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清末黄摩西撰写《中国文学史》以来,已有许多同类著作出现。优秀的也为数不少。其中刘大杰先生的《中国文学发展史》、游国恩先生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余冠英先生等编写的《中国文学史》,长期作为大学文科的教材,影响尤为广泛。这些书各有其成就和贡献,因而深受称道。
图书 | 中国文学史(上中下)(精) |
内容 | 内容推荐 自清末黄摩西撰写《中国文学史》以来,已有许多同类著作出现。优秀的也为数不少。其中刘大杰先生的《中国文学发展史》、游国恩先生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余冠英先生等编写的《中国文学史》,长期作为大学文科的教材,影响尤为广泛。这些书各有其成就和贡献,因而深受称道。 目录 1、前言 2、导论 3、概说 4、第一章 《诗经》 5、第一节 《诗经》概貌 6、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 7、第三节 《诗经》的特色和影响 8、第二章 历史散文 9、第一节 《尚书》与《春秋》 10、第二节 《左传》 11、第三节 《国语》 12、第四节 《战国策》 13、第三章 诸子散文 14、第一节 孔丘与《论语》 15、第二节 墨翟与《墨子》 16、第三节 孟轲与《孟子》 17、第四节 庄周与《庄子》 18、第五节 荀况与《荀子》 19、第六节 韩非与《韩非子》 20、第四章 屈原与楚辞 试读章节 因此,对一部作品的艺术成就进行历史考察时,不能只看它在一时一地的感动读者的程度,而要把眼光放得更为远大。如同本文上节所说的:“越是能在漫长的世代、广袤的地域,给予众多读者以巨大感动的,其成就也越高。”因为越是这样的作品,其体现人类本性的成分也就越多、越浓烈,从而才能够与后代的人们、与生活在不同制度下的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P19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文学史(上中下)(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章培恒等编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9014891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655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1100 |
出版时间 | 1996-03-01 |
首版时间 | 1996-03-01 |
印刷时间 | 2005-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1.87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9 |
丛书名 | |
印张 | 53 |
印次 | 12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
宽 | |
高 | 7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00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