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摩根财团之皮尔庞特的隐权力
内容
编辑推荐

“百年老字号”摩根财团,始终和华尔街、和美利坚合众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在“摩根”的身上,充斥着令人欲罢不能的神秘感,从未间歇的阴谋论指责,还有那与生俱来的高贵的绅士银行家气息。可以说,摩根财团的发展历程,便是一部美国金融史。让我们放慢脚步,放松心情,“欣赏”一下这场旅行中沿途的风景。

内容推荐

摩根财团的发家史,就是皮尔庞特逐步走上神坛的历史。

乔治·皮博迪,这个伟大的吝啬鬼,他做为罗斯柴尔德的秘密合作者为摩根财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朱尼厄斯让“摩根”成为了这个伟大财团的名字,绅士的他却因一局豪赌,给摩根插上了飞翔之翅。

皮尔庞特不是一个循规蹈距的继承者,他率性而自由,在他眼里,没有什么是不能突破的,唯一可以相信的只有自己的直觉。凭借他的“鲁莽”,摩根财团成为华尔街的当然王者,成为众多行业的规则制定者,成为金融风暴中屹立不倒的中流砥柱,那一刻,政府只是一个背景,总统只是一个仆人……

众神隐退,皮尔庞特回首看去,再无来者……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伟大的吝啬鬼

 一 美联邦使命

 二 美国唯一的绅士

 三 罗斯柴尔德的神秘召见

 四 最佳选择——摩根

 五 吝啬的超级富翁

 六 阴险的“乔治叔叔”

第二章 跌跌撞撞地成长

 一 家族往事

 二 生于大恐慌

 三 风流读书郎

 四 失意的第一份工作

 五 朱尼厄斯的情报特工

 六 葬礼序曲中的婚礼

 七 你不是美国良民!

第三章 金融巨子横空出世

 一 华尔街上的一叶扁舟

 二 突袭黄金市场

 三 你最好闭嘴!

 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

 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

 六 阳谋不如阴谋

 七 一起干吧,德雷克赛尔!

第四章 危机中成就霸主

 一 常胜将军——杰伊库克

 二 辛迪加之战

 三 只和最优秀的公司打交道

 四 船王中招

 五 中央铁路?摩根铁路!

 六 上阵父子兵

 七 城头变幻大王旗

 八 美国总统—摩根荣誉出品

第五章 金银本位之争

 一 黄金还是白银

 二 皮尔庞特的坚持

 三 走好,罗斯柴尔德

 四 只与上流社会成员交往

 五 相信爱迪生,没错的

 六 初来乍到

 七 老莫与老拉

 八 “孤鹰”林德伯格

 九 绑架案

第六章 铁路大亨

 一 “海盗”出没

 二 维拉德,滚下台

 三 疯狂的霸主之争

 四 巧夺西海岸铁路

 五 智斗罗伯茨

 六 两全齐美的方案

 七 政府?太扯了

 八 危机?契机?

 九 白银大恐慌

 十 总统的总统

 十一 笑纳“铁路大王”

 十二 摩根父与子

第七章 钢铁工业托拉斯

 一 下一目标,钢铁

 二 疯狂的计划

 三 来吧,卡内基!

 四 帮凶?真主?

 五 要做就做绝

 六 卡内基是谁

 七 强取洛克菲勒

第八章 反托拉斯对决

 一 跟摩根斗,算了吧

 二 大海也是我的

 三 麦金莱总统之死

 四 对决罗斯福

第九章 恐慌中成就最后的辉煌

 一 恐慌,大恐慌!

 二 都听摩根的

 三 拯救美国

 四 重塑游戏规则

 五 功罪谁予评说

 六 金钱托拉斯

第十章 英雄晚年

 一 狂热的收藏家

 二 泰坦尼克号,永远的痛!

 三 怎么证明你的清白

 四 魂断异国

后记

试读章节

要追溯摩根财团的悠久历史,不得不从一位大人物开始。我们先一起来看看关于他的人生档案。

姓名:乔治·皮博迪(1795~1875)

籍贯:美国马萨诸塞州

性别:男

简历:40岁之前生活在美国,成功的干货商;40岁之后生活在英国,成功的投资商。

性格:和许多全凭刻苦摆脱困难的人一样,很傲气却没有安全感,总是点数自己年轻时代受到过的伤害。有点内敛,偶尔还有点害羞。

成就1:没有摩根家族的血脉,却是摩根财团的创始人。

成就2:美国人民最亲爱的“乔治叔叔”。在百无聊赖的蛮荒时代,乔治叔叔的诚信品格就像一把法力强大的魔杖,使美国获得了大笔贷款,让瘫痪的美国经济又站了起来,并且能够蹒跚行走。

成就3:传说没有一个名分上的老婆,却有成群的儿女。(瞧瞧,大人物这独特的创意人生!)

1835年,乔治·皮博迪40岁,小有成就。头发整齐地向后梳理过去,油光可鉴,矮胖滚圆的身材上一整套英国绅士的打扮。摩根财团的历史扉页就从他这里,从这一年徐徐翻开了。

那时候,美国正经历着一段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全国各行各业都饱受“新经济泡沫”带来的伤害。美国国内许多银行闭门谢客,纷纷停止了一切交易,导致许多企业不是饿死就是渴死,真可谓尸横遍野,侥幸保住性命的也是垂头丧气、气息奄奄。整个国家就像工厂里所有的机器戛然而止一样,一下子鸦雀无声,死气沉沉。

在此前,政府依靠国际贷款(主要是来自英国伦敦)大张旗鼓地进行国家建设,疯狂地建设铁路、公路、运河等基础设施,幻想把美国建设得美美的,而且还可以趁机大捞一把。但是对这些新鲜玩意儿,人们却不领情不买账,要我免费使用,乐此不疲;想要我掏钱,“没门儿——!我还是先照顾我的这张嘴巴吧,人都快饿死了,还有心情消费这些破玩意儿?”

美国借钱却还不起,终究“沦落风尘”,堕落成了国际上臭名昭著的头号无信誉的大流氓。

当时,如果有一个英国人深夜站在伦敦塔桥上振臂高呼:“苍天啊,美国人就是大骗子,借了我的钱不还啊!”一定会有成千上万的英国人来不及穿裤头就跑出来响应:“你跟我一样啊,我们简直是同病相怜啊,坚决再不相信美国人,坚决不再借钱给美国人了!我们一起想办法要回我们的钱吧!”

皮博迪和他的两位同事作为美国政府的特派要员(皮博迪担任小组长),就是在这个节骨眼儿雄赳赳、气昂昂地踏上了英伦大地。他们此行的任务有两个:

第一,救救美国的信誉,把沾染着屎的美国脸面尽其所能地清洗清洗(相当于起了个扫把的作用)!

第二,求求这帮欧洲的银行家,想办法再弄点儿别的贷款。他们再怎么样也不能见死不救吧?我们现在急需解决生计问题啊!

那时候,伦敦是整个世界的资本保险库,就是闲钱最多的地方,像巴林、罗斯柴尔德等大名鼎鼎的公司,均驻扎在这里。嘿,这些大公司那个高深莫测哦!时时刻刻保持着帝王般的威严,门口不挂牌子,也绝不主动招揽业务,坚决要求客户与其建立独家业务关系。欧洲以及拉丁美洲的政治家们常常谦卑地成群结队排在他们的门前,像讨饭的丧家犬一般,摇着尾巴点着脑袋,低头哈腰地乞求:“先生,行行好,行行好,恳请您今天放点款吧!”“先生,您再考虑考虑,我们还是有一些资质的。”

可见,要敲开这些公司的大门,已经很不容易,要想拉到贷款,更是难上加难!

但是,可爱的皮大叔啊,实在令人佩服,整个美国唯有你能担此重任吧?可想而知,你当时是多么能干的人物呢!

皮博迪怀着一颗爱国的心,断断续续,步步为营,坚持在英国待了两年。

第一年,四处找关系,缔结人脉,熟悉熟悉环境。跟现在开拓市场的思路是一样的,但是那可是在两百年前的英国哦,能够胸怀此种谋略实属相当了得。为增加他的影响力,所有在政治界啊、经济界啊有头有面的人,都是他顶礼膜拜的佛。他匍匐磕头、起身作揖,那股虔诚劲儿,天地为之动容。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他终于在英国建立起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关系网络。

第二年,通过小金融公司的逐步拉拢牵线,他终于与大型财团建立了关系。真诚的爱国情怀总是如涓涓小溪一样从他的眼神中流淌出来,浇灌着那些异族人的心扉,给这些“铁石心肠”的银行家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他那股虔诚劲儿让这些银行家们也感觉非常受用。

终于有一天,皮博迪邀请到了英国的几十位有头有面的银行家参加宴会。在皮博迪的人生中,那场面,估计是破天荒的第一次!他言听计从地满足了他们所有的刁难和要求,当然弄几个漂亮妞儿说说俏皮话啊,陪陪酒啊,唱唱歌啊,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从古到今,这些就是最基本的公关技巧了。皮博迪当然也能驾轻就熟。

一般人吃饱了,喝足了,玩爽了嘴巴就会立即变软,但是这些银行家的嘴巴可真是硬呢!就像鸭嘴巴,身子骨头都可以稀巴烂,嘴巴却不容易软,无论老皮怎么软打硬磨也改变不了这些大银行家们对美国的“错误”认识。他们盯着酒酣耳热的皮博迪,摊摊手,耸耸肩高傲而又夸张地摇了摇头,像对着一个活的玩具抑扬顿挫地叹息:

“哎呀,老皮啊,就凭美国人的信用,还想让我们借钱给马里兰州?这可是太不可思议的事情啊!当死心则死心吧!”

“啊——还要给美国人借钱?除非我脑袋出了问题!”

要说美国人精明就精明在这里,善于知人善任,知道哪儿有刀起刀落,就会想办法在那儿放一块儿质地非常良好的垫板。想想也是,要弄到一笔钱,受点侮辱又怕什么呢?

皮博迪具有当好垫板的优秀品质。无论是身处冷嘲热讽还是熏天臭气中,他始终谦逊和蔼。

他微笑着,笑容像盛开的桃花(大概,中国的笑面虎就是这种概念吧),满含深情地说道:“目前的经济危机是全世界的经济现象,不光是美国经济才出现这种窘况。美国人不是骗子,心眼是善良的,他们只是暂时受到了危难,想兑现却无法兑现自己的承诺罢了。如果因为是乞丐就判断他不讲信誉,心眼也不善良,好像也无根据啊!”

皮博迪心里很清楚,面前坐着的银行家可以分成两类,第一类是以前借款给美国的,第二类是以前没有借款给美国的。两类人两种不同的心态,第一类人现在进退两难,他们知道如果不借钱那么前面的借款也收不回,他们现在其实也不敢得罪我老皮。他们也是本次公关的重点;第二类家伙现在很难争取,咱应该节省精力,把他们暂时先晾在一边儿去。

又有一位银行家高昂着脑袋,阴阳怪气地说:“啊?老皮先生,贷款有风险的啊,我们已经很后悔当初借钱给你们了。”

皮博迪立即温文尔雅地威胁说:“我的银行家先生们,如果如今你们不给我们贷款,那么以前的贷款风险就会更大呀,你们只有继续为美国提供新的贷款,让我们完成未竞的投资,然后才能有收益,才能保证以前的贷款能够得到偿还啊。大家现在都坐在同一条船上,我们只有齐心协力朝着一个方向划才能上岸,大家各自打自己的算盘,这船就只能在海里打转,早晚被风浪掀翻!”  这些“金钱大佬”当然不是傻子,于是他们又不得不拨出800万美元贷款给马里兰州,以求得到全额还款。

很多英国人对皮博迪竖起大拇指,赞道:“老皮,真了不起啊,是靠自己的面子借到了这笔钱”。其实,也可以说是“英国人为自己垂死的企图借出了这笔钱”。道理就像个过家家的游戏,你给我一块钱,如果你再给我一块钱,那么我可能还给你两块,说不准还有点儿利息哦;如果你不再给我一块钱,那么前面的一块钱也不还你!你能怎么样!?皮博迪的聪明是教会英国人在那种状况下加速地认同自己并懂得了这个道理。

后来,皮博迪为纠正英国人的“美国人都见钱眼开”的偏见,毅然决然地放弃了马里兰州应付给他的6万美元的佣金。在那个时候,6万美元可是个惊人的天文数字,谁有谁就是大财主!闭目想一想,吸引力有多么大啊,但是皮博迪却硬是抵御了这种诱惑。

皮博迪因此得到了美国人和英国人的共同赏识。

这番经历,也奠定了皮博迪在伦敦落脚生根的基础。

P3-7

序言

出版公司和我约这本书稿时,正是大洋彼岸金融海啸肆虐的时候。贝尔斯登、雷曼兄弟、AIG、两房、花旗、麦道夫、格林斯潘,一个个我时常拿来顶礼膜拜、拜了又拜的名字,瞬间轰然坍塌。

如果说,9·11世贸“双子星”的崩塌,给我留下更多的是冲击视觉的毁灭感;那么,这场源起于美国——拥有最现代金融体系、最庞大经济规模的No.1发达国家——的经济崩塌,带给我——一个生长在金融背景的家庭、学历和阅历都与“金融”二字结缘的人,更多的则是内心深处的震颤。

这场“2012”般的经济灾难过后,盘点“诺亚方舟”上存活下来的金融机构时,“摩根”两个字分外惹眼:

摩根大通,在世界金融大厦摇摇欲坠时,媒体纷纷选择了“一枝独秀”来溢美其丰功伟绩:

2008年初,摩根大通以超低价收购了贝尔斯登,弥补其投行业务上的短板;

同年10月,摩根又收购了华盛顿互助银行(亦有译为互惠银行的);

当下,2009年第三季度的财报也已出炉——36亿美元——一个足以让全球金融市场血脉贲张的盈利数字;

还有铺天盖地的消息称,摩根大通CEO迪蒙将接替盖特纳,出任美国财长……

摩根斯坦利,美国五大投行中仅存的两颗“硕果”之一:雷曼兄弟、贝尔斯登倒掉,美林被美国银行收购,摩根斯坦利和高盛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风暴高峰过后,作风趋于谨慎的摩根斯坦利在2009年三季度实现盈利,净利润达到4.98亿美元——“大摩”复苏的迹象明显。

1933年针对摩根财团颁布的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案,早已经寿终正寝。1935年,迫不得已之下,摩根财团被强行分拆为J.P.摩根和摩根斯坦利两家。但它棋留一着,为“分久必合”的新摩根做着铺垫。可眼下,我们已难以想象,这两个始终保留着嫡传“摩根”血脉的大金融财团,“合”后会出现怎样的一个庞然大物。

可世上的事,谁又能预料呢?

先不去想以后的事了,先琢磨琢磨眼前:摩根为什么有如此魔力,成为金融风暴中成功返航的大船?时也、运也,一部书约,让我有机会去彻底探寻答案。结果,遍寻之后找到的答案带给我的震撼力,远远超出这场危机,超出寒窗苦读的知识积累,超出了我的想象。

可以肯定的是,书中的“答案”,也一定会超出你的想象。

“百年老字号”(从皮博迪创建公司的1838年算起,摩根财团已有172年的历史了,想想美国才只有234年的建国史,这的确是个奇迹)摩根财团,始终和华尔街、和美利坚合众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在“摩根”的身上,充斥着令人欲罢不能的神秘感,从未间歇的阴谋论指责,还有那与生俱来的高贵的绅士银行家气息。可以说,摩根财团的发展历程,便是一部美国金融史。

美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一家银行、一个财团的经历如此富有传奇色彩,摩根财团与国家的崛起、命数、未来走向的息息相关,以前不曾有,今后也绝不会再有。

以丛书第一部为例,在财团第二代掌门杰克·摩根的时代,现在已是权倾一时的美联储,当初创建的工作几乎是由以摩根为首的银行托拉斯一手包办,处处体现着财团的利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由战前的负债国摇身一变,成为世界第一大债权国,世界金融中心也由伦敦“迁都”纽约。在这背后,摩根的影子无处不在,财团的智慧之光无时不在闪现;还有金本位的恢复、1929~1933年的大衰退、美国与欧亚拉美的外交、第二次世界大战,竟然都与这样一个曾经的金融帝国“亲密接触”过,这是我始料不及的。

国内有一条广告语,我印象深刻: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意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我国金融体系的构建,何尝不是一次漫长的旅行。也许,我们太过心急,想马上到达目的地——彼岸美国式的金融模式。现在,是时候放慢脚步,放松心情,“欣赏”一下沿途的风景了,说不定这套《摩根财团》系列丛书,就是这场旅行中一处不错的景致。

2009年12月17日

写于魏公村北京·国际大厦

后记

葬礼后的第二天,杰克公布了父亲皮尔庞特·摩根的遗嘱,美国所有著名的报纸竞相刊载。遗嘱中充满了虔诚的宗教热情,皮尔庞特把自己的灵魂奉献给了耶稣基督。

皮尔庞特的遗嘱遵守了摩根家族的一贯作风,作为儿子的杰克将得到大部分的遗产(包括艺术品收藏)。他的女儿女婿每人得到了100万美元。范妮得到了100万美元的信托资产,确保她每年得到10万美元的生活费用。遗嘱细致周全,不仅考虑到了摩根家族成员还考虑到了与自己有关的其他所有人。马克医生因为常年为他的健康奔忙,呕心沥血,所以杰克必须保证马克夫妇每年25000美元的收入,直到他们仙去。图书馆管理员将得到5万美元,而且他建议杰克继续留任她为管理员,工资不能低于她以前的水平。他给范妮的姐妹们每人也分给了10万美元,希望她们给范妮的余生带来欢乐。最后也督促杰克给梅森夫人(朱尼厄斯的老情人)每年1000英镑的生活补助。皮尔庞特给J.P.摩根银行的合伙人以及工作人员都各留下了少许。

皮尔庞特·摩根死后,有人对他的资产做了估价,他的资产达到了1.2亿美元,其中艺术收藏品占到了5000万美元。皮尔庞特的财富根本比不上卡内基、洛克菲勒、福特等大工业家族。这也显示了皮尔庞特在华尔街大鳄排位榜上的地位究竟如何。这些数字的发布使一些人生产了怀疑,甚至感到他其实很可怜,叹息:“很难想象他原来并不是一个有钱人。”当然这也最后证明了皮尔庞特的清白,他没有利用的自己所掌握的内幕消息或者自己所拥有的威望来谋取私利。同时也向世人说明一个人的影响和他的财富并不一直是完美的搭档。

皮尔庞特·摩根死后,摩根财团并不像以前那么专制、服从个人的意志,虽然杰克一直保持着一把手的位置,但是权力分散到几位合伙人手中。在新的时代里,摩根财团不会衰减,相反它将摆脱一些束缚,成为全球性的金融力量。一向腼腆、笨拙的杰克在1913年开始掌管摩根财团,其权力甚至比他那专制、暴躁的父亲更加地强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摩根财团之皮尔庞特的隐权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柏阳//翔鸿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西经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673132
开本 16开
页数 27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10-06-01
首版时间 2010-06-01
印刷时间 2010-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4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837.129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40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6: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