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探索心灵深处的秘密--文学作品的精神分析研究
内容
编辑推荐

《探索心灵深处的秘密--文学作品的精神分析研究》对文学形式做心灵深处的潜意识探索,这在杨朴是一种尝试,既然是尝试就肯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欠和错误。对精神分析特别着迷,可能带来新的发现,但走火入魔也很可能带来过度阐释或得出极其荒谬的结论。

因而,当读者把这本文集作为精神分析的参考教材,在可能获得一点启发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它可能存在的偏颇、片面和谬误。

内容推荐

《探索心灵深处的秘密--文学作品的精神分析研究》是杨朴对文学形式做心灵深处的潜意识探索。

《探索心灵深处的秘密--文学作品的精神分析研究》中的所有文章虽然是“文学批评方法论”选修课的实践性教材,但它也是“文学批评方法”选修课所结出的实践性果实。在讲解精神分析批评方法的原理时,除了要列举和解剖一些重要学者精神分析研究的典范例证之外,总是要讲解自己运用精神分析批评方法所做的一些批评实践。

目录

前言

美人幻梦的置换变形

——《荷塘月色》的精神分析

内在结构形式的内在情感模式

——《荷塘月色》形式及其意义的另一种探讨

挥之不去隐喻的潜意识秘密

——《荷塘月色》与《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叠合法”解读

爱情情结与阶级意识的纠葛与冲突

——《雷雨》周朴园与梅侍萍重逢一场戏的精神分析

萧涧秋变相的恋母情结

——《二月》症候的原型阐释

鲁迅“恨”与“梦”中的潜意识

——《药》的重新解读

阿Q转败为胜的心理法术

——《阿Q正传》的重新解读之一

阿Q想象性的法术思维

——《阿Q正传》的重新解读之二

桥与梦

——《人生》作者的潜意识象征

李白的恋母情结

——《静夜思》深层意蕴的重新探讨

奇到极处的情感秘密

——《牡丹亭》的精神分析

苦闷压抑中的艳情想象

——《众名妓春风吊柳七》的潜意识欲望

一个科考失败者的白日梦

——《聊斋》狐仙神鬼故事的精神分析

“鲜艳妩媚”与“袅娜风流”的兼美

——贾宝玉梦中的潜意识欲望

“症候”:被压抑的潜意识愿望的象征

——《粱祝》情节悖谬的精神分析

伞与桥、水与寺、蛇与塔

——《白蛇传》民间传说的符号象征法解读

意识与潜意识的隐秘互动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的精神分析

苦闷的象征

——《项链》故事的深层意蕴

梦的衣裳

——由《廊桥遗梦》说到《马寡妇开店》

英雄救美

——道德化行为的潜意识基础

后记

试读章节

“艺术家在艺术作品中创造了什么?它创造这些东西的目的是什么?这些东西又会是怎样创造出来的?”过去,我们通常的理解是艺术家在艺术作品中创造了某种内容,这种内容是为他要表现主题的创作目的服务的,正是这种表现主题的内容决定了艺术品的形式。而艺术家无论是表现内容还是由表现内容所决定的形式,都是理性的、自觉的、有意为之的。这种内容决定形式的观念是对艺术创作的极大误解。内容决定形式的观念,一方面把艺术家所描写的题材素材直接等同于所谓的内容,极大地忽略了题材或素材是艺术家情感的暗喻和象征符号或艺术构形的意义;另一方面又把艺术家的艺术创作绝对地看成了完全是由理性意识所决定的,极大地忽略了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所投射的潜意识内容;第三方面是,正是前两个方面作用的结果,又极大地忽略了艺术品由表现内容所构成的形式结构一而这个形式结构恰恰是艺术家潜意识的创造的结果——它的独立于内容有别于内容的形式意味、意义和意蕴。

艺术家在艺术作品中是要描写某种内容,但艺术家创作的最终结果不是某种内容而是某种形式。艺术家在艺术作品中创造的是形式结构。艺术家创造某种形式结构的目的是表现他的情感结构;艺术家的情感结构不可能直接得到表现,而必须通过某种媒介物去表现。因而,艺术家就必须描写某种生活内容,通过某种生活内容的描写达到某种艺术构形的目的。艺术家的创造就是为他的情感结构创造出“同构”的结构形式。“它的作用就是直接展示情感活动的结构模式”。艺术家之所以要创造某种形式结构是因为艺术家某种情感结构模式作用的结果。而艺术家的情感结构模式是艺术家自己也常常意识不到的潜意识的形式结构。当然,艺术家也并不是为了表现他的潜意识而创作某种形式结构的,艺术家只是为他的情感——“一个包含着张力、平衡和节奏的自然过程”去创造“一种包含着某种张力和张力消除、平衡和非平衡以及节奏活动的模式”。这个充满张力和张力消除、平衡和非平衡以及节奏活动的情感活动本身就常常是潜意识“活动的模式”,因而,表现这个“活动模式”的“某种张力和张力消除、平衡和非平衡以及节奏”的形式就是潜意识情感活动模式的表现。艺术家是用艺术符号的结构模式在表现他的潜意识活动模式的,因而,艺术家所描写的所有的东西都是在为他的潜意识活动的模式创造形式结构。这样就造成了这种现象:就意识层面看,艺术家所表现的是某种生活内容,但是从表现潜意识情感活动的模式看,艺术家所表现的内容的前后安排和形成的关系却是艺术家为他创造的形式结构所做的巧妙安排。在表面看来没有什么关系的描写中,在艺术形式的角度看,却有着内在的统一性。这样,就必然地形成了形式不同于、大于、丰富于所谓内容的“内容”即意义。形式构成了一种特别“有意味”的东西。

艺术品的最深刻最有意义的东西不是它表现的内容而是由表现的内容构成的形式。内容是形式构成的材料,对材料的组合安排就是一种结构,这种结构就形成了一种不同于内容的形式。还是苏珊·朗格阐释的更为深刻:“这种最抽象的形式是指某种结构、关系或是通过互相依存的因素形成的整体。更准确地说,它是指形成整体的某种排列方式。”韦勒克和沃伦把原来的内容和形式重新界定为“材料”和“结构”,认为“‘材料’包括了原先认为是内容的部分,也包括了原先认为是形式的一部分。‘结构’这一概念也同样包括了原先的内容和形式中依审美目的组织起来的部分。这样,艺术品就被看成是一个为某种特别的审美目的服务的完整的符号体系或者符号结构”。这种相互依存排列方式,构成了一种整体形式结构关系或者说“符号结构”,而恰恰是这种整体形式结构关系或“符号结构”投射着艺术家内心的秘密。根据这种整体形式关系和“符号结构”的理解,重新阅读《荷塘月色》就会发现我们原来不曾注意到的“符号结构”和由这种“符号结构”所蕴含的意义。

《荷塘月色》是由前后对应的形式结构构成的。这种前后对应的形式结构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颇不宁静”与荷塘和荷花的对应,二是荷花和采莲的对应,三是现实与梦幻的对应。此前,《荷塘月色》的研究只是注意到了它所描写的内容,而没有注意到这种前后对应的关系和这种对应关系形成的形式结构和形式结构所表现的意义。顾名思义,《荷塘月色》固然是写“荷塘”和“月色”的,或者说是写“月色”中的“荷塘”的,那就只写荷塘或荷花或写月色中的荷塘和荷花好了,朱自清为什么一定要写“颇不宁静”?写现实中清华园的荷塘为什么一定要写远古的江南采莲的旧俗?远古的江南的莲花和采莲的习俗和现实的荷塘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写荷塘为什么一定要写与现实对应的梦幻性的意象?《荷塘月色》有很大的篇幅并非是写荷塘月色的。从写荷塘的角度来看,那些不是多余的、旁逸的、累赘的、可有可无的、令人费解的么?只要我们看一看对“颇不宁静”的各种解释就可以理解这一点了。但是,朱自清为什么这么写呢?为什么不把它删去呢?我以为,这是朱自清表现潜意识心理的需要,是朱自清潜意识心理的结构形式决定了《荷塘月色》的结构形式。用苏珊·朗格的话说“就是以一种客观的符号将一个主观的事件活动表现出来”,“是内在生活的外部显现”,“是主观现实的客观显现。这种形象之所以能够表示内心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乃是因为这一形象与内心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含有相同的关系和成分的缘故”。这里的秘密就是朱自清创造《荷塘月色》是被他的潜意识所驱使,朱自清不是再现和模仿客观的荷塘,而是以荷塘为材料一就像艺术家以大理石为材料在表现他的塑像一样——在表现他的潜意识心理,是在为他的潜意识活动模式的内在过程创造一种外部形式结构。P16-18

序言

没有一种学说能像弗洛伊德精神分析那样影响广泛、深远,举凡心理学、文学、艺术、文化、教育、哲学、宗教、历史、文化人类学等思想文化界的各个领域,无一不受到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而且,精神分析学说已经影响人类整整一个世纪。但是,要问哪个领域影响最强烈、最深刻、最持久,当首推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自精神分析产生以来就差不多同时产生了弗洛伊德主义的创作思潮,并产生了精神分析的文学批评流派,而且,这种创作思潮和批评流派逐渐形成的“狂潮”波及整个世界,引起了翻天覆地的大变革。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为什么会对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产生这样大的影响呢?这是因为精神分析对人的新发现。在弗洛伊德之前,人类对人自身的认识,用哈姆雷特的话说是:“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但是,弗洛伊德对潜意识的发现和阐释,发现了人类心理的“新大陆”,使人类认识到,人类此前对人的认识只是表面的,人的心灵深处隐藏着潜意识的秘密,人类并没有发现和正视。弗洛伊德的“冰山”比喻,深刻地揭示了人的潜意识的存在:人的心理结构就犹如一座漂浮在海水中的巨大冰山,理性意识只是冰山的一角,而巨大的冰山基座则由潜意识构成。

人的潜意识的揭示,使人类的自大受到了致命的打击。弗洛伊德说:“在几个世纪中,人类素朴的自恋曾先后从科学手中受到了两次重大的打击。第一个打击是:人们认识到我们的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只是无穷大的宇宙体系中的一个很小的部分。这使我们想起哥白尼的名字,尽管亚历山大的学说也曾有过类似的假定。第二个打击是:生物研究剥夺了人有异于万物的创生特权,人被沦为动物界的物种之一,和动物一样具有一种难以磨灭的兽性。这个价值重估由现代的达尔文、华莱士和其前辈完成,这同样也曾受到现代人最为激烈的反对。但是,人类的自大还受到来自目前心理学研究的第三次的也是最为致命的打击,这一研究试图证明‘自我’并不是自己家宅的主人,而必须满足于大脑中潜意识是如何进行的少许信息。”尽管人们这样激烈地反对与攻击,人们终于还是慢慢接受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

潜意识的发现揭开了人内心深处的秘密,也揭开了人思想行为受潜意识驱动的秘密。

由于人类没有认识到潜意识的存在,因而,也就没有意识到潜意识对人的作用。人类的行为常常是以为自己在意识的支配下进行活动,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告诉我们,那常常是我们一厢情愿、自欺欺人的错觉。事实上,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常常是被我们的潜意识支配的。一位理论家极为精辟地阐释了潜意识对人的支配作用以及表现方式:

心理分析学最重要的成果也许是:我们所称之为心灵的东西,即能被意识到的精神过程,仅仅是从整个心灵中挑出的一个变了形的部分,它源出于更深的无意识的纯粹的无意识层,经过与外部世界的刺激接触后,发生了改变。更深的无意识层,发源于我们身体器官的本能,它主要由欲望组成。这些欲望不断灵巧地反抗着将它本身表现出来。它们受到反对的力量,特别是恐惧和犯罪的影响,其核心后来转变为道德感。被允许表现出来的东西,通过进入意识,再现出来的是一种妥协物;欲望仅仅以一种变形的和伪装的形式,才得到充分满足。我们关于外部世界的判断与信仰,其中出自心灵内部世界的部分,要比一般所设想的多得多。

我们心灵深处有一种东西,那是被我们意识压抑的本能欲望,我们觉得被我们压抑了,它就不存在了,但是事实却恰恰相反,它不仅隐秘地存在着,并且还时时寻求表现,以获得欲望的满足。这种被弗洛伊德称为潜意识的东西,就是我们心灵深处的秘密。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心灵深处的秘密,也都程度不同地被这种心灵深处的秘密驱动着,但我们每个人又都难以觉察它的存在与作用。弗洛伊德对潜意识的揭示,为人类打开心灵,探索其中深藏的秘密,提供了最管用的钥匙。

文学是人学,是表现人的情感、人的欲望、人的心灵的。因为弗洛伊德所发现的就是人的心灵深处的秘密,因而,以潜意识为核心的精神分析学说就对文学创造和文学批评产生了最强烈、最深刻、最持久的影响。

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时,虽然他有明确的创作意图,但一旦当他进入具体的创作过程,他的创作就有可能被他隐藏的潜意识动机所改变。这种改变就造成了作品的双重结构,表层结构是意识内容的,而深层结构则是潜意识内容的。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他觉得他在进行一种伟大的行为,但这种伟大的行为很可能是被他自己也难以察觉的潜意识欲望所支配的。读者觉得他在阅读和欣赏一种他能理性认识到的故事,但在心灵深处他感受到的却常常是潜意识欲望的满足。

文学创作的这种潜意识表现并非是始于弗洛伊德对潜意识的发现与揭示,而是在弗洛伊德之前更久远的神话时代就开始了(弗洛伊德就分析了《俄狄浦斯王》的仇父恋母情结)。但也正是如此,才更证明了潜意识的的确确存在。弗洛伊德不是创造了潜意识,只是对潜意识的发现。但只有在弗洛伊德的揭示之后,才使潜意识的表现成为一种重要的创作思潮,使作家更自觉地去探寻人心灵深处的秘密,也才使精神分析成为一种具有巨大阐释力的研究方法,终于能够解开作家创造、作品深层结构、作品中人物活动、读者阅读(观众观赏)的心灵深处的秘密。

从弗洛伊德对《俄狄浦斯王》恋母情结的揭示开始,精神分析的文学批评就开启了文学批评的另一扇大门,通过这扇大门,精神分析的学者们发现了不为人知的心灵深处的秘密,批评家们开始了对文学的精神分析研究。

从上个世纪20年代,精神分析学说传入我国不久,就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形成了文学研究的热潮,学者吴立昌《精神分析狂潮——弗洛伊德在中国》早年就已出版,2009年江西高校出版社再版。到80年代中期,随着方法论引进的热潮,精神分析重新在我国批评界形成“狂潮”。不少学者运用这种方法开始对现当代作家作品、古代作家作品进行精神分析研究,出现的许多著作和论文都给人以别开生面、耳目一新或顿开茅塞之感。精神分析的文学研究,从某种程度上说,构成了一场文学研究的“革命”,确实开启了文学研究的新路径,从潜意识这个特别的角度带来了文学作品的新发现。

本文集中的文章,就是在这种“狂潮”的影响下,对作家作品新的探索。这种探索也是精神分析选修课的“案例”,这些探索同其他学者精神分析的典范文章一道构成本人所开设的精神分析课程的“参考教材”。

文集中的一些文章,所提出的看法和得出的结论不同于其他方法的研究,有的甚至是截然相反、大相径庭。比如,关于《荷塘月色》的精神分析,传统方法研究认为是表现大革命失败朱自清苦闷的。但我的精神分析研究认为,《荷塘月色》是朱自清以“荷塘月色”为素材做了一个投射“美人爱欲”的梦。荷花形象的结构形式与朱自清潜意识中美人爱欲的结构形式是“同构”的;而远古江南采莲习俗的联想则是朱自清潜意识中美人爱欲的象征性表现。朱自清既以荷花象征了美人,又以采莲习俗移植了爱欲,美人爱欲才是《荷塘月色》真正的形式意义。

这就是对朱自清“情结”的研究。朱自清有一个“美人爱欲”情结。朱自清的婚姻是父母包办的,这种婚姻就压抑了朱自清的美人爱欲,使其成为一种潜意识。朱自清同其他现代知识分子一样,经历着旧时代向新时代的转换,也经历着旧式婚姻与新的爱情观念的矛盾冲突。许多现代知识分子,都经历着这种难以解决的矛盾。他们的婚姻是父母包办的,但他们却接受了新的爱情观念,他们热烈向往的爱情与他们的实际婚姻是南辕北辙的。怎样解决这一尖锐矛盾呢?鲁迅说妻子朱安“这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供养,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鲁迅把母亲送给他的“礼物”又还给了母亲——朱安与鲁迅母亲生活在一起,鲁迅却与学生许广平相爱。郭沫若也把父母包办的妻子放在家中——他的原配夫人张琼华孤独清苦生活68年,他去追寻属于他的浪漫爱情。还有不少作家重复着鲁迅和郭沫若的生活道路。朱自清没有重复他们的道路,但是,朱自清心中没有属于他理想的爱情吗?朱自清心中的爱情同鲁迅和郭沫若等人是一样的,他只是把它压抑在内心深处罢了,这就形成了朱自清心灵深处的秘密。朱自清的这种压抑构成了一种情感的“苦闷”,朱自清自己也许不明确这苦闷是什么,但是,他要宣泄这苦闷。他觉得他要写荷塘月色,但是,他是要疏泄自己内心的苦闷。当他满怀深情地描绘荷塘月色的时候,他被压抑在内心深处的潜意识欲望就获得了投射。朱自清心灵深处的秘密投射在《荷塘月色》中,就造成了《荷塘月色》特别的“有意味的形式”。当朱自清把潜意识欲望投射在荷花上的时候,荷花就成了朱自清美人的象征。朱自清以两个“颇不宁静”和两个“忽然想起”的意念解构了《荷塘月色》的全文;“忽然想起”的荷花和“忽然想起”的江南采莲是被他的“情结”所支配的;“颇不宁静”与“忽然想起”有一种内在的、隐秘的潜意识线索相联系;“忽然想起”的荷花和采莲是“颇不宁静”潜意识欲望的隐喻和象征。

文集中的作家“情结”分析的文章,还有对鲁迅“童年情结”的分析,对李白“恋母情结”的分析,对蒲松龄“科考情结”的分析;对人物“情结”的分析还有对《雷雨》人物周朴园情结的分析,对贾宝玉的心理分析,对阿O的心理分析等。对有“灵魂猎手”之称的茨威格小说《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说》人物G太太的分析等也属于情结分析之列。

关于艺术(也可以引申为文学),贝尔有一个“有意味的形式”的说法。贝尔只是谈到了形式的“意味”,并没有阐明形式的“意味”究竟是什么。朗格做了进一步发挥,认为那“意味”就是情感。但是,如果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那情感就不是一般的情感,而一定是潜意识的情感。

对文学形式做心灵深处的潜意识探索,这在笔者是一种尝试,既然是尝试就肯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欠和错误。对精神分析特别着迷,可能带来新的发现,但走火入魔也很可能带来过度阐释或得出极其荒谬的结论。

因而,当读者把这本文集作为精神分析的参考教材,在可能获得一点启发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它可能存在的偏颇、片面和谬误。

作者

后记

本书中的所有文章虽然是“文学批评方法论”选修课的实践性教材,但它也是“文学批评方法”选修课所结出的实践性果实。在讲解精神分析批评方法的原理时,除了要列举和解剖一些重要学者精神分析研究的典范例证之外,总是要讲解自己运用精神分析批评方法所做的一些批评实践。对学生而言,教师自己的批评实践的讲解,有时比那些典范性研究的讲解更能起到“示范”性作用。但这些文章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起初,只是一些大致的观点和粗略的想法,在反复讲述中,不断地感悟理论方法,不断加深对文本的阐释分析,这样逐步的丰富、深化与完善,才完成了每一篇文章的写作。

刚接触精神分析理论,是1985年在复旦大学中文系进修时。那时,正值文学界(还有思想文化界)掀起方法论热潮,包括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在内的西方诸多的理论方法,一时间像一股汹涌的大潮一样,激扬澎湃地涌了进来。复旦大学毕竟是领风气之先的大学,有许多新的课程马上就开设了出来,在那种方法论大潮的冲击影响下,我和几位东北几所大学去进修的老师,在“淘课”新课时就“淘”到了“精神分析”(还有陈思和老师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戴厚英的“写作”等)。那时,我还是一名来自边远地区的年轻教师,由于以前所受的思想教育过于封闭、僵化和保守,在精神分析等课堂上,听到了一种大大不同的思想观念,一时间,我们既惊愕、惊恐,甚至惊惧,又充满疑惑、狐疑,更多的是疑虑。至今我还记得,我的同学听到老师讲解弗洛伊德性论,说长形直竖之物是男性器官的象征,而圆形空洞之物是女性器官时,那张大了嘴巴和睁得大大眼睛的意象。其实,我看到的同学惊愕的情状也正是我惊愕情状的表现。还记得,我们回到宿舍热烈地议论与争论,七嘴八舌又激昂慷慨,说大学的课堂怎么能讲述这样的内容之类。对弗洛伊德的潜意识支配人思想行为,男孩潜意识中有个“恋母情结”,女孩心中有个“恋父情结”,而潜意识的“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是以梦的方式表现出来的等许多观念,不仅大不以为然,还觉得在我们的课堂上,不会讲到弗洛伊德,在我们的文学批评中弗洛伊德也不会得到应用,因而,我们很果断地离开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课堂。在终止精神分析方法学习的时候,我不会想到,也就是一两年的时间,精神分析已经成为文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方法,不会想到,在几年后自己开设的文学批评课中会讲到弗洛伊德,也不会想到,在自己写的文章中会以精神分析为重要研究方法,更绝不会想到,自己写的“荷塘月色的精神分析”会引起不小的一场争论。

我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经历了一个从不理解、抵触到慢慢接受、欣赏和运用的过程,这种转变恐怕代表了很多人的思想转变。由此我理解到。所谓的思想解放云云,不是在听了一种观念或听了一种课,就可以解决的,而必须是经历一个脱胎换骨、“灵魂深处爆发革命”的过程。以精神分析理论方法的接受来看,至少是有几种观念的转换:一是文学观念的转换,即把文学观念从反映论(暗含着为政治服务)转换到表现论(表现人的情感包括人的潜意识欲望);二是从那种统一的革命文学史观念中转换到人的文学观念来,实现从人的角度解释文学;三是把对文学的解释从那种统一的外部解释原则——以时代背景加作家人格解释文本的方法,转换到从文本出发进行阐释的原则;还有四是从那种所谓唯物论的僵化观念中转换到一个更为开放的思想观念——弗洛伊德的潜意识欲望并非是唯心论,而是对人的一个新的大发现,而借助这个对人的潜意识的大发现,可以重新看到文本此前被遮蔽被歪曲了的内容。接受弗洛伊德的过程,就是思想解放的过程,但这个过程在我是很漫长的。

收在本书中的文章,是在多次讲授文学批评方法论选修课的过程中写就的,前前后后经过了很多年,因而,层次并不是很一致,很多方面留有初学精神分析方法的青涩甚至生搬硬套,有些并没有深入到文本内部特别是深入到作家和人物心灵内部中去,探讨到支配他们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最隐秘的潜意识秘密,但有些也确实还是带有自己的新体会、新发现。正是这种批评实践,才加深了我对弗洛伊德的理解,加深了我对精神分析方法的理解,加深了我对作家、诗人与剧作家创造秘密的理解。

在学习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方法的过程中,我从中青年到了老年,这些文章记载了我对弗洛伊德的痴迷,对讲解弗洛伊德课堂的迷恋,对研究和讲解精神分析的专注和投入。这是一段我转变的岁月,一段成长的岁月,一段提升的岁月,但是,也是一段我渐渐老去的岁月。因而,这也是一段特别使我留恋的岁月。

那个转换的过程一去不复返了,那段痴迷探索的过程一去不复返了,那段生命过程一去不复返了。但是,它留下了生命的一些转换、探索和前行的印记。每当我看到这些生命印记的时候,我就会想到那些青春的岁月,想到八十年代风起云涌的思想解放大潮,想到我对课堂的投入,想到学生对精神分析的痴迷……

那些岁月过去了,那种痴迷于精神分析探索的课堂也已经过去——就业压力就像一个魔鬼一样死死地缠住了学生的灵魂,使他们大部分(如果不是全体的话)对包括弗洛伊德在内的一切有魅力的思想知识都失去了应有的兴趣,那个曾经讲授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方法的教师也必将过去。但是,一些文章印在纸上了,但愿这些文章能对学生学习精神分析批评方法,特别是对理解文学有一些启发。

如果真的能够有些启发,那就会使我感到莫大的欣慰!

《奇到极处的情感秘密》、《苦闷压抑中的艳情想象》、《一个科考失败者的白日梦》、《意识与潜意识的隐秘互动》四篇文章,杨旸参与了写作,在此表示感谢。

杨朴

2013年4月25日于吉林师范大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探索心灵深处的秘密--文学作品的精神分析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5077839
开本 16开
页数 23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13-09-01
首版时间 2013-09-01
印刷时间 2013-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358
CIP核字 2013237064
中图分类号 I06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35
16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4:15:26