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云的南方(从大理丽江到香格里拉)
内容
编辑推荐

10万字,行走云南的旅行积淀,250张图片,云南日子的时光沉淀。

《云的南方:从大理丽江到香格里拉》中的云南是大理-丽江-香格里拉这条国内旅游热线对应的图书市场上的经典人文之作。是你跟团游看不到的云南,是你自由行不了解的内容。本书用由专业单反相机拍摄的200张超美丽的图片展现一个不为人知,如今可能再也看不到的云南。作者周一本人是逃离大都市到云南定居的人,在字里行间,也体现了一种全新的人生态度解读和生活方式。

内容推荐

周一编著的《云的南方:从大理丽江到香格里拉》是一本出自云漂的随笔集。沉甸甸的10万字,250张图片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属于性情中人的云南,属于漂泊灵魂的云南,一个或许不为人知的丽江、丽江、香格里拉。

书中的云南时而是云淡风轻的,因为山和水,风和云,绵远悠长,亘古不变,时而又是深刻的、充满满哀伤的,彼时的云南与此事的云南,诚如丽江来来往往的女人以及丽江的白夜所叹,分明又时时不同。

时而淳朴充满生活气息,乡间街子的鸡飞狗跳,人声嘈杂,时而华丽让人炫目,女人的衣服,东巴的神秘,魅力雪山又如此与众不同。

《云的南方:从大理丽江到香格里拉》中的云南带着浓浓的文艺气息,这里的一切也许是你跟团没有时间看不到的,更或许是你自由行无法企及的。

总之,不管您为何目的而去云南,这本书都或许,多多少少。诚如文中所问:你去或不去,云南永远在那里,为何还要去?

云南将带给我们疑问,也带给我答案。

目录

序:在云的南方

Ⅰ 一个人的云南

 海子

 菌子

 街子

 一个人的云南

 谁的甲马在飞

 那些手艺,那些手艺人

 女人的衣裳

Ⅱ 原味大理

 开门见苍山

 洱海,梦那么大的海

 原味只在人民路

 下关风很大

 大理小食光

 到喜洲看房子

 小城故事

Ⅲ 丽江背后

 北方的雪山

 “丽江”背后

 记忆与幻想之城

 丽江的白夜

 那时丽江

 东巴烟云

 玩鹰的男人

  皮匠的束河,束河的皮匠

 虎跳峡之殇

 泸沽湖:独木舟和绿帽子

Ⅳ 香格里拉在哪里

 香格里拉在哪里

 城里的月光

 造黑陶的尼西

 茨中天主教堂

  梅里雪山vs 卡瓦格博

 卡瓦格博:登山与转山”

试读章节

原味只在人民路

国内现存的古城,大多是“明朝那些城”,即便不是明代所建,也是明代奠定的格局。平遥古城如此,远在边陲的大理古城亦如此。这些城就像一个模子铸出来的,城廓四四方方,街道横平竖直,不是向东就是向西,不是朝南就是朝北,走在这样的城里,想迷路都难。

不能使人迷路的城,大多使人兴味索然。就拿大理古城来说吧,如果要评出城里最有名的一条街,首推妇孺皆知的洋人街,它不光令人惊讶地有着颇具租界色彩的名字,还被刻在牌坊上堂而皇之地立在街口,而这条街本身并无甚特别,挤满了旅游城市司空见惯的食肆、客栈、咖啡馆和旅游纪念品商店,至于洋人嘛,不管是东洋人还是西洋人,

其实没有几个。候选者当然是同样立着牌坊的三月街,它是大理街子和一年一度的三月街盛会的举办地,也日渐成为当地夜生活集散地,KTV 里的咆哮声从入夜一直持续到凌晨,对于习惯了在夜色中寻找刺激的人来说倒是不错的去处,倘若你是到大理来寻找大都市里基本绝迹了的简单、朴素、宁静的感觉,此刻就只有望风而逃,但,逃到哪里呢?

幸而有人民路,有着长长斜坡的人民路。对于初来乍到的游人来说,它既熟悉、又陌生:陌生的是这条街,熟悉的是这个名字,张三李四一般遍布全国各地。要说这人民路,名字虽然普通,甚至有几分俗气,但内涵很丰富,气质很脱俗。东西走向的人民路,一头向着苍山,一头朝着洱海,一头是日出,一头是日落,不管从哪头往哪头走,都像是在往时光深处走。街上的民宅和店铺许多都上了年纪,屋顶杂草丛生,墙头爬满青苔,门前或有磨得光亮的石板凳,还有据说是过去马帮卸货用的石柜台,街边的巷子里也大多是老民居,其中不乏整洁精致的小庭院。人民路上也有不少客栈、酒吧和手工艺品店,更多的却是杂货店、缝纫店、修补店和各类小吃店。灿烂阳光里,买菜的,上班的,上学的,做事的,闲逛的,胡闹的,唠嗑的,岁月静好、平淡从容的街景,轻而易举将人民路从观光客扎堆的旅游胜地中剥离出来,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日常的、本色的、原味的大理。

人民路上的居民,一半是原住民,扎根于此、土生土长;另一半是外来人口,成分极其复杂:有南方人也有北方人,有东洋人也有西洋人,有忙人也有闲人,有到处乱窜的也有成天宅着的,有诗人也有伪诗人,有搞艺术的也有被艺术搞的,有做音乐的也有装作做音乐的,有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手艺人也有骗吃骗喝的跨国混混……他们就像地里的小麦,一茬又一茬地来来去去,谁也说不清他们从哪里来、来干些什么。五湖四海、五花八门的乌合之众,给原本原味的人民路增添了些许走了味的乌托邦味道,也让人民路成为大理古城最迷人的一条路。

P87-89

序言

在云的南方

我住在云南。于我而言,这里是真正的异乡,但既然不知乡关何处,异乡也就不显得陌生——像很多人一样,我籍贯在A 地,出生在B 地,在C 地长大,在D 地读大学,毕业后到E 地工作,后来换了工作到F 地,干了不到半年又来到G 地……漂着,一直漂着,四处漂着,听上去似乎也不错,但置身其中、随波逐流,久而久之,就能体会到那深深的悲哀。

中国有着数目庞大的流动人口,他们中的一些群体被冠以特定的称谓、被赋予特殊的意义:漂在北京的,人称“北漂”,这个词时常跟盒饭和地下室搅在一起,代表了年轻人为实现人生目标而努力奋斗;漂在拉萨的,人称“藏漂”,始于20 世纪80 年代的悠久历史更甚于“北漂”,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自我放逐的理想主义者。“北漂”与“藏漂”,人们早已耳熟能详。实际上,在云南,特别是在大理、丽江等地,也聚集着数以万计的外来人口,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是为了“干什么”而来,而是为了“不干什么”而来,完全可以纳入妙趣横生的官方用语“社会闲散人员”之列。什么也不干,待着,闲着,晃悠着,虚度光阴着,这些处于寄居或隐居、半隐居状态的人,也许可以称之为“云漂”,也许还可以说,代表了不合时代节拍的消极主义和避世主义。

没错,我就是一个无可救药的消极主义者。我住在大理苍山脚下一幢半新不旧的居民楼里,过着很有规律的生活:清晨5 点多在崇圣寺的钟声和此起彼伏的鸡鸣中入睡,中午1 点多在窗外疏懒的鸟叫声中醒来,假如偷懒多睡一会,起床时会传来隐隐约约的阵阵鼓乐声,那是一个名为“天龙八部影视城”的风景区里的例行表演。我是想说:云南是旅游胜地,但对于一个“云漂”来说,云南不只是、甚至就不是作为旅游胜地的云南;这本书里的云南,也并非“旅游书”中被一再重复的云南,而是漂在云南这几年,所感受、认识和理解的云南。简言之,这本书讲了云南特别是滇西北的几座城、几座山、几个人、几种文化、几样老手艺和几样特别的事物,试图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解读当前真实的云南,对于充满了戏剧性的云南来说,这些当然是远远不够的,但我相信,它至少提供了一种可能。

用《海子》来开篇,多少出于一己之私。我大爱川西高原上的海子山,荒凉的原野遍布海子、游荡着摄人心魄的美;我也大爱诗人海子的最后一首诗《春天,十个海子》,“在春天/ 野蛮而复仇的海子/ 就剩这一个/ 最后一个/ 这是黑夜的儿子/ 沉浸于冬天/ 倾心死亡/ 不能自拔/ 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诗中的荒凉更甚于海子山,摄人心魂的美也更甚于海子山;我也很喜欢秋天的洱海,那深邃而沉静的蓝,无论看多久都不会厌倦。出于对种种“海子”的喜爱,我在这篇短文里纠正了一个流传甚广的小小谬误:云南人把湖叫做海,并非由于“高原人民向往大海”,而另有渊源。当然,这也只是一己之见,有不同见解的话,欢迎探讨,钻一钻历史的牛角尖,未尝不是一种乐趣。

这本书讲了三座城,三座几乎相邻的古城:大理古城、巍山古城和丽江古城。这三座古城都可谓“边城”,却足以代表国内现存古城的两种形式和三种境界:大理古城像大多数古城一样,沿袭了中原汉族城市传统的棋盘式格局,也像大多数古城一样,有古城的“形”而无古城的“神”,若非颇有几分乌托邦色彩的人民路,简直令人沮丧;就城市格局而言,不设城墙、形似蛛网、处处“小桥流水人家”的丽江古城是个罕见的例外,它几乎就是一座人们幻想中的城市,然而原住民的迁出使它终成一具空壳,与之相比,其貌不扬的大理古城都显得可爱了;巍山古城的格局与大理古城并无二致,但它不光有古城的“形”,也有古城的“神”,而后者殊为难得,它同样是个罕见的例外——一座依然活着的古城,一座真正活着的古城。

巍山城外有一座五百年古寺圆觉寺,寺内有一块禅意十足的匾,“山还是山”,用来概括地理上的云南也恰如其分——云南90% 以上的面积为山地或丘陵,基本上除了山、还是山。想要认识云南,就要认识云南的山。这本书讲了滇西北的三座大山,苍山、玉龙雪山和卡瓦格博,也可以说,讲了三种境界的山或山的三种境界:苍山是大理坝子名副其实的母亲山,也是一条风生水起的“龙脉”;玉龙雪山不光有母亲山的意义,也有神山的意味,对纳西人心灵世界的塑造更是苍山无法比拟的;茕茕孑立于滇藏交界处的卡瓦格博是云南最高的山,也是全世界最美丽的雪山之一、藏区最具神性的神山之一,山外自有山,山外总有山,但至少,于云南,卡瓦格博就是山的终点,无数山的终点。

这本书也讲了几个人物和他们的云南之旅。300 多年前的明朝末年,有一个人,历时一年零九个月、徒步3000 公里壮游云南,这个人只能是徐霞客,中国古代最杰出的旅行家。他的名字人尽皆知,但也仅仅是名字而已,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旅行又是怎样的,其实鲜为人知。究其原因,我们这儿并没有崇拜旅行家或任何探索精神的传统,而只有膜拜权贵的传统。但凡一个真正的旅行者或户外爱好者,假如对徐霞客有些许深入了解,就会立刻肃然起敬,读了他的游记,就不只是敬佩,而是高山仰止——渺小的人类也可以“峨峨兮若高山”,某种意义上的山。这两年,一股怀念民国的思潮在民间悄然兴起,也许不仅仅是巧合,这本书里也提及民国奇女子刘曼卿,她的拉萨之行和她的藏地游记——民国乱世,不可能是一个好的时代,却是一个唤起民众血性的大时代,一个弱女子也肯、也敢、也能挺身而出担当民族大义,踏上滇藏茶马古道的漫漫长路。直至20 世纪80 年代,历尽霜雪,血仍未冷,遂有1986 年前赴后继、举国关注的长江漂流——这本书里的虎跳峡,并非作为国家4A级景区的虎跳峡,而是作为长江天险的虎跳峡、作为长漂遗迹的虎跳峡。时隔二十余载,80年代恍同隔世;时隔不到百年,民国恍如梦境。恍兮惚兮,却不能忘。

这本书还讲了一些值得与人分享的日常经验,准确地说,在久居云南的日常生活中认识的几样事物:至今也“搞不定”的菌子,须臾间就将一个隐藏得很好的寄居者打回原形;至今乐此不疲的街子,乐此而不疲,并非因为在街子上赚了钱或花了钱;即便在当地,甲马也默默无闻,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世界,就栖身于那巴掌大的土纸上;不在大理住上三年五载,就不可能明了,为什么在向来不缺风景、遍地都是风景的大理,看不见也摸不着的风也算风景,且位列“风花雪月”传统四大美景之首——它何止是风景呢。

尽管好比蚍蜉撼树,这本书仍以大量篇幅尝试着说一说云南的文化。远在边陲的云南,历来很少同“文化”二字扯上关系,偶有瓜葛,也只限于“人们载歌载舞”的层面。事实上,云南不光有绚丽的风景,也有炫目的文化,并且,就像云南变化多端的自然风光反衬着内地单调的生态环境,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有时也是一面镜子,让汉文化、主流文化汗颜。假如穿衣不只是为了御寒遮体,也不只是为了打扮得漂亮,而是传统的延续和身份的认同,那么穿在身上的就不只是衣服,而是文化。服饰文化大抵是云南最显见、最寻常的文化,女人是它的主角,乡村是它的舞台,街子是它的盛宴。以“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白族古建筑群”而闻名的喜洲古镇是大理的一处旅游热点,可是说到底,到喜洲看房子,看的并不是房子,还是文化——将传统儒商文化、中国特有的商帮文化和云南特有的马帮文化融为一体的喜洲商业文化。纳西族著名学者杨福泉评价故乡说:“丽江之美,并不在于‘小桥流水人家’,而在于纳西族的文化。”的确,相比丽江的风景,这个边疆少数民族创造的文化更令人赞叹。作为纳西文化的精髓,东巴文化维系着纳西社会的神性,绵亘千年而不绝,却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烟消云散,消散的烟云徘徊在空虚的丽江古城上空,这萧瑟的一幕恰是游人如织的背后,今日丽江的真实写照。流传在草原上的鹰猎习俗也流传于丽江,与充满神性的东巴文化相比,鹰猎在丽江只能算市井文化,上不了台面,在当今时代更无异于“一场游戏一场梦”,但戏梦之中,纳西人的真性情尽显无遗。如果说纳西文化是特立独行,那么摩梭文化就是天马行空:居住在泸沽湖一带的摩梭人,全部人口仅数万人,却在旅游业和流行文化的强烈冲击下,至今坚守着古老的走婚习俗。澜沧江畔的茨中村是又一个异数,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乃至不同宗教交织于此而和谐共处,人们踏实地活在土地上,踏实地活在信仰中,这个游人寥寥的小山村不仅值得一去,更值得玩味和反思。毫无疑问,传统手工艺不只是技能或行当,而同样是一种文化。工业革命200 多年后的今天,传统手工艺已然完全不合时宜,然而,就像活生生的人而非机器人一样,带着缺陷和瑕疵,带着体温和表情,带着明显有别于工业产品的观感、触感和亲切感,不断淡出日常生活的手工制品犹在不断追问我们:它们就该被淘汰吗?它们只能被抛弃吗?

很特别的,这本书里还推荐了一本书,顾彼得所著《被遗忘的王国》,“如果你只能买一本关于丽江的书,它只能是《被遗忘的王国》。”我要说,那时丽江,真的很美,另外,我不是书托,真的不是。我还要坦白地说,我更多是被这本书籍籍无名的作者折服了——一个沙俄贵族的后代、彻头彻尾的漂泊者,一生孤独、四海为家,甚至没有哪怕一个亲人、被自己的祖国拒之门外,一无所有,却始终保有生而为人的高贵,对他人心怀善意,对天地心怀敬意,在流亡路上寻找属于自己的“香格里拉”,不时停下来欣赏世间的美。过去有人在漂着,现在有人在漂着;中国有很多人在漂着,全世界有很多人在漂着;在绝对意义上,世人无一不是在漂着。无论漂在何方,也无论漂在哪朝哪代,终是漂在人世。所谓人世,佛曰娑婆世界,充满了遗憾,不曾完美,不乏美好,故而流连,故而流离。

周一

2013年8月于云南大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云的南方(从大理丽江到香格里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994038
开本 16开
页数 26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0
出版时间 2013-10-01
首版时间 2013-10-01
印刷时间 2013-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02
CIP核字 2013217218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6
165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