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阅读时节(与阅读有关的趣味经历和感悟)
内容
试读章节

我的读书生涯

念小学时,我的一年级老师就像几百个小学生的母亲一样。她教我的时候已经接近退休年龄;她也教过我几个哥哥,也教过我的姐姐。我们村里有好几家人的父母辈在她那儿上过一年级,儿女辈也在她那儿上过一年级。在我最早的记忆中,认字的过程跟这位性格和蔼的老师完全分不开。但是命运很巧妙地为我设计了一个180度转弯的体验,因为我的二年级的老师脾气不好,并且跟我特别过不去。我是一个喜欢遐想或呆想的孩子,经常沉浸于自己的内心;母亲因为我讲话的深沉口气给了我一个外号——“法官”,但是二年级的老师最反感我那种经常发呆、答非所问的性格,常常叫男校长来执行肢体惩罚。我虽然不打架,不欺负女同学,但我是班上挨木拍最多的学生(我一直记在心里,每一次惩罚要打二或三下,我那年总共挨了48拍)。后来我升了年级,没有再见到那位二年级的老师,但从家人那里听说她因脾气不好而被迫提早退休。回想起来我觉得有趣:因为这两位老师,我的启蒙时期有俨然分明的光明、阴暗两面!

我们家有一个尘封的书架,上面摆了一些属于父母年轻时代的书,但是我很少去碰书架上的书,因为到我童年时,母亲已经害了严重的忧郁症。我的母亲没有引导我去拿书架上的任何一本书,也没有跟我讲书架上任何一本书的内容,而我好像一直在等待她这方面的引导与首肯。因此我初步看的书不是家里的书,而是从老师发的图书订单上添购来的。回想起来觉得可惜:所看的第一批故事书没有跟母亲共享,而是用父亲给我的零用钱买来自己读的,是商品,而不是家里的藏书,因此在心中留下了与历史没有接上线的遗憾。

三、四年级的时候我迷上一套儿童百科书,休息时间有时坐在戏场的篱笆边看书,有时积极地参加游戏,当时觉得这两件事一样好玩,我对两者不加以分别。到了六年级,我开始喜欢一些需要咀嚼的书。我迷上马克·吐温,还有麦尔维尔的早期小说,还有通俗的历史小说。七年级的时候我的母亲搬走了,我和爸爸一起过起光棍儿的目子,而爸爸是一个工作狂,因此我晚上、周末经常要一个人打发时间。我看了梭罗的《湖滨散记》和麦尔维尔的《白鲸》。麦尔维尔非常合我的胃口,因为他对人性和道德的探讨完全融入到生存搏斗的叙述中。我们村里的学校不大,一个年级的人数仅90人左右。我的同学中几乎没有别人在看《白鲸》那一类的书。我看得入迷,在休息时间经常在操场的墙边坐在阳光下看书。小学时没有人会讥笑我看书的习惯,但到初中就不一样,可能是因为我读得更入迷,变得更孤僻,没有拉拢一群可以互相保护的朋友。我那些伙伴是一批可共欢乐不可共患难的棋友,我们算是高中的准知识分子。我们读了几本莎士比亚戏剧,喜欢讲话中加入一些古怪的旧词汇,而我是提供这种词汇最多的人,因为我喜欢看关于中古骑士的故事书。我的那些棋友都参加乐队或合唱团,只有我没有学音乐,但我读《白鲸》时,那种长篇的抒情散文在我的脑海中却能撩拨起一种类似于交响乐的效果,是我自己“楠塔基特式的飙雪橇”。麦尔维尔对人性的沉思像海面上彤云密布的远景,像一幅哥特式的舞台布景画,而前景里所演出的情节又充满冒险色彩,又充满发现的惊叹,但他的故事在骨子里是一个大悲剧。

到七年级我在操场旁边看书的习惯不知为什么引起了一群恶少对我的衔恨,他们好几次在操场上或回家的路上冲上来对我拳打脚踢。我从来没有跟爸爸讲,因为不想让他感到焦虑。其实挨打的事让我变得更坚定:他们那种封闭狭隘的心态对我来说比拳脚更可怕,如果老活在怨气和暴力的阴影下,我担心自己会变得跟他们一样。可能因为读了几本追问人生价值的书,那几次挨打的事件在我心中主要形成了一种道德挑战。奇怪的是,我们家里一直放着一把猎枪,是我二哥留下来的,我周末偶尔会拿猎枪到附近无人的采石坑练射击,但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拿枪去“收拾”那些恶少。我那时根本没有想起那把放在阁楼里的枪!只有后来,看了关于精神失常的美国少年到学校里扫射的报道,我才想起来:“还好当时我的脑子没有长歪,要不然我会想起阁楼里放着一把猎枪!”

我高中时又读了一遍麦尔维尔的小说,也开始读一些科学的东西。

P2-4

目录

阅读思忆

我的读书生涯文/梅丹理(美)/002

塞拉的变奏文/庞培/008

良辰文/庞培/013

女人与书房文/艾小柯/018

书文/艾小柯/022

读书之“闲”文/陈武/027

关于漂泊者的“火车图书馆”文/周眠/030

烂笔头文/周眠/034

让书房只留下一本书文/陈武/037

读书与修行四大法则文/朱敬一/041

书房和屁文/朱敬一/044

只因它们拨动了我心中的弦文/吴正毅/047

阅读的仪式文/虔凡/051

能阅想阅之书文/冯佳佳/055

文学的巧克力梦工厂文/江北/058

风在往书店的方向吹文/马阳杨/069

那人那书店文/冯佳佳/073

阅读访谈

叶兆言:自由选择永远是第一位的采访/陈云昭/078

许知远:书是我的安全毛毯采访/陈云昭/092

庞培:阅读高于书籍采访/陈云昭/104

莫砺锋:偶然的诗歌生活采访/陈云昭/118

马家辉:我活得像羊吃草采访/陈云昭/136

许纪霖:“书读完了”——许纪霖访谈/148

杨键:诗只是我存在的一种方式——杨键访谈/153

梅丹理:我要探讨最属于我只有我能解答的问题采访/冯烨/163

郦波:阅读的时光很有质感采访/陈云昭/173

郁志刚:书斋里的生活方式采访/陈云昭/178

阅读散记

扮演一回“自己”——说说吴念真文/遍存磊/190

简朴生活的清澈与可能性文/遆存磊/193

路上书文/艾小柯/198

回来做自己文/杜若/201

读经典文/周眠/205

《论语》中的春游记文/周眠/208

找寻私人的精神家园文/江北/211

心是孤独的猎手文/江北/217

几米的绘本文/吴正毅/220

“指向的道路总能通抵出口”文/虔凡/223

已拆封的密信文/鹿存玲/227

沙漠之梦文/鹿小路/232

由阅读学会旅行文/陈蓉/236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文/冯佳佳/240

听,植物在说话文/丁鼎/243

读书的选择文/几约/246

一路追到天尽头文/郁黎华/249

序言

从春天开始记录

陈蓉

从春到夏这段时光,总是春意蓬勃,色彩跃动。

2012春天,江阴图书馆沾染着四月窗外丰富的气息、舒服的空气和浓郁的春的气息,在宏大建筑内,在无数读者的憧憬中,缓慢而持续地弥漫开。

香港的马家辉先生带着自己“生命里的八间图书馆”,生平第一次,到了大比例中国地图上无法标识出的江南小城市。一路风尘仆仆,憔悴间依然难掩“图书馆”与其成长紧密相连的温热和情感:“阅读就是我的生活方式,它并没有什么神秘和特别之处需要去思考意义了。”讲座现场坐着、站着的四百多位读者,专注聆听着,毫无阻挡地进入他人生阅历里的真实感悟。从香港到江阴,从专栏作家、学者到普通听众,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下,传递出美好相通的阅读追求和理想。

2013春天。披微卷齐肩发、随意言谈间掠过腼腆笑容的“大男孩”许知远,高高大大地来了。经不住近乎一年的多次邀请,他终于从满满的行程中挤出一天时间,留给我们。《一个游荡者的世界》瞬间铺展成可听到和可靠近的阅读游历,鲜活成图书馆春天里的又一个记忆。

和他俩一样,拥有无数锐利思想和话语的作家、学者、公共知识分子,如叶兆言、郦波、莫砺锋、祝勇……陆续登上江阴图书馆的市民大讲坛,进激学识和观点,并和我们的馆刊《读读书》编辑对话、交谈,侃侃而谈他们各自的阅读人生。他们都是阅读的受益者、收获者,走进江阴这样的小城市,分享思想成长中阅读给予他们的巨大力量,成了这座城市文化卷册中的重要一页。

由此,我们需要记录。如同记录每一个相似却又透着不同信息和气息的春夏秋冬,把曾经在图书馆发生的四季阅读和美好,和普通读者心里升起的温度,诚恳地聆听、记录、整理和分享。我们试图去忠实地记录每个讲者、谈者和阅读者,每一段文字和观点,都是一个阅读角度的呈现。试着去观察,在他人的阅读攀爬中,探寻某种领悟和启发,正是阅读的魅力之一。

开始这种记录,也是阅读推广人的用心用力之所在!不管是承认阅读正被边缘化,还是一厢情愿地假想着阅读必将带来美好生活,我们都愿意从春天出发,情意满满地告诉自己和他人,每个人都能够通过普通阅读,打破时空樊篱,到达一生中未知的领域,真正进入远远超出你想象的民族、社会和世界,在文字旅行中获得良知、智能和思想。并慢慢考量自己和世界的联结,用精神构建起生命存在的方式和意义。若能得此共鸣,幸甚!溢感!

内容推荐

这本《阅读时节(与阅读有关的趣味经历和感悟)》是“气氛”和“体验”之作。写作者们告诉读者的不是他们读到了什么,而是在“读到”中或“读到”后的体验——对阅读的陈述不仅仅是“完成时”的,还可以是“进行时”的,不仅仅提供结果,还可以提供可能!当这种“体验”被安置在一个恰如其分的气氛中时,“阅读”就会如雕塑般凝固成瞬间的永恒之美——这种“阅读”以及对这种“阅读”的阅读是如此让人着迷。

《阅读时节(与阅读有关的趣味经历和感悟)》由陈蓉、陈云昭编著。

编辑推荐

陈蓉、陈云昭编著的《阅读时节(与阅读有关的趣味经历和感悟)》是一本精巧的多作者散文集,从梅丹理这样的翻译大家,到艾小柯、朱敬一等在文艺青年中享有名誉的文学艺术新锐,其所供文章篇幅短小,却精美耐读。每一篇文章都由几本书和一段独一无二的阅读体验相缔结,作者文风虽各不相同,但整书风格质朴真诚,与市面上艰深的大家读书体验文集相区分。可做成一本简洁、精美的轻阅读枕边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阅读时节(与阅读有关的趣味经历和感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蓉//陈云昭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131251
开本 16开
页数 2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3
出版时间 2013-09-01
首版时间 2013-09-01
印刷时间 2013-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
CIP核字 2013192088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4
16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5:5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