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爱的意义/新知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索洛维约夫思想成熟期的作品,收入《索洛维约夫全集》第七卷,最初是单独发表的,后来译成英文作为单行本出版。这部小书对爱的分析从生物性层次——性爱入手,最终进入到爱的最高层次,实可谓“由浅入深”。国内曾刊行过弗洛姆的《爱的艺术》和今道友信的《关于爱》两种,虽其对爱的分析和描述可谓面面俱到或通俗浅显,但就深刻性而言,却远不如这位近一个世纪前的俄国人。对于时下流俗泛滥的各种爱的观念,本书无疑更见出其时代意义。至于书中所体现出来的索洛维约夫的思想,亦可成为我们认识索洛维约夫和俄罗斯现代思想的第一步原始材料。

内容推荐

这部小书对爱的分析从生物性层次——性爱入手,最终进入到爱的最高层次,实可谓“由浅入深”。国内曾刊行过弗洛姆的《爱的艺术》和今道友信的《关于爱》两部书,虽其对爱的分析和描述可以说是面面俱到或通俗浅显,但就深刻性而言,却远不如这位一个世纪前的俄国人。对于时下流俗泛滥的各种爱的观念,这本书无疑更见其时代意义。

目录

俄罗斯新宗教哲学之父

——索洛维约夫

第一篇(导言)

第二篇

第三篇

第四篇

第五篇

附录

《索洛维约夫全集》目录

译后记

试读章节

索洛维约夫,弗拉基米尔·谢尔盖耶维奇(1853-1900),是俄国19世纪最大的宗教哲学家、政论家和诗人。

索洛维约夫出生于诗书门第。父亲C·M·索洛维约夫是有名的历史学家、彼得堡科学院院士,是一个兴趣十分广泛的人。母亲出身于古老的小俄罗斯(即乌克兰)家庭,很有才干,索洛维约夫哥哥是哲学家,因历史长篇小说而负有盛名,他姐姐是才华横溢的诗人,无怪乎,索洛维约夫经常说,他的家庭属于精神阶层。

在双亲关怀下,在家庭和谐气氛熏陶中,索洛维约夫度过了不寻常的童年。1864年他进入莫斯科第五中学学习,这是莫斯科最好的学校之一,师生素质优异,同学中有许多人后来成为知名学者,索洛维约夫在这所中学学习成绩优秀,同时表现出对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的浓厚兴趣。中学毕业随即进入莫斯科大学数理系,两年之后转到历史语文系三年级学习,直到1873年毕业,在大学期间他以旁听生身分学习莫斯科神学院课程,这对他的宗教哲学思想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1873年6月,索洛维约夫被录取为历史语文系研究生,开始学习哲学,1874年11月通过题为《西方哲学危机》的论文答辩,这篇论文引起了广泛兴趣和热烈争论,索洛维约夫因而崭露头角。  

1874年12月,索洛维约夫被聘为哲学教研室副教授,他只教了半年书便被派往国外进行,深造,先到伦敦,访问了大英博物馆,后到巴黎和尼斯,最后到埃及,历时一年三个月。回国后仍在莫斯科大学任教,1877年2月因故辞职。18天后索洛维约夫被任命为教育部学术委员会委员,于是开始了他的彼得堡生活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主要是在大学和最高妇女讲习班授课,罚时撰写了三大本著作。《神人论讲座》(1877一1881)、《完整知识的哲学基础》(1877)、《抽象原理批判》(1880)。1874一1882年是他的“学徒之年”,他如饥似渴地涉猎了大量有关哲学、宗教史和教义等书籍。

1882年起开始了他的“漫游之年”,致力于研究和著述工作,直到生命完结为止。这个“漫游之年”大致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882—1888),索洛维约夫的主要兴趣在于宗教和教会问题。他的哲学是以宗教思想为根基的,所以阐述自己的宗教观是十分,自然的事。在这个时期,他写了《生活的宗教基础》、《神权政治的历史和未来》(1886)等著作。

第二个时期(1888一1895),索洛维约夫主要是从事政治问题,特别是民族问题的研究。这个变化也很自然,因为在索洛维约夫看来,作为抽象学说的哲学。是没有的,宗教也不只是教理教义,而且是生活本身。他认为,基督教只有贯彻于生活中才有意义。

第三个时期(1895—1900),索洛维约夫又回到哲学问题研究上来,他对《神人论讲座》、《完整知识的哲学基础》等著作中所阐发的正面观点作了重要补+充,出色地论述了伦理学体系,这就是他的《善的证明,道德哲学》(1897—1899)。此外,他还翻译了柏拉图著作。

索洛维约夫一生短暂,但著述甚丰,对于哲学的真善美问题,特别是对古希腊罗马哲学,中世纪哲学和近代哲学,都发表了不少有价值的意见,创造一个独特的神秘主义宗教哲学体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P1-4

序言

俄罗斯的伟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对二十世纪的文学、哲学、宗教观的巨大而广泛的影响,已属众所周知。但一些西方学者认为,如果只知道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而不了解其同时代的俄罗斯伟大的思想家B·索洛维约夫,对上个世纪末至本世纪初的俄罗斯精神的了解就是不全面的。

索洛维约夫的名字对我们中国读者来说,肯定是陌生的。但在俄国和西方文化界,索洛维约夫的地位举足轻重。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俄国文化界产生了一场影响和意义均至为深远的文化运动——精神文化运动:象征主义诗歌,形式主义诗学,形而上学批评、新宗教哲学以及社会学、心理学、性哲学等现代人文学科在短短的几十年中涌现出来,文化的各个领域人才辈出,此可谓俄罗斯文化的再生。索洛维约夫正是这一文化运动的强有力的推进者和思想之父,造就了一大批文人哲士,本世纪许多著名的俄国哲学家和神学家如图别科夫、舍斯托夫、别尔嘉耶夫,布尔加科夫,弗洛伦斯基、卡尔萨文、伊里宁等都不同程度受他影响,不少人还得到他的亲手培育;在文学上,象征派诗群中的佼佼者布宁、勃洛克、伊万诺夫则把索洛维约夫称为照耀黑夜的星星。由于索洛维约夫的语言本身也极富诗意的魅力和丰富的图像性,他本人也被看作伟大的诗人。索洛维约夫学识厂博、才华横溢、思想深刻,既是哲学家、基督教思想家,伦理学家,也是文学批评家、散文大师。早在二十世纪初,索洛维约夫已被誉为“俄国最伟大的哲学天才”、“俄国新宗教哲学之父”,不仅如此,索洛维约夫的思想还超出了俄国,对西方现代思想产生了影响。法国著名存在主义哲学家、戏剧家马塞尔和德国著名哲学家和社会学家、现象学第二泰斗舍勒都从索洛维约夫的思想中汲取过养份。此外,在存在主义思想史上,索洛维约夫的思想也被视为一个重要的发展环节。

《爱的意义》是索洛维约夫思想成熟期的作品,收入《索洛维约夫全集》第七卷,最初是单独发表的,后来译成英文作为单行本出版。这部小书对爱的分析从生物性层次二一性爱入手,最终进入到爱的最高层次,实可谓“由浅入深”。国内曾刊行过弗洛姆的《爱的艺术》和今道友信的《关于爱》两种,虽其对爱的分析和描述可谓面面俱到或通俗浅显,但就深刻性而言,却远不如这位近一个世纪前的俄国人。对于时下流俗泛滥的各种爱的观念,本书无疑更见出其时代意义。至于书中所体现出来的索洛维约夫的思想,亦可成为我们认识索洛维约夫和俄罗斯现代思想的第一步原始材料。

由于我国文化界对索洛维约夫过于陌生,我们特约请董友教授编写了一篇索洛维约夫的思想小传,并译出《索洛维约夫全集》目录作为附录。

刘小枫

后记

《爱的意义》在1987年下半年决定组译,但当时在国内找不到俄文版《爱的意义》,北京图书馆虽藏有俄文版《索洛维约夫全集》,唯独没有收入本文的第7卷。为了尽快与读者见面,决定先从英译本译出,杨朗于1988年初译完。译稿转到我手中,又几经查找原文,均无所获。说来也巧,适逢一友人去莫斯科访问,请她代为查找。1989年6月我收到从莫斯科寄来的《爱的意义》复印件,便开始在杨朗译稿基础上进行校改,同年9月完稿。

我们在译校过程中,得到一些同志的鼓励和帮助,刘小枫审阅了初译稿,并提出修改意见,在这里一并深表谢意!由于我们水平所限,译文难免有不妥之处,请读者不吝指正。

黄友 记于北京师大

1989年10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爱的意义/新知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俄)索洛维约夫著//董友等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04925
开本 32开
页数 11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5
出版时间 1996-09-01
首版时间 1996-09-01
印刷时间 1996-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3.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84
110
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7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8:5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