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裂变(看得见的未来)
内容
编辑推荐

20大门户和社区网站一致鼎力推荐!15位来自互联网和媒体领域的资深专家联袂推荐!

世界正走在裂变的路上,我们将去向何方?

20世纪70年代,托夫勒开创了未来学先河,《未来的冲击》从社会解读未来;20世纪90年代年,尼葛洛庞帝描绘出了数字化时代的美好蓝图,《数字化生存》从科技解读未来;今天,醒客的《裂变》将从社会、科技、经济的角度全面解读人类的未来。

内容推荐

本书从生物进化论、传播学、社会学、科学、经济学和哲学的角度,全方位预测了互联网将给人类未来的文化、科技和经济带来的深刻变革,极富前瞻性和预见性。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分析了促使这些变革产生的深层驱动力,发人深省。

人因沟通而存在,互联网正在颠覆人类的沟通方式。未来,人类存在的方式、意义和价值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人类存在的终极形态是数字灵魂吗?上篇——“交流的彼岸”对这些问题给出了有意义的思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人性化,提升工作、生活、学习和娱乐的品质。

为什么工业社会几百年来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流程化体系会在互联网时代突显出瓦解之势?几千年来,人类的社群关系从农业文明的熟人社会发展到工业文明的契约型社会,在互联网时代,为何又体现出回归到熟人社会的趋势?社群关系存在的理想形态究竟是怎样的?中篇——“流程的终结”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阐述了秩序的重构为何是时空关系、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全面变革,指明了世界进步的方向。

为什么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华尔街的天才经济学家们会出现集体误判?因为传统经济规则存在的前提——价值分配方式和供需关系在互联网时代正濒临失效,新的经济规则正在诞生,财富和价值将被重新定义,泛商业时代即将来临。下篇——“价值的支点”对这些观点进行了入微地分析,指出了世界平衡的新基点和以保障世界能够沿着稳定可持续的路线前进。

本书宏观上具有足够的广度和高度,微观上又十分通俗易懂。精心组织了大量说理性的故事,108位个性鲜明的人物贯穿其中,趣味性和可读性极强。

通过本书,我们一起读懂世界,看清未来。

目录

回到未来

未来,看得见!

致谢

引子:道生万物

上篇 孤独之变:交流的彼岸——从沟通变迁到互联网络

第1章沟通的想象力-[沟通]

 第1节 开始于沟通-[交流开始]

危险的山洞-[语言出现]

族长的经验-[知识积累]

 第2节 向往自由-[沟通]

漂流的瓶子-[沟通的动力]

孤单的幸福-[沟通的时空阻力]

 第3节 没有了距离-[打破时空阻碍]

电里有话-[交流工具]

连线美国总统?-[交流的想象力]

 第4节 如何联络全球-[沟通的结构]

 第5节 驴背上的老头-[困惑的未来]

 第6节 回顾与解读

第2章 我说,你们听-[交流解耦]

 第1节 只听我说-[传播]

乡村舞台戏-[角色扮演]

喇叭与银幕-[从沟通到传播]

客厅里的照片-[公共性与私密性]

 第2节 看门的人-[媒体]

谁是把关人-[从传播到媒体]

乏味的主持人-[媒体的单向性]

 第3节 不一样的互动-[多向传播]

直接面对面-[扁平化]

鸡同鸭讲-[双向传播]

余华的篝火-[多向传播]

夜店与咖啡厅-[传播与沟通的比较]

你是谁的谁?-[沟通的目的性]

 第4节 倾诉、倾听-[交流的多志]

从博客开始-[个人媒介]

说说话,开开心-[倾诉]

深度潜水员-[倾听]

树洞回声-[传播解耦]

从嘴巴到耳朵-[沟通解耦]

 第5节 孤独的方向-[寂寞的原因]

 第6节 回顾与解读

第3章 基因力量终结-[存在哲学]

 第1节 铁木真的宿命-[基因自私性]

 第2节 丛林规则困惑-[基因的局限]

生存?生活!-[个体存续条件]

娶妻生娃-[基因延续]

 第3节 意识的自私性-[自私性变迁]

自私的决定-[自私性原理]

孩子与听众-[自私性基础]

思想的表现-[意识的泛义传播]

 第4节 智慧的烦恼-[意识自私的特征]

族群文化冲突-[宏观意识传播]

比较与认同-[个体意识传播]

财务自由的彼岸-[基因延续的边界]

 第5节 沟通的意义-[意识传播]

 第6节 回顾与解读

第4章 保持联系-[人际关系]

 第1节 源于寂寞-[寂寞的原因]

刷屏控-[网络孤独]

隔着时空-[时空区隔]

变化的困惑-[情感的时空特性]

 第2节 我在线上-[回归沟通]

被感知的力量-[原动力]

来来往往-[交流的延续]

对沟通的回归-[人类存在的基础]

 第3节 迁居到网络-[网络新特征]

相知相遇前-[改变时空次序]

虚拟的社会-[突破时空障碍]

“萌”时代-[情感基础]

走向社会化-[社会群体]

下一代人-[网络的覆盖]

 第4节 聊天“滴”生活-[网络生活]

300名听众的幽会

大叔的年龄

2000——兽变

生日

深刻的喜剧-[文化]

 第5节 数字灵魂-[人如何存在]

电脑的那一头-[机器感知]

图灵测试-[机器智慧]

网络上延伸-[机器存在]

自我感知-[机器意识]

 第6节 我们去向何方-[未来的意义]

 第7节 回顾与解读

中篇 碎片之变:流程的终结——秩序重构的动力

第5章 碎片-[时空解耦]

 第1节 天涯与咫尺-[突破空间]

照片传真机-[信息虫洞]

陌生的邻居-[空间被解耦]

 第2节 散落的空间-[空间解耦]

怎么找到你?-[空间相邻性]

蜂窝与豆粒-[空间解耦]

 第3节 薄如蝉翼-[薄膜]

北京到硅谷-[信息虫洞]

谁在服务?-[薄膜和透明化]

城里城外-[时空阻力]

卖货千里外-[薄膜的延展性]

就在你隔壁-[空间虫洞效应]

创新悖论

 第4节 不连续的过程-[过程解耦]

导演的录像-[过程解耦]

水稻游戏-[过程消解]

视觉的大片-[过程虚拟]

看电影的效率-[过程重组的效率]

薛定谔的猫*-[确定过程的终结]

 第5节 越来越零碎-[碎片化]

不要包装-[免打包]

越分越细-[分而治之]

前倾与后仰-[时间碎片]

 第6节 回顾与解读

第6章 瓦解的流程-[过程器失效]

 第1节 围墙崩塌-[空间壁垒消失]

快速老去-[效率提高]

万能工具-[工具多用性]

 第2节 失宠流水线-[流程化失效]

种田与吃饭-[流程化合作]

煮熟后的红薯-[松耦合致流程失效]

组合家具-[松耦合]

大卖场的困惑-[海量的流程困惑]

 第3节 陌生的战场-[环境变化]

谍中谍-[角色不确定]

短兵相接-[泛竞争]

新的环境-[松耦合世界]

模糊的边界-[硬边界消失]

 第4节 小贩的烦恼-[竞合关系改变]

 第5节 回顾与解读

第7章 社会进化-[社群]

 第1节 血缘的联系-[熟人社会]

熟人社会-[社会的起因]

男耕和女织-[社会分工]

 第2节 冰冷流水线-[陌生人社会]

陌生人社会-[社会关系解耦]

工业流水线-[契约关系]

 第3节 熟悉的陌生人-[虚拟熟人社会]

一日三地-[时空效率]

虚拟的真实-[逻辑整合]

 第4节 你距我有多远-[社会关系维系]

交往拉近距离-[人际有距离]

不确定的朋友-[熟人与陌生人]

架空穿越-[突破时空逻辑性]

特别的我-[人际的基础]

迪吧与丛林-[社群文化背景]

 第5节 进化的力量-[技术与人文]

 第6节 回顾与解读

第8章 平行的世界-[交换机]

 第1节 电话的启示-[空间重构]

诸侯之戏-[通信的意义]

烽火连城-[流程化的通信]

朝堂上的舌战-[交流的空间障碍]

电话的救赎-[交换机]

 第2节 扫街与泡网-[选择与交换]

宅女淘货-[选择]

隔空购物-[从流程到交换]

数字号码-[离散化空间]

松散的世界*-[交换方式]

再说交换*

 第3节 合纵到连横-[交换机制的规则转换]

忘却的链条-[纵向失效]

收费音乐站-[走向并行化]

 第4节 并行时代-[交换器工作特征]*

粘连的供需?-[薄膜与交换]**

广场上的对话-[空间分割与跳数分割]

跳数隔离-[网络链接]

背景噪音-[选择器效率]

冗余和有效-[选择器规则]

 第5节 信息流转-[管道效应]*

过滤与相变-[交换过程的定向问题]

信息筛选-[选择器过滤规则]

柔性的结构-[结构的变换]

 第6节 流水与追溯-[过程对并行转换的实例]

一闪而过

过目不忘

动与静

 第7节 窗口到生态-[并行化基础]*

访问窗口-[可访问性]

交融的生态-[社会生态性]

沙粒与混凝土-[结构相变]

 第8节 回顾与解读

下篇 稀缺之变:价值的支点——重新评估的商业价值

第9章 供需失衡-[市场规则失效]

 第1节 劳动创造价值

 第2节 不再稀缺-[富足供给]

零成本生意-[成本为零]

无损耗产品-[数字产品]

富足经济

 第3节 需求饱和-[需求饱和]

一天吃几顿肉-[需求饱和]

高产量的烦恼-[供给富足]

失衡的买卖-[需求失去弹性]

 第4节 失职的货币-[定价悖论]

大富翁游戏

借钱悖论

给钱就卖

稿费值多少-[难以估值]

 第5节 数字游戏-[虚拟经济]

 第6节 谁是所有者-[生产的社会学基础]

机器生产-[生产伦理]

自相矛盾-[定价悖论]

 第7节 回顾与解读

第10章 寻找驱动力

 第1节 经济危机-[市场经济失衡]

祸起“次贷”

金融风暴

危机肆虐-[无阻尼的深渊]

 第2节 小买卖的学问-[交易解耦,信用手段]

没钱也吃烧饼-[消费品的信用支付]

借驴拉磨-[资产的信用支付]

以空卖空-[信用的转移]

泡沫破灭-[信用的兑付]

 第3节 稀缺性的困惑-[市场经济的核心]

零成本悖论-[资本价值的计算]

寄希望于信用-[信用的局限]

谁来掘墓-[价格体系崩溃]

 第4节 价值新支点

消费创造价值-[价值二元论]

时间之戳-[时间单位]

分配的实现-[社会分配]

 第5节 回顾与解读

第11章 市场新格局

 第1节 泛商业来临-[富足经济]

网络书店

长长的尾巴-[富足经济,长尾]

商品全流通

全供给

全需求

长尾重构*

 第2节 兑现免费- [定价悖论]

被动免费-[定价悖论]

垄断价值

转移支付

广告的问题

解读免费-[免费的含义]

 第3节 灵活的买卖-[交易方式]

小额支付-[微支付]

按比例分享-[分成]

打包计价

 第4节 价值的度量-[计价因素]

开车与走路-[增量价值]

有多少用户-[用户规模]

价值倍增-[非线性的系统价值]

 第5节 团购的启示-[消费驱动力]

地域平衡-[空间区隔的作用]

团购的困惑-[来自消费的威力]

冲击分销-[聚集与规模]

消费驱动力-[分发机制]

 第6节 市场终结

流通不再-[市场流通终结]

告别规模时代-[规模经济终结]

生产在哪里-[生产终结]

 第7节 回顾与解读

第12章 在线服务-[个性化与去规模]

 第1节 满意百分百-[个性要求]

细节 缺陷

简单的力量

西斯的困惑*

 第2节 教练与保姆-[从功能到服务]

租借的时代-[服务性]

从教练到保姆-[从功能到服务]

交付不了的产品*

 第3节 别样的服务-[服务形态]

自助服务-[自服务]

生产还是消费-[用户服务(UGS)]

服务融合-[Mashup]

平台化*

 第4节 与众不同-[个性化]

细分市场-[群体细分]

你是我的唯一-[个性需求]

去规模化

二八规则失效

 第5节 为什么是服务-[服务的意义]

“推”与“拉”-[驱动力转移]

虚拟的管道-[借力交换器]

 第6节 生产进化-[社会解分工]

劳动-[劳动解耦]

世界轮回-[螺旋式轮回]

数字化生产-[信息化生产/设计的过程]

 第7节  财富的本质

穷光蛋的生存权

欲望的边界

消逝的金钱

 第8节 回顾与解读

后记 一个人的网络

名词术语解释

试读章节

第1节 开始于沟通-[交流开始]

危险的山洞-[语言出现]

在非洲南部的大峡谷里,猿人菁妮和她的男朋友安德鲁住在一个小山洞里。虽然,他们看上去是一家子,但除了生儿育女,或者偶尔互相抓挠虱子,菁妮和安德鲁的生活并没有太多的交集,觅食、散步、晒太阳,都依靠各自的体力,即便偶尔互相搭人梯上到更高的桃树上去摘果子,也是出于动物性的本能。在高兴或者悲伤的时候,他们会吱吱叫唤,不过,听着跟说话有点相似的吱吱声,与其他动物的嚎叫没有太多的不同,除了宣泄自己的心情,并不需要对方做出实质性回应。

大约70万年前,发生了一起影响整个宇宙进化史的事件。

山洞外的天空到底有多大

刚刚从外面吃饱了果子,菁妮就遇到了麻烦,在她将要爬上山洞的当口,她悬下的一条腿被狼咬住了。山洞里,她的男朋友安德鲁像是睡着了,没有伙伴支持,摆脱危险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经过了一个多小时挣扎,狼还没有松口,菁妮已经有些体力不支了,她知道,如果再僵持下去,她会掉下去,成为狼的一顿美餐。菁妮开始叫喊,安德鲁从睡梦中醒了,但由于进口的山洞很小,菁妮的身体几乎把洞口捂了个严实,安德鲁无法从这边看出外面发生了什么。

菁妮挣扎着,变换着不同的发音,向安德鲁传递外面发生的可怕一幕,不多时,安德鲁似乎明白了什么,他从山洞里拿出一个石块,顺着菁妮的脑袋边,向山洞下砸去,狼受到突然的袭击,本能地放开菁妮的腿,菁妮从危险中脱离出来。

这是菁妮与安德鲁第一次通过“语言”进行的交流。此前,动物的叫声,对于打猎、吃果子等生存行为而言,看起来没有太多实际意义,而现在,因为灾难的降临,它帮助菁妮摆脱了死亡威胁,动物界的叫声变成了语言,传递独立且有用的信息。

拖着伤腿的菁妮爬上山洞时,已经筋疲力尽,她无力地倒在草毯上,神情恍惚。安德鲁帮她清理完伤口的时候,菁妮似乎都没有了知觉。安德鲁呼唤着她的名字,一遍遍给她讲一起打猎、戏水,一起翻阅丛林、追逐的故事,声情并茂。菁妮似乎听懂了一些,在爱的语言感召下,渐渐恢复了体力,死神不得不放过了她。

安德鲁与菁妮完成了基于符号意义的沟通,这是交流的开始,沟通不仅帮她脱离困境,而且给了她精神上的莫大支撑,沟通的力量从生存协作上升到精神安慰层面。

语言诞生了,基于符号意义的语言交流,促使人类登上历史舞台。

菁妮与安德鲁的第一次语言沟通,是真正意义上人类出现的关键一步,交流意味着形而上的意识概念能够突破人的个体而存在,思想意识能够被感知的唯一方法是交流。

作为智慧生物,人区别于普通生物,通过交流表现出特有的意识存在。

交流,在今天看来,已经具有非常丰富的含义,作为表达方式,在非常漫长的时间里,其实就是基于语言的沟通。

族长的经验-[知识积累]

大约20万年前,非洲南部温暖湿润,原始人部落生活得无忧无虑。在依靠个体能力生存的时代,挑战也无时无刻不在身边发生,白天凶猛的老虎、狮子,夜晚成群结队的狼,靠近赤道的非洲丛林,蚊子和臭虫一年四季与人为伴,加上湿热和疾病,20岁就非正常死亡是再正常不过的个人结局。

从大约70万年前到20万年前,是一段漫长的时光,人类进化得枯燥而缓慢。  菁妮现在是族长,在过去近20年里,因为她的聪明和勇敢,部落能够采集到充足的食物,控制地盘区域超过数十公里,族群成员从开始的不到五十个人已经发展成一百多人。没有第二个部族敢在他们的势力范围内挑衅,狮子和狼也不是对手。

最近,菁妮意识到,幸福的日子似乎要离她和她的族群而去了,她已经满35岁了,虽然体力尚好,但已明显大不如前,如果夜晚还有狼群袭击,她不知道还有没有足够的体力去指挥一场完整的战斗,喊口号和快速的转移不仅仅需要体力,也需要费脑力。在肉搏的时代,身体是最根本的战斗力。

族群中的好经验,如果不能够超越个体的积累,人就无法成长为高级智慧生物。菁妮最新的想法是,要把经验教给其他人,以便在自己死后,她的能力能够让部落继续受益。

夜晚,天上的星星并不多,山坳前面的空场上,菁妮偏中间,几十口人围坐在她身边,正中间是篝火,菁妮跟大家讲述着20多年来,她带领族群与豺狼虎豹争斗的往事。在那些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看来,这是一次战争的预演,篝火会传递给他们真实的体会。

篝火事件是人类发展史上又一大里程碑。从一对一的简单对话,到向一群人传授经验,知识摆脱了对个体的依赖,实现了群体共享的可能,知识积累成为基因遗传之外族群进化的新动力。

人造的篝火,与烧烤食物的火不同,不直接关系到你下一顿饭的质量。篝火具有生存之外的意义,是人类心灵自由的起点,不过,篝火有些太简陋了,简陋到只能照亮它面前几米远的人。

篝火边的分享也如这篝火,菁妮依靠喉咙发声,只能传出几米远的距离。如果人群围到了第三层,后面的人可能就无法听清菁妮在说什么,而且,在菁妮说话的时候,其他人必须屏息倾听,不能捣乱打岔。利用声音传递的内容,同一个空间,同个时刻只能容下一个人。

空间距离造成的阻碍,是所有阻力产生的根本。

原始的基于人生理条件的语言交流,容量非常有限,内涵也不丰富。稍后我们知道,人类经过数十万年的缓慢发展,才逐步演化到能摆脱生理限制的工业文明,可以看出,作为智慧的基础驱动力,沟通进化得多么艰难!

P4-7

序言

道生万物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时间经由一维的方式,不可回溯地、固执地单向前行,世界的尽头在哪里?

世界的原初是浓缩着的,宇宙中所有的物质紧紧地靠在一起,在一个点,一个简单的原初奇点上。没有时间、没有空间,却聚集着世界的所有内容。这是宇宙大爆炸论描述的宇宙创生时的图景:一点即世界。

没有时间与空间,从一点开始的世界,完美而简单的典型,而时间一旦启动,空间带动的世界却似乎朝向复杂的方向演进。

大约120亿年以前,聚集了所有物质、所有能量的原初奇点发生了爆炸,即宇宙大爆炸(The Big Bang)。物质四处扩散,空间在不断扩大,温度在不断下降,粒子开始形成;接下来,空间进一步扩大,温度进一步下降,恒星、星系也开始形成;恒星、星系不断地演化,宇宙变得越来越有结构。

我们生存的银河系,是千千万万个星系中的一个,太阳、月亮、地球生在其中。

从原初“一”演变而来,看上去有些庞杂的世界,到底复杂还是简单?或许,这不是问题,有问题的是人,人以追寻情感、追寻逻辑的方式,让这个自然的存在,变得有些荒诞不经。

这个世界到底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世界就是世界,人只是在解读自己。

解读是一种暗示性的默契,这个由灵性来解读自身与环境的智慧生物,也必然与世界存在着默契。人,上帝失落的孩子,迷失在荒远无边、静寂黑暗的宇宙中,我们尝试着重新找回与上帝对话的入口。

物质的世界存在于空间与时间中,在时间的纬度上实现其空间的广延性,这是世界的一般状态。

人类进化,不过是克服时空阻力的过程。

后记

一个人的网络

读中学的时候,在物理书上学习到电子的静止质量是9.11×10-28克,即一千亿亿亿分之一克。电子静质量能够如此精确地测量,在感叹科学精巧的同时,我有些迷惑,因为,精确的电子静质量意味着,所有的电子具有相同的静质量。

上帝真是个神奇的农夫,他播撒的种子长着完全一致的果实。

如果我们换个角度考虑,太阳与地球相距这么远,你能顺理成章地接受“它们上面的电子静质量会完全相同”的结论吗?要知道,相邻两株稻谷上的颗粒,它们的质量都不会相同呢,这是巧合还是必然呢?

如果在大街上看到两个长得一模一样的人,我们会怎么想?通常,只有双胞胎才会长得一模一样,也就是说,我们会认为,他们是同一个妈妈生的,来自同一个地方。

太阳和地球上相同的电子也来自同一个地方吗?如果宇宙里所有电子都具有相同静质量是个事实,可以得出“宇宙从同一个地方演化出来”的结论吗?这个图景,倒是吻合了宇宙大爆炸学说。

那些在同一个农场培育出来的优良种子,随着播种到各地会慢慢出现差异,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差异将越来越大,时间、空间的隔离越大,维持相同性的难度越高。

电子具有相同的静质量与双胞胎或种子还有些区别,那些100亿年前聚集在一起的电子们,并没有像种子一样出现差异,它们如今依然保持完全的相同质量!看来,“相同的东西出自同一个地方”只是一种解释,并不是所谓的真相。

说到这里,电子具有相同静质量到底能给我们什么呢?

这个故事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时空属性,时间、空间的距离并不是冰冷的区隔,只有通过直接感觉到的物质运动才能实现相互联系,每一个时间和空间点,它们并不孤立,能够时时互相关联。正是同样的力量,让100亿年前离开“母亲”四散奔离的电子兄弟们至今还保持着相同的“体重”。

“联系”是如此的重要,让宇宙中的每一个粒子不再孤单。

世界由“联系”构成,人与人的联系:沟通,时间与空间的联系:过程,以及由此衍生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生产关系、商业关系……从这个角度看,本书是对“联系”方式演化的解读,“解耦合”——“裂”则贯穿始终。

互联网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

来到这个神奇的时刻,互联网将所有的联系承载在一起,也将所有的联系简化到极致:只有开始与结果,忽略任何的中间过程,所有可能潜在的对象,“透明”地站在网络的两端,随时准备着进行联系。

这是个热闹非凡的世界,时空的障碍在这一刻崩溃,穿梭无阻、来去自由,可是问题却没有结束,因为世界不仅需要存在,而且需要秩序,有秩序地存在着。

意识是物质的秩序,智慧生物代表了秩序。人如何感觉到秩序呢?不管多么凌乱的书房,一伸手就可以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对于使用者,就是秩序。

物质存在表现为对时空的占有,占有能够串行累积;秩序则表现为占有时空的效率,效率无法累计,只能遵从木桶原理,由最差的环节决定。这就是为什么,夫妻之间的物质生活水平由收入较高的一方来决定,他们之间的精神生活水平,却由素质较低的一方来决定。

欲望源于稀缺的恐惧。自我感知的人,让兴致勃勃的网络世界变得郁郁寡欢。

谁能真正懂得你的心呢?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这是人的宿命。像八仙里的吕洞宾,掌握了长生不老之术有意义吗?等他的伙伴们都死了之后,他只能孤独地离去。

我们生活在一个怎样的世界里,是否能够感觉到真切的真实,当时间匆匆溜过,一切的一切,泛着蒙蒙蓝光急速地退隐,网络上时隐时现的图像是我们需要的真实吗?真正的真实,恐怕只有自己能够感知,当我们陷入对感官的困顿,信仰是心灵安全的知觉。

活跃着全球用户的互联网,只是你一个人的网络,强调出了自己是真实的,其余的都只是虚拟,我们凭借工具感知自己的存在。

世界有人没人,区别只有一点:对于梦想,我们的态度绝然不同,我忘记了现实,你失去了想象。站在时间的尽头,最终,我们都是输家,你输掉了灵魂,我输掉了幻想。

当孤独变成一种伟大,一个人的网络就是所有人的网络。人注定伟大而孤独。

回到序言里的那个设问:有没有一个更简单的角度,能够理解上帝造人简单而完美的主旨?那应该是沟通。基于网络的无限沟通,让心灵能够放飞,通向自由王国。

“沟通”作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方式,也是人与人之间的存在方式,寂寞大约是智慧生物与生物的最大区别。沟通与交流,是对智慧生物简单而直接的解读。

人原本是孤独的,网络只是一个人的网络!

让我们回顾一下人类沟通的历史:

70万年前,沟通正式产生,人有了精神生活。

20万年前,传播出现,传播是多人沟通的发展,是信息独立于人存在的开始。

400年前,沟通工具出现,沟通将从人对人的两级链条中解开,沟通传播多元化开始。

150年前,媒体出现,传播只需要单方出现。

100年前,电话出现,沟通可以跨越空间的阻碍。

50年前,移动电话出现,沟通不仅可以跨越空间的障碍,还能跟随人的移动。

40年前,互联网出现,沟通不仅能够跟随人,还能够实现信息的碎片化,多人同时并行沟通。

许多年后,沟通开始独立于人,数字灵魂活跃在互联网各个角落。

未来n年后(改编自一个著名的微型小说作为本书的结束):

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端坐在电脑前,身后响起了敲门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裂变(看得见的未来)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醒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1307730
开本 16开
页数 24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0-06-01
首版时间 2010-06-01
印刷时间 2010-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图书小类
重量 0.4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01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69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23: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