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刘森林编著的这本《江南市镇(建筑艺术人文)》是“中华遗产人居典范书系”之一,比较全面地阐述了江南市镇的概念和范围、类型和特点、产生和发展的概况,同时就市镇平面组织和空间格局,包括建筑形式、装饰和陈设进行了阐述,力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为读者打开丰富的江南市镇的“场景”。
图书 | 江南市镇(建筑艺术人文)/中华遗产人居典范书系 |
内容 | 编辑推荐 由刘森林编著的这本《江南市镇(建筑艺术人文)》是“中华遗产人居典范书系”之一,比较全面地阐述了江南市镇的概念和范围、类型和特点、产生和发展的概况,同时就市镇平面组织和空间格局,包括建筑形式、装饰和陈设进行了阐述,力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为读者打开丰富的江南市镇的“场景”。 内容推荐 从唐末五代和宋代,迄元、明、清和近现代时期,江南地区无疑是中国经济最繁荣、文化最发达、人居环境最优美的区域,也是人们最向往的目的地。江南市镇以其发达的经济文化、宜人的人居环境享誉遐迩。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颁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目录中,江南共有34座市镇名列其间,高居全国前列。这些在自然条件相似和相对完整的地理环境中产生的市镇,在空间结构、环境风貌方面既具有较强的均质性,又颇具多样性和独特性,成为人们心中故园的记忆和乡愁的载体。 刘森林编著的这本《江南市镇(建筑艺术人文)》着力于研究江南市镇人文地理和人居环境的变迁,对其平面组织和空间格局,河流、桥梁、码头和舟船,建筑形制和造型,建筑装饰和室内陈设等方面进行比较全面的叙述和梳理,分析居住建筑环境所映现的生态化、精致化和舒适性,力图集知识性、专业性和可阅读性于一体,文字优美,图文并茂,深入浅出,适合不同层次人群的阅读需求,也可作为深度旅行和体验的参考。 目录 《中华遗产人居典范》书系/序 前言 第一章 总论 一 、概念和范围 二 、类型和特点 三 、产生和发展 第二章 江南区域环境、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态 一、自然、生态和资源 二、经济和社会 三、文化和历史 第三章 市镇平面组织和空间格局 一、平面组织和结构 二、空间结构体系 三、构成方式 四、空间形态和心理、行为 第四章 河流、桥梁、码头和舟船 一、河流、水巷和桥梁 二、水埠、驳岸和舟船 第五章 建筑形制和造型 一、民居建筑 二、宗教崇祀建筑 三、文化教育建筑 四、园林建筑 五、商业建筑 六、公共建筑 第六章 建筑装饰和室内陈设 一、建筑结构构造 二、建筑装饰装修 三、室内陈设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江南市镇(建筑艺术人文)/中华遗产人居典范书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刘森林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235160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4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11 |
出版时间 | 2014-10-01 |
首版时间 | 2014-10-01 |
印刷时间 | 2014-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12 |
CIP核字 | 2014013715 |
中图分类号 | F299.275 |
丛书名 | |
印张 | 16.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0 |
宽 | 160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2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