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悟解美国(一个留学生眼中的美国规则)
内容
编辑推荐

《悟解美国(一个留学生眼中的美国规则)》由许天启著,内容包括:国家利益与公众知情——规则内的媒体自由;自由背后的无形手——美国政府对媒体的引导;政府与政治体制的分离———个天然的挡箭牌;枪案不断,屡控不禁:美国枪支的历史与文化;总统大选——全民参与的盛会非全民参与的结果等。

内容推荐

《悟解美国(一个留学生眼中的美国规则)》由许天启著,作者刚刚从美国芝加哥大学公共政策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在历经六年时间学习有关美国政治学、经济学的知识,并体验了美国小镇和大城市的生活后,对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有了许多自己独特的体认。《悟解美国(一个留学生眼中的美国规则)》即是这些思考的结集,以一个普通留学生的眼光,对美国的选举、媒体自由、枪案乃至公众生活等作了深入的观察并诉诸笔端,既不美化,也不有意唱衰,有一定的思想深度,文风清新,可读性强,适合想了解美国社会生活的大众读者阅读。

目录

缘起

 踏上旅途:美国,我来了

 留学:我们这一代人的集体回忆

 学会自立

 “战友”情

 家、故乡和我们的中国根

国家利益与公众知情——规则内的媒体自由

 民众的利益高于一切:从“五角大楼文件”事件看美国的媒体自由

 猪湾事件:媒体自由的另一个版本

 自由的底线:法律赋予的自由权利有多大?

自由背后的无形手——美国政府对媒体的引导

 个人观点还是统一思想?藏在影子中的政府力量

 从规则的制定者到服从者:政府身份的变化与宣传手段的不同

政府与政治体制的分离———个天然的挡箭牌

枪案不断,屡控不禁:美国枪支的历史与文化

 枪杆子建立起的新大陆:美国初创与枪支的不解之缘

 枪文化:制约美国枪支政策的现代原因

 何去何从:文化与历史对政策的影响

总统大选——全民参与的盛会非全民参与的结果

 探访选战的最核心:奥巴马竞选总部

 谁能成为美国总统:选战的策略和技巧

 选举人制度:一人一票仅仅是过程

 四年以后,重振旗鼓:花落谁家并无妨

选战幕后:明枪暗箭为选票——负面竞选

 谣言与诽谤齐飞:负面竞选的前世今生

 聪明反被聪明误:负面竞选也会引火烧身

 尔虞我诈的背后:对规则的利用

公众利益和个人权利的平衡——集会自由的边界与规则

 被迫终止的集会:自由政府抵制占领运动

 自由的界限:集会自由也要有规有矩

 制度的平衡:社会的利益高于个人

大学城和小镇生活:感受美国城市化

 我的大学:从小镇生活体验城市化

 美国大学城:隐藏在乡间的经济发动机

传达民意的双刃剑:利益集团和说客公司——政治机器的润滑剂

 一切政策的幕后推手:那些隐藏在聚光灯背后的游说公司和利益集团

 政策推动双刃剑:利益集团也能为民服务

 买下整个华盛顿的男人:超级说客玩转美国政治

误解的缘由:不同的世界,不同的历程

后记:青春留念

试读章节

踏上旅途:美国,我来了

作为一个八十年代末出生的年轻人,美国这个名词从我们记事起就时常萦绕耳畔。对那时的我来说,美国是一个既非常熟悉却又完全陌生的国度。那时我还并不清楚国家是什么概念,也不理解帝国主义和阶级仇恨的含义,只是从大人们的口中、课本里和新闻上知道远在万里之遥的西方有个国家很强大,很霸道,是世界的头号强国。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家对美国的反感情绪似乎在逐步减弱,取而代之的是渐渐升温的好感。社会上对美国的颂扬之声此起彼伏。国内各类媒体对美国社会、政府系统及其制度的褒奖更是络绎不绝,但大多雷同。这些文章笔下的美国,其自由、民主和平等程度之高令人咋舌,其各产业的发展状况之繁荣也令人艳羡。于是许多国人去了那里,其中也有很多人选择长驻异乡,成为了美国公民,也成为众多国内亲友羡慕甚至嫉妒的对象。在人们眼中和语境中,美国的优点似乎被神化了:那里如天堂般静谧祥和,政治制度健全且公正,没有贪污与腐败,社会井然有序,人民安康幸福。但是,美国究竟有多好,恐怕是萦绕在许多国人心中的一个疑问。种种的美闻多少有些道听途说或以讹传讹之嫌。毕竟真正到访过大洋彼岸的人少之又少。这样一个让驻足者安居乐业,让外来者乐不思蜀的世外桃源,是否真实存在,多少令人生疑。

伴随着我逐渐成熟和对各家之言的广泛涉猎和思索研究,一个更加具体的美国逐渐形成在了我的意识中。众多媒体如《环球时报》上的美国虽然优点颇多,但并不那么完美,黑暗的一面与其他诸国相较,有过之而无不及。腐败依然存在,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劳苦大众依旧无助。传媒和学者对美国褒贬不一的评论也越来越多地进入我的视线。整个世界在以更加多元和客观的态度来对待这个世界上最受争议的国家。每个人的眼中都有不同的美国。我所了解的美国难免是片面和失真的。因为中国和美国之间存在着显而易见的巨大差异。

17岁那年,我终于踏上了这片神秘的土地,开始专修自己的学业,并有幸以第一视角,观察并感受这个被无数人赞颂或批判的国度。在历经六年学习有关美国政治学、经济学的知识,并体验了美国小镇和大城市的生活后,我才对美国有了一些浅薄的认识。当反思赴美求学前对美国的种种解读,发现我曾经对美国有着许多误解。这些误解并不完全与意识形态有关,而是由于文化的差异和信息的闭塞所致。事实上,国内外有许多学者和前辈都早已对美国有过详细而准确的描述和解读,但这些巨匠、大师的作品往往深奥难懂,并不为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所接受。所以我想以我所见、所闻、所想去试着浅显地解读那个被我们所误解的美国,还其以本来面目。本文的目的既不是颂扬,也不是抹黑,但求于不置臧否中返璞归真。在仿效美国之风日盛的时代,记录下我眼中的最真实的美国。

留学:我们这一代人的集体回忆

随着国外各高校陆续开学,八九月份的首都机场国际大厅总是异常的忙碌,办理前往美国航班登机手续的站点总是排满了行色匆匆,带着大包小包的年轻人。他们中的许多人看着还十分稚嫩,不过是高中生的年纪,眼神中带着一丝对未知世界的憧憬和兴奋,但心中的紧张也从手里紧紧攥着护照和文件中显露出来,生怕一不小心把这至关重要的身份证件弄丢了。孩子的家长们在外面目不转睛地翘首等待着,脸上写满了对自己幼子的不放心和即将别离的伤感,偶尔从他们眼中闪过的泪光告诉我们,恐怕这是他们的雏鹰第一次离巢。在办理登机的队伍中也有些年轻人看上去更成熟和从容一些,娴熟地将所需的文件从自己随行的包中抽出,再专业地将硕大的旅行箱精准地放到托运轨道上。他们的家长也稍显轻松,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场景。不用说,这一看便是经历过无数次告别的“老兵”了。而就是这样一些看似稚气未脱的年轻人组成了一支庞大的留学大军,像候鸟一样每年往返于世界各地,离开生养他的家庭和故土,踏上大洋彼岸的异国他乡去求学和生活。根据美国教育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2012年中国在美留学生已达到19.4万人,超越了印度和韩国,成为在美国留学生人数最多的国家。而根据中国留学发展报告的数据显示,2011年度我国的留学人数已达34万人。。从1978年到2011年,共计225.41万人成为了留洋大军中的一员。由此可见,留学已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已经逐渐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共同经历。

自小便经常从父母和长辈的口中听到他们那代人的集体回忆。我的父母都是八十年代从外地考入北京的大学生,从小便跟我说过许多关于他们当年挤着硬座火车经历二十余个小时,孤零零地开始闯荡偌大北京城的故事。身边同年龄的叔叔阿姨也或多或少地表达过类似的情怀,考来北京的骄傲,初来乍到的窘迫,孤身奋斗的艰难。每每聚餐时,这样的集体回忆总会一次次地上演,父辈们的脸上多少会泛出些青涩年华时的样子。时过境迁,虽然我生活的年代和家庭条件已和父辈们相去甚远,但对照我们这代人经历的留学生涯,竟与他们当时有惊人的相似,只不过是用飞机代替了火车,美国代替了北京。读本科时,每次返校都是一次远征。从北京到芝加哥的航班大约十三个小时,再加上转机大约三个小时,之后还有三个小时的车程。而当时作为“新兵”第一次登陆的我们,直到后来才明白,漫漫长路在走出海关大厅的那一刻才刚刚开抬。偶尔回忆起各自当年的种种趣闻,以及后来所经历的种种轶事,无论在哪里留学,无论背景如何,总会有一些引起留学生共鸣的桥段和故事,触碰到我们当年的那些辛酸往事。留学也成为了我们这一代人的集体回忆。

P3-7

后记

后记:

青春留念

今年,是我在美国留学的第六个年头,也可能是作为留学生的最后一年。当年踏出国门时的懵懂、憧憬和年少无知,似乎历历在目,转眼间自己即将踏上回乡的旅途。理想继续前行,人生中最活力、最青涩、最激情四射的时光,就在美国的中西部大学中度过。六年中的点滴经历,让我对这里也产生了如家一般的感情。回忆走过的路或苦、或甜,可从没有一天敢懈怠过。在这里所汲取的知识,转化成为我人生的经历与智慧,成为伴随我一生的财富。挥手一别,恐怕很难再以学生的身份回到这片土地。临行之际,希望以记录自己这些年来所学所感所思的特殊方式,来纪念这段客居美国美好的时光。并且为自己的留学生活,做一个小结或者画上一个句号。

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研究生,自认才疏学浅,尚不能激扬文字坐而论道,只想做一个讲故事的人,将自己六年来观察、体验和学习到的种种收获汇集起来转述给大家。也许,我作为一个学生和外来者,对美国的种种理解也未必精确到位甚或难免存在谬误。但并不妨碍为大家提供一个观察美国新鲜的视角。希望我的这些故事能够抛砖引玉,让更多的留学生、旅居他乡的国人,也诉说他们亲身感受到的世界。诚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而这样的感受并不带有粉饰或者抹黑的成分,也不简单地对其褒贬,或偏激、或过正,仅仅是以自身的体会和了解,去试图理解和诠释那些与我们不同的社会和人民。

正是这六年来对中国和美国的思索,让我决定回到祖国的怀抱,继续深造最终报效于她。背井离乡的生活,让我对自己的祖国与家庭充满了眷恋,日久弥深。为之进步而喜、为之积弊而忧。六年的留学生活,也让我明白我国与美国在制度、文化上的差异,以及各自的独特性。我深刻地意识到:只有回到中国才能切身感受和领悟中国现实的文化、经济和社会状况,只有扎扎实实地了解中国的社会文化、研究中国经济,才能最终找到符合中国国情的政策和规划,才能为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只有回到祖国,切身实地地去感受她的变化和需要,才能储备实现梦想所需的能量与学识,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我坚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自己的国家也会成为别人口中童话般的国度。我们的人民也不再为食品安全担忧,不再为环境污染而困扰,过上安静、祥和的日子。只要我们不放弃努力,不放弃拼搏,总有一天我们会成功。少年强则中国强。未来的中国,责任在于我们!

在此,我感谢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是他们的培养和教育,让我明白自身的价值和人生的目标;是他们的爱怜和关怀,让我即便在大洋彼岸也能感受到家的庇护和依靠;是他们的支持和奉献,让我有这样的机会,去体验和感知这个原先的未知国度。我同样感谢德天,是她的鼓励和支持让我将自己的想法落在纸上,快乐地书写自己的青春故事,为青春留念。我还要感谢多年来帮助我的师长、兄弟和朋友,他们的提点、陪伴和照顾,让我的留学生活充满了精彩和幸福,让我的求知之路充满了力量和鼓舞。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悟解美国(一个留学生眼中的美国规则)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许天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外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9085395
开本 32开
页数 19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7
出版时间 2013-09-01
首版时间 2013-09-01
印刷时间 2013-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64
CIP核字 2013205615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6.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5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4:5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