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艽野尘梦(精)
内容
编辑推荐

一本人人都能看懂的西藏奇书,一部震撼心灵的藏地实录,一首痛彻心扉的爱情绝唱。

不可多的的民国老版本,披沙沥金的学术校注版。

陈渠珍所著的《艽野尘梦》——一部私下传阅七十年的奇书,活在网友口碑上的不朽之作!藏学家任乃强,出版家钟叔河,作家韩松落、蒋方舟、三七、马丽华刻骨铭心一致推荐。

贺龙元帅指定为18路军进藏参考读物,百年前真实的藏地人性记录,“湘西王”陈渠珍与藏族少女的爱情传奇。仓央嘉措情诗痛彻心扉的现实注脚: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带你穿越回100前的西藏,见证惊心动魄的变乱时代、神奇瑰丽的藏地风物、艰苦卓绝的平叛战役、微妙复杂的军队政治、惨绝人寰的绝地求生、万里相随的坚贞情义。

内容推荐

《艽野尘梦》是民国时期赫赫有名的“湘西王”陈渠珍1936年赋闲长沙时回忆其1909年至1912年进出西藏生死经历的文言笔记体纪实作品。《艽野尘梦》中所描述的藏区险峻优美的自然风景,古老淳朴的民俗风情,复杂险恶的官场环境,身陷绝境的人性异化,绝地逃生的生存智慧,藏汉人民的深厚情谊,感人至深的爱情绝唱,堪称奇绝。陈渠珍谱写的,不仅是一段令人难以置信的个人传奇,更是一曲反映历史更迭的时代交响。

为便于当下读者阅读这一旷世奇书,校注者以1938年9月繁体无句读版为底本,参阅《陈渠珍遗著》及其他版本和相关资料,遵循传统校勘学工作规范进行校释,重新对原著做了标点断句,对其他版本的脱、讹、衍、错作了校正,并对书中的难懂字词、异体字、生僻字作了注释,为此最新校注本。

目录

自序

要例

总叙

第一章 成都至察木多

第二章 腊左探险

第三章 昌都至江达

第四章 收服工布

第五章 进击波密

第六章 退兵鲁朗及反攻

第七章 波密兵变退江达

第八章 入青海

第九章 过通天河

第十章 遇蒙古喇嘛

第十一章 至柴达木

第十二章 丹噶尔厅至兰州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成都至察木多

援藏军出师计划,经长时期之筹备,颇极周密。讵一经开拔,障碍横生。尤以夫役一事,最为骚扰。军行所至,四出拉夫,人民逃避一空。三营殿后,夫役多逃亡,行李沿途遗弃,虽出重资,不能顾一夫。纪律废弛,非复从前节制之师矣。读唐人应役出塞诸诗,苍凉悲壮,非身历其境者,不知其言之酸而词之切也。

自成都四日而至雅州,风景与内地同。至是以后气象迥殊,山岭陡峻,鸟道羊肠,险同剑阁而荒凉过之,沿途居民寥寥。师行七月,时方盛暑,身着单服犹汗流不止。过雅州,则寒似深秋,均着夹衣,愈西愈冷,须着西藏毪子衣矣。过大相、小相、乌鸦、飞越诸岭,皆重峰叠嶂,高峻极天,俯视白云,盘旋足下。大小相岭,相传为诸葛武侯所开凿,故名。经虎耳崖,陡壁悬崖,危坡一线。俯视河水如带,清碧异常,波涛汹涌,骇目惊心。道宽不及三尺,壁如刀削。予所乘马购自成都,良骥也。至是遍身汗流,鞭策不进。盖内地之马,至此亦不堪用矣。行六日至沪定桥,为入藏必经之道,即金沙江下流也。夹岸居民六七百户,河宽七十余丈,下临洪流,其深百丈,奔腾澎湃,声震山谷。以指粗铁链七,凌空架设,上覆薄片,人行其上,成惴惴焉有戒心。又行二日,至打箭炉。

登大小相岭,相传不能交言,否则神降冰雹。予过大相岭时,竭蹶至山顶,见清果亲王摩崖题碑诗,上为雪所掩,以马挝拨之,有句曰:“奉旨抚西戎,冬登丞相岭,古人名不朽,千载如此永。”盖景仰先贤,亦自诩也。同辈回顾,予犹未至,大声呼唤,有应声而呼者,众声交作,天陡变,阴云四起,雹落如拳粗,予急奔下山,后来者多为雹伤。盖雾罩山头,阴寒凝聚,一经热气冲动,雹即随之降落,亦物理使然也。

打箭炉,为川藏交通枢纽地。相传为诸葛武侯南征时,遣郭达于此设炉造箭,故名。其地三面皆山,终日阴云浓雾,狂风怒号,气候冷冽异常,山巅积雪,终年不化。三伏日,亦往往着棉袷焉。驻打箭炉数日,官兵内着皮袄,外着毪子大衣,犹不胜其寒矣。予尝戏谓:内地冬寒,寒由外入,病疟发寒,寒由内出;塞外之寒,寒生肌肤,亦事实也。

一入炉城,即见异言异服之喇嘛,填街塞巷。闻是地有喇嘛寺十二所,喇嘛二千余人。居民种族尤杂,有川人、滇人、陕人、土人、回人。又有英法各国传教士甚多。土人迷信喇嘛教,家有三男,必以二人为喇嘛,甚或全为喇嘛者。盖喇嘛据有最大势力,能支配一切,一为喇嘛,身价即等于内地之科第,故人人以得喇嘛为荣也。

康藏一带,气候酷寒,仅产麦稞。故僧俗皆以糌粑为食,佐以酥茶。富者间食肉脯,以麦粉制为面食者甚少也。糌粑制法,以青稞炒熟,磨为细粉,调和酥茶,以手抟食之。酥茶者,以红茶熬至极浓,倾入长竹筒内,滤其滓,而伴以酥油及食盐少许,用圈头长棍上下搅之,使水乳交融,然后盛以铜壶置火上。食糌粑时,率以此茶调之,且以之为日常饮料。蛮人嗜此若命…,每饮必尽十余盏。予初闻此茶,腥臭刺鼻。同人相戏,盛为酒筵,约以各饮一盏,不能饮者罚如其数,予勉呷一口,即觉胸膈作逆,气结而不能下,自认罚金,不敢再饮矣。

蛮人男子,皆衣宽袍大袖之衣,腰系丝带,头戴呢帽,或裹绒巾,足着毪子长靴。女子衣长衫,毪裙,系腰带,头戴八柱,足履蛮项。喇嘛服饰,因阶级而异。上焉者,内着衬衣,外缠红黄哔叽,帽为桃形,靴为红呢,手捻佛珠,口诵佛号。其下,则粗毪披单,交缚上体而已。蛮人住宅,皆为层楼,上中层住人,下层豢养牲畜。屋顶扁平,或上覆泥土,室内及墙壁彩绘山水人物。

P7-11

序言

一 《艽野尘梦》的作者

《艽野尘梦》是民国时期赫赫有名的湘西王”陈渠珍1936年赋闲长沙时回忆其1909~1912年进出西藏生死经历的文言笔记体纪实作品。

陈渠珍(1882~1952),湖南麻阳人,原名开琼,号玉鍪。1906年湖南武备学堂毕业,后加入同盟会。曾随部队进藏,任援藏军一标三营督队官并管带。1913年后,任湘西镇守使署参谋,护法军第一路军参谋长兼第一梯团团长,第一路军代司令,靖国联军第一军军长,湘西巡防军统领,湘西屯边使,独立第十九师、新三十四师师长,沅陵行署主任,湘西绥靖公署主任。后在川黔等地办实业,曾任湖南省政府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组织湘鄂川黔自卫军政委员会”,自任主任委员。“1949年任川湘鄂边区绥靖副司令兼湘西行署主任。同年11月,陈渠珍审时度势,在凤凰宣布起义。新中国成立后,加入民革,为民革中央团结委员会委员。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委员、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1950年6月,陈渠珍应邀前往北京,并向准备率部解放西藏的贺龙赠送《艽野尘梦》,以备入藏参考。他还积极配合湘西军区剿匪,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1952年因患喉癌去世。

陈渠珍是一位横跨三个朝代的历史人物,一位统领湘西数十年的乱世枭雄,一位特立独行、才华横溢、重情重义、良心立世的传奇人物。

二 《艽野尘梦》的价值

本书篇幅不大,以浅显文言写就,原文有自序、要例、总叙以及十二个章节。在书中,作者详细地叙述了自己1909年奉赵尔丰命随川军钟颖部进藏,升任管带,参加工布、波密等战役,在驻藏期间同当地藏族同胞、官员和喇嘛来往密切,同藏族姑娘西原结婚,在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南北响应的消息传到西藏后,由于对波密起义士兵的一些行动不理解,而又顾念个人安危,于是组织湖南同乡士兵和亲信115人取道东归而误入大沙漠,断粮七月余,忍饥挨饿,茹毛饮血,仅七人生还于西安,其妻西原病卒等惊心动魄的传奇经历。

该书以时间和地点的转换为线索,情节并不复杂,读后却有行云流水字字珠玑之叹,既有惊心动魄荡气回肠之大气,亦含细腻缠绵悲凉凄美的柔情。掩卷冥思,藏区险峻优美的自然风景,古老淳朴的民俗风情,复杂险恶的官场环境,身陷绝境的人性异化,绝地逃生的生存智慧,藏汉人民的深厚情谊,感人至深的爱情绝唱,历历在目。陈渠珍谱写的,不仅是一段令人难以置信的个人传奇,更是一曲反映历史更迭的时代交响。“但觉其人奇、事奇、文奇,既奇且实,实而复娓娓动人,一切为康藏诸游记最。”诚也!

读罢《艽野尘梦》,感其价值有三———

一是史料价值。《艽野尘梦》记录了清末民初西藏及其周边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状况,记录了英俄帝国主义觊觎和掠夺我国神圣领土西藏的罪恶和阴谋活动,清政府的日益腐败,清封疆大吏间和军队内部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的斗争;记载了辛亥革命前后各种政治势力较量的真实情况,对于研究西藏历史、西藏社会发展、城镇建设与经济史、清末民初人物史、辛亥革命史和清末民初军事史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二是民俗研究价值。《艽野尘梦》描绘了沿途所见的山川景色、人情风俗和社会生活,对当地的地理状况、民族习俗、特色物产做了详尽的记载,为后世研究西藏、青海民俗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其所蕴含的旅游学价值、民俗文化学价值、人类学价值,对于当下构建民族和谐,建设繁荣兴旺的新西藏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文学价值。《艽野尘梦》是一部纪实性的游记文学作品,人物性格独特鲜明,场面描写惊天动地,心理描述细致入微,情节辅设前后呼应。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起伏跌宕,历险故事与爱情故事交相辉映,残酷环境的铺叙与战争场面的描写,对人性淋漓尽致的描述和拷问,其震撼力和感染力,不逊于任何一部战争与爱情佳作。

三 《艽野尘梦》的版本

1936年秋,陈渠珍在长沙居住的寥天一庐“费时两月之”久,写下了《艽野尘梦》一书,写作时已距其入藏时隔27年。1937年《艽野尘梦》铅印出版。为线装本,蓝色封面。原书全文均为繁体字,无标点,无断句,正文前有自序和要例,1938年,印行第二版,为红色封面。此版本湖南省图书馆有藏。

1941~1942年《艽野尘梦》在以研究康藏,开发建设新西康为宗旨的地方性综合期刊《康导月刊》上连载。

1982年,重庆出版社将《艽野尘梦》列入川边历史资料“丛书”出版,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公开出版。著名藏学研究专家任乃强先生对该书进行了勘订补充,为之作校注六十条。任乃强先生指出:余以其为追忆之作,人名地名及追述“史事,难免偶有小误;又所记人事,每有省笔隐文,未能使局外人澈然明了之外。”因此所作校注,一是纠错,比如他指出:“总叙首则所叙藏事,则十、九皆有错误”,故对书中涉及的史实、风俗、背景做出正确的说明;二是介绍书中所涉人物简历,以便读者更清楚地了解人物关系;三是释读职官制度、订

正古今地名等。这一版本附有编者前言和任乃强先生弁言。

1999年,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新版《艽野尘梦》,以1982年本为底本,并袭用1982年版编者前言。

2006年,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艽野尘梦》。

2008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陈渠珍女儿陈元吉整理编纂的《陈渠珍遗著》,收录了《艽野尘梦》及其自序和要例。编者对1937年繁体连排本进行了校勘标点,当为最接近原著的版本。  2009年,西藏人民出版社将该作品列入“汉语江湖”书系,以《艽野尘梦:西藏私家笔记1909~1912》书名再版。在这个版本中,编者对内文重新校订排版,参考任乃强先生的校注补充注释,并配以插图。至2011年,本书第三次再版,这是人们读到的最新版本。

此外,有许多白话译文版本和演绎作品,对人们了解和阅读原著起到了帮助和推动作用。比如2006年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如意高地》,2011年朝华出版社出版的《西藏生死线》。

笔者在阅读和研究《艽野尘梦》原著的过程中,发现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版本,在标点断句上多有不当之处,各版本失校、漏句、错文较多,原书最主要的自序和要例也未收录,等等。为便于当下读者阅读这一旷世奇书,本人不揣愚昧,以1938年9月繁体无句读版为底本,参阅《陈渠珍遗著》及其他版本和相关资料,遵循传统校勘学工作规范进行校释,重新对原著做了标点断句,对其他版本的脱、讹、衍、错作了校正,并对书中的难懂字词、异体字、生僻字作了注释,为此最新校注本。同时,为保持初版时的原貌,只恢复自序和要例,不再

收录其他资料。

四 《艽野尘梦》校注凡例

1.本着存真留史原则,一律保持原文原件原意,一般不作文字改动。但在校注过程中,鉴于原著笔误或印刷原因出现的个别明显讹误,则将之直改;可改可不改的则不改;

2.由于原文无标点符号,全用繁体字或生僻字,为了便于阅读,校注者将繁体字全部改为简化字,并加以标点、分段;

3.本书只对文字中的难懂字词、异体字、生僻字作注释,旨在解决读者阅读文字的通畅;

4.文中对人名、地名、事件、物产、风俗的记述及作者之臆断,多有讹误,在此不作注解,留待读者诸君考证。

以上所做,不知当否,祈待方家教正。

书评(媒体评论)

但觉其人奇,事奇,文奇,即奇且实,实而复娓娓动人,一切为康藏诸游记最。

——藏学专家、历史学家 任乃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艽野尘梦(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渠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313247
开本 32开
页数 202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3-10-01
首版时间 2013-10-01
印刷时间 2013-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62
CIP核字 2013178908
中图分类号 K297.5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8
153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6:0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