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复活(译文名著精选)
内容
编辑推荐

《复活》是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晚年的代表作,情节的基础是真实的案件。小说讲述了贵族青年涅赫柳多夫诱奸姑母家中养女、农家姑娘卡秋莎·玛斯洛娃,导致她沦为妓女;而当她被诬为谋财害命时,他却以陪审员身份出席法庭审判她。这看似巧合的事件,在当时社会却有典型意义。

内容推荐

《复活》是列夫·托尔斯泰晚年呕心沥血十余载的长篇巨著,也是他一生思想和艺术顶峰的结晶。这部小说的情节取自一个真实的故事,贵族青年涅赫柳多夫在纯真的少年时期爱上了姑妈家的侍女玛斯洛娃,引诱并抛弃了她。天真美丽的少女在被伤害之后走投无路,受尽屈辱和折磨,美好的灵魂被扭曲,从而沦为妓女。八年后在一次法庭审讯中,命运使这两个已遗忘了过去的人偶然重逢。玛斯洛娃被冤枉犯谋杀罪,被判往西伯利亚服苦役。涅赫柳多夫在自责、悔恨而矛盾的心情中积极救助她,为还她清白而努力地在法庭、监狱、教会、政府机关甚至宫廷等上层社会之间奔走、斡旋。在这过程中在不断的自我反省中涅赫柳多夫身上精神的人性不断战胜兽性的人性,最终精神的人性复活,在爱的哲学中获得了新生。在监狱中,在和流放犯、政治犯等人的交往中,在涅赫柳多夫的帮助下,玛斯洛娃身上的美好人性也得到复归,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

目录

译本序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试读章节

有人来求婚,她谁也不嫁,她觉得与那些出卖劳力的求婚者共同生活,对她这个过惯了地主家舒适日子的人来说,未免太艰难了。

就这样她生活到十六岁。满十六岁那年,两个老姑娘的侄子,一个大学生,富裕的公爵,来到她们家。卡秋莎暗暗爱上了他,尽管她既不敢向他表示,也不敢对自己承认。两年后这个侄子上战场时顺路拜访两个姑妈,在她们家住了四天。临走前夜,他诱奸了卡秋莎,第二天塞给她一张一百卢布的钞票就走了。他走后过了五个月,卡秋莎才断定自己怀孕了。

从那时候起,她对一切都感到厌烦,一心想着如何逃避行将临头的耻辱。她不但不愿好好侍候两个老姑娘,而且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竟突然发起脾气来了。她对她们说了许多无礼的话,事后自己觉得懊悔,于是要求辞去活儿。

两个老姑娘也对她很不满意,就放她走了。从老姑娘家出来后,她到警察局长家当使女,可是只待了三个月,因为年已半百的警察局长却不停地纠缠她。有一次他骚扰得太厉害,把她惹火了,骂他混蛋和老鬼,而且当胸推了他一下,把他推倒在地。她因粗暴无礼遭到辞退。再找活儿已不合适,因为她很快就要分娩,她只好住到一个接生兼贩酒的农村寡妇家。分娩很顺利,可当时接生婆为村里有病的产妇接过生,把产褥热传给了卡秋莎。生下来的婴儿是个男孩,被送到育婴堂,据送他去的老太婆说,婴儿一送到那里就死了。

卡秋莎住到接生婆家的时候,身上总共带着一百二十七卢布,其中二十七卢布是做工得来的,一百卢布是诱奸她的人给的。她离开接生婆家的时候,身上只剩六卢布。她不懂得爱惜钱,不但自己花,别人要,她也给。接生婆收了她四十卢布的生活费,算作两个月吃喝的钱,二十五卢布用来雇人送婴儿去育婴堂,接生婆又借去四十卢布买奶牛,二十卢布买衣服买礼品零花,所以等到卡秋莎身体复原,已经身无分文,不得不找活儿干。她在林务官家找到了活儿。林务官虽是有妻室的人,可是那副德行和那个警察局长一个样。卡秋莎进门第一天,他便来纠缠。卡秋莎很讨厌他,千方百计躲避他。可是他很世故狡猾,更主要的,他是主人,可以随意支使她,终于抓住机会占有了她。林务官的妻子知道了,有一次遇见丈夫和卡秋莎单独在一间屋里,就扑上去打她。卡秋莎也不示弱,于是厮打起来,结果被赶出门,连工钱都没有拿到。于是卡秋莎进城住到姨妈家里。姨父是个装订工,以前生活过得很好,现在没有顾主,就借酒浇愁,把能到手的东西都换酒喝了。

姨妈开了一家小洗衣店,借以养活子女,供养不可救药的丈夫。姨妈建议玛斯洛娃到她的洗衣店里当洗衣女工,但是玛斯洛娃看到姨妈家的洗衣女工生活实在艰辛,因此迟迟拖延着,同时到各个佣工介绍所里寻找女仆的活儿。不久活儿找到了,是到一位带着两个上中学的儿子的太太家去。她干了一个星期后,这家上六年级、蓄着小胡子的大儿子干脆不去上学了,整天缠着玛斯洛娃,搅得她不得安宁。他母亲把一切都归罪于玛斯洛娃,把她辞退了。新的活儿没找到,但玛斯洛娃在女佣介绍所里遇到一位手上戴着宝石戒指、裸露的胖胳膊上戴着手镯的太太。这位太太得知玛斯洛娃的处境,知道她在找活计,便给了地址,让玛斯洛娃去找她。玛斯洛娃去了她家,这位太太热隋招待她,请她吃馅饼,喝甜酒,并打发使女去某地送一封信。晚上,一个留着斑白长发和灰白胡子的高个男子走进房间,老头子—进来,就坐到玛斯洛娃身边,两眼闪闪放光,脸上堆着笑容,仔细打量着她,同她开玩笑。女主人把他叫到隔壁房间,玛斯洛娃听见女主人说:“鲜嫩得很,乡下来的。”后来女主人又叫去玛斯洛娃,说这人是作家,钱多得很,只要她合他的心意,他什么都在所不惜。她果然令作家称心,作家给了她二十五卢布,还答应经常与她相会。这笔钱很快就花完了,一部分付了在姨妈家的生活费,一部分买了衣服、帽子和丝带。过了几天,作家派人来找她,她又去了。他又给她二十五卢布,还建议她搬到他单独的住处去住。

玛斯洛娃住在作家租的寓所里,她爱上了同院住着的一个陕活的店员。她主动将此事告诉作家,于是她又搬进单人住的小寓所。那个店员答应娶她,可是后来却不告而别,显然他把她抛弃了,自己去了尼日尼,撇下玛斯洛娃孤零零一个人。她本想独自在寓所里住下去,可是人家不许她住。派出所长告诉她,只有申领了黄色执照并接受体检,才准许这样住下去。这时她只得又回姨妈家。姨妈看到她穿戴着时髦的衣裙、斗篷和帽子,以为她过上了上等人的生活。客客气气地接待她,再也不敢叫她当洗衣女工。对玛斯洛娃来说,现在已经不存在当不当洗衣女工的问题。现在她同情地望着几间陋屋里那些脸色苍白、胳膊枯瘦的洗衣女工,她们过着苦役犯般的生活,其中有些女工已经得了肺痨病,可是她们不得不在三十度的肥皂水蒸气中不停地洗啊、熨啊,那里的窗子无论冬夏永远开着。她想到自己本来也可能去干这样的苦差事,不禁胆战心惊。

正当玛斯洛娃失却任何依靠,生活特别穷困的时候,一个专为妓院物色姑娘的牙婆找到了她。

P8-10

序言

一八二八年九月九日,在俄罗斯图拉省的雅斯纳雅·波良纳庄园,一个新生命降生了,他就是后来成为俄国十九世纪一代文豪的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他一生创作无数,题材之丰富,篇幅之浩瀚,在世界文坛上首屈一指。从—八六三年到一八九九年,列夫·托尔斯泰先后完成了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把俄国文学推向了新的巅峰,也征服了世界。列宁曾经给予托尔斯泰以很高的评价,称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是一个天才的艺术家,不仅创作了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的图画,而且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确实如此,托尔斯泰的作品,尤其是这三部长篇小说,犹如一卷十九世纪俄国社会的百科全书。我们通过这些作品可以非常感性地了解当时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态和各种复杂尖锐的阶级矛盾。

《复活》始写于一八八九年,完成于一八九九年,前后持续了十年时间,真可以用“十年磨一剑”来形容,这充分显示出作家对这一创作的重视程度。

说到《复活》的创作,还有一段背景故事。一八八七年六月的一天,法官柯尼到雅斯纳雅·波良纳庄园做客,他对托尔斯泰讲述了自己亲手经办的一件案子:一个贵族青年在出席陪审时认出被诬告偷了客人一百卢布的妓女原来是几年前被他强占后抛弃的姑娘。这个贵族青年顿时觉得良心不安,要求法官带信给女犯,表示要娶她为妻。后来女犯在狱中染病身亡,贵族青年也不知去向。这个故事给托尔斯泰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就成了他创作《复活》的原始素材。

托尔斯泰起初为这部长篇小说起的名字叫《柯尼的故事》,只是到了后来,在数易其稿之后,才定下了篇名《复活》,隐喻一个人泯灭的良知在某种精神力量的感化下可以获得重生。“复活”点出了这部小说的主题。作家正是围绕着这一主题去展开隋节,塑造人物的。

涅赫柳多夫和卡秋莎·玛斯洛娃是小说《复活》中的男女主人公。我们从他们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灵魂复活的不同轨迹。涅赫柳多夫原先也是一个正直而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青年,可是在服役期间染上了许多恶习,成了贪淫好色的极端利己主义者,挥金如土,整天喝酒打牌玩女人。他在一次探望自己姑妈的时候,与婢女卡秋莎·玛斯洛娃相遇,并且在一个晚上诱奸了她。几年以后,当他在一次旁听法庭庭审的时候,发现被诬告犯有杀人罪的妓女正是当年被他引诱以致走向堕落的卡秋莎·玛斯洛娃。他感到愧疚,良心受到深深的谴责。他曾经对自己的姐姐说过这样一句话:“……犯罪的是我,受到惩罚的却是她。”在内心深处他意识到自己的那个行为十分“残酷、卑鄙、下流”,但是,在出席庭审以前的整整十年中,“一块可怕的布幕以神奇的方式一直遮掩着他的眼睛,使他看不见自己的这一罪行,”现在他终于认清了自己。他决心“清扫”自己的灵魂,并付诸行动。涅赫柳多夫开始东奔西忙,企图打通各方面的关节,减轻玛斯洛娃的罪名。当这一切努力失败以‘后,他决定变卖地产,跟随玛斯洛娃一起流放,并且同她结婚。他的这个想法被玛斯洛娃所拒绝。他虽然感到伤心和羞隗,然而流放途中的所见所闻,可怕的监狱更使他痛苦,使他受到心灵的折磨。作为一个宗教徒,涅赫柳多夫希望按照圣经的戒律去把千百万受苦受难的人们从惨不忍睹的罪恶中拯救出来。小说的最后这样写道:“从这天晚上起,涅赫柳多夫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不仅因为他步人一个新的生活环境,而且因为他从此以后遭遇的一切,对他来说都具有一种与过去截然不同的意义。”

卡秋莎·玛斯洛娃是作家在小说中塑造的一个最丰满最动人的形象,她不仅是一个被伤害与被侮辱者,而且也是一个精神上觉醒,走向新生活的女陛。在狱中和政治犯的朝夕相处使她认识到自己是广大受欺凌的人民中的一个,她决心把自己的命运和这些优秀分子联系在一起,她渐渐恢复了自己的人格尊严,心灵纯洁的本性又在玛斯洛娃的身上复活了。书中对她的思想觉醒过程有着许多精彩动人的描写。当涅赫柳多夫第一次到看守所去探望玛斯洛娃的时候,她竟然认不出站在自己面前的是她以前曾经深爱过的人。涅赫柳多夫的出现,非但没有使她感到惊喜和快乐,反而使她再次陷入更加痛苦的回忆。“现在面前这位穿着洁净、胡子上洒过香水、保养得很好的先生,对她来说已不是她曾经爱过的涅赫柳多夫,而只是在需要的时候享用一下像她这样的女人的身体的那种人之中的一个……”当涅赫柳多夫再三向她表白,他这样做是为了改正错误,赎自己罪孽的时候,玛斯洛娃对他说:“你离我远点。我是苦役犯,你是公爵,你没有必要来这里。你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我讨厌你,讨厌你这副眼镜,讨厌你这张肮脏丑恶的脸。你走,你走!”玛斯洛娃把多年来积压在心里的仇限都发泄出来了。

然而,涅赫柳多夫确实是真心实意的。他的一次次表白,一件件实际行动,终于打动了玛斯洛娃,使她又产生了爱意,使她逐渐从颓唐和绝望中醒悟过来。但是,玛斯洛娃对涅赫柳多夫的感隋,自始至终都是在爱恨交加的矛盾中徘徊着,斗争着。当涅赫柳多夫提出要娶她为妻时,她虽然感到高兴,但当她坐下来冷静思考以后,终于意识到涅赫柳多夫原先对她有过的爱隋之火早已熄灭,出自怜悯和失去爱情的婚姻不会带来真正的幸福,只会给她带来新的不幸。她终于选择了政治犯西蒙松做自己的终身伴侣。

卡秋莎·玛斯洛娃真正的精神复活是从和政治犯接近开始的。托尔斯泰在小说的第三部中用浓重的笔墨刻画了一大批以西蒙松为代表的政治犯。这些被玛斯洛娃称为“优秀的人们”和贵族青年涅赫柳多夫迥然不同。他们中有的人彻底背叛了自己的阶级,和最底层的平民百姓站在一起,为了他们的利益宁愿坐牢、被流放,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玛斯洛娃和这些革命者生活在一起,感到从未有过的心情舒畅,仿佛跨进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当涅赫柳多夫到火车站送别她的时候,他见到的已经不是往日的那个精神萎靡、愁眉不展的玛斯洛娃,而是一个性格开朗、乐观向上的玛斯洛娃,“汗水涔涔,红彤彤的脸蛋上绽开了爽朗的笑……”

涅赫柳多夫和玛斯洛娃在经历了这一段人生磨炼之后,终于开始了精神上的“复活”。不过,与贵族社会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涅赫柳多夫注定不可能成为本阶级的彻底叛逆者,他的“精神复活”中充满着宗教元素。他打算用信奉的基督教教义继续净化自己的灵魂,感化周围的人,去改造沙皇专制制度。作家在小说的最后一句话中向读者宣示了自己的疑虑:“至于他生活的新旅程将会怎么结束,那只有等到将来才会知道。”

虽然小说《复活》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恨隋仇为主线来展开情节,但是我们不能够把它看成是一则讲述男女私隋的故事,正像我们不能把曹雪芹的《红楼梦》单纯归结于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一样。列夫·托尔斯泰在《复活》中通过男女主人公的人生经历,无情揭露了贵族上流社会豪华奢侈的生活、沙皇司法制度的腐败和法官们的昏庸无能、官办教会的伪善和冷酷,充分暴露了监狱的黑暗和囚犯们的悲隆命运,生动描绘了农奴制度下农民们在饥饿线上挣扎的赤贫生活以及他们和地主阶级之间的尖锐矛盾。

陈恩冬

二○○六年二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复活(译文名著精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俄)列夫·托尔斯泰
译者 安东//南风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75240901
开本 32开
页数 51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2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4-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72
CIP核字 2010230667
中图分类号 I512.44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5
出版地 上海
210
148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14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0:4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