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闽台文学的文化亲缘
内容
目录

导论 闽台文化之特征

 第一节 种族、环境、时代三要素与区域文学特征

 第二节 闽台文化的地域特征

 第三节 闽台文化的核心要素及其中华文化属性

第一章 海洋意识和遗民忠义传统——明郑前后闽台文学的初步遇合

 第一节 抗倭靖海 眺望台湾

 第二节 遗民气节 一脉相承

 第三节 东林后劲 乡愁文学源头

 第四节 从割据走向统一

第二章 风土杂咏和儒学教化——清代中叶闽台文学的深层对接

 第一节 发现台湾:风土杂咏诗风之流播

 第二节 以闽学为基本传承的教化

 第三节 “家族文学”的形成及作用

 第四节 儒学教化对于粗陋民风的疏导

第三章 主战、内渡和近代变革——割台前后闽台文学的交流互动

 第一节 近代闽台反抗外来侵略的“主战”传统

 第二节 内渡和留台作家的互动及其民族气节

 第三节 走在中国近代变革前列的闽台

 第四节 闽台诗坛唐宋诗风的起伏消长

第四章 新文化的冲击和洗礼——现当代闽台作家的双向环流

 第一节 五四新文学的火种东传

 第二节 闽籍或经闽入台作家的贡献

 第三节 厦大校友中的当代台湾文坛名家

第五章 文化形态和民性特征——闽台新文学中的历史、宗教、民俗和语言

 第一节 文学反映的闽台历史及其相互关联

 第二节 福佬和客家:闽台民性特征

 第三节 佛教禅理在闽台文学中的投影

 第四节 台湾新文学中的民俗描写

 第五节 闽南方言在台湾文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后 记

内容推荐

《闽台文学的文化亲缘》为研究闽台文学源流的专著。《闽台文学的文化亲缘》通过历史上闽、台之间文人、作家交往互动、相互影响的实例,如明郑时期郑成功和“海外几社”等对宋末福建“遗民文学”的承续,清代中叶福建文人到台湾担任教职而建立以闽学为基本传承的教化并以此对粗陋民风加以矫正,乙未后台湾文人内渡及闽台作家诗人的两岸相互眺望,五四前后赖和、张我军等在厦门接受新文化运动的洗礼,王梦鸥、姚一苇、余光中等当代台湾名家早年在厦大时的文学准备等,以及闽台文学在历史叙述、宗教、民俗、语言和民性特征等方面体现出的海洋性、边缘性、多元反差性等共同的地域文化特征,说明台湾文学和福建文学之间悠久、密切的文化亲缘关系。本书由朱双一著。

编辑推荐

“海峡两岸文化发展丛书·闽台文化关系篇”是以闽台为中心,以文化为重点,来论析两岸关系的一套系列研究论著。本书是其中分册《闽台文学的文化亲缘》,是一本研究闽台文学源流的专著。作者朱双一通过历史上闽、台之间文人、作家交往互动、相互影响的实例,说明台湾文学和福建文学之间悠久、密切的文化亲缘关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闽台文学的文化亲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朱双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10126210
开本 16开
页数 35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70
出版时间 2013-09-01
首版时间 2013-09-01
印刷时间 2013-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54
CIP核字 2013228430
中图分类号 G127.57
丛书名
印张 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1: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