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长江明珠(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胜利竣工)/共和国故事
内容
编辑推荐

《共和国故事》是一部反映共和国60年伟大建设实践的大型历史故事丛书。它从多个视角,多个侧面来解读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本书为该套丛书之一,汇集了数十个发生在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胜利竣工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如:毛泽东批示兴建大坝;林一山修订工程设计等。

内容推荐

《共和国故事》内容涵盖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军事、科技、教育、政策、外交、民生等方面。从宜将剩勇追穷寇到肃清匪特,再到依法治国;从开国大典到六十年国庆盛典;从经济战线上的三大战役到中国商业浪潮的滚滚而来;从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从“一五”计划到“十一五”规划;从取缔一切不平等条约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论十大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从文化大革命到改革开放;从“双百”方针到人才强国战略;从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到对其伟大的实践;从科教兴国战略到建设新型国家;从以捍卫主权为目的的抗美援朝到多次边界自卫反击作战;从军队以数量取胜到精兵之路;从新中国的第一条铁路成渝线竣工到青藏铁路建成通车;从医疗制度改革到住房制度改革;从农民工培训到希望工程。凡此种种,中国人民在其所在的每个领域都留下发展的足迹,写就了不朽的诗篇。

本册为《长江明珠(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胜利竣工)》,书中汇集了数十个发生在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胜利竣工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详细讲述了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背景、发展过程及其最终的历史形态,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这段历史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目录

一、决策规划

 毛泽东批示兴建大坝/002

 周恩来采纳民主决议/012

 周恩来带病研究工程/018

 李先念关注工程情况/021

二、勘测设计

 林一山勘察葛洲坝地势/032

 周恩来指示成立指挥机构/038

 林一山修订工程设计/041

 委员会讨论设计方案/048

 工程设计在建设中完善/065

三、施工建设

 民兵汽车连多快好省建大坝/074

 电铲工创新开挖方法/078

 电焊工攻克施工难关/084

 葛洲坝实现大江截流/089

 安装队创造安全零事故/092

 为大坝建成奋力苦战/096

 团干部带出青年突击队/099

 葛洲坝通过国家验收/110

试读章节

曾经被毛泽东称为“长江王”的水利专家林一山发誓要成为治理长江的“总工程师”。他努力勾画着领袖描绘的宏伟蓝图,铭记着周恩来的叮咛,率领着治理长江的队伍,大踏步朝三峡走去。

1958年2月到3月间,周恩来在李富春、李先念的陪同下,从武汉溯江而上,视察了三峡,踏勘了三峡的两个坝区,之后便确定了长江的近期治理和远景规划。

1958年2月,根据周恩来考察的结果和专家讨论的意见,成都会议通过了《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意见》,明确提出:

三峡水利枢纽是需要修建而且可能修建的,现在应当采取积极准备和充分可靠的方针,进行各项有关的工作。

根据这一决议,以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为主,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开始了三峡工程和长江流域规划的各项准备工作。

经过几年的争论,初步确定三斗坪为三峡大坝坝址,否定了美国人最初提出而当时苏联专家又倾向的南津关坝址。

但这也带来了三个问题:第一,坝址上移,要损失十多米水头,等于白白丢掉了一个二三百万千瓦的电站;第二,三斗坪坝址下游至南津关一段38公里的峡谷河道航道条件难以改善,将成为发展川江航运的“盲肠”;第三,三峡电站担负调峰作用,放水时多时少,下游水位日夜变化在10米以上,更会影响航行。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1959年12月,交通部部长王首道主持召开了一个研讨会。在这次会上,专家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方案。

当时,长办三峡工程设计领导小组组长魏廷诤在会上介绍了两级开发方案,在葛洲坝建一个反调节水库,与三峡工程配套,既可收回那失去的十多米水头,又可控制三峡电站尾水位变化。

这个方案得到交通部领导赞许,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党委还正式决定让魏廷诤来抓葛洲坝工程设计。

1960年,苏联撤走专家之前,大家编制完成了葛洲坝工程初步设计要点报告,上报给中央。

60年代初,由于国民经济处于困难时期,加之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撕毁合同,撤走专家,三峡工程没有能按原计划进行建设,葛洲坝工程相应也搁置了。

1966年以后,三峡工作基本陷于停顿。

1969年,由于缺电非常严重,水电部研究对策,设想上三峡工程。为此水电部想了一个办法,先不提防洪,因为一提防洪就涉及库容、水位等一系列复杂问题,就光讲发电,提了一个最低145米的蓄水位方案。

水电部和湖北省一起向中央写了一个报告,建议三峡工程上马。

1969年9月,张体学代表湖北人民的意愿,就三峡问题向毛泽东汇报。

毛泽东说:“现在不考虑修三峡。要准备打仗,要考虑脑壳上顶200亿立方水的问题……”

1969年10月,毛泽东在武汉听取武汉军区司令员曾思玉、政委刘丰提出的兴建三峡大坝设想时,又说道:“在目前备战时期不宜作此想。”

此后,为了解决湘西、鄂西、豫西、川东等地区“三线”建设和生产用电,武汉军区、水电部、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设想改修三峡下游宜昌的葛洲坝低坝,采用径流发电,既可避免战时轰炸使下游淹没的危险,又可争取较短时间加大航运和发电量。

1970年4月24日,林一山向李德生报告并报毛泽东、周恩来,再次提出《三峡水利建设时机问题的报告》,认为:

三峡建设时机已经成熟,从需要和可能两

方面看,应列为国家近期重点建设项目。

同年5月30日,水电部向国务院报告,停建清江隔河岩水电站,提前兴建长江葛洲坝枢纽,计划1975年建成。在此基础上,再用8年时间,完成三峡工程。

当时,毛泽东从军事角度考虑,否定了这个报告。他对张体学讲:“你头上顶200亿立方米水,怕不怕呀!”洲坝工程。他们在报告中说,葛洲坝水库库容只有10多亿立方米,长江那么大,万一被炸垮了也不怕。

同年3月,周恩来给湖北省委、武汉军区下命令,让林一山到北京开会。

魏廷睁跟着林一山到北京,参加在北京饭店召开的第三个五年计划讨论会。周恩来在会上作报告。

在讲到三峡工程时,周恩来几乎含着眼泪说:

三峡工程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伟大理想,

如果我们不在他的有生之年来建设这项工程.

我们就对不起党,对不起人民,对不起毛主席。

葛洲坝工程是三峡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三峡工程的反调节水库。先建葛洲坝工程,会对三峡工程施工造成一定影响。

因此,当周恩来征求林一山的意见时,林一山不赞成先上葛洲坝工程,主张先上三峡工程。

林一山呈了一份意见书:

一、先建葛洲坝工程给今后三峡工程施工

造成很大困难:

二、分期开发建三峡低方案,效益是葛洲坝的两倍:

三、葛洲坝工程的技术问题比三峡还复杂,而且当时还没有设计,三峡却早已做了设计。

林一山让魏廷睁起草了一个报告,主张先修三峡工程,或者三峡工程和葛洲坝工程同时上马。

同年4月,周恩来在听取水电部关于电力建设的汇报时,提出先建葛洲坝工程还是先建三峡工程,现在不作结论,都做准备。

当时,中央正在做第三个五年计划草案,把三峡工程列了进去。

周恩来的秘书顾明曾经把这个报告草案拿给魏廷诤看,告诉他们三峡工程要上了。但后来情况变化,这个报告草案没能批下来。

这时候,武汉军区又催请周恩来批准兴建葛洲坝的报告。周恩来也非常着急。

经过勘探、试验,1970年10月,中共中央提出兴建葛洲坝工程的报告。

1970年冬,周恩来亲自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和讨论了长江三峡枢纽工程的组成部分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有关问题。

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并原则批准这一报告,要求多作试验和研究,写出可靠的水坝工程资料。

1970年11月,张体学和武汉军区司令员曾思玉、政委刘丰离汉赴京见毛泽东,争取葛洲坝工程及早上马。P3-7

序言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新中同已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60年是短暂的,但这60年带给中国的却是极不平凡的。60年的神州大地经历了沧桑巨变。从开国大典到60年同庆盛典,从经济战线上的三大战役到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从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从宜将剩勇追穷寇到建立了强大的国防军,从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双百”方针到体制改革后的文化事业欣欣向荣,从扫除文盲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新型国家,从翻身解放到实现小康社会,凡此种种,中罔人民在每个领域无不留下发展的足迹,写就不朽的诗篇。

60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谓沧海一粟。其间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怎样发生的,过程怎样,结果如何,却非人人都清楚知道的。对此,亲身经历者或可鲜活如昨,但对后来者来说却可能只是一个概念,对某段历史的记忆影像或不存在或是模糊的。基于此,为了让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永远铭记共和国这段不朽的历史,我们推出了这套《共和国故事》。

《共和国故事》虽为故事,但却与戏说无关,我们不过是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这套500册的丛书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500个蘑大历史事件。在丛书的谋篇布局上,我们尽量选取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共和国发展的全景和脉络。为了使题目的设置不至于因大而空,我们着眼于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历史是复杂的,事态的发展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巾于叙述者的视角、文化构成不同,对事件的认知或有不足,但这不会影响我们对整个历史事件的判断和思考,至于它能否清晰地表达出我们编辑这套书的本意,那只能交给读者去评判了。

这套丛书可谓是一部书写红色记忆的读物,它对于了解共和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这套丛书又是一套普及性读物,既针对重点阅读人群,也适宜在全民中推广。相信它必将在我国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大的作用,成为装备中小学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职上图书室、连队图书室等的重点选择对象。

编者

2010年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长江明珠(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胜利竣工)/共和国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学亮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317748
开本 32开
页数 1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9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4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09
143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2: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