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嫦娥奔月(中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共和国故事
内容
编辑推荐

《共和国故事》是一部反映共和国60年伟大建设实践的大型历史故事丛书,它从多个视角,多个侧面来解读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丛书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有深刻影响的500个重大历史事件。

本书为该丛书之一,详细讲述了中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缘起背景、发展过程及其最终发射成功的一系列经过,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这段历史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内容推荐

《共和国故事》内容涵盖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军事、科技、教育、政策、外交、民生等方面。从宜将剩勇追穷寇到肃清匪特,再到依法治国;从开国大典到六十年国庆盛典;从经济战线上的三大战役到中国商业浪潮的滚滚而来;从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从“一五”计划到“十一五”规划;从取缔一切不平等条约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论十大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从文化大革命到改革开放;从“双百”方针到人才强国战略;从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到对其伟大的实践;从科教兴国战略到建设新型国家;从以捍卫主权为目的的抗美援朝到多次边界自卫反击作战;从军队以数量取胜到精兵之路;从新中国的第一条铁路成渝线竣工到青藏铁路建成通车;从鲧山禹斧的小浪底到峭崖壁立的三峡;从原子弹的引爆到核能的广泛利用;从两弹一星到“嫦娥”奔月;从医疗制度改革到住房制度改革;从农民工培训到希望工程。凡此种种,中国人民在其所在的每个领域都留下发展的足迹,写就了不朽的诗篇。

本书为其中一册,记述了中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的有关情况。

目录

一、科学决策

 中国科学家分析月岩成分

 科学家首次建议探月

 科学家第二次建议探月

 科学家提出探月建议

 科工委提出探月规划

 中央公布航天白皮书

 国务院批准绕月工程

二、组织攻关

 确定“嫦娥工程”领军人物

 科工委召开工程会议

 科工委成立探月工程中心

 科工委征集探月标志

 科工委号召为探月决战

 科工委为“嫦娥”征集曲目

 攻坚研发“嫦娥”发动机

 科学家研制“嫦娥”软硬件

 模拟飞行试验获得成功

 指挥员即将下达奔月令

三、发射成功

 “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嫦娥一号”按照指令入轨

 “嫦娥一号”传回月球图片

 召开探月成功庆祝大会

 “嫦娥一号”成功撞击月球

试读章节

科学家首次建议探月

1994年11月30日,中国的“长征-3甲”号运载火箭再次发射,将“长征-3甲”号通信卫星准确地送到了预定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这是“长征-3甲”号运载火箭一年之中的第二次发射。

一年之内,取得发射双连冠的佳绩,这在当时我国航天发射中并不多见。但是,“长征-3甲”号运载火箭却十分遗憾地与月球擦肩而过,没有能够享受到奔月的切身体验。

早在1986年2月,为了发射我国新型广播通信卫星,新型运载火箭的研制就被提上了日程。在向国务院申报立项的报告中,火箭被正式命名为“长征-3甲”号运载火箭。

“长征-3甲”号运载火箭的研制作为“新3星一箭”国家重大项目之一,列入了国家“七五”计划。

“新3星一箭”指“东方红-3”号通信卫星、“风云-1”号气象卫星、“资源一号”卫星和“长征-3甲”号运载火箭。

1990年3月31日,国务院正式批准立项,“长征-3甲”号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自此拉开了帷幕。

1990年1月,日本发射了一颗小小的“飞天号”月球探测器,一跃而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时任国家科委主任的宋健给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院长闵桂荣打电话,关切地询问:

研究院是否可以组织一下探月的论证?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立即安排了研究论证会议。不久,航空航天部也召开了探月专题讨论会,探讨从技术上探月的可行性。这时,准备将来发射通信卫星的“长征-3甲”号运载火箭也正在紧张的研制之中。

首枚火箭的试验性发射不能直接发射用户的通信卫星,但是又不能空发一枚火箭,那么发射什么卫星呢?

1991年,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提出研制一颗模拟星,模拟星没有通信卫星的具体功能,但重量、接口与以后要发射的“东方红-3”号通信卫星基本一致。

在论证时技术人员发现,火箭飞向月球的速度要求是每秒钟11公里左右,最低要求是每秒钟10.9公里,而“长征-3甲”号运载火箭飞向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速度已经达到每秒钟10.2公里,速度差得不多。只要再增加一点速度,飞向月球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

火箭的技术性弄清楚了,科学家们很兴奋。他们琢磨着设计一个有意义的金属物体,上面绘有中国国旗或地图,并取名为“探月1号”,然后,用火箭将其送到月球上去。

“探月1号”到达月面,就等于在月球上贴上了一个中国标签,并可以永远地将其“烙”在月球上。尽管这只是一个铁疙瘩,但它毫不含糊地向世界表示:中国人已经触摸到了月球。这当然是一件扬国威、鼓志气的事。

因为这件事情,火箭技术人员还专门找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专家,进行多次探讨。

当时的方案是,用火箭直接把重约4吨的飞行器送到近月轨道,然后借助月球引力把它吸上月面。

科学家们为此进行了专门的研究计算。月球的半径为1730多千米,它对近旁的飞行器有较强的引力作用,只要飞行器飞入距月球3000千米至5000千米的轨道,脱靶小于6000千米,就有可能击中月球。

从计算看,再加点动力,“长征-3甲”号运载火箭的运载速度和运载能力是完全能够胜任的。当时,科技人员提出的经费预算还不到500万人民币。

就在这批人忙碌于搞月球轨道设计时,另一批科学家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但他们认为,即使技术方案做出来了,轨道精度也达标了,但是发射一个“铁蛋蛋”到月球上去干什么呢?这确实是个关键问题,它的提出给科学家发热的头脑带来了一丝凉意。

当时许多科学家只想着不叫火箭空载飞行,确实没有深入地考虑花这一大笔钱到月球上去要干什么,也没有对后续工作做任何具体计划。

毕竟,一项科学工程不能光靠头脑发热的冲动,不能搞没有长期打算和规划的一锤子买卖。并且,它几乎纯粹是政治的产物,实际意义不大。

所以,国家有关部门认为月球探测的科学目标不系统、不明确,也没有连续性,拒绝批准“长征-3甲”号运载火箭发射月球卫星的计划。

1994年2月8日,“长征-3甲”号运载火箭攻克了100多项新技术和技术关键,首次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将“实践四号”科学探测卫星和“夸父1号”模拟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同年11月30日,“长征-3甲”号运载火箭再次发射成功,不过都未能实现中国科学家们的奔月梦,这让当时为奔月计划努力的科学家们多少有些遗憾。

不过,“长征-3甲”号运载火箭的研制,仍然给中国探月方案孕育了最初的机遇,虽然这是一次不成功的机遇,但却为科学家们制订更科学的登月计划提供了宝贵经验。P9-12

序言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新中国已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60年是短暂的,但这60年带给中国的却是极不平凡的。60年的神州大地经历了沧桑巨变。从开国大典到60年国庆盛典,从经济战线上的三大战役到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从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从宜将剩勇追穷寇到建立了强大的国防军,从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双百”方针到体制改革后的文化事业欣欣向荣,从扫除文盲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新型国家,从翻身解放到实现小康社会,凡此种种,中国人民在每个领域无不留下发展的足迹,写就不朽的诗篇。

60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谓沧海一粟。其问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怎样发生的,过程怎样,结果如何,却非人人都清楚知道的。对此,亲身经历者或可鲜活如昨,但对后来者来说却可能只是一个概念,对某段历史的记忆影像或不存在或是模糊的。基于此,为了让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永远铭记共和国这段不朽的历史,我们推出了这套《共和国故事》。

《共和国故事》虽为故事,但却与戏说无关,我们不过是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这套500册的丛书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500个重大历史事件。在丛书的谋篇布局上,我们尽量选取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共和国发展的全景和脉络。为了使题目的设置不至于因大而空,我们着眼于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历史是复杂的,事态的发展因素也是多方面的。由于叙述者的视角、文化构成不同,对事件的认知或有不足,但这不会影响我们对整个历史事件的判断和思考,至于它能否清晰地表达出我们编辑这套书的本意,那只能交给读者去评判了。

这套丛书可谓是一部书写红色记忆的读物,它对于了解共和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这套丛书又是一套普及性读物,既针对重点阅读人群,也适宜在全民中推广。相信它必将在我国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大的作用,成为装备中小学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职工图书室、连队图书室等的重点选择对象。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嫦娥奔月(中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共和国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金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318592
开本 32开
页数 1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9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4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10
143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6: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