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研究(第10辑)》系由中国文心雕龙学会、武汉大学文学院和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联合主办的“百年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第十一次年会”的会议论文精选集。共收录了33篇论文。这些论文从不同角度对《文心雕龙》做了研究分析和总结,其中的一些观点对当今文学创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书由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编著。
图书 | 文心雕龙研究(第10辑) |
内容 | 编辑推荐 《文心雕龙研究(第10辑)》系由中国文心雕龙学会、武汉大学文学院和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联合主办的“百年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第十一次年会”的会议论文精选集。共收录了33篇论文。这些论文从不同角度对《文心雕龙》做了研究分析和总结,其中的一些观点对当今文学创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书由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编著。 目录 论刘勰思想中的道教因素 ——从《异苑》两条材料谈起 《文心雕龙》“论”之儒宗释影 从“道之文”到“文之道” ——《文心雕龙》“文道”之释义 义既埏乎性情,辞亦匠于文理 ——刘勰《宗经》之经“体”论析 《文心雕龙·辨骚》篇小议 龙学的困境 ——由“文心雕龙文体论”论争引发的方法论反思 《文心雕龙·封禅》与封禅考述 《文心雕龙》的历史序列 《文心雕龙》与集部形态建构 诗骚所标,并据要害 ——刘勰对《诗经》、《楚辞》创作经验之总结 刘勰论“为文之初心” ——《文心雕龙》文学创作发动论 一般观念与《文心雕龙》的理论渊源:以《神思》为依据的考察 课虚无以责有:文心雕龙的形式批评论 “窥意象而运斤”的解释问题 “意象”与“比兴”碰撞融合的意义 ——以《文心雕龙》为例 《文心雕龙·比兴》篇的理论建树及其在传统诗学中的地位 “关键词”的选择与言说 ——以刘勰《文心雕龙·风骨》篇为例 “文章”·“情性”·“文采” ——《文心雕龙》研究三题 从《养气》篇看刘勰文学创作的“自然之道” 试论如何落实《文心雕龙》中的“养气” 气候(物候)与文学创作的触发机制 ——《文心雕龙》“应物斯感”新解 论《文心雕龙·时序》之文学地域观 汉代帝王与文人趣味之形成 ——以《文心雕龙·时序》为线索 刘勰与王充 刘勰与葛洪:诗学之境的联通与疏离 王元化《文心雕龙创作论》中的王国维 《文心雕龙》美育思想探论 采集·狩猎·农耕与《文心雕龙》富于民族特色的诗性思维 刘勰以弈喻文发微 刘勰“《春秋》笔法”论纲及其中国文论建构 出土文献与刘勰“秦世不文”论的再审视 审美心官论 论《文心雕龙》与高校基础写作课程的内容体系 附录 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唁函 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第十一届组织机构成员名单 编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文心雕龙研究(第10辑)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中国文心雕龙学会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学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774313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3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34 |
出版时间 | 2013-07-01 |
首版时间 | 2013-07-01 |
印刷时间 | 2013-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18 |
CIP核字 | 2013153561 |
中图分类号 | I206.2-53 |
丛书名 | |
印张 | 2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60 |
宽 | 186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