该书主体内容由陈旭光撰写,部分篇章系作者本人与其青年朋友(硕士、博士、博士后)们合作完成。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华语电影的美学变迁与文化生产

 第一节 华语电影大片:类型性与超类型性

 第二节 华语电影与华语大片:命名、工业与美学

 第三节 华语电影的“主流化”与“大众化”

 第四节 “后华语电影”:“跨地”的流动与多元性的文化生产

第二章 华语电影的身份认同与价值路向

 第一节 华语电影的银幕形象流变与国家形象呈现

 第二节 华语电影的社会阶层变迁与观影心理流变

 第三节 “少数民族题材”华语电影的身份认同与价值路向

 第四节 华语纪录片美学主潮流变:从新时期到新世纪

第三章 华语电影的语言、媒介与影像新变

 第一节 “长镜头”的“似”与“非”:语言、美学与文化

 第二节 全媒介时代的华语电影:“大片”与“小片”的两级分化

 第三节 “网生代”导演:网络媒介背景下的华语电影新力量

 第四节 “受众为王”时代的华语电影新变:媒介、形式与美学

第四章 华语电影的“泛喜剧化时代”

 第一节 华语喜剧电影的“后冯小刚”时代

 第二节 新世纪华语喜剧电影的新美学与新文化

 第三节 新世纪华语喜剧电影创作的类型化与寓言性

 第四节 华语喜剧电影的青年亚文化表征——以《失恋33天》为个案

第五章 华语电影的奇幻类型:传统转换与虚拟消费

 第一节 华语电影与想象力缺失问题

 第二节 新世纪华语电影对传统的“现代转化”

 第三节 中国“幻想类电影”:现状、问题及创意发展策略的探讨

 第四节 奇幻电影与虚拟消费景观——以《狄仁杰之神都龙王》为个案

第六章 华语电影的“亚洲新电影”时代

 第一节 新世纪以来的亚洲新导演和“亚洲新电影”

 第二节 中韩电影:“优势互补”与合拍片的现状及未来

 第三节 香港导演的“后cEPA”创作:“借来的时空”的归还

 第四节 台湾新导演“军团”:重新“想象”台湾岛

第七章 华语电影创意力和产业格局

 第一节 华语电影生产:作为一种创意产业与“创意制胜”

 第二节 电影制片管理:“制片人中心制”的观念转型与机制变革

 第三节 影院产业经营:文化创意产业与活动经济链条

 第四节 华语电影的创意生产:品牌建设与品牌战略

 第五节 “全媒介时代”:华语电影的新媒体营销与整合营销

第八章 华语电影作品综论:类型、美学与文化

 第一节 电影大片的传统审视与文化重构

 第二节 电影大片的社会镜像、民族记忆与国家形象建构

 第三节 华语电影的艺术探索、叙事实验与媒介文化反思

 第四节 华语小成本电影的类型探索

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新世纪华语电影研究(美学产业与文化)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旭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19220839
开本 16开
页数 37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00
出版时间 2017-05-01
首版时间 2017-05-01
印刷时间 2017-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图书小类
重量 0.798
CIP核字 2016272236
中图分类号 J992
丛书名
印张 24.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60
185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1:5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