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礼学博大精深,因为“礼”是人类文明社会最基本的特征和最重要的标志之一。“礼”是人类根据社会的需要特别是领袖及其集团根据统治的需要而创制的。一国有一国之“礼”,一时代有一时代之“礼”。“礼”是个人自处及人与人之间相处之道。所以从国家到个人,几乎“无礼不立”。故自《周礼》、《仪礼》、《礼记》三礼书以下,历代注释及训诂典籍汗牛充栋,汉代《大戴礼》和后世许多礼书及专门研究论著,又大大充实了礼学的内容,并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图书 | 二十世纪中国礼学研究论集 |
内容 | 内容推荐 儒家礼学博大精深,因为“礼”是人类文明社会最基本的特征和最重要的标志之一。“礼”是人类根据社会的需要特别是领袖及其集团根据统治的需要而创制的。一国有一国之“礼”,一时代有一时代之“礼”。“礼”是个人自处及人与人之间相处之道。所以从国家到个人,几乎“无礼不立”。故自《周礼》、《仪礼》、《礼记》三礼书以下,历代注释及训诂典籍汗牛充栋,汉代《大戴礼》和后世许多礼书及专门研究论著,又大大充实了礼学的内容,并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目录 1、序 2、编选例言 3、谈礼 4、礼学略说 5、礼的起源 6、史与礼 7、孔子的礼学体系 8、先秦礼论初探 9、先秦儒家仁礼学说新探 10、礼——中国文化传统模式探析 11、中国礼学史发凡 12、逸礼考 13、《礼记》成书之时代 14、《礼记》成书时代再考 15、《周礼》的内容分析及其年代 16、礼经十论 17、礼隆杀论 18、谥法之起源 19、从《周官》观其时社会 20、编后记 试读章节 其四,《丧服经》传文“何以大功也?妾为君之党,服得与女君同”,注以为“文烂在下”;又《聘礼记》“各以其爵朝服”及“大夫不敢辞君初为之辞矣”,注均谓“绝烂”在非其次。按令如注说皆是者,此固今文之绝烂者矣。然古文别出,非由高堂生之传者也,何以郑君不克据之以校今文之绝烂者欤?注不曰古文何作,何也?岂古文亦必从今文而俱绝烂耶!然则古文经果非晚出,但变易今文字体而更作佚文以增附之者耶?将郑君但从其所好也欤! P237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二十世纪中国礼学研究论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其泰等编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学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0602757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58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47 |
出版时间 | 1998-06-01 |
首版时间 | 1998-06-01 |
印刷时间 | 1998-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5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222 |
丛书名 | |
印张 | 18.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
宽 | |
高 | 3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5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