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气象尖兵(中国成功发射系列气象卫星)/共和国故事
内容
编辑推荐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新中国已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60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谓沧海一粟。其间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怎样发生的,过程怎样,结果如何,却非人人都清楚知道的。对此,亲身经历者或可鲜活如昨,但对后来者来说却可能只是一个概念,对某段历史的记忆影像或不存在或是模糊的。基于此,为了让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永远铭记共和国这段不朽的历史,我们推出了这部反映共和国60年伟大建设实践的大型历史故事丛书《共和国故事》。

本书是丛书的分册《气象尖兵》。讲述中国成功发射系列气象卫星的故事,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这段历史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内容推荐

《共和国故事》虽为故事,但却与戏说无关,不过是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这套500册的丛书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500个重大历史事件。在丛书的谋篇布局上,尽量选取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共和国发展的全景和脉络。为了使题目的设置不至于因大而空,我们着眼于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这套《共和国故事》丛书可谓是一部书写红色记忆的读物,它对于了解共和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这套丛书又是一套普及性读物,既针对重点阅读人群,也适宜在全民中推广。相信它必将在我国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大的作用,成为装备中小学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职工图书室、连队图书室等的重点选择对象。

本书是丛书的分册《气象尖兵》。

目录

一、艰难起步

 周恩来决定搞气象卫星

 正式开始研制气象卫星

 成功发射“风云-1”号卫星

 期待卫星睁开“千里眼”

二、开拓进取

 抢救“风云-1”号第二星

 研制“风云-1”号第三星

 研制“风云-1”号第四星

 研制星载计算机系统

 艰苦打造“长征-4乙”号火箭

 发射“风云-1”号第四星

三、勇创辉煌

 研制“风云-2”号静轨卫星

 建立“风云-2”号地面站

 发射“风云-2”号气象卫星

 研制“风云-2”号第二星

 研制“风云-2”号第三星

 “长3甲”护送“风云-2”号上天

 发射“风云-2”号第五星

四、再攀高峰

 研制“风云-3”号卫星

 积极准备发射“风云-3”号

 成功发射“风云-3”号卫星

 “风云-3”号为中国气象事业作贡献

试读章节

1972年2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世界气象组织的合法席位。

那是1873年,世界一些国家联合成立了国际气象组织。1947年中国气象代表团参加了在华盛顿召开的45国气象局长会议,参与世界气象组织的创建工作,成为世界气象公约签字国之一。

在1953年3月23日,国际气象组织更名为世界气象组织。从1960年开始,世界气象组织规定每年的3月23日为国际气象日。

中国历来是气象灾害多而又严重的国家,发展气象卫星,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1969年1月下旬,一次强寒潮袭击我国,出现了强烈降温,大范围降冰凌和大雪,全国有不少地方交通瘫痪,通信中断。

周恩来总理得知这场寒潮造成的严重灾害时十分焦急。他先后两次紧急召集邮电部和中央气象局的同志研究这一问题,讨论应急措施。

1969年1月29日,周恩来再次接见了邮电部和中央气象局的同志。当时,我国对这种大范围天气过程和台风的监测手段还很缺乏,特别是对于台风的移动路径和强度无法准确判断。气象局代表汇报了当时的气象情况,同时还谈到由于通信中断缺乏气象资料的情况。周恩来认为我国应该搞我们自己的气象卫星。同时他还指示说:

在我们自己的卫星没有搞出来以前,要想办法接收美国卫星传送的气象情报。而且应该搞我们自己的气象卫星,气象火箭也要搞。

周恩来的指示给了气象工作者巨大的鼓舞,更为我国气象卫星事业和卫星气象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气象卫星是对地球及其大气层进行气象观测的遥感卫星,被誉为监视风云变幻的“千里眼”。按轨道不同,分为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和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前者又称极轨气象卫星,可获得全球气象信息,后者则可对目标区域进行连续气象观测。

在周恩来的指示下,我国的气象卫星和卫星气象事业开始逐步发展起来。

1969年上半年,我国科技人员对原有的旧设备加以改造,手工绕制螺旋天线,把旧的马可尼雷达改造为扫描系统,利用照相机把雷达荧光屏上的云图拍成云图照片,在不到半年时间内,就研制出我国第一台气象卫星云图接收设备,并立即在中央气象台使用。从此,我国开始了气象卫星云图的接收应用工作。

1969年底,在周恩来关心下,我国又提出了研制“风云-1”号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的任务。

1970年初,由中央气象台和中科院大气所的一些同志成立了卫星云图分析应用联合研究组,当时的中央气象局对在全国军内外推广这一新技术很重视。

1970年1月17日,周恩来召集阎仲川副总参谋长以及国防科委罗舜初副主任等开会研究气象卫星的研制和相关任务。

2月16日,周恩来又亲自签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上海市关于研制气象卫星的电报,下达了研制气象卫星的任务。5月4日,在中央气象局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卫星气象筹备工作组,因当时人少,工作组办公室设在原情报所办公楼三层311房间,故对外代号取名为“311组”。

不久,“311组”通过调研提出了《关于气象卫星研制方案和地面接收站建设问题的报告》。1970年12月24日,周恩来在这份报告上亲笔批示:

这两种卫星规划是否已经落实,承制单位和协作地区是否已经可靠,排列时间是否恰当,均请你们再谈一次,以便正式列入“四五”计划。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周恩来的批示并没有得到落实,气象卫星研制任务后来也没有能够列入“四五”、“五五”计划。

1970年底,经中央军委批准,总参谋部下达了“关于开展国外气象卫星云图照片接收工作的通知”。同时,中央气象局还采取了组织有关工厂生产设备,举办短期培训班等措施。

1971年7月1日,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央气象局正式组建“卫星气象中心站”,即后来的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代号为“701”办公室。我国第一颗气象卫星在周恩来的关心和指导下开始筹划和发展。

1972年7月30日,周恩来询问说:“收听国际气象预报和预测,不知地面卫星站能否通过空中卫星收听更多情报,请打听一下,如行,立即办。”

周恩来以其深邃的战略眼光洞察到加强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1972年,中央气象局提出上海以北的沿海地区没有测台风的雷达,台风到黄海后,测不到其位置,要求在这一带安装测台风雷达时,周恩来给予了大力支持。后来,北方沿海地区增加的测台风雷达站,就是在他的关怀下建立起来的。

在一次国际气象组织会议上,李先念明确表示,中国要在1979年发射气象卫星。这个承诺使第三世界国家欢欣鼓舞。然而由于当时的原因,这个工程一拖再拖,未能如期实现。P2-5

序言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新中国已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60年是短暂的,但这60年带给中国的却是极不平凡的。60年的神州大地经历了沧桑巨变。从开国大典到60年国庆盛典,从经济战线上的三大战役到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从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从宜将剩勇追穷寇到建立了强大的国防军,从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双百”方针到体制改革后的文化事业欣欣向荣,从扫除文盲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新型国家,从翻身解放到实现小康社会,凡此种种,中国人民在每个领域无不留下发展的足迹,写就不朽的诗篇。

60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谓沧海一粟。其间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怎样发生的,过程怎样,结果如何,却非人人都清楚知道的。对此,亲身经历者或可鲜活如昨,但对后来者来说却可能只是一个概念,对某段历史的记忆影像或不存在或是模糊的。基于此,为了让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永远铭记共和国这段不朽的历史,我们推出了这套《共和国故事》。

《共和国故事》虽为故事,但却与戏说无关,我们不过是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这套500册的丛书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500个重大历史事件。在丛书的谋篇布局上,我们尽量选取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共和国发展的全景和脉络。为了使题目的设置不至于因大而空,我们着眼于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历史是复杂的,事态的发展因素也是多方面的。由于叙述者的视角、文化构成不同,对事件的认知或有不足,但这不会影响我们对整个历史事件的判断和思考,至于它能否清晰地表达出我们编辑这套书的本意,那只能交给读者去评判了。

这套丛书可谓是一部书写红色记忆的读物,它对于了解共和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这套丛书又是一套普及性读物,既针对重点阅读人群,也适宜在全民中推广。相信它必将在我国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大的作用,成为装备中小学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职工图书室、连队图书室等的重点选择对象。

编者

2010年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气象尖兵(中国成功发射系列气象卫星)/共和国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金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318479
开本 32开
页数 1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9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4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10
144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0: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