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是以先秦道家为思想渊源,吸收、融合其他理论和修持方法,而逐渐形成的我国本土的宗教。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曾对古代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学、天文、历算、医学、地理、物理、化学,以及民俗、艺术等产生过广泛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之一。本书是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撰写的一部道教史著作。全书分为八章,对道教的学术渊源,道教的建立、成长、扩张和演变,道教的流派、人物与经典,帝王与道教的关系,以及道教的研究情况等,作了简练系统的叙述。书末还附有道教资料和《道藏》介绍,可资参考。
图书 | 中国道教发展史略 |
内容 | 内容推荐 道教是以先秦道家为思想渊源,吸收、融合其他理论和修持方法,而逐渐形成的我国本土的宗教。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曾对古代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学、天文、历算、医学、地理、物理、化学,以及民俗、艺术等产生过广泛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之一。本书是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撰写的一部道教史著作。全书分为八章,对道教的学术渊源,道教的建立、成长、扩张和演变,道教的流派、人物与经典,帝王与道教的关系,以及道教的研究情况等,作了简练系统的叙述。书末还附有道教资料和《道藏》介绍,可资参考。 目录 1. 引言 2. 第一章 道教学术思想的文化渊源 3. 第一节 道教立教的过程 4. 第二章 道教的建立 5. 第一节 汉末三国时期的道教 6. 第三章 道教的成长 7. 第一节 北魏时代道教的定型与道佛之争 8. 第四章 道教的扩张 9. 第一节 唐初开国与道教 10. 第五章 道教的演变 11. 第一节 宋初儒道归元的华山隐士陈希夷 12. 第六章 宋元时期新兴的道教 13. 第一节 北宋道教全真道的建立 14. 第七章 明清时期的道教 15. 第一节 明太祖与周颠 16. 第八章 二十世纪的道教 17. 第一节 十九世纪末道教的衰落 18. 附录:海内外道教士之统计 19. 台湾省道教会章程 20. 推介中国传统文化主流之一的《道藏》缘启 试读章节 当东晋时期,道家学术思想,随晋室而南渡,许旌阳创道教于江西,抱朴子葛洪修炼丹道于广东,此皆道家荦荦大端的事实。葛洪著作等身,留为后世丹经著述,及修炼丹道的规范,成为晋代列仙中的杰出奇才。道家相传“葛、鲍双修”的术语,就是指葛洪与其丈人南海太守上党鲍元,都是不舍夫妇家室之好而成为神仙的榜样。 Page:30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道教发展史略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南怀瑾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9017052 |
开本 | 10开 |
页数 | 16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90 |
出版时间 | 1996-08-01 |
首版时间 | 1996-08-01 |
印刷时间 | 1996-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1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
丛书名 | |
印张 | 5.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
宽 | |
高 | 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60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