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翔实的史料,真实地记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起因、形成和演变,塑造了张学良、杨虎城等爱国将领的英雄形象,讴歌了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大义为生的伟大政治胸怀,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图书 | 西京风云(国共第二次合作纪实)/世纪抉择纪实文学丛书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真实地记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起因、形成和演变,塑造了张学良、杨虎城等爱国将领的英雄形象,讴歌了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大义为生的伟大政治胸怀,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目录 1. 第一章 步步紧逼 目寇踏入华大地 节节退让 蒋氏不顾民族危亡 2. 公理对强权 3. 张学良代人受过 4. 塘沽城下之盟 5. 华北自治的闹剧 6. 第二章 不计前嫌 中共表露宽广胸怀 爱国御侮 莘莘学子血染平津 7. 中共发表《八·一宣言》 8. 沸腾的一天 9. 风云一周间 10. 不屈不挠的抗争 11. 第三章 国难当头 “救国会”奋起救国 侠肝义胆 “七君子”慷慨入狱 12. 《闲话皇帝》引起的抗日救国之声 13. 风起云涌的救国浪潮 14. 震惊中外的“七君子”事件 15. 宋庆龄发起“救国入狱运动” 16. 第四章 释却旧怨“统一战线”止干戈 共赴国难 “三位一体”结玉帛 17. 瓦窑堡会议上的救国举措 18. 张学良在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 19. 统一战线上的各派大联合 20. 国共两党秘密接触的往来使者 试读章节 不久,阵果夫根据潘汉年去信的要求,派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总干事张冲到香港会见潘汉年,邀请潘汉年去南京面谈。在南京期间,国民党中央委员、铁道部常务次长曾养甫代表南京政府与潘汉年会谈,并提出了两党会谈的四个条件,希望潘汉年回陕北去中共中央负责人交换意见,取得中共中央方面对两党使用谈判的意见后,再回南京与阵果夫面谈。P197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西京风云(国共第二次合作纪实)/世纪抉择纪实文学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黄伟民等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6313513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6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92 |
出版时间 | 1997-12-01 |
首版时间 | 1997-12-01 |
印刷时间 | 1997-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3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5 |
丛书名 | |
印张 | 12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
宽 |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01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