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京剧新语》是张伟品第一部论文集。《京剧新语》中文字涉及京剧研究领域的众多方面,如京剧学、京剧表演、京剧语音、京剧艺术家与流派、京剧人才培养等等。还包括了一些和京剧有关的史料、掌故文章。文中既有作者的研究心得,又有演员自述的表演经验。
图书 | 京剧新语/国家重点学科戏剧戏曲学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这本《京剧新语》是张伟品第一部论文集。《京剧新语》中文字涉及京剧研究领域的众多方面,如京剧学、京剧表演、京剧语音、京剧艺术家与流派、京剧人才培养等等。还包括了一些和京剧有关的史料、掌故文章。文中既有作者的研究心得,又有演员自述的表演经验。 内容推荐 《京剧新语》为作者张伟品历年文字结集,包括研究论文、艺术评论和文化随笔。内容涉及京剧研究领域的众多方面,如:京剧学、京剧表演、京剧语音、京剧艺术家与流派、京剧人才培养等等。还包括了一些和京剧有关的史料、掌故文章。 作者在历来以娱乐为主流的京剧领域进行学术研究。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自由的学术精神,结合开阔的视野、敏锐的思考和不懈的追求,对京剧进行历史的、全面的考察,见解独到。往往发人所未见。 目录 一、京剧学研究 走向认知——从一般理论研究到京剧学科 本土传统的失落、冷落与没落——京剧与中国文化传统 从自觉到迷失——京剧文化追求与现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风格与宗派——京剧表演流派属性批判 京剧中的宗教影子 一种忧思——与章培恒教授商榷 二、京剧表演研究 程式与程式性脞说 关于唱腔、唱法 身段谱与身段谱诀 反二黄人头兼说《碰碑》 《骂殿》的穿戴及其他 《文昭关》识小 也说“末” 三、京剧语音研究 京剧语音规范的形成与早期语音实践 戏曲(京剧)音韵学缘起 四、京剧艺术家与流派研究 言菊朋声腔艺术论稿 言菊朋的唱片 言菊朋编演剧目管窥 《言菊朋评传》序 尚小云及其尚派艺术 小王桂卿与《雅观楼》 程派的遗踪——谢宝云的老生唱片及其他 言菊朋艺事年表草 尚小云艺事年表草 五、京剧人才培养教育 从“百日集训”看京剧演艺人才培养模式的当代建设 晚近戏曲教育中人文精神的缺失 旁观“青京赛” 六、京剧及其周边 《南巡图》与宋氏家族 张厚载的公案 也说张伯驹 银行家与京剧及其他 小凤仙与梅兰芳 徐慕云两部书补谭 关于“叫好” 关于京剧文献的话题 喜剧、悲剧和人生 社会观和戏剧观 一个认识的变迁及背后 跋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京剧新语/国家重点学科戏剧戏曲学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伟品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远东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760903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7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8 |
出版时间 | 2014-10-01 |
首版时间 | 2014-10-01 |
印刷时间 | 2014-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56 |
CIP核字 | 2014206537 |
中图分类号 | J821-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7.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40 |
宽 | 171 |
高 | 1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