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改革大计(中国改革的探索历程)/共和国故事
内容
编辑推荐

《共和国故事》是一部反映共和国60年伟大建设实践的大型历史故事丛书。它从多个视角,多个侧面来解读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本书为该套丛书之一,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发生的数十个中国改革的探索历程方面的重大历史事件。如:农村率先实行包产到户改革;企业推行责任制和破产制改革等。

内容推荐

《共和国故事》内容涵盖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军事、科技、教育、政策、外交、民生等方面。从宜将剩勇追穷寇到肃清匪特,再到依法治国;从开国大典到六十年国庆盛典;从经济战线上的三大战役到中国商业浪潮的滚滚而来;从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从“一五”计划到“十一五”规划;从取缔一切不平等条约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论十大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从文化大革命到改革开放;从“双百”方针到人才强国战略;从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到对其伟大的实践;从科教兴国战略到建设新型国家;从以捍卫主权为目的的抗美援朝到多次边界自卫反击作战;从军队以数量取胜到精兵之路;从新中国的第一条铁路成渝线竣工到青藏铁路建成通车;从医疗制度改革到住房制度改革;从农民工培训到希望工程。凡此种种,中国人民在其所在的每个领域都留下发展的足迹,写就了不朽的诗篇。

本册为《改革大计(中国改革的探索历程)》,书中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发生的数十个中国改革的探索历程方面的重大历史事件,详细讲述了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背景、发展过程及其最终的历史形态,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这段历史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目录

一、大胆突破

 邓小平吹响改革号角

 农村率先实行包产到户改革

 建立经济特区推行配套改革

 国有企业探索放权让利改革

二、全面推进

 邓小平南行推动全面改革

 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

 企业推行责任制和破产制改革

 多种经济成分改革获得突破

 建立民主法制的政治体制

 干部改革以公务员制为重点

 科技改革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教育改革实行优先发展战略

 文化体制改革突出两个效益

 医疗卫生改革实行简政放权

三、开创未来

 邓小平南方谈话再推改革

 完善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结构

 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发展要求

 农村税费改革从减免到取消

 进行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改革

 科学发展观指引各项改革

试读章节

陈云的意见博得与会同志的热烈响应,会议气氛马上活跃起来。陈云的发言还提示人们,要解决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重大问题,就要有一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于冲破禁区的精神。

陈云发言后,胡耀邦在西北组,万里在华东组,康克清在华北组,纷纷发言支持陈云的主张。

12月13日,中央工作会议举行闭幕会,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在会上发表讲话。邓小平的讲话题目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在讲话中,邓小平神采奕奕,自信、沉稳,他扫视了一眼与会同志,由衷地说:“这次会议开得很好,很成功,在党的历史上有重要意义。我们党多年以来没有开过这样的会了,这一次会议恢复和发扬了党的民主传统,开得生动活泼。我们要把这种风气扩大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中去。”

接着,邓小平高度评价了持续半年多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后,强调说:

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邓小平在这个重要讲话中,主张让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该思想的提出,为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基础。他说:

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

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

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

邓小平之所以提出“先富”,主要是为了打破当时盛行的平均主义“大锅饭”,打破旧经济体制的禁锢,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而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这一政策不仅符合我国各地生产力发展严重不平衡的现状,也有利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在商品经济尚不发达、客观条件千差万别、人们的能力和贡献有大有小的情况下,迅速增加社会财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因而,他的主张很快就被实践证明是一项正确的、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大政策”。

邓小平从此吹响了改革的号角。

中央工作会议原计划13日结束,但与会者认为邓小平的讲话非常重要,纷纷要求延长两天学习讨论。

就这样,中央工作会议于12月15日结束。

中央工作会议结束三天后,具有巨大转折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

1978年12月18日,隆冬的北京愈加寒冷,而刚刚沉寂两天的京西宾馆内却再一次暖意融融。

这一天,京西宾馆第一会议室里灯火通明,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此隆重召开。

由于中央会议做了充分准备,从12月18日到22曰,只开了5天就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公报郑重宣布:

全党工作的着重点从1979年起转移到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转变经济发展重心这一重大决策,解决了从1957年以来没有解决好的工作重点转移问题。这是党在政治路线上最根本的拨乱反正,中国从此走上了改革之路。

1978年冬天的一个夜晚,天气异常寒冷,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民来说,这是极其普通的夜晚。

然而,对于安徽凤阳小岗生产队,对于整个中国历史来说,这个夜晚又是极不平常的。

原来,小岗所在的凤阳较为贫穷,自从出了皇帝朱元璋起,凤阳人讨饭就与凤阳花鼓一样出名。有一首凤阳花鼓形象地反映了凤阳的状况:

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

大户人家卖牛羊,

小户人家卖儿郎,

奴家没有儿郎卖,

身背花鼓走四方。

当时的小岗又是凤阳全县最穷的,属于“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全村只有20户农户,110口人,517亩农田,10头耕牛,几把犁耙。

当时,全村没有一间砖瓦房,许多农户的茅草屋破烂不堪,家徒四壁,有的穷得全家只剩一床棉被。

1978年大旱荒,更加剧了小岗的贫穷程度,习惯于背着凤阳花鼓“跑荒”的小岗人几乎是连外出的气力都没有了。

为了改变这种每年出去逃荒的局面,小岗人在上级的默许下,偷偷搞起了“承包到组”。然而,分到组后,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在组内为了多干少干问题,斗争反而加大了。

于是,朴实的小岗农民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实行包产到户。

此刻,在1978年冬天这个万籁俱寂的夜晚,在小岗生产队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屋里,小岗生产队的18户农民正聚集在一起,在小岗生产队社员严立华家破陋的茅屋里,一盏油灯下,召开一个“秘密”会议。

会议上,全队在家18户的主事人都齐聚在这里,谋划着他们自己的将来和子女的生活大计。

灯光摇曳,映照着18张憔悴而庄重的面庞。30多道焦灼、不安但又充满感激的目光紧张地注视着他们的领头人。

严宏昌开了口:“今天把大家找来开个会,主要请大家谈谈,各个组内部怎样才不吵不闹,怎样才能把生产搞好。”P3-7

序言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新中同已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60年是短暂的,但这60年带给中国的却是极不平凡的。60年的神州大地经历了沧桑巨变。从开国大典到60年同庆盛典,从经济战线上的三大战役到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从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从宜将剩勇追穷寇到建立了强大的国防军,从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双百”方针到体制改革后的文化事业欣欣向荣,从扫除文盲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新型国家,从翻身解放到实现小康社会,凡此种种,中罔人民在每个领域无不留下发展的足迹,写就不朽的诗篇。

60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谓沧海一粟。其间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怎样发生的,过程怎样,结果如何,却非人人都清楚知道的。对此,亲身经历者或可鲜活如昨,但对后来者来说却可能只是一个概念,对某段历史的记忆影像或不存在或是模糊的。基于此,为了让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永远铭记共和国这段不朽的历史,我们推出了这套《共和国故事》。

《共和国故事》虽为故事,但却与戏说无关,我们不过是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这套500册的丛书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500个蘑大历史事件。在丛书的谋篇布局上,我们尽量选取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共和国发展的全景和脉络。为了使题目的设置不至于因大而空,我们着眼于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历史是复杂的,事态的发展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巾于叙述者的视角、文化构成不同,对事件的认知或有不足,但这不会影响我们对整个历史事件的判断和思考,至于它能否清晰地表达出我们编辑这套书的本意,那只能交给读者去评判了。

这套丛书可谓是一部书写红色记忆的读物,它对于了解共和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这套丛书又是一套普及性读物,既针对重点阅读人群,也适宜在全民中推广。相信它必将在我国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大的作用,成为装备中小学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职上图书室、连队图书室等的重点选择对象。

编者

2010年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改革大计(中国改革的探索历程)/共和国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郑明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317960
开本 32开
页数 1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9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4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10
143
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15:4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