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山地经济理论与实践探索
内容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对重庆市国家级、市级贫困县的研究(1997—2001)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特点

(一)采取文献研究法,重在理论研究

(二)认识到实地调研的重要性

(三)研究内容集中在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

 三 社会调研

(一)三峡库区重庆万州区移民与安置现状调研

 四 研究课题

(一)“重庆三峡库区人口、资源、环境现状及可持续发展

 对策研究”成果简介

(二)“重庆市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人口现状及对策研究”

 成果简介

 五 主要研究论文

(一)重庆库区人口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二)重庆库区资源状况及对策研究

(三)重庆库区环境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

(四)重庆库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

(五)三峡成库后重庆沿江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六)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经济行为分析——

 以万州龙宝区为例

(七)重庆市农业现代化探析

(八)重庆市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变动分析

(九)重庆市少数民族人口结构变动分析

(十)渝东南民族地区人口性别比的特点及对策探讨

第二篇 对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的研究(2002—2006)

 一 研究背景

(一)重庆“十五”规划确立“三大经济区”发展战略

(二)重庆“十一五”规划把“三大经济区”细分为

 “四大经济板块”

 二 研究特点

(一)组建山地经济研究团队

(二)注重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三)研究内容有所扩大

 三 社会调研

(一)重庆市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现状调研

(二)重庆市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调研

(三)三峡重庆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调研

(四)渝鄂湘黔交界民族地区区域分工与合作调研

 四 研究课题

(一)“重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

 成果简介

(二)“渝东南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研究”成果简介

(三)“渝东南民族地区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研究”

 成果简介

 五 主要研究论文

(一)邓小平区域经济发展思想与重庆经济区划

(二)关于构建渝东南民族经济区的思考

(三)城镇体系与重庆经济发展

(四)渝东南民族地区城镇化现状及对策研究

(五)渝东南民族地区小康进程探析

(六)论区域化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七)三峡库区生态旅游发展战略初探

(八)三峡库区建设中政府行为分析

(九)论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产业体系的构建

(十)重庆市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产业空心化问题

 及对策研究

 六 学术著作

(一)渝东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

(二)三峡成库后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三)三峡库区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第三篇 对武陵山民族地区的研究(2007—2011)

 一 研究背景

(一)“314”总体部署导航定向

(二)“一圈两翼”发展战略的确定

(三)武陵山民族地区区域合作问题提出

 二 研究特点

(一)加强研究的针对性

(二)注重对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

(三)武陵山区首届学术研讨会召开

 三 社会调研

(一)渝东南民族地区产业发展及扶贫调研

(二)渝东北库区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调研

 四 研究课题

(一)“渝鄂湘黔交界民族地区经济联动与经济力量

 整合研究”成果简介

(二)“渝东南民族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研究”成果简介

(三)“基于山地资源综合开发的山区经济发展研究”

 成果简介

 五 主要研究论文

(一)渝鄂湘黔交界处民族区域发展性贫困现状及治理

(二)对解决武陵山区在资源开发上倚重倚轻问题的思考

(三)渝鄂湘黔交界民族地区经济联动的体制障碍及破解.

(四)构建渝鄂湘黔跨省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区探讨

(五)渝鄂湘黔边区统一劳动力市场构建探讨

(六)构建渝鄂湘黔交界地区技术服务体系探讨

(七)武陵山民族地区城镇化特征及发展趋势探讨

(八)“大武陵”:武陵山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终极目标

(九)渝东南落后山区镇域旅游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以秀山县官庄镇为例

(十)地缘经济区视角下的行政区边缘山地经济协同发展——

 以渝黔湘鄂四省结合部典型的武陵山区为例

 六 学术著作

(一)区域经济联动与整合研究——以渝鄂湘黔交界民族

 地区为例

(二)武陵山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

第四篇 对我国连片特困地区的研究(2012一)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特点

(一)研究区域扩大

(二)设立分中心跟踪研究

(三)学术交流更加频繁

 三 社会调研

(一)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发展现状调研

(二)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调研

(三)渝东南地区工业园区发展调研

 四 研究课题

(一)“武陵山民族地区经济联动与整合机制研究”

 成果简介

(二)“渝东南地区农民增收问题研究”成果简介

(三)“五项课题”研究展望

 五 主要研究论文

(一)渝鄂湘黔交界民族地区经济联动机制探讨

(二)基于“钻石”理论的武陵山区农业产业集群发展

 研究

(三)武陵山地区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经营组织形式思考

(四)行政区经济协作促进产业发展——以渝湘黔交界

 地区锰产业为例

(五)基于因子分析的武陵山区中心城市经济竞争力评价

(六)制度变迁、博弈与武陵山民族地区经济协作

(七)渝东南山地区县金融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互动关系

 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PVAR模型分析

(八)山地生态经济集群开发特征与路径分析

(九)我国西部地区农村扶贫模式与扶贫绩效及政策建议

(十)连片特困地区中央扶贫资金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国家级贫困县为例

 六 人才培训

(一)申报渝东南地区人才培训高级研修班的背景

(二)举办“渝东南地区特色产业选择与培育”高级

 研修班的目的

(三)研修班的举办和专题讲座

(四)研修班的实地考察交流

后记

编辑推荐

为了充分反映研究团队对中国山地经济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历史过程,董景荣、邓正琦编著的《中国山地经济理论与实践探索》从时间上划分为四个阶段,并围绕区域发展战略进行相关问题的研究:第一阶段1997-2001年,对重庆市国家级、市级贫困县的研究;第二阶段2002-2006年,对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的研究;第三阶段2007-2011年,对武陵山民族地区的研究;第四阶段2012年及以后,对中国连片特困地区的研究。每个阶段设计四个板块;研究背景、研究特点、社会调研、研究成果(课题、论文、专著),以此揭示山地经济理论与经济实践互动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研究团队对中国山地区域基本特征认识的逐渐升华和对山地经济发展规律把握程度的不断深化,进而为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山地经济理论体系奠定坚实的现实基础。

内容推荐
本书共分为四篇, 第一篇重点研究渝东北三峡库区和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人口、资源、环境和库区移民, 集中探讨了山地人口发展、山地资源利用和山地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第二篇以渝东北和渝东南地区构成的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为重点, 着重研究了山地产业结构、山地产业布局、山地脱贫致富等问题。第三篇探讨了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和渝东北三峡库区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等问题, 并把研究区域从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延伸到整个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 重点研究了武陵山民族地区区域分工与合作问题。第四篇转换研究视角, 在研究武陵山片区山地经济发展基础上, 把研究区域扩展到我国连片特困地区, 探索其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山地经济理论与实践探索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董景荣//邓正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148990
开本 16开
页数 46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12
出版时间 2014-10-01
首版时间 2014-10-01
印刷时间 2014-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706
CIP核字 2014228866
中图分类号 F127
丛书名
印张 30.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4: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