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文学思潮是明代中后期个性解放思潮在文学领域里的反映,而后者又是借助于对传统儒释道思想作新的诠释面实现的。选择这一课题,旨在开拓对晚明文学思潮研究的新视角。与一般从文学批语史、文学史的纵向角度研究晚明文学思潮不同,本书侧重于从同时代的宗教、哲学对晚明文学的影响这一横向研究,并注意文学与哲学、理学批评与创作、文人性格与审美情趣之间的结合。本书研究的是晚明文学思潮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批评家、作家。
图书 | 儒释道与晚明文学思潮 |
内容 | 内容推荐 晚明文学思潮是明代中后期个性解放思潮在文学领域里的反映,而后者又是借助于对传统儒释道思想作新的诠释面实现的。选择这一课题,旨在开拓对晚明文学思潮研究的新视角。与一般从文学批语史、文学史的纵向角度研究晚明文学思潮不同,本书侧重于从同时代的宗教、哲学对晚明文学的影响这一横向研究,并注意文学与哲学、理学批评与创作、文人性格与审美情趣之间的结合。本书研究的是晚明文学思潮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批评家、作家。 目录 一、序 二、第一章 概论 三、第二章 理学到心学的嬗变:晚明文学思潮的酝酿及其学术根源 四、第三章 学宗王门、兼取佛学:徐渭的文学“本色论”及文学思潮的兴起 五、第四章 出入三教、高张个性:李贽的文化心态与“童心说”、“化工说” 六、第五章 融通儒佛、以儒为本:焦竑亦“灵”亦“实”的文论 七、第六章 “可上人之雄”、“李百泉之杰”:汤显祖的“尚情论”及革新派的创作高标——“临川四梦” 八、第七章 论学宗儒、论文尚本:公安派先驱袁宗道重“学”平允的文论 九、第八章 错综三教、出入禅净:公安派主将袁宏道的“性灵说”与晚明文学思潮的高涨 十、第九章 学姚泰州、兼习佛禅:公安派羽翼陶望龄的“偏至说”与“内外论” 十一、第十章 “中行”与禅悟:公安派殿军袁中道继踵哲昆、力娇其偏的文论 十二、第十一章 静观墨照与深幽孤峭:竟陵派对“性灵说”的承嗣与新变 十三、第十二章 儒学与“情教说”:冯梦龙的通俗文学观及晚明文学思潮的消退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明代中叶以后,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晚期,古老的中华大地腾涌起了近代化的启蒙思潮。但在表现形式方面,这一思潮仍是通过对传统思想作新的诠释而实现的。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儒释道与晚明文学思潮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周群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6220207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5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86 |
出版时间 | 2000-03-01 |
首版时间 | 2000-03-01 |
印刷时间 | 2000-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9 |
丛书名 | |
印张 | 1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
宽 |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