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求是读史(被误读的中国历史)
内容
编辑推荐

张凡主编的这本《求是读史(被误读的中国历史)》是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与求是杂志社《小康》杂志联合推出的读史系列书之一,以民国至今百余年为经,以文化名流的故事为维,真实讲述文化名流的人生故事。梁思成与林徽因、梁思成与林洙、三毛与眭澔平、文洁若与萧乾、江东秀与胡适、巴金与冰心……他们的爱情、婚姻、友情等故事都在书中娓娓道来。

内容推荐

“求是读史”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与《求是》杂志社《小康》杂志联合策划推出的大型通俗历史类读物。《求是读史》丛书以历史为主线索,以文化为品位,以普及历史知识、解开历史谜案、还原历史真相、记录历史风云为目的,选文均从已发表的文化、历史、人物类稿件中精选,以细微的笔触写出千百年来的人物心灵史,探寻事件的来龙去脉,再现物件的颠簸跌宕,展现世间的沧海桑田。

张凡主编的这本《求是读史(被误读的中国历史)》主要包括崔永元拍摄《我的抗战》记录,中国远征军血战滇缅,台湾眷村始末,于丹、易中天谈文化等内容。

目录

序言 寻找回来的故事(钱文忠)

误会重重的中国古代史

那些故事背后的历史真相

那些被掩埋半个世纪的抗战真相

《中国远征军》:遗忘与重生

虚构与真实:中国远征军的心灵史

台湾眷村背后的流亡与乡愁

金陵城下的老兵背影

康国雄:我不是蒋介石的干儿子

李叔同名画“失踪”之谜

总督叶名深的百年冤屈

百年霍元甲的真实与影像

上海滩帮会恩仇录

西方误读下的中国时刻

世界并非你以为的那样

于丹:喧嚣中的孤独

易中天:探寻中华文化的遗传密码

袁腾飞:是辩证解读,不是颠覆历史

一所大学的小城故事

唤醒冀商之回忆里的保定商帮

唤醒冀商之张家口:堡子里繁华不再

试读章节

在当时的重庆乃至中国西南,康心如是个颇具影响力的人物,因为他是四川“美丰商业银行”总经理、重庆银行业公会主席和重庆临时参议会议长。

康心如是老同盟会会员,并曾和后来长期任《大公报》总编的张季鸾共同办报。1922年,32岁的康心如与美国金融家合作于重庆创建“美丰商业银行”,成为四川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5年后,康心如将美国人的股份全部收购,由此使“美丰”转为华资银行。康心如对发展民族实业极为热心,故利用“美丰”的雄厚实力在重庆建设了自来水厂、电力公司等不少基础设施。时至抗战爆发,大量人口从沦陷区涌人重庆,城市的水、电需求随之猛增,而相关供应得以足力支撑,可说康氏厥功至伟。1939年7月,重庆市第一届临时参议会成立,身兼重庆银行业公会主席的康心如,因当选议长又开始在政界显露头角。

对于这样的实力角色,蒋介石自然不会轻视。1940年7月某天,康心如收到一封信,内称“心如先生大鉴顷奉,委座谕请先生于便中驾临南岸官邸一谈”云云,落款是“弟陈布雷敬启”。康心如见蒋介石有邀,随即回信应约并如期赴会。不久后的1940年9月6日,国民政府发布命令,定重庆市为中华民国陪都。原来,以重庆为陪都的建议正是由康心如首倡,蒋介石约见康心如则专为与他商量此事。倚重之外,蒋介石对康心如还多予礼遇。1945年日军投降后,重庆市民曾于9月3日举行庆祝大游行。当天,蒋介石以中国最高军政首长身份坐在检阅车队的第一辆车里,重庆临时参议会议长且非国民党员的康心如被安排在第二辆车上,重庆市长贺耀祖反倒屈居第三。

然而,大概是因为未脱文人性情的银行家,康心如总是刻意同官场保持距离。

抗战开始后,有一天康国雄听家中佣人问“订好的酒席送哪里”,康心如说送到歌乐山孔祥熙家,细打听方知,康心如与孔祥熙素有交情,自从孔祥熙当上行政院长,康心如便不再与其联系。“现在他下来了。明天是他生日,我给他做个生!”康心如行事如此,康国雄说父亲重情,但从不巴结权贵。

那些年里,康心如每周六从重庆市里回汪山别墅。傍晚,康国雄的母亲通常会在客厅的方桌上摆好扑克牌和茶水,为了营造氛围,还要特意点上几支蜡烛。准备完毕,康心如在桌子的一侧落座,曾任四川省财政厅长的刘航琛、第十集团军副总司令范绍增、上海滩名人杜月笙也各占一边,然后便是“罗宋”、“梭哈”等各色赌法齐上,直到周日清晨才散去。当时刘、范的关系并不融洽,而康国雄却没看出两人有什么矛盾,他觉得这可能是父亲不谈政事只愿玩的缘故。然而爱玩的康心如却是赢少输多,在章君谷先生撰写的《杜月笙传》中有一则传闻,说住一次豪赌中,康心如竞把“美丰银行”输给了杜月笙,但那实在只是传闻。

最与康心如交好的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早在1910年康心如加入同盟会时,于右任就是介绍人,而且在自己上海的家里为康心如主持了人盟宣誓。抗战爆发后,时任监察院长的于右任迁居重庆,从此更与康心如往还不断。于右任是草书大家,康心如因此曾请“于大哥”为“美丰”题写行名。或许是为了方便识读,于右任把“美丰商业银行”几个字写得甚为工整,而这也成为于右任少有的非草书珍迹。平时,于右任有空就会来康家坐坐,康国雄喜欢摸于右任的大胡子,于右任则称康国雄“康家娃”。由于偶尔也在康心如家小住几日,于右任对康家上下都算熟悉。抗战胜利后,于右任在离开重庆之前向康心如提出,要把康国雄大姑父的女佣阿英带走。康国雄大姑父觉得两人年岁悬殊,所以不太愿意,但阿英本人却乐意做于右任的如夫人,最终,于右任经康心如同意把阿英带回了上海,后来还和阿英生了个儿子。P61-63

序言

寻找回来的故事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西哲赫拉克利特如是说。更何况,这是一个变化万端的世界,时代潮流浩荡而来,呼啸而去。

时间是一条不息的河流,人们涉水而过,总会留下痕迹。而这些痕迹,有的被郑重其事地对待,浓墨重彩地描绘;有的则随风而去,再无踪影;还有的没入淤泥,被泥沙裹挟,历经沧海桑田,变成记忆的化石。

值得庆幸的是,每个时代总还有一些执着于寻找印迹的人,潜入时间长河,将这些散落的记忆打捞出来。《小康》杂志的编辑、记者们就是这样的有心人,他们将自己沉潜往复的探寻成果集结成册,让今世和后世的人们可以观察、了解那些沉浮于岁月之河的人生。他们跋涉所及的,既有误会重重的古代史迹,也有掩埋已久的近代史事。

1986年,梁培恕第一次萌发了写父亲的念头。梁培恕写父亲,是他发现外界对父亲及其思想的种种解读很多都是简单化的、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一个真实的梁漱溟是什么样的?1999年时,梁培恕完成第一稿。这本写父亲的书第一次在大陆出版,却已是2011年。

这是儿子眼中的梁漱溟。

曹禺诞辰100周年,人们以不同方式赞许他的成就。也有人唏嘘,他晚年时因“写不出东西”而备受折磨。作为女儿,万方则感慨:灵性慢慢干涸,这不是曹禺一个人的悲剧,而是那一代作家遭遇的困境。”

这是女儿心中的曹禺。

83岁的萧乾遗孀文洁若,如今仍愿做丈夫的影子:写回忆萧乾的书;随身带着萧乾的刻印;讲话时,一定扯到萧乾身上。在萧乾诞辰100周年时,纪念活动不断,活动现场总能见到文洁若,拄着她那根刻了萧乾名字的拐杖。

这是妻子眼中的萧乾。

三毛去世前,留了最后一封信给自己的知己、“爱人”眭澔平。三毛死后,眭澔平接续她的脚步,用20年时间行走180多个国家,以双眼、双手、双腿完成三毛未尽的心愿,以自己的方式解读那个率真外表下,“内心压抑得很深很深”的女人。

这是爱人眼中的三毛。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故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记忆。

中美军事档案合作揭开了尘封60多年的历史:“请肃立、静穆。仪仗队将为你面前的这张6人圆桌依次摆上美国海陆空三军和海军陆战队、海岸警卫队的军帽与一顶平民的礼帽,这代表美国所有在海外战斗的失踪人员。”

数以千计的日本孤儿在“二战”时被遗弃中国,身份认同成为他们一生的惶惑。60多年后的今天,仍有人不停追问:是什么力量促使黑龙江省方正县的人们向曾经的敌人之子伸出温暖的手、给他们以生的希望?已有三个孩子却又领养了一个日本遗孤的鲁万富说:“怎么说那也是条命啊!”

原央视著名主持人、现在的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崔永元大力倡导“口述史学”,他率领的团队用8年时间采访了3500人,最终完成的纪录片《我的抗战》到底讲的是什么?那些亲历者的讲述令人动容,那些普通的生命个体在战争中的真实状态为何会让人潸然泪下?

一提到叶名琛,熟悉历史的读者就会想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怪异策略,从而认定他是清朝晚期一个昏庸的高官。然而,这有没有可能是一个由清政府和侵略者联手制造的百年冤案?

一个日本老人,为什么跑到中国在黄土高原栽种了1800万棵树?

一个93岁的中国老人,又为什么要坚持在日本打13年的官司?

……

沉没的故事一经浮出,就一定能让我们这些读故事的人惊讶不已。

有些故事是讲大人物的,比如张治中女儿记忆中的周恩来,张作霖家族的60年甘辛,陈立夫家族三代人的命运,冰心与巴金的98封书信,儿子眼中的梁漱溟,名誉遭受磨损的曹禺晚年,林洙读懂的梁思成,等等。在那些名满天下、纵横世界的政治人物、文化名人的光环背后,那些被故意忽略或有意忘记的真性情悄然揭幕。后人由此理解他们的选择,赋予他们的爱恨以不同的意义。

有些故事是描述大事件的,关于一个国家的新生时刻,国旗升降的幕后故事,六十年国家生日的难忘瞬间,关于八年抗战中真正的战士,虚构与真实的中国远征军,从东北巨流河到台湾哑口海的命运悲歌,永远无法抵港的太平轮。在战火纷飞、国家创立的时刻,把青春与热血献给理想、却又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一代人,他们的经历岂能成为历史的空白?!

还有的故事是关于小人物、小事件、小传奇,讲述的都是时代中被裹着踉跄前行的人们。比如程默,一位摄影家,他是鲁迅葬礼唯一的影像记录者,曾冒着生命危险拍摄侵华日军对重庆的野蛮大轰炸,也曾用相机记录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领袖在延安的生活工作,还曾亲手拍下开国大典的历史瞬间。比如康国雄,民国著名金融家康心如最小的儿子,本是“1949年以后中国培养的大学生”,却因一顶“蒋介石干儿子”的大帽子,被困扰了一生,他全部的精力都用于带着家人“活下去”。还有霍元甲,传奇的精武英雄,他的真实身世并不显赫,身边也没有如花美眷,性格更非剑拔弩张,出生在一个七代习武的农民家庭,迫于生计背井离乡,却幸运地遇上了孙中山。  那条名叫历史的长河,不舍昼夜,奔腾向前。每一朵浪花里都隐藏着故事,每一颗水滴里都饱含着人生。难以忘怀的硝烟,爱恨交织的时刻,被碾压的人性,被命运捉弄的才华,都会相拥着、碰撞着,如泥沙俱下一般,汇入时代的大海。

无论是活着的人,还是逝去的人,都注定以各自的方式与历史相遇。纵然我们不能复原历史,但我们还可以打捞记忆。最能打动人们心扉的,就是那些迎着命运的抗争。这与成败利钝无关。

请大家静一静,读一读这些故事。谢谢。

是为序。

钱文忠

2015-01-01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求是读史(被误读的中国历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凡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8004657
开本 32开
页数 15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5-01-01
首版时间 2015-01-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192
CIP核字 2014244141
中图分类号 K26
丛书名
印张 5.2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10
149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6:2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