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劈山造路(湘黔铁路设计施工与建成通车)/共和国故事
内容
编辑推荐

《共和国故事》是一部反映共和国60年伟大建设实践的大型历史故事丛书,它从多个视角,多个侧面来解读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有深刻影响的500个重大历史事件。

本书为其中一册,选取了湘黔铁路设计施工与建成通车中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事件;详细讲述了湘黔铁路设计施工与建成通车的缘起背景、发展过程及其最终的历史形态,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这段历史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内容推荐

《共和国故事》内容涵盖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军事、科技、教育、政策、外交、民生等方面。从宜将剩勇追穷寇到肃清匪特,再到依法治国;从开国大典到六十年国庆盛典;从经济战线上的三大战役到中国商业浪潮的滚滚而来;从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从“一五”计划到“十一五”规划;从取缔一切不平等条约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论十大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从文化大革命到改革开放;从“双百”方针到人才强国战略;从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到对其伟大的实践;从科教兴国战略到建设新型国家;从以捍卫主权为目的的抗美援朝到多次边界自卫反击作战;从军队以数量取胜到精兵之路;从新中国的第一条铁路成渝线竣工到青藏铁路建成通车;从鲧山禹斧的小浪底到峭崖壁立的三峡;从原子弹的引爆到核能的广泛利用;从两弹一星到“嫦娥”奔月;从医疗制度改革到住房制度改革;从农民工培训到希望工程。凡此种种,中国人民在其所在的每个领域都留下发展的足迹,写就了不朽的诗篇。

本书为其中一册,记述了湘黔铁路设计施工与建成通车的有关情况。

目录

一、中央决策与规划

毛泽东说修建铁路迫在眉睫

中央军委批准修建湘黔铁路

指挥部发动湘黔铁路大会战

湘黔铁路边施工边勘测设计

二、铁路施工与建设

思南民兵初到湘黔大龙镇

军民携手打通湘黔东大门

大爆炸引起总指挥部重视

修建湘黔铁路箭杆河大桥

修建湘黔铁路马拉山大桥

勇闯阎王滩打通白云山

民兵赶赴长坪修建铁路

打通湘黔铁路最长隧道

战胜白约山隧道大塌方

钢铁七姐妹奋战湘黔路

女民兵打通湘黔三八隧道

修建湘黔铁路凯里车站

湘黔铁路修到镇远城

三、铁路通车与启用

湘黔铁路双线接轨通车

国务院中央军委发电祝贺

试读章节

指挥部发动湘黔铁路大会战

1970年9月,会战总指挥部向湖南、贵州人民发出了动员令:

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打一场湘黔铁路的人民战争。

贵州各族人民纷纷响应,他们都高喊着:“响应毛主席号召,修湘黔铁路去!”就像当年送子当红军那样,各地纷纷涌现出全家参战,父子、夫妻、兄弟争相报名参加铁路建设的场面。

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便汇集了34万人的铁路会战大军。当时只有13万人的江口县就有5.5万人参加铁路会战,超过了分配名额的20倍,贵州省共组成了70个民兵团、1478个民兵连。

湖南是毛泽东的家乡,也是革命老区,当时指挥部的动员令一下达,湖南省便掀起了声势浩大的铁路会战运动。

在短短20天,湖南就抽调了45万民兵,组成了100个民兵团。

铁道部共抽调了10万人的铁路设计、施工专业队伍奔赴会战工地。

广东省先后派了1000多人的医疗队伍为大会战服务。

鞍钢、武钢以及山海关、株洲、都匀、南京桥梁厂和其他许多工厂、企业及时提供了钢轨、桥梁、水泥等大量物资。

会战大军当时是在运输工具极少的情况下走向工地的,他们为了早一天到达工地,从洞庭湖畔、湘江两岸到贵州高原,沿着当年红军长征走过的道路,扛着红旗,背着背包,跋山涉水,从四面八方聚集到千里湘黔线上。

韶山民兵团出发之前,在韶山车站毛主席的巨型塑像前举行了誓师大会。

民兵们齐声宣誓:

一定要为毛主席家乡争光,不修好湘黔铁路决不下战场!

在遵义会议的会址红楼前面,遵义的民兵师在出发前,列队听取曾给抢渡乌江天险的红军带路的革命老人石扬光讲述红军的革命传统。大家纷纷表示要在湘黔铁路建设中为人民立新功。

贵州镇宁的民兵们,徒步行军14天达400多公里,当他们到达工地的时候,有70%的人脚都走肿了。

铁二局中学参战的1000多名十五六岁的学生军,从蓉城乘车到贵定以后,扛着背包从贵定徒步奔赴施工地点。

湖南冷水江市为了迎接从这里路过的铁路建设者,整个城市都动起来了。当地群众腾出了2100多间房屋让过路的工人民兵居住。

冷水江市沿江30多公里的公路两旁,接待站、茶水站、医疗站星罗棋布。

每当筑路大军从这里经过,小朋友和街道居民就热情地把一杯杯热茶送到他们手里。

刚刚下班回到家的工人们顾不得洗脸换下衣服,就忙着去帮助铁路建设者安排食宿。

一些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来到了大街上为筑路大军带路,引着他们到食宿站去吃住。

冷水江市群众的热情深深感动了过路的铁路工人和民兵们,大家都说,为了修建湘黔铁路,冷水江一下变成了“热水江”。

1970年冬天,24名苗族老乡赶着500多只肥羊,从贵州东北角的沿河县出发,一路送到了铁路工地上。他们一路上顶风冒雪,不顾严寒,有时要住在山洞里,有时还要穿越峡谷溪涧。

有一天,气温突然下降,天空开始飘起了雪花,羊冻得咩咩直叫,这些苗族老乡们也感觉又冷又饿,又困又乏,但他们想到许多工人和民兵正在深山雪地里施工,便顶着风雪,继续赶路。

这些苗族老乡经过21天的长途跋涉,穿越了7个县,行程近千里,终于一只不少地把肥羊送到了工地上,但他们却从原来的一个个壮汉变成了小瘦子。

贵州德江县农民陈天位,为了表达自己支援湘黔铁路建设的心情,他将自己家里唯一的一头150多公斤重的肥猪,冒雨赶了百余里,送给了筑路大军。

湖南黔阳县60多岁的姚兆秀老妈妈,当听到党中央决定修建湘黔铁路的号召后,激动得几个晚上都睡不好觉。

姚兆秀老人的独生子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了。但姚兆秀说:“我家没有儿子参加修铁路,但支援修路绝不能落在后面。”

姚兆秀在昏暗的油灯下熬了好几个晚上,为即将上}路的民兵打了30多双草鞋,连同自己养的一头大肥猪、自己种的150多公斤蔬菜,都送给了筑路大军。

姚兆秀回到家里以后,觉得还没有尽到自己的心意,就又把一群小鸡拿到集市上换成了大鸡,加上女儿孝敬她的鸡和鸭,一并送给了筑路大军。

湘黔铁路边施工边勘测设计

1969年,中央军委下达了修建湘黔铁路的指示,随后,有关部门开始勘测设计工作。

其实,早在1948年,陈瘦骏在湘黔铁路工程局设计处、西南铁路设计分局、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任工程师、地路总工程师等职时,就开始了对湘黔线的勘测设计工作。

李秉成工程师也是早期勘测设计湘黔铁路线的主要人员之一。

1939年3月,祖国正遭日本侵略军蹂躏,李秉成毅然回国参加抗日,为祖国的铁路建设和抗日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秉成穿过沦陷区,越过封锁线,抵达湖南湘潭后,任湘黔铁路副工程师,但因战事失利,湘黔铁路建设计划搁浅。筑路队伍撤退到广西后,湘黔铁路改为黔桂铁路,他担任正工程师,准备进行黔桂铁路的建设。

由于重庆国民政府军队节节败退,湘黔铁路建设计划很快又成泡影。于是,他在1940年1月辞职北上来到地处陕南城固的西北工学院,任土木系教授,为国家培养抗战急需的工程建设人才。

1942年,李秉成由于不能忘怀所钟爱的铁路建设事业,重返黔桂铁路。

1944年,湘黔铁路计划复路,李秉成出任湘黔铁路勘测队长,率领全队在崇山峻岭、人烟荒芜、土匪骚扰等恶劣条件下,完成了湖南境内约600公里的线路勘测。

李懋仁1958年至1961年任湘黔铁路桥梁勘测设计负责人。李懋仁的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风餐露宿,不畏艰险,为中国的铁路桥梁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1970年8月,国家建委主持召开了“湘黔、枝柳铁路建设会议”,形成了《会议纪要》。国务院和广州、昆明军区组成“湘黔、枝柳铁路会战指挥部”。

湘、桂、黔省区各自成立了铁路会战指挥部。

湘黔铁路金竹山贵定段当年9月开工,仅湖南、贵州两省就动员了80万民兵参加会战。

铁道部和有关铁路局共调集了9万多人的设计施工队伍,边设计边施工,抢时间,争速度。

P15-20

序言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新中国已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60年是短暂的,但这60年带给中国的却是极不平凡的。60年的神州大地经历了沧桑巨变。从开国大典到60年国庆盛典,从经济战线上的三大战役到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从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从宜将剩勇追穷寇到建立了强大的国防军,从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双百”方针到体制改革后的文化事业欣欣向荣,从扫除文盲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没新型国家,从翻身解放到实现小康社会,凡此种种,中国人民在每个领域无不留下发展的足迹,写就不朽的诗篇。

60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谓沧海一粟。其间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怎样发生的,过程怎样,结果如何,却非人人都清楚知道的。对此,亲身经历者或可鲜活如昨,但对后来者来说却可能只是一个概念,对某段历史的记忆影像或不存在或是模糊的。基于此,为了让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永远铭记共和国这段不朽的历史,我们推出了这套《共和围故事》。

《共和国故事》虽为故事,但却与戏说无关,我们不过是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这套500册的丛书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500个重大历史事件。在丛书的谋篇布局上,我们尽量选取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共和围发展的全景和脉络。为了使题目的设置不至于因大而空,我们着眼于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历史是复杂的,事态的发展因素也是多方面的。由于叙述者的视角、文化构成不同,对事件的认知或有不足,但这不会影响我们对整个历史事件的判断和思考,至于它能否清晰地表达出我们编辑这套书的本意,那只能交给读者去评判了。

这套丛书可谓是一部书写红色记忆的读物,它对于了解共和国的历史、中同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这套丛书又是一套普及性读物,既针对重点阅读人群,也适宜在全民中推广。相信它必将在我国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大的作用,成为装备中小学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职工图书室、连队图书室等的重点选择对象。

编者

2010年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劈山造路(湘黔铁路设计施工与建成通车)/共和国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学亮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317571
开本 32开
页数 1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9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4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10
145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5:3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