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雪洞(喜马拉雅山上的悟道历程)
内容
编辑推荐

一位二十多岁的英国年轻女孩,在海拔一万三千二百尺的喜马拉雅山上的一个雪洞中独自一人修行了十二年,一次次面临生死的考验。她最终抵达了人类的身心极限,完成了这项不寻常的闭关修行。她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样的力量促使她这样做?她在洞中是怎样生活的?她究竟感悟到了什么?她要告诉世人什么?

她是丹津·巴默,出生及成长于伦敦,十八岁皈依为佛教徒,二十岁到印度,二十一岁出家,出家后,她在喜马拉雅山修行长达二十年之久。近年来,她奔波世界各地弘法。

本书平实而生动的记载了她的悟道历程。

内容推荐

独居,与世隔绝,并不容易。独居在洞穴,在海拔13200尺的喜马拉雅山雪洞,为期长达十二年,更显艰难重重。

丹津·巴默完成了这项不寻常的闭关修行。而更令人意外的是,这位坚毅的修行者是英国人,更是位女士。她出生及成长于伦敦,十八岁皈依为佛教徒,二十岁到印度,二十一岁出家,成为第八世坎初仁波切的首批西方弟子。出家后,她在喜马拉雅山修行二十年之久。近年来,她奔波世界各地弘法,募捐筹建在印度的比丘尼寺院:迦萨丛林。

《雪洞》由英国著名记者维琪·麦肯基执笔,平实而生动地记载了丹津·巴默的传奇悟道历程。是什么力量,令这位美丽的伦敦少女,离乡别井,跑到遥远、陌生而贫穷的喜马拉雅山?是什么力量,令这位西方现代女性,能够生活在男尊女卑的西藏传统僧团?是什么力量,令这位来自发达国家的淑女,远离文明,独守雪洞,过着深山野人般的原始生活?本书提供了上述问题的答案。

作为一本个人传记,《雪洞》充满吸引力。作为一次漫长的修行心路历程,这本书往往令读者再三陷入深层的心灵思索。

眼里只有宁静、善意和微笑的丹津·巴默,如此总结她的雪洞闭关十二年:“我可以告诉你一件事,我从来不曾感觉无聊。”

目录

1.相逢

2.困惑

3.寻道

4.第一步

5.上师

6.恐惧女性

7.拉乎尔

8.洞穴

9.面对死亡

10.女瑜伽士

11.女性之路

12.离开洞穴

13.远见

14.老师

15.挑战

16.疑问

17.今日

试读章节

回首往事,我是在一个颇为特殊的地方遇见丹津·巴默的。那是在仲夏时节的意大利小镇帕麦亚,帕麦亚坐落在雄伟壮丽的托斯卡纳山问,距离比萨大约一小时车程。下午晚些时候,干热的芬芳、松针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一栋曾经豪华的大厦,赭石色的墙壁、高耸的拱门、城堡似的屋顶,在八月阳光的照射下都散发出微光,只有蝉鸣声将城镇午睡的沉寂轻轻惊扰。几小时后,这个小镇即将醒来,迎接夜晚的到来。那些出售意大利腊肠、饼干与拖鞋的小店也将开门。老人们将聚集在广场上讨论市政商业,以及地方党派的事务。置身于这种能够引发人们愉悦感、纯粹意大利式的小镇气息中,你无论如何都想像不到丹津·巴默会同样生活在这里。

第一次看见丹津·巴默时,她正站在广场上,灌木树丛的阴影投射在她身上,她看上去已近中年,有些虚弱,肤色白皙,肩背浑圆。她身着女喇嘛的栗色和金色的袍服,头发按传统的发式修剪得很短。一群女子站在她四周。稍微一瞥,你就会发现她们的交流十分愉快,气氛也十分亲密。这种场景是会引起人们注意的,但对于为时一个月的佛教冥思课程来说,这实在是一件平常的事。

我与其他来自世界各地的大约五十名妇女聚集在此地,目的是参加这项课程。自从一九七六年,我在尼泊尔遇见了一些喇嘛后,发现他们传达的讯息是如此丰富,这种冥思活动就已经成为我人生中愉快的部分,而且很有规律。我们长时间地盘着腿,倾听佛陀的智慧并进入冥思阶段。现在是休息时间了,大家自由活泼地讨论着。

深夜,我们在星光下吃晚餐。当我正用大块的面包蘸吸着橄榄油时,身边的一位男士将我的注意力导向了丹津·巴默。丹津·巴默坐在一张桌子旁,一群女子依然围坐在她的身边。她非常热情地与大家交谈着。

这位男士告诉我:“她就是丹津·巴默,一个英国女子,她在喜马拉雅山一万三千多英尺的洞穴中进行了十二年的冥思。在这十二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她完全孤身一人。她刚刚从洞穴中出来。”

男士的话引起了我的注意,让我更加注目凝视她了。

几年来,我阅读了许多这类人物的传记。那些来自印度与中国的伟大瑜伽师,他们舍弃了所有世俗的享乐,退隐到一些遥远的洞穴中,成年累月地进行着深入的冥思活动。他们是灵修的巨匠,他们所选择的道路既是最艰难的也是最寂寞的。他们身披着简朴的袍服,甚至仅仅围裹着一条单薄的缠腰布。他们面对着最严酷的生存条件——呼哮的狂风、肆虐的风雪、冰窖般的寒冷等,他们的身体变得十分虚弱,头发长披至腰部。他们意外遭遇到的野兽与强盗,会全然不顾他们的圣洁,会让他们血肉模糊,然后让他们自生自灭。

但这些苦远远比不上他们必须面对自己内心生起的种种妄念。他们与日常生活中能使他们分心的事物完全隔开,所有潜藏在表面下的魔鬼,在修行时会全部爬出来折磨他们。他们必须克服愤怒、妄想、渴望、贪婪等种种人类的恶习,必须坚持下去才能获得成功。他们追寻着最辉煌的成果——“开悟”,一颗能彻底打开、包容宇宙实相的心。原来所有不可知的事物,现在都知晓了,从而达到一种全知的境界。极度的喜悦感紧随其后,难以想像的平和也随之而来。这是人类所能达到的最高层次的精神升华。

我看过这样的故事,但我不曾想过自己真正会碰见这样一个人,而且是在意大利的帕麦亚。她好像是从神话和传说中走出来的人物,如同只是刚刚购物完毕从一辆公共汽车上走下来一样,现在正轻松自如地坐在我们中间,似乎看不出她做过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业。她也不是一般传说中的东方瑜伽大师,而是一位当代西方人,更令人惊讶万分的是,她是一位女性。

P3-5

书评(媒体评论)

她是西方第一位比丘尼,她的事迹在西方早已成为了传奇。她为现今纷乱不安的人们,阐述了禅修的正确知见,澄清了世人混浊的心,觉照了生命的真义。

——The New Yoker

十二年的闭关究竟得到了什么?丹津·巴默说: “不是问你获得了什么?而是问你失去了什么?”她说她追寻的是对完美的了悟,然而我们的妄念却常使自己看不见早已拥有的东西。世界上所有的问题,都是出自人们无法安静的坐在房中。她一生的计划就是获得开悟,不断修练使开悟在心中稳定。每当想到她在雪洞中修练十二年,这份思想就令人获得安慰。

——Amazon.com

在弥漫东方气息的佛教世界里,来自英国伦敦的比丘尼丹津·巴默,以其西方的血源背景、闭关雪洞十二年的经历与发愿女身成佛的事迹,引来世人的瞩目与好奇。本书将带领读者走进她不凡的悟道历程,希望读者在生命中获得心灵的宁静与清明。

——Booklist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雪洞(喜马拉雅山上的悟道历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维琪·麦肯基
译者 莲心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方出版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605577
开本 16开
页数 25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10-04-01
首版时间 2010-04-01
印刷时间 2010-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3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4-49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海南
230
15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1:4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