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川拓治著的《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奇迹的苹果)(精)》讲述的是一个普通果农用一生来圆梦的励志故事。木村秋则立志要栽培无农药、无化肥的苹果,他用八年等待七朵苹果花的绽放,用十年换得苹果园的丰收,用三十年坚持种植改变大家人生观的奇迹苹果。每一枚奇迹的苹果,都凝聚着木村秋则绝不轻言放弃的傻瓜精神。他的故事感动了千万读者,甚至让想轻生的人重拾自信。
图书 | 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奇迹的苹果)(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石川拓治著的《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奇迹的苹果)(精)》讲述的是一个普通果农用一生来圆梦的励志故事。木村秋则立志要栽培无农药、无化肥的苹果,他用八年等待七朵苹果花的绽放,用十年换得苹果园的丰收,用三十年坚持种植改变大家人生观的奇迹苹果。每一枚奇迹的苹果,都凝聚着木村秋则绝不轻言放弃的傻瓜精神。他的故事感动了千万读者,甚至让想轻生的人重拾自信。 内容推荐 石川拓治著的《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奇迹的苹果)(精)》讲述: 那是一家只有资深老饕才知道的餐厅,预约用餐起码得等上半年。 这家餐厅的招牌菜,就是“木村阿公的苹果汤”。主厨井口久和一边切苹果,一边说:“这种苹果居然不会烂,一定凝聚着种植者的灵魂……” 我们看到一个切成两半、已经保存了两年的苹果。木村阿公的苹果不会烂,只会枯萎般越缩越小,最后变成淡红色的果干,散发出甘甜的香气。 这就是木村阿公的奇迹苹果,不施农药、不用化肥,却比任何高级品种都香甜可口。 大家都说,木村很努力。 木村说,其实不是我努力,是苹果树很努力。 目录 前言 苹果汤的滋味 序章 黑道大哥:“改天想单独跟你喝酒!” 弱不禁风的现代苹果 朝着梦想一路狂奔的傻劲 为了开拖拉机入赘农家 改变一生的机缘 挑战没人做过的事 枯树堆里的苹果 苹果成为最佳礼品 一脚踏进地狱 苹果果农的梦魇 穷得只剩下信念 成为过街老鼠 全家人的梦想 陷入绝望深渊 跟苹果树说话的人 置之死地 死亡才能让我放弃梦想 月光下的答案 答案就是泥土! 用牙齿交换苹果树的叶子 枯树逢春 你的果园开花了! 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苹果 台风也拔不起的苹果树 后记 试读章节 他住在岩木町,从青森县JR弘前车站开车大约需要三十分钟。岩木町以前属于中津轻郡,那年二月町村合并后,成为弘前市的一部分。 他说出租车司机不容易找到他家,他会亲自来车站迎接。 然而,我们在约定的时间到达弘前车站后,等了好一会儿,却不见木村的身影。打电话给他也找不到人,家里的电话一直占线,手机只听到铃声响个不停。 一个小时后,才终于联系上他。 “对不起,对不起,忽然来了客人。我马上去接你们,真的很对不起。” 木村在电话里的声音极大,我忍不住把手机从耳边拿开。 是我们要来采访,他根本不用这么连声道歉。而且,他浓重的津轻口音似乎有抚慰人心的效果,我们顿时忘记了在飘雪的车站前等了一个多小时的事。 木村说马上来接我们,但我们还是又等了几十分钟,最后搭出租车去了他家。 驶过赏樱胜地弘前城护城河旁的道路,穿越市区,经过岩木川后,我们看到前方耸立着一座令人叹为观止的雄伟山峦。那就是岩木山。 岩木山又称津轻富士,外形和富士山十分相似。这是由火山运动形成的锥状火山,说它是富士山的兄弟山也不为过。但岩木山不像弟弟,更像妹妹。优美和缓的山麓曲线向平原延伸开去,经常被人们形容为平安时代的公主穿的十二单衣。对生活在津轻平原的人来说,这是一座特别的山,自古以来就寄托着人们的信仰。 木村家所在的岩木町就在山脚下。 划归到弘前市后,岩木町的人们仍然以种植苹果和稻米为生,一片典型的日本东北地区农村景象。 木村说,他家不好找,所以冒雪赶到家附近的加油站来接我们。他五十过半,理得很短的头发已经花白。个子不高也不矮,差不多是那个年龄段的平均身高。很瘦,但肌肉很结实,是从事体力工作多年的人特有的体型。 这样的描述或许会让人觉得他是一个沉默寡言、没有太多表情的人。就性格而言,他的确算是典型的日本人。 然而初次见面,他就满脸笑纹,对我们笑脸相迎。 他是一个开朗的人,只要在他身旁,心情就会愉快起来。见面的那一瞬间,他就给人一种熟悉的感觉,好像已经和他认识了几十年。 来到他家的客厅兼办公室后,才知道刚才电话打不通的原因——传真接连不断。 木村的苹果并非通过一般的流通渠道销售,是名副其实的“产地直销”。客人用明信片或传真订货,木村直接送货到客人家里。由于他太有名了,供不应求的状态已经持续了好几年。在那天采访过程中,订货的传真一直没停过。 听说木村曾经因为致力于攻克无农药栽培苹果这个难题,导致一家人多年生活困苦,但这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了。 如今,他是报纸和电视争相报道的名人,“信徒”遍布日本各地。他还去国外教授农业技术。他的苹果能在转眼间就销售一空,收入应该已大幅增加,但从他家的客厅完全感受不到这一点。 木村秋则这个人似乎对奢华生活不感兴趣。 眼前是朴实的农家庭院,榻榻米和纸拉门已经好几年没有更换了。家里有好几只猫,都曾是附近的流浪猫。木村说即使换了拉门和榻榻米,也会很快被猫抓坏,于是干脆不换了。矮桌上放着一台老掉牙的计算机,用来整理顾客资料,用的仍然是MS-DOS系统。一整摞订购苹果的传真堆在计算机旁。 最近的传真除了订购苹果,还有不少是鼓励木村或是找他探讨人生的。 “自从上了电视,各式各样的人都会给我打电话、发传真。有很多年轻人,也有寺庙的住持或医生等不同行业的人。上次有三个长相可怕的黑道兄弟开着一辆进口轿车来我家,把我吓得半死,还以为出了什么事……” 木村说了一个东北地区大都市的名字。 P13-15 序言 苹果汤的滋味 二〇〇六年十二月七日,“专家风采”栏目播出了苹果果农木村秋则先生的故事。 反响极为热烈,是节目自二〇〇六年一月开播以来前所未有的。之后的几个月,有七百多封电子邮件和信件寄到NHK电视台。除了要求重播,希望将信转交给木村先生和请教栽培方法,最多的就是表达“希望可以吃到木村先生的苹果,哪怕一次也好”的心愿。 节目从东京白金台的一家餐厅拉开序幕。 那是一家只有资深老饕才知道的餐厅,预约用餐起码得等上半年。这家餐厅的一道招牌菜就是“木村先生的苹果汤”。主厨井口久和先生一边切苹果,一边说:“这种苹果居然不会烂,一定凝聚着种植者的灵魂……” 在井口先生的厨房,我们看到一个切成两半、已经保存了两年的苹果。一般的苹果切开后很快就会变成咖啡色,然后开始腐烂。然而,木村先生的苹果不会烂,只会枯萎般越缩越小,最后变成淡红色的果干,散发出甘甜的香气。 二〇〇六年夏天,我们开始了采访。 当初,我听到有果农“不用农药,不用肥料,就可以让苹果树结出丰硕果实”的消息,觉得难以置信。我从小在青森县弘前市长大,看惯了因洒农药一片雪白的苹果园,也知道果农在防治病虫害方面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然而,木村先生的苹果不仅没有使用农药,也不使用任何有机肥料,苹果却不会烂,其中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 带着这个疑问,我拜访了住在岩木町(现属弘前市)的木村秋则先生。根据事先掌握的消息,得知木村先生“似乎是个很怪的人”。我坐在木村家拉门已经破了洞的客厅内,用津轻地区的方言问木村先生: “为什么不用农药也可以种出苹果?” “经常有人问我这个问题,其实我也不知道。可能是我太笨了,苹果树也受不了我,只好结出苹果来。哈哈哈。” 他在糊弄我。当时我暗想。 带着这份不解,我开始了长达六周的采访工作,渐渐发现木村先生是一个笑口常开的人。自己说了笑话会哈哈大笑,听别人说话也笑声不断,聊到以前不愉快的回忆时,不知为什么,他最后也总会发出笑声。录音人员一开始听不懂津轻话,纳闷地问:“为什么木村先生常常莫名其妙地笑?”随着采访工作的进行,我们终于了解到,在这笑容的背后,隐藏着许多苦痛的辛劳和不堪回首的往事。看着从人生谷底爬上来的木村先生灿烂的笑容,我们也不自觉地跟着笑起来。 木村先生的无农药苹果种植,历经八年反复尝试、从无数失败中汲取教训,得到了独门秘诀。即便如此,木村先生还是一如既往地说: “我是傻瓜,所以只会像野猪一样一心往前冲,心想总有一天会成功。” 秋天,木村先生的苹果树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把这些苹果拿去检验,没有验出任何农药。我们在苹果园内拿到的最贵的苹果名叫“晒”,每棵树上只能结出一两个。其中一些因为夏天曝晒过度而裂开,无法出售。虽然卖相不好,口味却和我吃过的完全不一样。咬一口,会发出清脆的声音,嚼劲十足,甜味和酸味十分浓烈。这种野生的味道,的确符合木村先生口中的“树木之果”的感觉。 不用农药和肥料种出苹果,个中的科学奥秘至今没能解开。只知道木村先生的果园内杂草丛生,栖息着很多昆虫,青蛙也在那里产卵,鸟鸣声此起彼伏。的确是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地方,苹果树应该也有相同的感受吧。 木村先生挑战无农药苹果的前后经过,无法在节目中完整呈现。于是,节目主持人茂木健一郎先生建议把木村先生的故事写成一本书。准备一年半之后,这本书终于完成了。 书中增加了石川拓治先生的全新采访,木村秋则先生漫长而坚强的奋斗史,就在这里为您呈现! 柴田周平(NHK“专家风采”节目编导) 后记 二〇〇七年八月,木村出现在岩木山山麓的苹果园。 果园中飘着淡淡的醋味,他上午刚喷完醋。 枝繁叶茂的苹果树后方,木村正坐在那副梯椅上工作,就是以前他低头看地面时,感觉大地裂开、自己像坐在悬崖峭壁上的那副梯椅。 原本以为那是一架很简陋的金属梯椅,没想到是感觉很温暖的古老木质样式。妻子美千子站在梯椅下,正愉快地和木村聊天。 虽然不想上前打扰,但木村说有东西要给笔者看。 “你看这片树叶,上面有一个小洞,你猜是怎么来的?” 木村拿着一片树叶。树叶中央的确有一个洞。 “是不是被虫咬的?” 木村开心地摇摇头。“不是,这是苹果自己弄出来的洞。我一开始也以为是虫咬的,但没有虫用这种方式吃叶子。我为这个问题纳闷了很多年。有一次,看到这种叶子旁有的叶子出现了斑点落叶病特有的褐色病斑。我很好奇,持续观察这个病斑的发展,发现受到疾病影响的部分越来越干燥,树叶不再提供它水分,好像对疾病展开了攻防战。不久,病斑部分脱落,变成一个洞。旁边刚长出的小叶子却越来越大。我用尺量了一下,洞的大小和新叶子变大的面积几乎相同。如果洞有很多,无法补救时,在树枝前端就会长出新的叶子。在我施肥、洒农药的时候,即使苹果树生了病,也不会出现这种洞。有限的营养可以激发苹果树原本具备的自然力量。了解越多,越发现大自然实在太奇妙了。 “协助大自然、分享大自然的恩惠,这才是农业,也是农业应有的态度。令人遗憾的是当今农业完全背离了这种态度,这种情况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以前,我也曾经向往大规模农业,但推动大规模农业的地区逐渐变成了沙漠。只要看美国谷仓地区和以前苏联集体农庄的现状,就不难了解这一点。无论科学多么进步,人类都无法脱离大自然生存。因为人类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产物,问题在于人类是否能发自内心地认为自己只是在协助大自然。这关系到人类的未来,我绝不是危言耸听。我所做的事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只是协助苹果树而已,但相信这对人类的未来一定有帮助,或许这么说有点夸张,但我由衷地这么认为。” 一点都不夸张。对人类的未来来说,木村完成的壮举比发明飞机、登上月球更重要。 苹果树上结出的青苹果把树枝都压弯了,收获的季节即将到来。看着眼前这片平和的景象,我忍不住暗想—— 就是这里! 少年时代,木村和哥哥一起种苹果树苗是在这里;在四座果园中,最初挑战无农药栽培的也是这里;看到浑身闪着银光的人是在这里;当年准备去自我了断时也是在这里;第一次开出七朵花,时隔九年第一次看到满园盛开的苹果花,还是在这里。 他在这里与苹果树面对面,即使受人揶揄、被人视为笨蛋、深受贫穷之苦,他都坚持走下来。 笔者忽然想起,以前似乎也听过类似的故事。 在一个离大海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个男人在造船。世人嘲笑他说,洪水不可能来这里。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独自继续造船。 …… 至少他认为,价格必须设定在每个人都买得起的范围内。 事实上,即使价格再贵,也有人买他的苹果。 无农药、无肥料栽培农作物费时费力,和使用农药及肥料相比,收获也比较少。生产者当然希望卖出好价钱。 木村说,如果真是这样,无农药栽培的作物会永远成为一种奢侈品。如果无农药作物只是供应给有钱人的奢侈品,无农药无肥料栽培就无法传播和推广。 即使眼下有一定困难,总有一天,用他的方式种出来的农作物,可以在价格上和用农药与肥料种出来的农作物竞争。 这是木村的梦想。 如果价格相差无几,大部分人一定会选择无农药、无肥料的农作物。如果无农药苹果和有农药苹果的价格相同,大部分人一定会买无农药苹果。 这样,一般的农民才会认真考虑无农药无肥料的农作物栽培,这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有人需要帮忙,木村愿意大力协助。虽然他历经了千辛万苦才摸索出栽培苹果的方法,却愿意毫无保留地和所有人分享,他从来没有想过把这些知识变成自己的专利。几年后,日本一定会出现几个果园像木村的这样,不使用农药与肥料,却有稳定收成。 既然以前那么辛苦,想从中获利也是人之常情,但木村对这些毫无兴趣。他的牙至今未补,家里的纸拉门也没有换新的。 因为他知道还有更重要的事。 随着文明过度发展,人类忘记了自己的根。网络非常方便,用手机随时可以连线世界各地,但如果不吃不喝,人就无法活下去。生态学家说,人类是植物的寄生虫,农业是人类生存的根。 人类生命的根一旦枯萎,人就无法生存。 虽然每个人都知道这个道理,然而这个根已经如此纤弱,现代人看在眼里,却仍然无动于衷。 木村很少提及这些事。他不求名不求利,默默地做着该做的事,相信总有一天世人会了解自己。 笔者发自内心地觉得,这个世界上,有些人真的很了不起。 苹果树叶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 笔者没来由地想起木村刚才的话。当时令人全身为之一震。 木村带着玩笑的口气,但的确是这样说的: “来我的船上吧。” 正值酷暑,弘前市的气温超过三十度,木村的果园却凉风徐徐。笔者说外面很热,木村笑着建议:“那你就在这里写稿吧。” 于是,本书大部分内容都是在木村的果园内完成的。 坐在草丛里,打开电脑,苹果树的树荫下一片凉爽。 蝗虫在恣意生长的杂草海洋中蹦蹦跳跳,蜜蜂飞舞,远处传来青蛙的叫声。这里不像果园,更像是丛林。 书评(媒体评论) 我很喜欢《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没有木村的“傻”,就不会有现在青森县甜美的苹果。我会努力,也会坚持。因为我永远记得木村看到满园苹果花开时,流下的泪水与脸上的笑容。所有坚持努力的朋友们,一起加油! ——国民党新任主席朱立伦当选发言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奇迹的苹果)(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日)石川拓治 |
译者 | 王蕴洁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南海出版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4275422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84 |
版次 | 2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110 |
出版时间 | 2015-03-01 |
首版时间 | 2012-04-01 |
印刷时间 | 2015-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92 |
CIP核字 | 2014270535 |
中图分类号 | I313.65 |
丛书名 | |
印张 | 6 |
印次 | 6 |
出版地 | 海南 |
长 | 211 |
宽 | 135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30-2011-108 |
版权提供者 | GENTOSHA INC.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