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小情人
124 我是1998年出生的。生于1998的好处是,刚满两岁就跨了两个世纪。这是我一直引以为豪的事情。
125 我有个表弟是2000年生的。太悲哀了。他就算活到了99岁,也跨不了一个世纪。
126 我要是能活到103岁的话,就能跨三个世纪了。
127 老爸得意洋洋地说,我能两岁就跨世纪,全部是他的功劳。如果不是他早恋、早婚加早育的话,我估计到了七老八十,也不一定能跨个世纪玩儿。
128 老爸生于1975年,22岁时结婚,23岁有了我。的确有点早。
129 上次他带我出去吃饭,饭桌上的一个叔叔,跟他一般大,现在还没结婚呢。
130 老爸常常得意洋洋地讲起,他在杂志社工作的时候,编辑部有位校对大姐,热情地拉他出去吃饭,饭桌上介绍一个女孩子跟他认识。原来是要给他介绍对象。
131 还有,他们杂志社有个网站,网站有个女编辑,每天到了饭点就会在OC上跟他打招呼,叫他一起去吃饭。这样吃了一星期之后,老爸说自己觉得有点不对劲,就在跟人家聊天时,故意提到“我女儿”。那个女编辑一愣神,问:“啊,你都有女儿了?”“是啊,今年已10岁了(这是2008年的事),给你看,她照片。”
132 从那天起,女编辑去吃饭时再也不叫他了。
133 这两个故事他讲了N多遍,听得我耳朵起茧。
134 所以你明白吧?我老爸实在是一个极度自恋的人哪。
135 对了,那家杂志叫《都市主妇》,我每次提到这个杂志名都会忍不住哈哈大笑。《都市主妇》,他一个大男人,在那里!当编辑!而且是!唯一的!男!编辑!
136 离开杂志社后,老爸去了一家网络公司。同事们大都比他年龄小一点,也就五六岁吧,所以都叫他“鲆哥”。后来有一次他们开年会,可以带家属,就把我带去了。
137 “鲆哥”竟然有个这么大的女儿!所有的人都震惊了!
138 我很有礼貌地叫他们叔叔阿姨。他们都很不爽,严令我只能叫哥哥姐姐。
139 当然,老爸也自动升了一辈。从那次年会之后,大家就都开始叫他“鲆叔”了。
140 今年我15岁,已经跟老爸一般高了。他带我出去见朋友,常常不着调地说:“这是我小情人。”
141 还真有人信。
142 老爸现在的单位,我也去参加过一次年会。我们穿一个牌子的羽绒服去的,一红一蓝,情侣装。而且习惯性地手拉手。
143 老爸说,有一天他在电梯里,有个同事问他:“你和你小女朋友什么时候结婚?”
144 这都什么眼神啊!
145 问老爸为什么那么早结婚,他不假思索地说了8个字:“年幼无知,上当受骗。”
146 受谁的骗?当然是老妈。
147 老妈比老爸大三岁。按我们老家的说法,是“女大三,抱金砖”。
148 我不得不怀疑:老爸是不是有恋母情结?
149 不过我一直觉得,老妈的心理年龄远远小于实际年龄。她跟老爸说话,总是嗲声嗲气的。我听习惯了还没什么,上次姑姑来我家,就特别吃惊地说:“你妈怎么那样跟你爸说话?听得我浑身起鸡皮疙瘩。”
150 姑姑接着又说,“我要是跟你姑父这样说话,他早叫我撤过一边了!”
151 “撤过一边”,是我老家话,相当于《武林外传》里的“哥温”——能滚多远就滚多远。
152 听姑姑那样说,不知道为什么,我心里突然有点隐隐的难过。
P40-43
这本书不但适合小妖的同龄人阅读,它会颠覆一直写模式作文的中学生对于写作的认识;而且适合为父母者读,从中了解孩子们的所闻所见所想,更重要的是,从小妖的文字背后,了解我们应该怎样做家长。
——路静文(《语文报?青春阅读》执行主编)
原来从出生到十六岁,成长这事儿本可以如此快乐。
感谢小妖写了这本让人读着开心、读罢让家长有所思量的书。
——鲍丹禾(《现代教育报》执行主编)
我也有女儿,5岁的女儿每长大一岁,我就觉得又离难题近了一步。万一以后她上网成瘾了,她早恋了,她青春叛逆了……我怎么对付呢?李鲆夫妇的举重若轻倒是很好的榜样。从这点说,我得好好学学他们。
——郑红革(《作家文摘》资深编辑)
小妖是一个无拘无束长大的孩子,她的爸爸妈妈没有给她过多的要求和压力。这本书讲的是她日常记录的点滴生活,有学校同学的八卦糗事,也有和老爸老妈的斗智斗勇,和萌狗臭球的撒欢打闹,更多的是她肆无忌惮的青春活力。细细读来,鲜活有趣,让人不禁莞尔。也只有幽默可爱,与孩子平等相处的家庭,才能让她这样无拘无束地成长吧。
——刘颖(《天津日报》资深编辑,作家)
写东西,归根到底应是寻欢作乐,写的人开心,看的人高兴,能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因为这事儿得清水出芙蓉,没法雕琢,没法伪饰。这本书最好的地方就在这里,真实得叫人能捏把冷汗——这口无遮拦的!但真好玩。
我还喜欢小妖和父母的感情,大人小孩水乳交融,各种家长里短的趣味,都是真正幸福的产物。这样家庭长大的姑娘,将来心大,脚步稳,不容易患得患失,就算走着走着摔一跤,打个电话给爸爸哭两声,天地也就光明了。
一本书,能让读者哈哈乐,看完心口暖洋洋的,这本书,就算是写得很成功的了。
——白饭如霜(作家)
《生于1998》应与《别把老爸当家长》对照着看。女儿和父亲的不同视角,可以让人看到,人格健全、阳光开阔的孩子是怎样炼成的。
——楚姜(资深媒体人,作家)
轻松幽默的笔触,让人一口气读完,欲罢不能。小妖为青春写作增添了一个新的品种,不残酷,不忧伤,不疼痛,而是发掘生活中的美好和趣味,并分享给他人。
——郭文斌(作家,《黄河文学》主编)
《生于1998》出自一个可爱的小姑娘之手,细腻生动的文字紧紧地抓住了我的心,也可以说,抓住了一个父亲的心,因为我也有一个可爱的女儿。我建议父亲们都读读这本书,从中,你可以看到一个女孩的成长,可以看到她的心灵世界,也可以让自己成长,是的,父亲们都应该和孩子一起成长。
——李西闽(著名作家,中国恐怖文学先行者)
小妖的文字,纯净自然,不经意间的诙谐幽默,都有种不经雕饰的自然美,我喜欢这样的文字,还有她对这个世界的态度,离红尘烟火十万八千里那么远地干净、灵动。小妖这个有态度的小女孩,写了一本有态度得足够扣响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个自己的书。
——连谏(作家)
这书让我一边读一边乐,时时自动脑补一家三口的爆笑场景。一个还不到16岁的小姑娘,就能写本书让大人这么开心,实在很妙。
开心孩子来自开心的家,这个家,百无禁忌,这不许那不让的条条框框都不存在,这姑娘的成长,自由得像一头小马驹在大草原撒丫子乱跑,却又一点没有跑出安全范围。
超有安全感的爸爸妈妈才能养出这样超有安全感的孩子。此书和小妖父亲李鲆的《别把老爸当家长》一样,会让家长们反思,让同龄孩子羡慕嫉妒恨。
——麦小麦(专栏作家,阅读推广人)
小妖的文字让我惊异,扑面而来的是混搭风:青涩的成熟,正经的嘻哈,深刻的调皮,温和的尖锐……以清新的灵慧做底子,她泼洒自如,涉笔成趣,纯澈可爱,却也时时令我停顿惊心。我读到了她的小世界:父母,同学,老师,朋友……可是这个小世界又无限大,我甚至在里面看见了我自己。
——乔叶(河南省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奖得主)
爱是青舂最好的礼物
小妖
此书开始写的时候我上小学五年级,交稿时我已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高中生。由于我的拖延症,导致本书跨越了快五年的时间。至此,终于理解了我老爸为代表的文字工作者的不容易。,
《生于1998》写的就是我生活中的一些琐碎事情,没什么先后顺序,也不是很长,是非常标准的“厕所读物”。我不期望我的书有多么红火,只要大家在无聊时,上厕所时能想起这本书,让这本书博大家一笑,我便觉得实现了它的价值。
由于我的书稿横跨了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当我最后编稿的时候看到小学初中的文字简直有种想把它们都删了的冲动,但终究不舍得,所以当大家看到我的那些如同玛丽苏、流水账—般的文字时请多多包涵。
书里最主要的人物是我的爸妈,“老小孩”这个词简直就是为我爸妈量身定做的,以至于我一直认为我是家里最成熟的人。我妈跟别人打电话的时候声音嗲得简直不输给林志玲。老爸能跟球球360~无障碍交流好久还不觉得无聊。他俩能因为我从不早恋而开始怀疑我是不是因为长得太丑没人追或者是同性恋之类的,各类奇葩事件数不胜数。我一直庆幸自己能在他俩的‘摧残”下茁壮成长。
编辑老师特意嘱咐我讲讲爸妈对我的教育。如果非要总结一下,我觉得爸妈对我最好的教育就是给了我平等的父(母)女关系.我发现很多同学跟爸妈对话的时候被要求说“您”,可是我不仅用‘你”,闹着玩的时候还会直呼姓名。我从小到大没有挨过打,挨骂也很少’可以和爸妈像朋友一样聊天。他们好奇并参与我生活里发生的一切事情,和我一起毒舌某同学、某老师,像死党一样给我给出主意处理问题,同时不强求我非得按照他们的意愿行事。在我看来,爸妈的教育方法比较成功,大多数的孩子会比较喜欢。
我想,平等和尊重,是爸妈和孩子之间没有隔阂的必要元素。因为平等,我和爸妈毫无保留地分享彼此的生活,而我也有了更多的空间、也更加独立吧。
同时,父母给予我的这种“奇葩”的爱,是我整个青春中,收到过的最好的礼物。
最后,愿各位看客看得愉决,看得舒心。
2015年元月
序1:每一片麦田,都有守望者
路静文(《语文报?青春阅读》执行主编)
读小妖(李芷若)的文字,常常会忍不住笑起来。坦诚、真实、机智、风趣、不做作,再加以画面感超强,于是读这些文字,就像看一场轻松有趣的电影。
和爸爸、妈妈、同学在一起的趣事,宠物小狗球球的各种萌态,固然让人忍俊不禁,一般中学生写作也多有涉及,但让人惊讶的是,在一般父母眼里,非常严重、可能会影响孩子成长的事件,如转学,同学早恋、怀孕、退学混社会等等,小妖都举重若轻,娓娓道来时能辅以自己的认识和思考,这个让我顿时对小姑娘大力点赞的同时,对其父母有了深深的钦佩之情。
看着是自由无限,其实小妖的父母,尤其其父亲可谓用心至极。从小妖的文字里能够读到的是,他给了孩子足够的尊重、包容、理解,又总在恰当时刻,跟孩子探讨种种现象,提高孩子的认知水平,以及对社会不良习气的免疫能力,这些可比考试第一名、学科竞赛一等奖重要的多啊!他对小妖的爱,正如泰戈尔的一句诗: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着你,而又给你光辉灿烂的自由。
养孩子的理想境界当如此吧:不是给他搭建能免疫一切病毒的温室,而是以润物无声的手段,培养起他的思考认识判断能力,让他有自己的定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孩子果真如此,父母还用发愁他的将来吗?
所以,我想对小妖这样的孩子,用不着说祝福的话,一切祝福都多余,因为她必然会幸福快乐。我们只要欣赏就好了,欣赏她在自己的麦田自由生长自由舞蹈,享受她会带给我们的种种惊奇,而同时把掌声给他的父亲,她自由麦田坚定深情的守望者。
从这个角度讲,这本书不但适合小妖的同龄人阅读,它会颠覆一直写模式作文的中学生对于写作的认识;而且适合为父母者读,从中了解孩子们的所闻所见所想,更重要的是,从小妖的文字背后,了解我们应该怎样做家长。
《生于1998(爱是青春最好的礼物)》是一本关于爱和成长的书。
重度幽默症患者、生于1998年的小妖,漫不经心地记下了生活中的点滴,她写到了“不着调”的父母、个性十足的同学、甚至写到了早恋、超生等“敏感”话题。她对这些问题,有自己的感知和思考,不纠结迷茫,而是致力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快乐。
这些童言无忌的文字,让人读得哈哈大笑,又内心柔软。它颠覆了写模式作文的中学生对于写作的认识;书里更没有伤痛、没有45度角仰望天空,只见风趣明朗、格局开阔,这才是青春写作该有的样子,又何尝不是写作最高的境界?!
赚足笑声之外,你会看到一个被爱包围但从不任性的孩子,以及看似“奇葩”确给了孩子最正确爱的家长。
泰戈尔曾这样描述如何去爱别人:
“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的包围着你,又给你光辉灿烂的自由。”
父母对孩子的爱正当如此,恰当的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养。
如果你觉得“阳光”、“自由”这些词太过抽象,翻翻这本书,小妖的故事能给你答案。
如果你的童年布满了晦暗、忧伤,这本书传递的温热更能帮你抚平些许童年创伤。
希望这本书,能暖到更多的人。
《亲爱的小妖》与《生于1998》形成了一个奇妙的互补:在时间轴上,《亲爱的小妖》写的主要是小妖10岁以前、没来北京之前的事;而《生于1998》则是现在时,以小妖来北京后的经历居多,间或有些回忆。在视角上,《亲爱的小妖》是我对小妖的成长记录,而《生于1998》则是小妖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在风格上,二者有隐隐相似之处,比如简洁、幽默、柔软,但整体来说,她比我更明快、更包容。这应该是天性使然,自然流落,改变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