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毛泽东传(修订本)
内容
编辑推荐

原书第一版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初曾畅销120万册。一位外国作者为中国人描述了一位中国领导人的生活,作者采取了通常以叙述为主的传记笔法,但在史料甄别、背景分析和观点评价等方面,都经过深思熟虑和精雕细琢,是西方数百种《毛泽东传》中的经典之作,以8种文字在不同国家出版。该书不仅体现出作者对于历史事件高度的敏感性,而且也渗透着政治学视角的理论穿透力,对于人物的情景分析更使历史出神入化,引导读者体味“故事”背后的时代困惑和制度机制,把毛泽东丰富的情感与的挑战性的理论创造联为一体,从而全方位地展现了中国革命的壮观图景。

内容推荐

在《毛泽东传》一书中,一位外国作者为中国人描述了一位中国领导人的生活。该书不仅体现出作者对于历史事件高度的敏感性,而且也渗透着政治学视角的理论穿透力,对于人物的情景分析更使历史出神入化,引导读者体味“故事”背后的时代困惑和制度机制,把毛泽东丰富的情感与的挑战性的理论创造联为一体,从而全方位地展现了中国革命的壮观图景。

目录

少年时代(1893——1910)

为何求知(1910——1918)

京沪天地(1918——1921)

组织(1921——1927)

奋斗(1927——1935)

未来在握(1935——1936)

抗日(1936——1945)

圣人(1936——1945)

成熟的桃子(1945——1949)

“我们熟习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1949——1950)

改造(1951——1953)

建设(1953——1956)

疑云(1956——1957)

体制的修补(1958——1959)

苏联与超越(1958——1959)

退却(1961——1964)

乌托邦之怒(1965——1969)

峣峣者易折(1969——1971)

尼克松(1972)

破碎的梦(1973——1975)

强弩之未(1976)

结语

校订后记

试读章节

在那个时候,他还希望与陈独秀教授谈谈自己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毛变卖了自己过冬的大衣买了车票启程去上海,脑子里装着一大堆没有清理的目的和想法。

毛在上海日子艰难,他为大班和富有的买办洗烫衣服并要来回取送。

作为洗衣店的帮工,他每月的报酬是十二至十五块钱。其中要有大约八块钱用作车费,因为他要往来于洗衣店和私宅及旅店之间。如果说在他以后的生活中对上海很少露出笑脸的话,我们不难理解个中缘由。

毛期望陈独秀在湖南问题上予以指导,但是,这位革命的教授手头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由新近成立的共产国际派遣的俄国顾问已经到达中国,与李大钊和陈独秀商讨关于在中国成立布尔什维克组织的具体事宜。

那年春天的陈独秀是迄今所知对毛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最大的人。“在我一生中可能是关键性的这个时期,陈独秀表明自己信仰的那些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毛后来谈起这位以前是北京的反传统斗士时说。毫无疑问,洗衣店的艰辛使毛进一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也帮助他更深刻地理解了马克思所说的“无产者”这个词意义何在。

毛去码头向赴法勤工俭学的湖南学生送行,阳光闪烁在黄波逶迤的黄浦江面上,潮湿的空气中回荡着装卸船货的号子和汽笛声。毛身上穿着在自己受雇的洗衣店里洗得泛白的灰布长衫。

在赴法之前,新民学会的成员在上海的半淞园举行了会议。毛讲了话,他提出了“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口号,会议决定委派他回长沙任湖南勤工俭学运动的负责人。大家郑重地合影,然后,一帮人沿着吴淞口岸蹓达着走向一艘法国货船。

在这次赴法的学生中有女生,让女生参加这一运动是毛的一个重要贡献。

P57

序言

已经以六种语言出版的《毛泽东传》,今天又有了它的中文版,我非常高兴,它终于来到了最关心它的人们中间。

今天,人们小心翼翼地评论毛泽东的时代,特别是他的后期。当时并不像现在这样重视经济,而是兴政治统帅一切;人们极少关心中国以外的世界,而是关起门来高呼口号。当时只有毛的像章和“红海洋”,人们的思想意识就是“为人民服务”。

然而,中国还是中国,中国人还是中国人。岁月更迭,中国正在走进一片崭新的天地,正在抓住新的机会。毛自己曾经说过:“死了张屠夫,就吃混毛猪?”

回顾过去,我认为,我们可以说,毛领导的革命在某些方面已经结束。炮火已经停息,硝烟已经散去,人性开始回归——带着它顽强的个性和执拗的梦想。

在《毛泽东传》一书中,一位外国作者为中国人描述了一位中国领导人的生活。这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是,毛不仅是中国的,而且是全世界的,他的影响早已超出了他的国家。人类有着某些相似的特质和志向,这就意味着我们要用一些更具普遍性的标准,衡量人类的领袖人物。其中一个最基本的标准是:他为他领导的人们带来了什么?

作为一名外国人,还有第二个因素使我意欲写一本关于毛泽东的书。在对中国作了近二十五年的访问和研究之后,我发现,二十世纪中国发生的一些事件并不为大多数中国人所明了。当然,在中国,近几年关于毛的新资料不断出现,例如关于遵义会议,而且肯定还会有更多的史料为人所知;但是作为外国学者,他们可以不断努力去挖掘一些中国尚没有公开宣布的资料。例如,为了写《毛泽东传》一书,我曾到过印度尼西亚、缅甸、澳大利亚和其他很多国家,拜会了那些曾见过毛的外国领导人,倾听他们对毛的评论。

1976年可以说是中国的一个分水岭,在这一年的变化使我怀疑当时官方的“正确性”。那时我曾为邓小平辩护,我告诉过一些中国官员,作为一名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我认为,说邓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人”是荒谬的。但有些中国官员不同意我的看法。而多数官员与人们和我的看法不谋而合,于是,我决定仔细分析研究中国发生的每一件事和它最近的历史,并决定要写两本传记。首先,我选择了毛,然后我又写了江青,前者是人们公认的英雄,后者则是一个恶魔。

在传记中,我们可以看到政治、文化和个人意志的相互作用。应该说,在毛的故事中,马克思主义只是一个组成部分,传统意识、大写的自我、人际竞争、健康状况等等,在毛的生活中都是一定的影响因素。我努力把毛描写成一个人。

有些中国人建议我不要写关于毛的书,他们告诫我说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政治问题。我决定不过分涉及敏感的政治,传记不应该追赶政治上的时髦。本书的后记对毛作了进一步的总结,有些方面与1981年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决议对他的评价是吻合的。

同时我在书中还谈到了权力集中的问题,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中国人民是得益于毛的领导的,而文革中又深受其苦。重要的是,对毛在六七十年代的悲剧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我们不能把一切错误都加在毛一个人的头上。

一种革命被发动起来后,不再需要其他的“革命制造者”。但是,有人企图贬低毛是不可取的。在这里,我要坦率地说,毛在后期所出现的问题并不主要是意识形态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在权力集中而且不受人民制约的地方,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动荡不安、主观武断和因循守旧。

当权力集中于一人之手而且不受任何约束时,掌权者会认为他自己就是真理和权力的本源。

我注意到,自1976年以来,中国在检讨自己的失误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起初,人们都把错误归罪于“四人帮”。

后来,毛被肢解为好的部分和坏的部分,据说,“四人帮”的破坏和毛的失误应对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负责。

当一些中国人对整个政治体制发出“诘难”时,开始了第三个阶段,用中国人的话说,就是要搞改革、开放。邓小平本人也鼓励这种“诘难”,他首先号召进行“政治改革”。政治体制问题会继续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这在当代是一个热点。

毛有很多不同的言论,其中一些很有意思。在他生命的后期,他似乎理解了政治所能达到的界限、斗争的永恒性和人性的特点。尼克松对毛说他已经改变了世界,但是毛不同意这种赞美:“我并没能够改变它,我只是改变了北京的一些地方。”

毛具有使人惊讶的能力,其中最令人惊讶的或许是毛晚年对自己的制度所作的毁灭性的打击。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使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怀疑——甚至厌恶政治。这就又产生一个问题:在毛以后的中国社会,新的意识形态将会是什么?这也是一个即将提上议事日程的问题。

最后,我要感谢译者刘路新先生和河北人民出版社的编辑,是他们的辛勤努力才使更多的中国读者能够看到这本书。

后记

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Ross Terrill)1980年付梓的《毛泽东传》,是国外中国学或毛泽东学图书中较完整的一本。1990年春,河北人民出版社拟出特氏这部书中文版的修订本,托我校订。作为专业工作者,尝想为毛泽东树碑立传而有志未逮,能让读者了解毛泽东有部较好的中文译著是一件不坏的事情,于是我欣然应允。

中译本初版许多地方译得不错,一些传神之笔也译得恰到好处。校订时,我更想让译著达到“信、达、雅”,文字风格上接近或不逊于原著。除校改译文并对之润色外,对原著史实有误或文字表达不当的地方还增补了必要的脚注。同样的,译文也不厌百回改。任是像王亚南译《资本论》那样字字推敲,修订本仍避免不了有这样或那样有待改进的地方。1992年春,出版社示意再次修订《毛泽东传》,我又改正了由翻译、注释或印刷造成的一些舛误——这些舛误有的是由热心的读者指出的。我当然知道,正如圣人之过如日月之蚀一样,有关伟人传记的任何细小纰漏尽在众目睽睽之下。

我要感谢读者们的热心和严谨态度,但我也在此向亲爱的读者奉献几点建议:(一)不要把《毛泽东传》当作历史教科书来读,它毕竟出之于异域人士之手。作者的书尽管视角独特,且不乏精当之笔,但作者对史料的掌握有一定限度,故书中小错难免,还请读者自鉴为好。本书加脚注的原则是:凡涉及毛泽东本人及其亲属者,凡涉及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者,有误必注。不属此范围的错误,则只适当注释。(二)不要把《毛泽东传》当作政治教科书来读,要考虑到作者不同的社会立场。作者在书中显现出的某些有争议或欠妥当的观点,还望读者以评析的眼光对待。(三)不要把《毛泽东传》当作经典来引用。书中毛泽东及其他人的话,尽管经过译者多方核对,但有些出处仍难统一和明确,读者若要引用,最好引用中文原著如《毛泽东选集》类。

另外,我真诚地希望由中国人自己来写一本文思并茂、能流传于世的《毛泽东传》,中国现代风流人物、中国党政高层领导人的传记多由外邦人士来作,这种有趣的文化现象应当结束了,《毛泽东传》最适合的作者应是生活在毛泽东故乡的人。最后,我要在此感谢河北人民出版社对我的信赖和译者与我的真忱合作。

校者

1992年4月18日于北京昆明湖畔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毛泽东传(修订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R·特里尔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2003596
开本 32开
页数 572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453
出版时间 1989-03-01
首版时间 1989-03-01
印刷时间 200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A751
丛书名
印张 18.25
印次 28
出版地 河北
204
14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50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8:3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