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北京电影史话》由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影报》编辑吴雅山著,电影是集技术和艺术为一体的,到目前为止,只有短短的一百多年历史,然而它却日益受到人们的追捧,相应的电影产业也日益勃兴,一个又一个的票房神话在世界各国创造。本书全面介绍了电影从传入中国发展至今的基本情况。
图书 | 当代北京电影史话 |
内容 | 编辑推荐 《当代北京电影史话》由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影报》编辑吴雅山著,电影是集技术和艺术为一体的,到目前为止,只有短短的一百多年历史,然而它却日益受到人们的追捧,相应的电影产业也日益勃兴,一个又一个的票房神话在世界各国创造。本书全面介绍了电影从传入中国发展至今的基本情况。 目录 第一章 北京是中国电影的诞生地 一、西洋影戏进京城 二、电影《定军山》诞生于北京 三、清宫首开发布电影审查条例之先河 四、北平城走出的电影明星 五、电影人汇聚碧云寺,张玉亭拍摄《奉安大典》 六、梅兰芳自导自演电影 七、北京第一家电影院——真光影院 第二章 创建新中国自己的电影制片厂 一、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建立 二、八一厂的创建及其作品 三、钱壮飞与电影的不解之缘 四、电影局及第一任电影局长 五、《吕梁英雄》小试牛刀,《龙须沟》讴歌新北京 六、北影“夺人所爱”,夏衍改编《祝福》 七、建国十周年献礼片,《青春之歌》享誉全国 八、北影厂“四大帅” 九、用胶片记录下宝贵遗产 第三章 “文革”中的北京电影 一、电影拍摄“样板戏” 二、“文革”电影《决裂》与《反击》 三、“大制作”《闪闪的红星》 四、围绕《海霞》的斗争 第四章 新时期的电影 一、领袖人物上银幕,王铁成一生只演“周恩来” 二、高山流水觅《知音》 三、《小花》中开出“奶油小生” 四、“瓦尔特”、“杜丘”风靡北京城 五、不得不说的《大众电影》 六、电影厂竞拍《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七、《城南旧事》中的“旧事” 八、叶帅之女触电,《原野》触礁 九、凌子风钟爱“祥子” 十、李翰祥与《火烧圆明园》 十一、电影《红楼梦》横空出世 十二、刘晓庆——“我是中国最好的女演员” 十三、《霸王别姬》成就一代英杰 第五章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与延安电影团 一、延安电影团挺进北京,《延安与八路军》下落不明 二、新中国电影人首次对外合作拍片 三、中国电影——《新闻简报》 四、《长安街》展现历史变迁 第六章 电影面对市场的挑战 一、鲜花绽放“紫禁城” 二、北影厂落户怀柔,影视基地拔地而起 三、京味题材受追捧,《剃头匠》引领风骚 四、好莱坞神话其实很实在 五、胶片放映百年,将与观众再见 六、贺岁片助中国电影,年年贺岁 七、《建国大业》唱响“主旋律”,明星荟萃庆建国60年 主要参考书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当代北京电影史话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吴雅山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当代中国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540306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5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87 |
出版时间 | 2013-10-01 |
首版时间 | 2013-10-01 |
印刷时间 | 2013-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22 |
CIP核字 | 2013187634 |
中图分类号 | K928.5 |
丛书名 | |
印张 | 10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6 |
宽 | 151 |
高 | 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