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字言字语
内容
编辑推荐

  是什么让汉字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节目中听写的汉字你会写几个?

许多汉字是怎样从古文字发展到今天的字形?每个汉字中又蕴含着怎样的人情物理和文化内涵?

张传玖编著的《字言字语》就是这样一本关于汉字和传统文化故事的书。

内容推荐

  汉字作为运载中华文化的工具,每一个字都有她特定的人文意蕴。《字言字语》作者张传玖从文化意蕴和贴近现代人生活这两个角度共精心选取了78个汉字进行分析解读,先考证其从甲骨文、金文、小篆的流变,再重点剖析蕴涵在字中的人情物理和隐藏其中的丰富文化意蕴,《字言字语》希望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达到管中窥豹、略见一斑的效果,串起汉字的魅力珠玑,从而多侧面、多视角的阐释和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大美。

目录

前言:让传统文化文温润现代心灵/001

自序:透过汉字看中国/006

伦常·思辨篇

百善孝为先/002

首孝弟,次见闻/005

仁者爱人/008

忠恕之道全在一“心”/011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014

君子喻于义/018

公生明,廉生威/021

知耻近乎勇/024

让智慧照亮人生/027

信口岂能雌黄/030

道可道,非常道/033

顺“道”而行即为“德”/036

宗法宗教一席谈/039

易者,变化也/042

心之官则思/045

正解“天圆地方”/048

天人合一好人生/051

万世师表孔圣人/054

儒者,人之需也/057

忙里偷闲读经典/060

为死记硬背正名/063

世间万物和为贵/066

养儿不教,不如不要/069

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072

中学西学比较谈/075

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078

重阳之日话阴阳/082

文化·生活篇

有一种科学叫中医/086

乐者,心之动也/090

书中自有情韵意/094

画中最妙言山水/097

戏台小天地人生大舞台/100

鬼斧神工说建筑/104

庭院深深深几许/107

曲径通幽赏园林/110

柴米油盐酱醋茶/113

丝韵瓷风梦驼铃/116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119

君子无故玉不去身/123

止戈为武还是持戈用武/126

繁简之争说汉字/129

敬惜字纸的至上虔诚/132

因才是举话科举/136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140

今古几人识钱贝/143

有钱了,你是否更幸福/146

车轮滚滚路在心中/149

究竟为何这么忙/152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155

点点滴滴说婚姻/158

再忙也要顾家庭/161

日暮乡关何处是/164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167

您贵姓?/170

浅释古人的名、字、号/173

帝王名号知多少/176

惜方寸土地,保子孙家园/179

天地之中为中国/182

牵牛要牵牛鼻子/185

云从龙风从虎/188

岁时·节令篇

古往今来说时间/192

夏历·闰月·节气/195

一年之际在于春/198

九九艳阳天/201

社会原是狂欢节/204

祖圣先贤祭如在/207

夏满芒夏暑相连/210

龙舟竞发话端午/213

小暑不算热,大暑是伏天/216

一阵秋风一阵凉/219

七夕人间情意浓/222

人鬼情不了/225

月到中秋分外明/228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231

过了腊八就是年/234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237

正月十五闹元宵/241

节日,时间的文化刻度/244

附录

有关汉字的若干关键词/247

后记/262

试读章节

正解“天圆地方”

“我的天啦!”“我的老天爷!”这是国人感慨时每每挂在嘴边的话。什么是“天”,国人为什么这么看重老天爷?玄机就在“天”字里。

“天”的甲骨文像正面站立的人形,上面突出的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指人的头顶,《说文解字》曰:“天,颠也”,颠就是“顶”。“天”的这个意思至今还有应用,如称人或某些动物头顶部分的骨头为“天灵盖”,称治疗头疼的中药为“正天丸”等。

由“头顶”再引申为头顶之上罗列着日月星辰的广大空间的“天空”,并由此一再拓展:或表示物质的、客观的大自然,如《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或指世界的精神的本原即最高真理,如《孟子》的“顺天者存,逆天者亡”;或曰造化之神即宇宙的主宰者,常说的老天爷、天神即指此意,人间的君王为表示君权神授往往称“天子”。

有哲人说,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目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便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海阔天空,苍穹浩渺,古往今来,不论圣贤大哲还是芸芸众生,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天从何而来?它为什么是这样的?它有边界吗?我们生活在宇宙的什么位置?《易传》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经》对成卦过程的分析,也是对宇宙万物化生过程的概述,孔颖达疏:“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简而言之,太极就是指天地未开、宇宙最原始的状态,即阴阳未分的混沌状态,是形成万物(宇宙)的本源;两仪就是天与地(或阴与阳)。现代科学认为宇宙产生于一次大爆炸(大爆炸以前是个超密度无限塌缩的粒子,科学家称之为奇点,一切已知物理定律均在奇点失效,故奇点是个什么样的存在无法描述):150亿年~200亿年前,奇点瞬间爆炸即宇宙大爆炸,其中有形的物质凝集成星体就是地,无形的空间扩展开来形成了太空即为天,这和中国文化中的太极有异曲同工之妙。《列子·天瑞》说:“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既形象又具体,高超地体现了智慧的中华先祖对宇宙本质的把握。

天圆地方,很多人望文生义“天是圆的、地是方的”。肉眼可能把天看成圆的,但绝不会把地看成方的,老祖宗不会弃常识而胡编乱造。圆形物体如足球具不稳定、好动的特点,体现变动、灵活;方形物体如方礅,有相对静止、稳定的特点,体现不动、静守,成语外圆内方就是这个义项。西汉扬雄言:“圆则杌棍,方为吝啬”,这里圆指天,杌槐指动荡不定;方指地,吝啬指收敛,意为天圆则运动变化,地方则收敛静止。我们眼中的世界正如此:天上日月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地运动,好似一个圆周无始无终;大地静悄悄地承载着我们(除非地震),恰如一个方形物体静止稳定,故曰天圆地方,即“天道曰圆、地道曰方”(《大戴礼记·曾子天圆》)。天圆地方观念深深印在国人的脑海里,如住宅多为方形,以求安逸平稳,并方形小院中修一个圆形水池,或者在两院之间修一个圆形的月亮门等等。

《三字经》曰:“三才者,天地人”,这里的“才”是指永恒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东西,也就是说天、地、人是世界上最基本的东西。《易经》说:“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圣人创制《易》的目的,就是用来说明自然变化的规律并让人顺应之,结果发现天所以为天,内在规则是阴和阳;地所以为地,背后的法则是柔和刚;人所以为人,其本质是仁和义,一一相应,故曰“三才”(亦曰三大)。也许有人说,天覆盖万物,地负载万物,人凭什么称大?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以人为本,认为天地之间人为贵,《说文解字》这样释“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

P48-50

序言

透过汉字看中国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年左右的历史,现存最古老可识别的是三千多年前殷商的甲骨文。根据目前掌握的史料,演进历史大体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三者统称古文字)、隶书的过程(详见附录),发展至汉朝被称为汉字,汉末魏晋楷化定型为今日所用的楷书。几千年来,汉字记载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为世界文字史所仅见。

作为运载中华文化的工具,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形、音、义合一,每一个字都有她特定的人文意蕴,高超地体现了中华民族智慧的先祖对宇宙人生的感悟,至今还流淌着古圣先贤文化心理的潜流。汉字究竟美在何处?其中隐藏着什么样的人文密码?

2009年2月~2010年3月,我在中国国土资源报社稷坛副刊开设了《字言字语》专栏,共选取解读了五十一个文化意蕴较为丰富或日比较有说头的汉字,和读者一起感悟先祖的深刻,透过一个个静态的汉字体悟古人动态的文化生活,读出先祖希冀传承给子孙的人生哲理。《字言字语》专栏每周一期,每期解译一字(或一词)。对每个字尽量考证其从甲骨文、金文、小篆的流变(同一个汉字,其甲骨文、金文、小篆的写法均可能有几种,每种字体原则上只选取专家意见较为一致、有代表性的一种或两种),重点剖析蕴涵在字中的人情物理和隐藏其中的丰富文化意蕴,希望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达到管中窥豹、略见一斑的效果,串起汉字的魅力珠玑,从而多侧面、多视角地阐释和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大美。

《字言字语》专栏结束后,愧对先祖的感觉每每萦绕心头,这其中既有对当时解读的不满意,而更多的是挂一漏万的遗珠之憾。此后,便陆续对原文的不满意之处进行了大面积的修改完善,又在原有基础上补充解读了二十七个汉字,合起来就是七十八篇小文章,如此,算是对先祖有了一个交代。

承蒙群言出版社的厚爱,现在结集出版了——于我自己,是一个重要的人文总结;对我的家庭,是一份独特的文化遗产;在这个基础上,如果为读者认可,甚至能为这个社会提供一点正能量,那则是意想之外的收获。

百善孝为先,《字言字语》就从“孝”字开始。

后记

很早就听过“千人糕”的故事,普普通通的年糕是由米粉等蒸出来的,米粉是由米磨成的,米是农民种出来的,农民的工具又是由许多工匠做出来的,这些工匠的原料又是由更多的人做成的——普通的糕点何止“千人”所做——年糕如此,我们周遭的一切都如此,拙作《字言字语》就是这样一份“千人糕”,从当初创意到今日成书,要感谢的人太多。

首先要感谢我的儿子,自他出生开始,我就想着怎么教育他。缘于自己的喜爱,一开始就决定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熏陶他,并由此开始了我的家庭系列文化工程建设。一天我看到《三字经讲记》这样拆解“孝”字:上面是“老”,下面是“子”,儿子背着老子,也就是子女要赡养老人;当老人把人生的智慧与经验传承给子女时,子女能顺父母意并承其业。类似的说文解字以前也曾见过,但这一次以父亲的身份看到时,还是被深深撞击了心扉。

汉字如此之美!我当即想何不在供职的中国国土资源报副刊开个专栏,挖掘老祖宗蕴藏在汉字中的人情物理,和读者一起感悟汉字。当我和副总编吴晔先生商讨这个问题时,吴先生只说了一句话:“你和我想到一块儿来了。”随即,我尝试着写了几篇,吴先生对文稿提出了修改建议,不久专栏就正式开张,我给专栏起名《字言字语》,前后坚持了约一年。期间,吴先生对每一篇文稿都认真修改,并书写所解读汉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字体,使我受益良多,也使稿件增色不少,本书出版之际,感激之情自不待言。

书籍的顺利出版,得益于群言出版社的编辑团队,尤其是责任编辑张津津女士,虽年轻但很专业,和他们的合作,是个“痛苦而愉快”的过程。说“痛苦”,是他们的认真与专业,很多在我看来不是问题的问题,都被他们的火眼金睛看出来了,甚至有点“锱铢必较”,我只好遵命修改完善,稿件质量随之上了几个台阶;说“愉快”,是他们的敬业,我不认识群言出版社的任何人,也没有委托任何熟人引荐,当我冒昧地、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部分书稿电了版投给他们时,没几天他们就答应出版,这种只认书稿的作风让人感佩。

电影人往往感叹电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其实,写作何尝不是,本书虽几经修改完善,但囿于作者本人的能力,无法概括汉字之美的全部,即便是在这些篇幅有限的解读文章中,不妥甚至错误之处依然难免,望读者指正,不胜感激,如有机会,把进一步完善留给将来的再版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字言字语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传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群言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564725
开本 32开
页数 26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3-09-01
首版时间 2013-09-01
印刷时间 2013-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322
CIP核字 2013184900
中图分类号 H12
丛书名
印张 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9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2:0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