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力求从文化风尚与投资邮市两个角度审视近百年集邮风尚之演进,前八章讲述近现代中国集邮活动的产生与曲折发展,后五章按专题探讨集邮的心理,名人与集邮,文学创作与集邮,出版与集邮等集邮文化问题。是一部从文化风尚角度审视近百年集邮迁史的著作。
图书 | 近世邮风/都市潮丛书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力求从文化风尚与投资邮市两个角度审视近百年集邮风尚之演进,前八章讲述近现代中国集邮活动的产生与曲折发展,后五章按专题探讨集邮的心理,名人与集邮,文学创作与集邮,出版与集邮等集邮文化问题。是一部从文化风尚角度审视近百年集邮迁史的著作。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黑便士”与“蓝便士”——邮票是怎样诞生的 第二章 “大龙”与“小龙”——中国近代邮政与邮票 第三章 从洋人那儿学来的嗜好——中国最早的集邮活动(1879—1920) 第四章 扎根与成长——民国时期的集邮与邮市(1920—1949) 第五章 大众化集邮的新风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集邮活动 第六章 世无前例地禁止集邮——十年动乱集邮遭劫难(1966—1976) 第七章 再生的鸿雁——复兴中的集邮活动(1978—1993) 第八章 邮市兴风潮——邮市的勃兴与规范 第九章 多采的世界——集邮者心理探秘 第十章 邮家·邮集·邮学——名人与集邮 第十一章 邮学著作与集邮报刊——文献出版与集邮 第十二章 从《邮王》到《邮缘》 第十三章 迈向新高峰——世纪之交的中国集邮 结语:国运兴、邮运兴 后记 试读章节 要对集邮这一文化时尚作一番历史的考察,当然应当先了解一下邮票是怎样诞生的。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邮票和邮政,无论是私人交往,还是公务往来,无论相距多么遥远,只要写上一封信,贴上邮票,送交邮局,就可把信息递给对方,这已是每个现代人的生活常识。 我们设想一下,在一个文明社会中,如果没有邮政和邮票,人们之间的信息传递又会是一种什么状况呢?那无疑会有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困难。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近世邮风/都市潮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郑一奇等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1121233 |
开本 | 10开 |
页数 | 21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70 |
出版时间 | 1997-08-01 |
首版时间 | 1997-08-01 |
印刷时间 | 1997-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鉴赏收藏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894 |
丛书名 | |
印张 | 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
宽 |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0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