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导读/社科经典轻松读
内容
编辑推荐

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一书中主要论述了机械复制技术的发展给艺术领域带来的一系列变革。它把艺术人从一向被人们所崇敬的神圣的“祭坛”上拖了下来,在摧毁了传统的同时使现代艺术具有了新的特点、价值和接受方式。

内容推荐

本书是天才思想家本雅明的代表作品。本雅明在当下西方思想界的影响越来越大,被誉为“欧洲最后一名知识分子”。本书向读者介绍了本雅明对技术革命引起的现代艺术——机械复制艺术的深入剖析,对大众文化研究具有开创意义,其中的许多思想具有颠覆性,对理解当代文化现象依然具有示范作用。

目录

一、作者简介

 忧郁的犹太少年

 另类的大学生活

 申请大学教授资格的失败

 转向马克思主义

 最后的流亡

 思想史中的本雅明

 本雅明的主要著作简介

二、《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的故事

 本雅明思想追踪

 早期的神学立场

 在马克思主义与神学之间

 纳粹风云——《意志的胜利》

 布莱希特与史诗剧

三、精彩导读

 先打量一眼这篇长文

 复制技术与艺术作品

 神秘的“光韵”(aura)

 膜拜价值与展示价值

 传统艺术会消亡吗?

 电影是艺术吗?

 舞台演员与电影演员

 商业电影与明星崇拜

 影片举隅:《带摄影机的人》与《淘金记》

 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

 艺术生产与技术决定论,

 政治审美化与艺术政治化

 阿多诺与法兰克福学派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对大众文化研究的启示与意义

四、大家跟帖

五、拓展阅读

 杜尚与《喷泉》

 基耶斯洛夫斯基与他的《蓝白红》三部曲

 《启迪:本雅明文选》[德]汉娜·阿伦特选编

 《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德]本雅明著

试读章节

说起瓦尔特·本雅明,人们能想到的是一连串赞誉和桂冠。比如“20世纪罕见的天才”、“真正的天才”、“最具原创性的文学批评家”、“欧洲最后一名知识分子”等等,的确,在20世纪西方思想家中很少有人像他那样具有持久不衰的影响力。他的敏锐和才华使他总能以独特的方式捕捉到时代发展中不易被人们察觉的问题与困境,从而以特立独行的领跑者的姿态在时代的跑道上奋勇前行。只是他跑得太快了,以至轻易就超出了人们的视线,这使得他的身影看上去既孤单又疲惫。原本坎坷的人生旅程也因此涂上了一层令人绝望的色彩。

孤独大概是很多天才型思想家或艺术家共同的宿命,卡夫卡如此,爱伦·坡如此,本雅明也是如此。当1940年9月26日,48岁的本雅明为躲避盖世太保的迫害从法国逃亡到西班牙边境自杀身亡时,欧洲知识界除阿多诺、布莱希特、肖勒姆等少数几人外,几乎没有人关注他及他的著作。直到1955年阿多诺夫妇出版了德文两卷本的《本雅明选集》后,人们才开始发现他的价值,并被他所提出的问题及独特的思考方式所吸引。有趣的是,尽管“本雅明热”迄今为止已持续了五十年,研究本雅明的专著和文章数以千计,然而没有人能够为本雅明和他的思想在现代学科体系中进行定位,因为从根本上说他的思想是反体系和碎片化的,他的著作也是如此。本雅明的文章往往从文学评论开始,广泛地辐射至哲学、历史学、语言学、美学和政治学等领域,而且是非学院派论文那种既定的逻辑框架和规范的话语模式。

P2-3

序言

我一向认为,阅读经典是提高素质的最佳途径之一。天津人民出版社推出这套面向广大读者的经典导读系列图书,帮助各界人士尤其青年人走近社科经典,其用心正合我的想法,我欣然为之作序。

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前进中也暴露了诸多问题,显示了改革的艰难。分析所有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发现,在转型时期的中国,我们最缺少、最需要的东西,一是信仰,二是法治。事实已经证明,没有精神文化转型和社会秩序转型的配套,经济转型绝不可能孤立地成功。然而,要真正解决信仰和法治的问题,实依赖于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一个有信仰的民族。必须由精神素质优良的个体组成。一个法制健全的社会,必须由具备公民觉悟的成员建立和维护。因此,归根到底,中国的前途将取决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所谓提高素质。就是要使我们身上那些人之为人的属性——这就是“素质”的含义——得到健康生长,成为人性意义上的优秀的人。人是凭借精神属性成其为人的。按照通常的划分,精神属性可分为知、情、意三个方面,亦即理性思维、情感体验、道德实践这三种精神能力。人类的这些精神能力在极其漫长的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其生物学的基础,而后在相当漫长的文明演进过程中展现出来并得到发展。作为人类的一员,每一个个体的人通过种族的遗传即已具备这些精神能力的生物学基础,在此意义上,我们说它们是人性中固有的禀赋。然而,它们尚处于种子的状态,唯有在人类文化的环境中,种子才会发芽,潜在的禀赋才能生长为现实的能力。

文化环境不是物理学意义上的环境,对它的理解不能局限于当下的一时一地。几千年来,人类的精神探索形成了一个伟大的传统,这个传统既包容了又超越了一切时代和民族,对于人类每一个有心提高自己精神素质的成员来说,它都是最广阔也最深刻的文化环境。。那么,我们到哪里去寻找这个传统呢?我的回答是:到经典著作中去,因为经典著作正是这个传统的最重要载体。把人们引领到经典著作的宝库里,让大家了解、熟悉、领悟存在于其中的传统,受其浸染,加入到人类精神探索的伟大进程中去,在我看来,不可能有比这更有效的国民素质教育的途径了。

具体地说,与精神属性的三个方面相对应,国民素质教育也可分为智育、美育、德育三个方面,而在这三个方面,经典著作都是极好的教材。

智育的目标是培育自由、独立的头脑。在这方面,经典作家是最好的榜样。他们首先是伟大的自由思想者,不受成见束缚,‘勇于开拓前人未至的新领域,敢于挑战众人皆信的旧学说。尤其在社科领域,权力、利益、习俗、舆论往往据有巨对的势力,阻挠着对真理的追求和认识,而他们能够不为所动,坚定地听从理性的指引。从他们的著作中,我们学到的不只是一些社科知识,更是追求真理的勇气、智性生活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美育的目标是培育美丽、丰富的心灵。在这方面,文学艺术作品诚然是基本的教育资源,但人文和社科经典著作也能给我们以美好的熏陶。我们会发现,凡大思想家决不是单面人和书果子,他们从事研究的领域不同,性格各异,但大多具有鲜明的个性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对于人类情感每每有或博大精深或微妙细致的体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导读/社科经典轻松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德)本雅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1065380
开本 32开
页数 12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0
出版时间 2010-06-01
首版时间 2010-06-01
印刷时间 2010-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1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0-49
丛书名
印张 4.375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185
130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0:3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