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真韩信(心态荣辱)
内容
编辑推荐

《真韩信(心态荣辱)》由程步著,易中天评价说:程步先生不是历史学家,我也不是。真正打动我的,是程步先生“用另一种方法读史”的主张。程步先生能有这个主张,则又因于他不是历史学家,而是媒体人。史学家与媒体人有什么不同?不同就在于,前者一般都相信史书,后者却明白得多个心眼。我们知道,史书记载的所谓“历史”,无非“过去的新闻”;媒体报道的所谓“新闻”,则完全可能成为“将来的历史”。

内容推荐

《真韩信(心态荣辱)》是程步“求真”系列新作。韩信是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人物。习惯上我们都认为韩信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是汉代立国的第一功臣,最后因为功高震主被杀身亡。可是《真韩信(心态荣辱)》作者却提示了一些被人们忽略的事实:穷苦孩子的韩信却能在亭长家长期蹭饭;暗渡陈仓两个韩信提了一样的建议;被拜大将军韩信却没有参加随后的三大战役;背水列阵半夜过河却在寒风凛冽中站立大半夜有点搞笑;刘邦造反三阶段韩信只参加了第三阶段后半程,却被封齐王;垓下之战时刘邦已占据天下十分之八,韩信的齐国不过十分之一,等等。《史记·淮阴侯列传》是一篇颇多创作的文学作品,“程步读史原则”为我们勾画出真实的韩信。

目录

前言 心态决定荣辱/1

第一章 身世——平民王孙之谜/1

一 韩信身世六大费解之谜/3

(1)韩信真的是靠吃百家饭长大的苦孩子吗?/3

(2)什么人能够在亭长家蹭饭吃?/4

(3)韩信哪里来的碰不得的自尊?/4

(4)韩信为何一点也不为将来发愁?/5

(5)穷得没饭吃的韩信,为何读书识字研习兵法?/6

(6)百分之百的公子哥做派,为何能受胯下之辱?/6

二 韩国王室的庶孽公子/7

(1)韩信具有韩国王室的姓氏/8

(2)贵族子弟从小读书认字,饱读兵书/9

(3)经人转托,在亭长家蹭饭几个月/10

(4)浣纱妇人可怜王孙,主动接济/10

三 真的潇洒地受胯下之辱?/11

(1)谁看见韩信“熟视之”了?/12

(2)避免胯下之辱的方法/14

四 韩信的心态埋下祸根/15

(1)孤傲,不屑小事不合群/15

(2)不想别人付出,只顾自己索取/18

(3)能忍,忍让坏人,不让恩人/18

第二章 从军——一无建树之谜/21

一 心态不正,三失良机/22

(1)学姜太公钓文王,一失机遇起点低/23

(2)投项梁,二失机遇无业绩/25

(3)三失良机,终使身份打上投诚烙印/26

二 不肯俯就巧劝谏,空有满腹征战经/28

(1)真实的钜鹿大战/28

(2)钜鹿之战,漳水边8个月一事无成/31

(3)项羽并不是不能纳谏/32

(4)劝谏的心态和技巧/33

三 万般无奈投刘邦/42

(1)无颜见江东父老/43

(2)天下太平,失去用武之地/44

(3)能重新挑起战火的只有刘邦/45

第三章 拜将——真假大将之谜/49

一 韩信真的要逃走吗?/51

(1)韩信往哪儿走?他没有更好的地方去/52

(2)即使被接纳,也很难得到重用/53

二 韩信真的被拜为大将军吗?/54

(1)萧何前言后语自相矛盾/55

(2)萧何怎么就能肯定韩信能够胜任大将军/56

(3)刘邦发动东进战役却没让韩信参加/56

(4)可能是最后决战的彭城战役,也没有韩信参加/63

三 哪个韩信妙计暗渡陈仓?/67

(1)《史记·高祖本纪》的文字吻合韩王韩信的建议/70

(2)刘邦听完谏言后给韩王韩信以实惠/70

(3)韩王韩信参与了刘邦的东进战役,并立有军功/71

四 偶逢遭遇战,韩信露峥嵘/72

(1)京索之战发生的形势/72

(2)韩信为什么会在京索?/74

第四章 封王——怒封齐王之谜/8l

一 韩信足智多谋的神话/82

(1)木罐能够渡过黄河吗?/83

(2)韩信击赵背水列阵可疑?/83

(3)虚心求教降燕,降将进献何等绝世妙计?/85

(4)水淹楚军当真?刘邦几度拆台无理/86

(5)请封假王,刘邦大怒为哪般?/90

二 详略颠倒,分击魏豹两重天/92

(1)兵分两路,突破黄河/93

(2)究竟是谁攻占了安邑?/96

(3)谁俘获了魏王豹?/98

三 攻打赵国,请兵封王不寻常/100

(1)请兵3万突显韩信能力弱点/101

(2)背水列阵很搞笑/103

(3)陈馀唯一的一次胜仗是内讧/104

(4)赵军与汉军相对,从来都是不堪一击/106

(5)请封张耳不寻常/107

四 偷袭齐国,韩信赚一刘邦赔三/109

(1)老革命郦食其被杀,赔人/111

(2)不得不从荥阳前线向齐国抽调兵力,失兵/112

(3)刘邦的整体战略险遭破坏,失势/113

五 潍水之战,水淹楚军是妄言/116

(1)司马龙且真的天下第一吗?/116

(2)真的是水淹司马龙且吗?/118

(3)真实的潍水之战,齐楚已是困兽之斗/120

六 请封齐王,刘邦忍无可忍有理/124

(1)刘邦造反第一阶段,拉竿子起事,为生存挣扎/124

(2)刘邦造反第二阶段,寄人篱下,为亡秦拼死作战/129

(3)刘邦造反第三阶段,楚汉战争,陈平绝世妙计定天下/136

(4)韩信心态失衡终埋祸根/144

第五章 垓下——三分天下之谜/151

一 刘邦、韩信、项羽实力对比/157

(1)地盘,韩信真的三分天下吗?/157

(2)刘邦真的是屡战屡败吗?/160

(3)刘邦在荥阳、成皋真的危在旦夕吗?/162

(4)固陵城下谁困谁?/164

二 真有韩信妙计四面楚歌?/165

(1)生动的对话不过是文学创作/165

(2)几万人同时唱歌如何听得清/166

(3)垓下之战时,西楚国确已灭亡/166

三 真正的垓下之战/168

(1)灌婴汇合刘邦切断项羽南逃之路/168

(2)韩信等三次进攻并未取得决定性胜利/169

(3)项羽北面迎敌,刘邦的位置是在项羽背后/169

(4)项羽的突围应该是早有打算/172

(5)韩信齐王该不该下/173

第六章 身死——罪魁祸首是心态/177

一 韩信缺心眼儿/179

(1)费尽心机,韩信得到的还是个空头齐王/179

(2)带兵出征离开封国/180

二 韩信缺人缘/182

(1)樊哙低位相待反遭贬损,朋友变敌人/182

(2)韩信被罢,黥布、彭越应该是幸灾乐祸/183

(3)韩信和曹参关系微妙,刘邦心中有底/184

三 缺自省,坐失最后的机会/191

(1)拒不逮捕降将钟离昧/193

(2)不能及时调整心态,错失最后生机/197

(3)韩信冤死长乐宫/200

后记 我爱历史小姑娘/207

试读章节

韩信是秦末汉初的一个历史人物。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196年。要想对韩信这个人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首先要搞清楚他的出身。人们通常认为韩信出身贫寒,它的依据主要来源于司马迁在《史记》中的结论性文字。

《史记·淮阴侯列传》写道:韩信是淮阴人。初为平民时很是贫穷。由于他没有好的品行,不能被推举做官,又没有本事做买卖以维持生活。所以,韩信便经常到别人家里吃白食,人们大多厌恶他。

依据上述文字,人们便得出结论,韩信是贫苦人家的孩子。贫苦人家的孩子却没有学坏,却能刻苦学习从而知书达理胸有大志,这自然让人敬佩。

可是,如果我们把《史记》再往下读,并且加上自己的一点思考,结论却不一样了。

《淮阴侯列传》继续写道:韩信经常到淮阴县南昌亭长家蹭饭吃,这样持续了好几个月。一天,南昌亭长的妻子厌恶韩信老来蹭饭,就提前做好饭,而且不在客厅摆桌,端进卧室和亭长一起在床上吃饭。没想到两人正吃着韩信进屋。亭长和夫人看见韩信进来,却不给他准备饭食。韩信明白他们的意思后,一怒之下离开了亭长家,从此再不理睬亭长一家人。

韩信离开亭长家之后,跑到城下钓鱼,有几位妇人在河边漂洗丝帛,其中一位看见韩信饥饿可怜,便把自己带的饭食拿出来给韩信吃。其后几十天每天如此。韩信很高兴,对那位妇人道:“我将来一定要重重地报答你。”

好心的妇人生气地说:“一个大男人却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才给你饭吃,谁还指望你报答?”

淮阴城中有一群屠户,其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得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是个胆小鬼。”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

韩信目视那人多时,然后伏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满街的人都笑韩信胆小。犯’

读了上述文字,我们是不是会产生许多的疑问了?

韩信真的是靠吃百家饭长大的苦孩子吗?什么样的苦孩子能够到亭长家去蹭饭吃,而且一蹭好几个月?

韩信哪里来的碰不得的自尊?  韩信为什么一点也不为自己的生计发愁?

穷得没饭吃的韩信,居然能够读书识字研习兵法?

分析这些疑问,有助于我们揭示韩信的身世之谜,也有助于我们了解韩信后来的成败荣辱。

一 韩信身世六大费解之谜

(1)韩信真的是靠吃百家饭长大的苦孩子吗?

按照《史记》的记载,似乎韩信是靠蹭饭吃维持的生活。可是,他不能从小就蹭饭吃吧。小的时候,他父母必须干活挣钱韩信才能有饭吃。

韩信的父母是干什么的?

我们假设是农民,或受雇于人帮贵族种地,或自己有地为自耕农。如果是这样,韩信从小吃土地长出来的粮食,看着父母整天在土地上劳作,怎么没有丝毫对土地的亲近和依赖?怎么没有学会在地里操持庄家?种地不是什么复杂的手艺,简单地春天别人下种你也下种,秋天别人收获你也收获,不会沦落到看人脸色蹭饭吃的境地。

我们再假设,靠土地吃饭的韩信父母后来遭受了意外祸患,父母双亡,韩信卖掉自家的土地安葬父母,因而一无所有,那他也应该可以去别人的土地上打工,也是应该可以养活自己的。为什么沦落到蹭饭吃的地步?

同样道理,如果韩信的父母经商或干其他什么职业,作为儿子的韩信耳濡目染,不可能无一技之长。绝不应该沦落到现在的地步,也决不应该好吃懒做到如此地步。尤其是整天背着宝剑四处游荡,坐在城墙边整日钓鱼,不合情理。

所以,苦孩子说站不住脚。

(2)什么人能够在亭长家蹭饭吃?

亭长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一级政府,不算大但好歹是官。刘邦造反前就是泗水亭的亭长,在沛县很有名气,还能出席县令招待贵客的宴会,可见亭长也是个人物。

普通老百姓能上亭长家蹭饭吃吗?如果是乞丐,好心的亭长可能赏一口剩饭,那你也得在门外等着;遇到亭长不耐烦了,放条恶狗出来不但讨不到剩饭,没准还得留下一块皮肉。

韩信不同,他能上亭长家蹭饭吃,而且一蹭就是好几个月。不仅如此,亭长每次还得郑重其事地把饭放在客厅,为韩信准备好餐具,韩信这才坐下来进餐。就这样一连好几个月,亭长似乎都不能表现出不耐烦地神情。什么人才能在亭长家有如此待遇?

(3)韩信哪里来的碰不得的自尊?

上别人家蹭饭,当然要看人家的脸色,韩信却不同。一连蹭了好几个月之后,亭长夫人终于忍不住了。可是不知为什么亭长夫人没敢直截了当地对韩信说:“去去去,下次别上我们家来蹭饭了。”

为什么没敢?

害怕韩信发怒?一个身无分文,举目无亲的穷光蛋,轰出去他能怎么着?

不好意思?

两姓旁人这么没完没了地来家蹭饭,他都不要脸,你还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可是亭长夫人却没敢直截了当地把韩信轰走,而是采取了一个最软弱的方法:躲。惹不起还躲不起?

亭长夫人自己提前吃饭,躲在卧室里吃饭,等饭吃完了韩信来了,告诉他对不起我们吃完了,给韩信一点暗示,让他能明白知趣。可是不巧,这天亭长家虽然提前做饭,躲在卧室里的床上吃饭,还是没把韩信躲过去。韩信意外地比饭点提前来到亭长家。客厅里没人韩信就直接进入亭长的卧室。看见亭长两口子坐在床上吃饭也不理会暗示,理所当然地坐下来理所当然地等着亭长夫人给自己准备餐具伺候吃饭。

面对这样厚脸皮的人,万般无奈,亭长和夫人也只好拉下脸来,假装没看见,不给韩信准备餐具,也不张罗一起吃饭。大约这么着尴尬了一段时间,韩信终于明白了。可是,他的反应绝不像是老百姓。他不是乞求,不是抱怨,竟然是大怒。韩信转身扬长而去,而且从此断绝和亭长的往来。

P2-5

序言

心态决定荣辱

人的一生,什么决定其成败荣辱?是心态!

有人会说不对,决定成败荣辱的因素很多,才能、机会、资金、人脉,天时地利人和等等,诸多因素都决定成败荣辱。

错,什么样的能力叫才能?我们不知道;多大的成就才叫成功?没有标准;机会什么时候降临也由不得我们。我们能够把握的只有自己的心态。

韩信是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人物。习惯上我们都认为韩信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韩信也赶上了好机会,陈涉造反天下大乱,他的军事才能有了用武之地。可是为什么韩信一生郁郁寡欢,最后被杀身亡呢?仅仅用功高震主来怪罪于刘邦是无济于事的,也是不公平的。研究韩信的成败荣辱,对今天的每一个人,尤其是自认为有才能的人,尤为必要。

然而,要想从韩信的人生轨迹中总结出正确的结论是困难的,因为司马迁在韩信身上有太多的文学创作。司马迁自己怀才不遇,又受到不公正待遇被汉武帝施以宫刑,一腔的愤恨便发泄在他塑造的人物身上。把项羽塑造成盖世英雄,以此来贬低刘邦的成功。将韩信塑造成绝世奇才又功勋卓著,最后却被杀被灭门,以此来控诉汉朝统治者的无信和无道。司马迁的文学创作是成功的,后人开始这样赞美韩信:

韩信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军事理论家。是中国军事理论中“谋战”派的代表人物。韩信将兵,多多益善。韩信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经典战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背水列阵,绝地求生;四面楚歌,攻心为上;十面埋伏,合围垓下等等。韩信的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韩信用兵的最大特点是灵活,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其指挥的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

上述的这些评价对吗?

不仅如此,习惯上人们还认为韩信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

一个穷人家的孩子,靠着自己的努力平步青云,这就使得韩信比其他的常胜将军获得了最广泛的追捧。韩信忍辱负重,等待时机。著名的胯下之辱成为韩信坚强意志的最好标签。所谓燕雀焉知鸿鹄之志!

终于,机会来了,陈涉造反了。韩信先是投奔项羽,项羽听说韩信曾经受胯下之辱,瞧不上他。韩信于是转投刘邦。刘邦一开始也瞧不上他,出于笼络人心的需要,给他一个小官可有可无。刘邦的二当家萧何知道韩信有才,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当韩信又想离开时,有一出戏“萧何月下追韩信”,演绎了千金易得一将难求的动人故事。萧何追回了韩信,郑重其事地把他推荐给刘邦。在萧何的软硬逼迫下,刘邦不得不郑重其事地筑台拜将,封韩信为大将军。果然,萧何与刘邦没有看错人。韩信先是帮助刘邦制定了东征的整体战略,后来又通过一系列的军事胜利,帮助刘邦在楚汉战争中确立了全局优势。最终,在韩信的帮助下,刘邦打败了不可战胜的项羽,奠定了汉王朝的一统江山。韩信也成为楚汉相争中排位第一的军事家,是汉朝建立的第一军事功臣。

紧接着,韩信的人生命运发生了令人扼腕的逆转。通常人们都是这样解释韩信的悲剧:高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韩信的军事才能让刘邦心惊胆战,所以项羽死后,刘邦立刻开始迫害韩信。先是夺去他的齐王改封楚王。后又将其诱捕贬为淮阴侯。最后,干脆以谋反的罪名,不经任何审判,就慌忙将其杀死在长乐宫的一个钟室里。韩信的三族家人被满门抄斩。

韩信的死,引来了两千多年的咏叹。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就曾赋诗道:

将略兵机命世雄,苍黄钟室叹良弓。

遂令后代登坛者,每一寻思怕立功。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自从韩信死后,后人从此都害怕建立功勋了。如此说来,似乎是卓越的军事才能和盖世的战功害了韩信。这也是司马迁塑造韩信所希望达到的效果。

然而,历史的真实真的是这样吗?

韩信真的像后人认识的那样,出身贫寒,靠自学成才而平步青云的吗?

韩信真的如后人评价的那样,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军事理论家吗?

韩信真的是汉朝第一功臣,刘邦的江山真的是韩信打下来的吗?

让我们用“程步读史原则”重新细读有关韩信的文字,剔除司马迁的文学创作,探寻韩信短暂的一生,寻找真实的答案吧。

后记

我爱历史小姑娘

我对《史记》真实性的怀疑始于1982年,这一年我从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来到最高人民法院工作。

读大学的时候,我对《史记》和司马迁可以说到了顶礼膜拜的程度。不仅大段背诵《史记》的文章,就连《史记》中枯燥的《表》《书》也一字不落连篇通读。《史记》中许多关于秦朝的“恶行”,比如“秦法细密百姓动辄触法”,“严刑峻法,久者不赦”等等,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根深蒂固不容置疑了。可是我到了最高人民法院之后立刻就发现了一个相反的事实:法律越细密百姓越不容易触法。究竟谁错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总是从无法到有法,从粗法到细法。法律越细越具体,执法者的随意性就越小,百姓就越容易得到法律的保护。显然是司马迁错了。

如同最高人民法院的法官审理一个几十年前结案的申诉案件一样,虽然只有文字记载的案卷可供依据,但一处破绽捅开去,竟然是一条证据链的崩溃,结果是真相大白冤假错案平反昭雪。这便有了其后20多年的研读,有了《真秦始皇》等“求真”系列丛书。

我的一位朋友正在写韩信的小说,听说我写《真韩信》要了稿子去看,还稿子的时候他长叹一声道:“唉!历史就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能听出他的话外音。他从小就崇拜韩信,我毁了他心中的偶像。他恨我毁了他心中的偶像,却又拿不出过硬的证据反驳,于是便以历史虚无主义自我解嘲。

历史确实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是不论多少人怎么打扮她,小姑娘还是小姑娘,小姑娘是真实存在的,她不会因为经过了众多的打扮就变成了小男孩。研读历史就是要剥去扮妆洗尽铅华展示小姑娘的真面目,不管她是满脸雀斑还是天生丽质。

“焚书坑儒”是一起术士贪污科研经费的经济犯罪案件,历代文人为了争取言论自由又不敢得罪领导,就歪曲历史真相来指桑骂槐;商鞅制定了一套大民法希望能以法治国而不是长官意志领导说了算,刘邦造反夺了秦始皇的江山,为了证明自己的合法性,一群帮闲文人就骂商鞅是严刑峻法以此来否定前朝;项羽巨鹿之战屡战屡败,即使是最后“许而击之”地偷袭章邯也未能得手,可司马迁为了塑造英雄镇压汉武帝,就写项羽破釜沉舟大败秦军。历史的真相在时间、地点、事件中,不在形容词、文’学描写、心理描写和作者的结论中。

遗憾的是绝大多数人并不会去研读历史文献。少数人即使研读了有时也不够细致,有时又带有明显的偏见。不够细致则忽略了字里行间的重要信息,明显的偏见则会张冠李戴移花接木。于是,文人的指桑骂槐移花接木,民间艺人添油加醋地进一步加工,再加上民众的口口相传,便把许多错误的历史传播开来,经过一代又一代地加固重复,错误的历史便不可动摇了。

所以,几千年的一贯认识未必正确,对历史的探寻求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如同人们对周围的事物始终不断探寻一样。物体为什么会燃烧?几千年来人们都认为是物质在分解,300年前拉瓦锡告诉人们错了,那是物质在化合。即使生活在一起最亲密的亲人,我们也会不断在她身上发现原来不了解的东西,被误解的东西。每一次新的发现,每一次对习惯认识的成功否定,都会使我们的认知能力显著提升,都会使我们更加接近真理。

“程步求真系列丛书”到《真韩信》就告一段落了。这套书的写作和出版首先要感谢解放军出版社的郭米克主任,是他的鼓励鼓起了我的勇气。感谢现代出版社涂卫东社长,他在《真秦始皇》出版受阻时鼎力相助。特别要感谢易中天教授,他在并不完全赞同我的观点的情况下,欣然为《真秦始皇》作序推介。感谢万卫先生,王立群教授,冯存礼先生,陈永庆先生,李潘女士,吴继尧先生、赵化勇先生,他们都给这套丛书的出版和推介提供了很多帮助。感谢南京大学周同科教授,他是简帛文字的专家又是书法大家,不仅欣然题写了书名,他对先秦竹简的研究成果也在很多方面帮助我理清了许多历史疑云。感谢吴清波先生担任《真项羽》等书的责编,他本人对历史有很深的研究,多次指出了我的错讹及疏漏。尤其要感谢青岛出版集团吴宝安总经理和张化新主任,他们的支持和所领导团队的努力,使得这套丛书成功出版并为广大读者所熟知。重复一下我在《真李斯》后记中说的话:我们质疑《史记》的真实性却并不能否定它的伟大。司马迁是伟大的。他的伟大不是来源于忠实地记录了历史,而是他在《史记》中表现出的非凡的文学才能和超越时代的强烈爱憎。《史记》是伟大的。它的伟大也不是来源于详实地记录了历史,而在于它使历史走出了学者的书斋,成为广大百姓的趣味读物。枯燥的历史记载,不再是堆放在皇家档案馆里的故纸堆,随着岁月的流逝发霉变质虫吃鼠咬。历史经过司马迁的文学搅拌,第一次走出了深宫高墙,教化民众,滋养人心。今天的小说、历史小说、报告文学,都能从《史记》中找到榜样。我们质疑《史记》某些内容的真实性,并不妨碍我们向它汲取文学、历史、思想、人文的养分,并不能动摇《史记》作为一部历史文学作品的伟大和不朽。这是一个正确的态度。2008年9月25日至2009年2月25日一稿2010年5月22日定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真韩信(心态荣辱)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程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666085
开本 16开
页数 192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3-09-01
首版时间 2013-09-01
印刷时间 2013-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64
CIP核字 2010167506
中图分类号 K825.2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2
出版地 山东
240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2: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